今天给各位分享黄牛之乡新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黄牛之乡阜阳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湖南省怀化市新晃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居湖南“人头形”版图的“鼻尖”上,沅水支流舞水的中游,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47'13"──109°26'45",北纬27°4'16"──27°29'58"东连本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南、西、北三面分别与贵州省天柱县、三穗县、镇远县、玉屏县及万山特区毗邻。全县辖7镇16乡297个村,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居住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6万,其中侗族占80.13%。1956年经 *** 批准成立侗族自治县。1984年被列入国家首批对外 *** 县,1998年被列为怀化市优先发展“一体两翼”中的一翼。湖南省委 *** 杨正午欣然题名为“湘西明珠”。
01新晃人文历史悠久。旧称晃州、晃县。据文物考古发现,距今5至10万年前,新晃境内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秦汉时期属夜郎国治地,唐宋两朝曾置夜郎县,历时287年。夜郎文化积淀深厚,被费孝通先生誉为“楚尾黔首夜郎根”。
新晃区位交通独特。历来素有“湘黔通衢”、“滇黔咽喉”之称,是湘黔边界重要的商道和物资集散地。株六复线铁路、320国道和正在修建的上瑞高速公路横穿县境,省道、县道、乡道横通纵接。县城距铜仁大兴机场80公里,距芷江机场60公里。程控 *** 、移动 *** 遍布城乡,现代通讯 *** 已经形成。新晃自然资源富饶。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6.6%,除盛产天麻、杜仲、吴茱萸等名贵中 *** 材外,红豆杉、右旋龙脑樟等名贵树种呈群落分布,为“国宝”级森林资源。重晶石、钾、铅、锌等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其中,钾长石储量9亿吨,重晶石储量2.8亿吨,为全国特大型优质矿床。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100个首批电气化县之一。农畜产品丰富,特色鲜明,湘西黄牛等优良畜产品产量较大,享誉周边省市。
近年来,在上级 *** 委、 *** 正确领导下,新晃县委、县 *** 通过抢抓中部崛起、湘西地区开发、新农村建设、五十周年县庆、上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等重大机遇,按照“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城建交通优先发展, *** 型经济优先发展,科教文卫优先发展”的工作思路,致力建设“湘黔边界经济走廊”,县域经济较快发展,社会 *** 大局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
新晃处于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既有高原地相,又展山区特色。海拔大多在500~1100米之间。东南部以天雷山海拔1136.3米,构成了东南一屏障。西南部以海拔1101.5米的美岩大坡为主体
全县水域宽广,有大小河流260余条,属长江水系的沅水支流——舞水河流经县境,还有平溪、西溪、中和溪、龙溪贯穿东南西北。
新晃县属中 *** 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严寒期短、无霜期较长,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6℃,年平均降水量1160.7毫米,合计日照在1014.5~1590.2小时之间。全年无霜期297.4天。
新晃盛产猪、牛、羊、玉米、稻谷、红薯、马铃薯、柑橘、刺梨、烟草、油桐、天麻、银杏、杜仲、龙脑樟、油杉、松、杂木、竹等农副产品。
新晃侗族自治县,在过去又称晃县、晃州。何以晃为名?据清道光《晃州厅志》说:“晃州直隶厅公署,后枕晃山,前临舞水。”指的是以晃山得名。但查考厅治(今老晃城)附近现今山名,均无晃山之称。清光绪《湖南通志》说:“晃山在厅西。山在沅州西九十里。卢阳县有晃山。”晃州厅距沅州陆路一百二十里,说是厅西,又只距九十里,皆误。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说:“晃山,在厅东三十里。”是说较前准确。一是今麻阳、芷江交界地有西晃山。清同治《沅州府志》说:“晃山在北六十里。《元丰九域志》卢阳县有晃山是也。”二是要考证晃山的名由,还须考证古晃州的治地,即清代晃州厅治地不一定是古晃州的治地。清光绪《湖南通志》和解放后出版的《湖南省志·地理志》,都说古晃州治凉伞。而古凉伞是否又是今凉伞所在地,尚存疑。《湖南通志》说:“晃州,意其地必深阻僻远,今晃州厅为唐清溪县治,则唐晃州治疑在今凉伞汛。《芷江县志》,便水绕凉伞寨有夜郎故县。穷谷生阴,滩流绝处,怪石_岈,相距舟_不得下,松杉冥郁,草荒路失,暾暾日出,不见人行。所称夜郎故县,当即古晃州治。”由此看来,古晃州治地疑在今县治东边方位,离便水不远,即古籍所说沅州西一百里地带。这样,离现今的西晃山也就近了。这个问题不家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史记最早出现晃州的记载,是《旧唐书》,黔州都督府,武德年间所领五十个羁縻州之一有晃州,并指明“寄治山谷”。羁縻政策,始于唐代,是封建 *** 集权对边疆地区实行 *** 的一种措施。通过羁縻府、州、县,把各民族首领任命为都督、刺史等官,可以世袭,加强了全国的统一。由此得知唐代的晃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到宋、元以后,羁縻晃州不定直存在。《宋史》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晃州首领田汉权将本州管理砂井的夷人粟忠获古晃州印一枚,献给宋王朝,被封为晃州刺史。这是曾经脱离 *** 封建王朝 *** 的晃州“蛮酋”,慑于宋朝的威力,愿以臣服的一种表现。
经考古发现,在新晃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掘出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旧石器20多件。境内出土过 *** 的石斧和大批古动物化石,还有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古代铜鼓,证明县地在距今5万至1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历史记载,县地建置前,夏、商、周时,新晃为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西汉为武陵郡无阳县。东汉属武陵郡辰阳县,三国属荆州武陵郡舞阳县,晋至南朝宋时因之,南朝齐时仍属武陵郡舞阳县,南朝梁时属南阳郡龙标县,隋时属沅陵郡龙标县。
在唐代,县地开始州县建置。唐贞观八年(634),析龙标置夜郎县。天授二年(691),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县置渭溪县,渭溪县治在今老晃城。长安四年(704),改沅州之夜郎、渭溪二县置舞州。开元十三年(725)改舞州为鹤州。开元二十三年(735),又改鹤州为业州,置奖州龙溪郡,领峨山、渭溪、梓姜三县。唐时,另置晃州羁縻州,县地部分属晃州羁縻州,为黔州都督府所辖。唐末至五代时。藩镇割据,县地大户田汉权据得奖州,改奖州为晃州。
宋淳化二年(991),田氏归顺宋朝(仍为羁縻)。熙宁七年(1074),章敦以 *** 收复溪峒黔、古、显、叙、峡、中胜、富、嬴、绣、允、云、洽、晃、波、奖、峨、宜十七州,置沅州,以唐潭阳象限置卢阳县,县地属沅州卢阳县,。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县地复置夜郎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沅州安抚司,翌年改为沅州路,县地随卢阳县属之。
明时,县地属沅州,置晃州驿、晃州巡检司。
清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置芷江县,凉伞坪添驻通判一员。乾隆三年裁晃州驿设凉山巡检司。嘉庆22年,清朝廷派湖南巡抚巴、贵州巡抚文合同勘察,从芷江县划出六里置晃州直隶厅,属辰沅道.
1949年11月 7日晃县解放,11月10日成立晃县人民 *** ,属会同专区。
1952年8月,撤会同专区成立芷江专区,晃县属芷江专区;同年12月改芷江专区为黔阳专区,晃县属黔阳专区。
1956年12月5日,经 *** 批准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1981年7月改黔阳专区为怀化行政公署,新晃县属怀化行政公署。
1998年5月怀化撤地设市,新晃县随属怀化市至今。
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乡西北角的凉山岭上,屹立着两座巨石,一座上面宽大下面窄小,像一个撑着雨伞的巨人,肃立峰顶;一座婀娜多姿像一位 *** 亭亭玉立于峰顶侧面的悬崖之上。人们叫它们为公岩、母岩。
传说很古以前,这凉山岭下有个寨子叫枫木塍。寨里有个勤劳、朴实、憨厚的青年叫曼郎。隔河也有个寨子,叫紫竹坪。寨里有个财主的女儿叫耶娘。曼郎家里穷,从小就在耶娘家看牛帮工。小时候,曼郎和耶娘非常要好,常在 *** 耍,曼郎每次从山上赶牛回来,都要摘些野花、野果给耶娘。耶娘虽然生长在富豪之家,可一点也没有 *** 的娇气,常常闹着要同曼郎一起上山玩耍。有时,还把家里的米粑偷偷送给曼郎。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二人渐渐长大,两人的心像牵了一根无形的丝线,它们常私约幽会,倾诉衷肠,并发誓终身相伴,永不分离。后来,耶 *** 父母知道了,他们把曼郎叫去,狠狠地骂了一顿之后,将曼郎赶出家门,并不准他再踏进这紫竹坪寨门半步。同时,又把耶娘关在绣楼里,叫丫环看守着。接着,又在卡玛媒婆的撮合下,给耶娘找了个婆家,那男人的年纪比她大三倍。嫁日就定在三月初三。耶娘死活不愿,哭得像泪人一样。而曼郎眼望紫竹坪,想着耶娘,相思成病,身体也一天天地消瘦下去。
三月初三,耶 *** 嫁日到了。不管她如何反抗,终被强迫背上花轿,抬着就走。
接亲的队伍越过西溪,登上凉山。突然,耶娘从轿里钻了出来,一边喊着曼郎的名字,一边拼命向凉山顶奔去。接亲的人没命地追赶,没等耶娘被接亲人拉住,耶娘已像一片红叶从凉山顶上侧面的悬崖壁上飘了下去。这时,天空中闪出一道白光,顿时裂开了一条缝,雷声不断轰鸣,雨水不断地从裂缝中倾泄出来,大地也剧烈地抖动。那些迎亲的人,尽被抛下悬崖。眨眼间,枫木塍、紫竹坪,整个凉伞地区一片 *** ,变成了一座天湖。人们和曼郎绕着这茫茫的天湖,呼唤耶 *** 名字,寻找耶娘。整整找了七天七夜,可始终找不到耶 *** 踪影。
为了寻找耶娘,也为了帮助灾民恢复家园,曼郎决心在天湖北面挖一道缺口,把水放干。他挖了几天几夜,挖得精疲力竭,可山口一点也没有挖开。但他不灰心、不气馁,继续坚持挖。也许是他的精神感动神灵吧,一天,他正挖得起劲的时候,天湖北面一片通红,接着是一声巨响,北面山口裂开了,天湖水从裂缝中汹涌地往外奔流。
天湖水慢慢退下去了,曼郎又撑着伞四处寻找耶 *** 踪迹。当湖水退到凉山岭的悬崖半壁时,只见耶娘纤细的身躯,静静地依偎在悬崖古松旁,脸上浮泛着甜甜的微笑,好像这里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曼郎见了,呼唤着耶 *** 名字,朝悬崖奔去,奋身跳下悬崖,奔向耶娘。
从此,这对情真意切的恋人,化为一对石像,巍然挺立在风景旖旎的凉山顶上,人们都叫他们为公岩、母岩。他们真挚的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男女青年。为了纪念他们,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当地青年男女,都梳妆打扮,呼朋引伴,到这里来幽会,唱歌、黄斗带,尽情玩乐。年复一年,渐渐成了当地的习俗。
凉山顶上,至今耸立着这对形象奇特的公岩、母岩,成为独特的稀世奇观。古老的民间传说,吸引着各地游客慕名而来,都以一睹他们的姿容为快!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新晃县贡溪乡四路村——夜郎国度的傩文化村,向世界辐射着绚烂夺目的光辉。
1985年,一位侗族汉子以新晃傩文化为题撰写了《中国傩文化简论》,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1986年,国内侗文化专家相继走进新晃傩文化村。村落前后都是遒劲参天的大树,屋子的院墙是用石板砌成的,粗糙又不失其自然。房屋是由木材搭建的,墙面用桐油漆成青色,屋内有走廊,走廊也是木雕的,还刻有细致的图案。村主任的家就是其中的一栋,稍微有些不同的是墙上多了几张 *** 颁发的“优秀村主任”奖状和粘在堂屋正墙上的“村工作园地”。村主任较年轻,模样朴实而平凡。
“我是砍柴的、挖土的、割草的、犁田的种田人。种田人敬奉土地神,而土地神是天上地下的土地,坳头坳尾的土地,村头寨尾的土地,田坎土坎的土地十二个土地都是我。”于是,种田人向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土地神慨然允诺。种田人又祈求土地神驱瘟逐疫。土地神便作法驱瘟,种田人拜谢土神这是傩戏《跳土地》的剧目,其中土地神扮演者是傩文化村86岁的农民龙子明。在傩文化村,几乎所有的农民都称得上是艺人,可这些农民从不外 *** 艺,而是地地道道的种田人。龙子明老人说,只有在农历7月半的“中元”和春节元宵的“上元”两个时间,才集体表演傩戏。傩戏共有80套节目,108人饰玉皇大帝、雷公、电母、姜公、关羽等人物神怪,这种集体活动需4天4夜才能表演完毕,它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在侗乡的具体演绎,在其发展过程中又融进了战争、巫、医等内容,使得傩文化更加丰富。那么,傩文化在这里究竟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这得联系到傩文化村的由来与变迁。龙子明老人虽然已是须发皆白,但他的记忆力还是出奇的好。他说,傩文化村有龙、姚二姓,明永乐17年(1419年),原居靖州平溪龙寨的龙氏人见四路村“山环水绕,气聚风茂,可以为宅”,遂由龙寨迁来。姚姓于明成化22年(1486年)由县内新寨乡迁田家寨,后其子辈再徙四路村。龙、姚二姓迁进傩文化村以后,对古老的傩戏进行了发展。傩戏又名“咚咚推”,综合了演唱、对白、舞蹈等艺术,由钹、包锣、唢呐、鼓四种乐器伴奏,节目风格原始、神秘、粗犷、绮丽,是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的奇特现象。
傩文化村在姚姓人迁入后,又迁入杨姓人。此后、经过三姓侗胞400余年的苦心经营,到清道光、咸丰年间,傩文化村已发展为住户近二百,人口逾千,成为远近闻名的场墟。傩文化村的繁荣,为傩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那时,除春节和遭瘟疫时演唱外,每逢场期也常进行演出。咸丰四年(1854),距傩文化村仅5里的甘屯,侗民姜灵坐落在大山深处的新晃县贡溪乡四路村——夜郎国度的傩文化村,向世界辐射着绚烂夺目的光辉。
位置:新晃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西部,东连芷江,西南北三面与贵州毗邻。
拼音:Xinhuang Dongzu Zizhixian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新晃侗族自治县辖7个镇、14个乡、2个民族乡。
辖:老晃城、中山门、桥南、太阳坪、镇江阁、龙溪口6个居委会;日光、红光、三拱桥、末设4个村委会。
辖:波洲居委会;炉冲、长塘坪、红岩、瓦屋坡、花草溪、小竹溪、波洲、暮山坪、江口、苗冲、田垄头、杉木塘12个村委会。
辖:桥东、桥西2个居委会;新村、太阳山、林溪冲、柏树林、 *** 、民生、沙湾、长乐坪、大群、崇仁寨、禾公、半溪、浮漂田、枫木湾、禾排、乌木溪、丁字坳、塘洞、建新、胜利、石家坪21个村委会。
辖:鱼市、酒店塘2个居委会;新桥、团溪、天枞、笑天洞、岩山、鱼市、前锋、光辉、老黄冲、小鱼塘、和平、古里、大坝河13个村委会。
辖:凉伞镇居委会;冲首、梭溪、坪南、坝堤、桓胆、桂岱、坝万、冲场、高牌、广东沟、美老、凉伞、绞西、刘坪、子城、桂正溪、街上17个村委会。
辖:扶罗镇居委会;伞寨、东风、桂贡、扶罗、云溪、皂溪、岑庄、拱夫、弓判、克寨、横坡、岑龙寨、桐木、八岱、三江、丈溪16个村委会。
辖:中寨镇居委会;中寨、岑枫、大寨、计寨、草场、新赛、赛容、地堡、中团、公道、恩溪、江米、半江、沟溪、祥冲、省溪、降溪、牛场、头家、岑兰20个村委会。
辖:姑巴溪、土鹿坪、酉溪、步头降、新江、雷家田、天雷、槐口、茶山、涞溪、腿溪、大秉溪、小秉溪、黄阳14个村委会。
辖:廖溪、柳寨、田坪、坳背、大坪、姑召、大坪坡、杨柳冲、洞坪9个村委会。
辖:米公寨、木铎溪、中段、向家地、酸广冲、川岩、高寨、冷水冲、塘家坝、大湾罗、毛溪、甘家桥、水洞、兴隆坳、新坪15个村委会。
辖:风火井、坳背罗、梅子坪、大洞坪、白岩湾、何家田、新民、洞坡、小洪溪、马溪冲、方家屯、枫树屯、胡家坝、杨家桥、大树湾、石乌溪、上寨17个村委会。
辖:鸭塘、地芽、梅溪、坝上、晏家、大湾、斗溪、殿溪、樱桃、肖家庄、河坝11个村委会。
辖:林冲、唐家、大堡、斗溪、卧曼、石马坪、刘家、田坝、栗山、地莆、马王、塘寨12个村委会。
辖:桂根、地习、道丁、小簸、竹坪、高洞、大旺、大榜、绞沟、渡溪、彭岩、界牌、天堂13个村委会。
辖:寸口、万家、宋寨、板凳寨、转水、 *** 、黄鹂、茅坪、绞碧、岑棚、大田11个村委会。
辖:寿里、绞海、台洞、光芒、桂光、安马、花园、东村、凳寨9个村委会。
辖:美岩、美岩冲、阳肖、茶坪、马宗、韭菜、冲亨、塘教8个村委会。
辖:飞山、竹树、磨寨、龙寨、朝阳、圭界、八世、坝坪、老寨、老行、磨溪、坝马、新寨13个村委会。
辖:绍溪、甘屯、甘美、天堂、茂守、上田、贡溪、四路、碧林、东溪、铜鼓、高寨、田家13个村委会。
辖:"三江、岁溪、大晏、龙兴、岑朗、坪地、红星、枫木、科赖、龙塘10个村委会。
辖:闪溪、禾岑、龙洞、大田、青山、岑贡、洛溪、世溪、进蚕、禾滩、文祥、岑芒12个村委会。
辖:稳溪、比足、约溪、阿况、古堆、兴隆、碧朗、团结、赶溪、阿觅、化溪11个村委会。
辖:烂泥、茶坪、竹坡、赵家溪、富家冲、石羊洞、米贝、潭洞、大塘、练溪、黄连、阿界、同良山、歇场坡、碧李桥、左溪16个村委会。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 *** 会重新确认新晃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新晃县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2018年2月22日,新晃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二、湖南新晃特产:新晃黄牛
新晃黄牛主产于湖南省西边新晃一带,虽然体型中等,但体格匀称,肌肉发达,骨骼结实。新晃黄牛肩峰高,头短额宽,角形多样,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打斗时十分敏捷,而且招式多,十分精彩。新晃不仅环境优美,负氧离子高,所产的黄牛肉质鲜美,让人回味无穷。“新晃黄牛”是湖南首届十大农业品牌。黄牛养殖户吴克勇介绍,新晃侗乡人家家养牛,户户放牧,能够放养的时候绝对不圈养,放养的新晃黄牛的品质高。新晃黄牛具有体质健壮、行动敏捷、 *** 温顺、繁殖力强等特点,适于山区饲养,是中国南方更优良的黄牛品种之一。新晃畜牧水产中心主任陈光福介绍,新晃位于湖南最西部,森林覆盖率达69.83%,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物产资源,为黄牛生态养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晃黄牛肉肉质细嫩,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其中有10种氨基酸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晃黄牛已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中草 *** ,听的是侗族大歌,住的是天然氧吧”,新晃县天然的放牧条件,优良的黄牛品种,悠久的养殖历史,使得新晃成为了“中国夜郎黄牛之乡”。“新晃黄牛”于2012年进行 *** 注册,“新晃黄牛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晃县共建有16个牲畜专业交易市场,活牛销售遍布全国14个省(市区),年交易 *** 达10万头以上。“新晃黄牛肉”获省级以上品牌和著名商标达13个,深受消费者喜爱。2015年 *** 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244亿元,上缴税收815.9万元。新晃黄牛肉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品牌销售已成为全县广大养殖户和经营户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全县养牛 15.4万头,出栏 *** 5.83万头,创产值6.95亿元。
新晃黄牛肉肉质细嫩,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一是可溶于水的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含量高,肉质嫩,滋味和香味浓。新晃黄牛肉比其周边县份的其它湘西黄牛的含有更多的可溶于水的风味物质和营养物质,肉质较嫩,滋味更浓香。新晃黄牛肉含水量高,达到了优质或高档牛肉标准,表现出肉质嫩,多汁 *** 好;二是氨基酸含量十分丰富,肉质鲜香。新晃黄牛肉的16种氨基酸普遍高于周边县份的其它湘西黄牛。有10种氨基酸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故烹调后肉质鲜香;三是钙、镁、铁、锰等矿质元素含量较高。肌肉中矿质元素的含量高低可以反映出黄牛肉的生理生化反应和营养价值的差异。新晃黄牛肉镁、铁、锰三种元素的平均含量都要明显高于周边县份的其它湘西黄牛,特别是在铁和锰两元素方面的差别尤为显著。四是维生素B2、B6含量十分丰富。新晃黄牛肉的维生素B2、B6含量几乎是周边县份的其它湘西黄牛的2倍和3倍。
新晃黄牛,哺乳纲生科动物。它的适应能力强,耐粗饲,放牧 *** 能好,在炎热季节不惧日光照射,不怕酷热,正常采食,放牧和反刍。黄牛体长1.5~2.5米,体重200~350公斤,体格强壮,头大、额广、鼻阔、口大、眼大,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 *** ,称为鼻镜,头上耳后有角一对,左右分开。黄牛的特点为耐粗饲、抗病力强、 *** 温顺、适应 *** 好、遗传 *** 稳定、肉质好等,属于中等体型的晚熟品种,产肉 *** 能良好,平均净肉率高,可用于生产高档牛肉。黄牛是中国固有的普通牛种,黄牛被毛以 *** 为多,在我国饲养头数居大型家畜的首位,可作为役用和乳用、肉用。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境内水岸边酒店塘,有一个 *** 婆,开一个小酒馆维持生计。一天,有个神仙路过这里,在酒馆喝酒吃饭,见 *** 婆人很善良,但年老体衰,生活困难,觉得很可怜,有意给她点好处。便从葫芦里取出七粒米放在酒店后的水井里,再取出七粒米放在旁边的草地上。于是井水变成了美酒,草地上出现了七头黄牛,美酒舀也舀不完,牛杀了一头后第二天又补足七头。有了美酒和黄牛肉, *** 婆的生意一天天兴隆,家里一天天富裕起来。三年后,那神仙又经过这里,问 *** 婆:“酒好吗?” *** 婆回答:“酒好是好,可惜没有酒糟喂猪。”神仙便在店门上题了四句诗:“天高不算高,人心才算高,凉水变成酒,还说酒无糟。”题罢飘然而去。从此井水仍是井水,再无一点酒味。 *** 婆后悔不已,于是将七头黄牛分给了老百姓,之后发展成千上万头。当然,这只是流传民间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其实农村养殖黄牛早有规模。1825年(清道光十五年)编纂《晃州厅志·典礼》记载,用黄牛举行“迎春礼”和“黄牛式”。一般农户每家都养有黄牛,有钱人家三、四头,甚至更多,要请专人饲养。
三、谁知道湖南怀化新晃县古代历史
夜郎古国新晃,湖南省怀化市一县名。夜郎,古县名,今日的新晃侗族自治县曾名夜郎县。走廊,即进出的过道,文中指的是新晃历来是中原进出西南地区的必经之路。摇篮,意为事物的发源地,文中指的是探寻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沿着古夜郎人的足迹,通过新晃这条走廊,出入于长江中上游的西南地区,由点到面,由近到远,探寻中华远古文明的基因。一、新晃:考古发现表明,湖南最早发现的最初的人类遗迹在新晃,新晃及其周围地区是中国南方文明的发源地湖南最早发现的最初的人类遗迹在哪里?在新晃。新晃是怀化市所辖的湖南省最西面的一个县,再往西即进入贵州省。怀化市是被“火车拖出来的城市”,地处中原与西南之要冲,黔滇必经之地,古有黔滇门户、湘黔川鄂桂五省通衢之称,是湖南省的西大门,湘桂铁路与焦柳铁路、呼和浩特至北海209国道、厦门至成都319国道和上海至昆明320国道,均交汇于此。新晃正处于中原与西南地区进出“门户”的“咽喉”之上。人类童年的300万年至1万年前被称为“旧石器时代”。湖南有没有旧石器?考古工作者在石灰岩溶洞中搜索多年,希望能找到旧石器,但长期未如愿。1987年新晃县大桥溪旧石器地点横空出世,填补了湖南无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空白。考古发现表明,在沅水流域,10多万年以前湖南最初的人类用双手揭开了湖南史前历史的篇章。此后,湖南旧石器考古进入了一个莺歌燕语、姹紫嫣红的新天地,相继又在沅水、澧水、资水、湘水流域发现了一批旧石器遗址,其历史年代约始于10-20万年以前,迄于1万年前左右。一系列考古发现表明,湖南的古人类,经过数万年乃至数10万年的悠悠岁月,为开拓和 *** 三湘四水,为创造湖南的文明,在历史上迈出了最初的也是最艰难的一步。湖南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的由伍新福主编的《湖南通史�6�1古代卷》第4-5页记载:“1987年5月,在全省文物普查中,新晃侗族自治县发现旧石器地点八处,即江口、曹家溪、柏树林、新村、沙湾、长乐坪、十家坪、石鸟溪,采集到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石梳等实物100余件。出土旧石器的这八个地点,均分布于沅水支流氵无水河西岸的一级阶地和二级阶地之上,……距今约5-10万年前”。“自1987年新晃等地之一批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以后,湖南文物考古工作者又相继普查出数以百计的旧石器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旧石器标本。遗址分布仍以沅、澧流域为多”。其中有 *** *** 的遗址是:会同县境内渠水左岸连山乡坛水墙和巫水右岸黄茅乡沙田遗址,靖州境内渠水右岸江东乡彭家溪遗址,麻阳境内辰水右岸江口镇亭子溪遗址,芷江境内氵无水右岸小河口遗址。 2002年10月下旬,笔者与著名文化人类学、民俗学专家林河先生一起进行“中华文明基因与湖南”比较研究考察,从长沙出发,途经郴州——永州——桂林——怀化——黔东南,对湘江、沅江上游稻作文化、道德文化、民俗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进行比较研究,到怀化后与该市 *** 史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 *** 刘芝凤同行,并应邀在新晃县进行学术交流。此行的比较研究考察,印证了二人曾经提出的一些观点:“湖南是世界水稻王国和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不是上下五 *** 而是一万年以上”,“中华文明一万年前的源头在长江流域”,“长江中上游是中国南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主要依据有四个:一是湘江、沅江上游(包括黔东南)是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和传播区;二是侗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在中华远古文明中作出过重要贡献;三是中国最早的丝绸之路是西南通向西域的水上丝绸之路,比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域道路——丝绸之路早1000年;四是湖南和云贵川渝鄂的大量考古发现表明,长江中上游是中国南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新晃从古到今是中原进出西南地区的走廊。二、夜郎:新晃曾名夜郎县,古夜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古夜郎国在哪里?夜郎是不是自大?夜郎县在哪里?对此,近些年来在古夜郎人生活过的地方,人们在探寻着、讨论着、争辩着。史籍记载、考古遗迹和世代相传的夜郎文化,正在解答这些千古疑惑。位于湖南西部边陲的新晃县,曾经是夜郎县。有人反问,是真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新晃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属楚国黔中地,秦代属黔中郡,汉代属夜郎国。唐设夜郎县,五代至北宋初为晃县。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设晃州直隶厅。 *** 二年(公元1913年)废厅建立晃县。1956年成立新晃侗族自治县。新晃的建制沿革,在诸多方志中均有记载。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晃州厅志》序载:“晃州,古夜郎国”。其建制沿革卷又载:晃州古黔中郡地,楚之上游而沅之北门也,在汉属夜郎国。……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析龙标置夜郎、朗溪、思微三县,隶巫州,县地属夜郎。武则天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改巫州为沅州,又析夜郎置渭溪,渭溪县治在今老晃城一带。《元和郡县志》:“夜郎县,天宝元年改为峨山”。《嘉庆一统志》:“唐置夜郎县,后改曰峨山,五代时为蛮地”。同治芷江县志:“便水绕凉纟散寨,有夜郎故县”。《沅州府志》:“古府(今芷江县治)二百四十里,洞砦交错,山深溪疾,接壤黔蛮……所载夜郎故县,当即古晃州治。”商务印书馆1986年3月出版的《辞源》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8月出版的《辞海》对夜郎县的说法分别是:“唐贞观五年置,在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五代时废。北宋大观二年复置,宣和二年又废”。“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置。治所在今湖南芷江西南。”历史上叫过夜郎的古县还有三个,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唐武德四年置,贞观元年废;二在今贵州关岭县境,南朝梁 *** 以后废;三在今云南宣威县境,汉置,南朝梁 *** 以后废。夜郎,汉时我国西南地区的古国名。夜郎的中心位置,至今尚无定论,学术界的认识分歧亦很大。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的《黔贵文化》(黄涤明著)认为:“战国时期,除楚国黔中地、秦国黔中郡之外,黔贵地域都是大夜郎国境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夜郎文化寻踪》(唐文元、刘卫国著)介绍:《后汉书》载:战国时期的夜郎“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从历代文献、方志的记载及解放以后考古资料的印证,史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夜郎的中心应在今贵州西部或西南部。”夜郎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天的贵州全省,东到今湖南的新晃,南抵今广西的玉林、南丹,西辖今云南的曲靖、陆良,北有今川南。司马迁《史记�6�1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更大。”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前25年),平息夜郎王兴及其亲 *** 的叛乱,古夜郎国才告终结。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奉命到滇探寻通往身毒的道路,返途经夜郎。司马迁《史记》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实如此。但后因喻人妄自尊大为“夜郎自大”。随着古夜郎的变迁,历史上不少文人 *** 客因夜郎而留下千古绝唱。唐代大诗人李白闻王昌龄贬谪龙标(即今黔阳)时写下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不朽名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古夜郎,风景秀丽,山色空朦,在这块土地上形成的夜郎文化,代代相传,遗风犹存,使新晃成为我国当今稻作文化、鼓楼文化、巫傩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独特的民族风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三、走廊:新晃历来是中原进出西南地区的必经之路路是由动物沿着山脉和水系走出来的,路是由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修出来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 *** 众,人民不胜 *** 虫蛇”,所以过着构木为巢,以避群兽的生活。人逐水而居,随水而行,不断往来行走的足迹,逐渐形成了小径似的道路。但是,“大川名谷”仍然处于“冲绝道路”的状态。早在距今四五 *** 的尧舜禹时代,“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已是十分普遍的事。在夏代,禹帝开通了9个州的陆路和水路,其中有荆州湖北、湖南的一部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堑山填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修建驰道,以秦都城咸阳为中心,驰道延伸到全国各地。汉代的道路建设比秦代有大的发展,出现了“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局面。唐代在继承古代路线布局的基础上,采用八个方向的辐射形式,形成了以首都长安为中心的完备道路网,全国的干线道路(驿道)由长安伸出,辐射到各地。柳宗元分析干支道路的相互关系是:“由四海之内总而分之,以至于关,由关之内,束而合之,以至于王都”;“万国之会,四夷之来,天下之道途毕出于邦畿之内”。元、明、清以至 *** 和当代,全国的路线布局都是在古代路线基础上,根据新的需要不断拓展和完善的,不同的是辐射中心点改在北京。从古至今,中原通往西南地区的主要通道有两条,一是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进入贵州、云南,即由陕西进入四川的茂州、松潘,经泸州、西昌到贵州和云南;二是由武昌、长沙、沅陵经新晃进入贵州和云南。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番阳令唐蒙上书说:“诚以汉之强,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武帝令唐蒙为中郎将,带领将兵千人,辎重万人,从符关进入夜郎(今贵州安顺)修建道路,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进军夜郎时才将道路修通。汉代到唐代,进入贵州、云南的驿道是由四川通过的。元明清通往贵州、云南的驿道是通过湖南进入贵州的。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六月,“遣官修治湖广至云南道路”。清代的云南官路属官马南路,路线由北京起经正定府、开封府、武昌府、长沙府,再经贵阳府到云南府。北京到长沙、贵阳、云南府的距离分别为1721公里、3667公里和3936公里。“东来荆楚行将尽,西去黔滇路转长”。新晃能够成为中原进出西南地区必经之路的原因在于:在云贵高原余脉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交错之地,形成了新晃通向贵州的氵无水河谷阶地,这一河谷阶地就成了中原进出西南地区的咽喉要道,才使从古至今的驿道、商道、国道、铁道,都在此发展演变而成,比横贯欧亚 *** 的丝绸之路还早1000年的西南丝绸之路,20世纪70年代初期修通的湘黔铁路,正在修建的上瑞高速公路都经过此地。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