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黄山长寿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黄山旅游值得长期投资吗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山长寿之乡和黄山旅游值得长期投资 *** 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莱州问什么被称为长寿之乡
莱州拥山海之利。地势自东南部低山向西北部沿海低地呈台阶式下降。其中低山占10.25%,丘陵占48.12%,平原占41.63%。
境内有云峰山、胡家顶、大泽山、九顶莲花山、大基山、凤凰山、黄山、鹏鹤顶、游优山等主要山峰55座。
有南阳河、王河、朱桥河、龙泉河、苏郭河、龙王河、沙河、胶莱河等河流16条,除胶莱河外,其余河流皆发源于本市的东南山区,源近流短,属季节 *** 河流。海岸线长108公里,百里海岸沙滩连绵,海水澄净。有三山岛、石虎嘴、刁龙嘴、海庙后、 *** 崖、太平湾等自然港湾,皆为人间佳境、旅游胜地。莱州湾浅海水域离岸6公里,有一面积为0.35平方公里的芙蓉岛。
莱州属北温带 *** 季风区 *** *** 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莱州自然资源丰富,堪称藏金埋玉之地。已发现矿产资源30多种。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黄金、莱州玉、滑石、菱镁石、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磷灰石、钾长石、萤石、铁、银、铜、铅、锌、钼等。其中,黄金储量居全国首位,滑石、菱镁石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卤水储量居山东省首位。农副产品有粮、油、肉、蛋、蔬菜、水果、葡萄、大葱、月季花等等,以品种优、产量高闻名遐迩。故莱州有“山东粮仓”和“月季之乡”的美誉。海产品有蟹、鱼、虾、贝、藻等300余种。其中对虾、梭子蟹、文蛤、大竹蛏被称为莱州“四大名鲜”,举世闻名。
二、中国十大长寿之乡是
中国十大长寿之乡的长寿秘密 5月22日,山东省莱州市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据介绍,中国老年学学会从2006年开始进行“中国长寿之乡”的评审活动,并制定了15项考核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有3项,一是百岁老人数量占总人口数的7/10万,二是8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数的1.4%以上,三是区域人均预期寿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1.4岁)3岁。目前,中国十大长寿之乡为广西巴马、广东三水、广西永福、湖南麻阳、四川彭山、四川都江堰、河南夏邑、湖北钟祥、江苏如皋、山东莱州。
巴马人长寿的主要因素在四个方面:一是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境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特高,是一般平原地区的三十多倍;同时无环境污染,是天然的养生好地方。二是具有独特的长寿食物。巴马寿星们的食物主要有珍珠黄玉米、大米、小米、红薯等,常吃的蔬菜主要是南瓜苗、红薯叶、青菜、苦麻菜、雷公根、野藤菜、野蘑菇、香菇、木耳、竹笋等;油类以茶籽油、 *** 仁、黄豆粉为主;他们多吃素食,少食荤腥。三是老人们坚持长期生产劳动。四是生活起居有规律, *** 格乐观开朗。此外,巴 *** 长寿还与饮矿泉水、喝中草 *** 酒及晚婚晚育之类的养身之道有一定关联
三水地处广东西江和北江交汇处,饮用水源水质常年达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标准。近年来,三水区大力进行环保整治,先后将17家工艺落后、污染大的立窑式水泥生产线全部关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持续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得三水区成为珠三角地区难得的生态绿洲。三水的百岁老人多生活于西江和北江河畔的村镇中。长寿老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非常乐观的情绪、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态及浓厚的爱心。多数百岁老人出身贫寒,自小养成勤劳、好动、豁达的习惯。饮食清淡,喜欢吃粥和喝汤,吃本地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鱼、杂食等。
悠久的人文历史,山青水秀的居住环境,清新自然的空气和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为广西永福人延年益寿奠定了扎实基础。永福县积极倡导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关系和美,每年要进行一次“和谐家庭”和“孝星”评选活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永福县属中 *** 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短夏长,人居环境好。境内河流纵横,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4.1%,空气清新。老人们能长寿,除了自然条件、民风淳朴、邻里和谐、心理健康外,还与他们的饮食有关。永福县专门对各乡镇长寿老人起居饮食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共同研究设计了千叟宴菜谱,用料全部产自本地。主要有10道菜,包括金玉汤、寿桃、 *** 献寿、百汁鸡球、佛果酿、马蹄胶、常安宫丁、板峡竹鱼、锦寿面、福敬亲人等,整个菜谱色香味俱全,而成本不足百元。
麻阳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长寿老人?专家认为,该县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长寿。麻阳地形奇特,西、南、北三面被高山环绕,朝东倾斜开口,海拔高差达1275米,这种特殊的地貌轮廓俨然一个天然“地磁场”。地下水中含有 *** 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该县的饮用水水质、大气和室内空气达标率均为100%,山河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56.48%。专家还发现,在这偏远山区,一种被医学界视为“长寿素”的负离子含量极高。这里历年的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尤其是丘陵地带多瀑布、喷泉。民俗专家还认为,麻阳人住山寨则建吊脚楼,住平地则建二层高的房屋,保证了居住环境的通风和干燥。
因彭祖而得名的四川彭山是我国彭祖长寿文化的发祥地,具有家庭和睦、孝文化博大的人文背景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由此形成了我国最早也是最完备的长寿文化发祥地。据悉,在彭祖房室养生术的长期熏陶下,彭山人科学地对待 *** ,不视 *** 为神秘,也不视 *** 为洪水猛兽。对此,长寿专家萧振禹表示,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实现社会和谐、保持健康长寿、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成为人们普遍的美好理想。彭祖的长寿文化,究其根源是建立在 *** 自身和谐及人与外界相和谐的基础上,其核心就在于一个“和”字。彭祖的导引 *** 术、调摄疗养术、膳食养生术和房室养生术四大养生术,其“适身、通神、一志、导心”八字要诀,分别从生理和情理方面补益健养 *** ,从而使人得以健康长寿,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都江堰青城乡是成都市百岁老人最密集的地方。这里为何盛产寿星?生命学专家解释,成都平原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造就了长寿之乡。都江堰的长寿现象是一个综合现象,它得益于都江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生活习 *** ,比如适宜的温度、物种的多样 *** ,以及对中草 *** 的运用。地理界一般认为,长寿有30%是遗传因素,另外70%是外部环境影响。西南地区冬暖夏凉的气候、舒适的生活环境都有利于生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五一研究员认为,岷江流域土壤中丰富的硒元素可能是出现长寿的重要原因。
夏邑县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冷暖适中。虬龙沟、巴清河、沱河、东沙河等河流横穿全境,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当地物产丰盛,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苹果、食用菌、各类时令蔬菜均是餐桌上常见的食品。饮食起居和日常生活特点突出:一是顺其自然。种啥吃啥,四季常新的农作物和蔬菜,调剂 *** 一日三餐,少荤多素,保证了老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显现出良好的养生效果。二是勤劳刻苦。动可延年,思能抗衰。大部分百岁老人 *** 劳一生,克勤克俭,锻炼出了过硬的身板,并养成了早睡早起、勤苦劳作等生活习惯,有效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三是 *** 格爽直,开朗豁达,劳动积极,乐于奉献,一生乐观、不生气。“河南夏邑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经济发展迅速,生态保护坚决,民众心态平和,长寿人口显著,多项指标超过标准,评定为‘中国长寿之乡’名副其实。”
科技博览----探秘长寿乡之夏邑寻因1-----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
钟祥人之所以长寿,主要与四大因素密切相关:一是生态环境因素。钟祥市境内与 *** 元素相关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水资源丰富,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在100%。还具有清新可人的大气环境。二是人文习俗因素。钟祥长寿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尊老敬老的好传统尤为突出,尊老敬老的遗风,一直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涌现了很多尊老敬老的动人故事。三是勤劳好动因素。钟祥市的长寿老人基本上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渔民),他们从小就下地干农活,劳动磨炼了他们的意志,也锻炼出他们强健的体魄。四是饮食习惯因素。他们绝大多数坚持一日三餐,主食以米饭为主。对于菜类不挑食,荤素皆可。钟祥自古以来盛产黄豆,豆腐、豆皮、豆干、豆筋等一系列的豆制品便成了钟祥人一年四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钟祥地处大洪山南脉,这里生长着一种稀有植物叫葛粉。野葛之根加工而成的葛粉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绿色保健食品。钟祥的百岁老人还有一特点,就是爱吃“土鸡蛋”。
如皋长寿饮食文化的核心,可以用“淡、杂、鲜、野”四个字概而言之。如皋人的饮食习惯是粗茶淡饭,以素为主,拒绝大鱼大肉、大油大糖、大吃大喝。青菜、萝卜、豆腐是如皋人的当家菜、家常菜。吃的杂,什么都吃,是如皋人饮食文化的又一特色。如皋百岁寿星中有93%的人,既吃大米、面粉等细粮,又食玉米、大麦、元麦等粗粮。如皋地区田畴平旷,河港交错,是一座新鲜食品的天然仓库,使如皋人吃东西有条件讲究个“出水鲜”。肉要当天宰的,虾要当天捞的,鱼要现剖的,文蛤要现劈的,青菜要早上拔的,毛豆要早上剥的,豇豆要早上摘的,芋头要当场刮的,豆腐、茶干绝对要当天做的。如皋滨江临海,四季分明,气候湿润,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野菜蓬勃生长。如皋人饭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碧绿的野菜佐餐。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 *** 赵宝华表示,目前中国的长寿地区有三种类型: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莱州属于富裕型。“莱州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经济发展迅速,生态保护坚决,民众心态平和,长寿人口显著,多项指标超过标准,评定为‘中国长寿之乡’名副其实。”莱州自古就有“齐鲁之甲胜,天下之名疆”的美誉。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绿化率高,空气清新,这些都为莱州百姓提供了长寿的良好条件。莱州有悠久的敬老爱老传统。长期以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护。近年来,该市开展了以“爱父母、敬老人”为主题的“孝德工程”。同时,莱州市还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 *** ,为长寿老人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中国福寿之乡有哪些
广西永福县山清水秀,自然条件悠美,被誉为中国福寿之乡
中国桂林·永福福寿吉祥民俗文化创作笔会作品选
10月26日至28日,本报和广西桂林市作家协会,永福县委、县 *** 联合举行“中国桂林·永福福寿吉祥民俗文化创作笔会”。来自北京、黑龙江和广西的多位作家、诗人和永福当地的文学作者参加了笔会。本报兹发表笔会的4篇作品,以飨读者。——编者
绝不仅仅是巧合,也不是临时即兴式的连缀。永福这个地名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距今1385年。而今天的永福县又是1952年与邻近的百寿县合并而成。百寿县置县更早,要先于永福县340年。所以说,追根溯源,既福且寿,由来已久,那么今日的永福县亮出“福寿”这两个鲜亮的大字,应该说是最有资格的了。
具有足够的资格还不止是有得天独厚的名称,永福县还具备既福且寿的丰厚资源。永福盛产罗汉果,产量位居各县市之首,其品种可谓闻名遐迩。至于农产品中之稻米、甘薯、花生等等,也都质量兼优;还有水果中之脐橙, *** 材中之天花粉等等,也都非常出色。因此,永福不惟享有福寿之名,更有促使人们达到福寿兼得之实。如此,真的是名副其实了。
然而,永福尽管有这些不可多得的条件,但在过去这一带却是土匪出没之域,善良的民众不堪打家劫舍之祸,一日数惊难得安生又岂能得享福寿?而只是在解放后,人民 *** 进入八桂大地,花了很大力气,作出很大牺牲清除匪患,永福的父老兄弟姊妹才获得了一个 *** 的环境。
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奋斗,直至今天,“福寿”这个概念才真正在老百姓的头脑中有了空前的亲切感。在力促和谐社会环境的形成中,永福的 *** 政领导适时将充满鲜活内涵的“福寿”提上了具体的工作日程。27万永福人热情的目光集聚到南宋摩崖石刻“百寿图”上;与此同时,也对它近邻的百寿重阳古树给予了更大的关注。这些都是既福且寿的自然的与人文的更好象征。我真为永福人感到庆幸:他们拥有的这福寿的象征可谓天造地设,如今人们不是习惯于叫“品牌”吗,永福人的福寿品牌不用临时煞费苦心地“打造”,而就在他们的身边,就在他们近 *** 来一代代人慧眼识珍和悉心的保护之中。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对人间奇珍付出了多大呵护的心力,反过来那些有生命有灵 *** 之物就会对你施以多大恩惠。巨大的寿字刻于石壁,每个小寿字也各尽仪态,迎送来客;古树婆娑昂立村头,每一枝叶仍然青春焕发,轻洒甘露。真乃:惟是盛世多福寿,木石 *** 践前盟。
在公元2006年深秋永福县福寿节的日子里,举办了许多令人目不暇接的活动,而其中最使我叹为观止的是,由1199位七旬以上老人应邀喜赴的千叟宴。这是一个个历史的长镜头,只惜我仅能平面看去,尚难以尽览其盛。真羡慕那飘浮在半空热气球中 *** 的人,能够有幸俯视地面上以200张桌子组成的这个硕大无 *** “寿”字,那注定是终生难忘的独一无二的奇观。不,与其说是以木制的桌子摆成的,不如说是以一千多颗有德之心组成的。他们以大半生栉风沐雨的辛劳,以对国家和社会默无声息的贡献获得了应有的报偿。一席千叟宴,不在于品尝到每个乡镇各具特色的十道菜,而更本质的是体味到一个有意义的丰厚的人生;不在于流连的时间长短,而在于对过去70年苦乐时光的凝缩。我相信他们每个人终生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就连我们这些远来的“局外人”终生也不会忘记——一个不能重复的珍贵的长镜头。这时我不禁联想到一出名为《乾坤福寿镜》的京剧,一面凝缩的镜子映射出福寿兼容的真切图景。
还有一些零散的小画面同样珍贵,也是永不会忘记的。在百寿镇寿字岩旁的一个小村,我们在一家农户中有幸会见了几位寿星老太太。她们中年纪更大的已足百岁,另外几位分别为八十几岁和九秩高龄。也许因为岁数太大之故,她们一般都身躯瘦小,但仍不失精干,衣着朴素洁净,表情平和自然。我对视着这几位老人,不禁暗暗称奇:她们脸上的每一丝风霜都深 *** 世纪沧桑的况味,每一道笑纹都透示着内心的善良和满足。我从心眼里羡慕她们这种毫无造作的平和与满足。单纯与宁静造就了与尘嚣绝缘的心地,清风与细雨润泽了并不奢望的梦想。这些也许就是寿星们无声的 *** 。
这时,一位老 *** 儿子和儿媳摘了几个刚刚成熟的脐橙给了我们每人一个。他们热情地说:“请尝尝吧,尝尝我们永福的脐橙。”我们中有的人立时剥开了,品尝之后啧啧称美:“味道真爽。”而我却不舍得把它吃掉,想尽多保留一些时间,作为珍贵的纪念。而且我还有一个深层的想法:既然后园的这些脐橙树与眼前的长寿老人一起栉风沐雨、共有艰辛苦乐的命运,那么,树以它们的丰美果实支持着辛勤的主人步步走向小康,它们的主 *** 在传续着生理基因中的可贵因素。而我,有幸在这里感应着虽非血统却是心灵的“基因”,带着这个永福脐橙作为一个最美好的象征吧。
回到北京,家人们亲切地问:“这是哪里出产的?”
秋日得闲,从北地至南方,有幸在八桂之北、桂林西南,青山绿水环绕的永福县城盘桓三日。恕我孤陋寡闻,来之前没有听说这个县名。想想也是,中国县城不知凡几,其名号斑驳杂陈,其义也广也泛,有同名者或泛泛者,如不是亲历恐怕难得记住。地名是符号,但也深意有藏。或祈求与期望,或涵蕴典故,与人名、史实关联。林林总总,洋洋大观。若有人对数千县市地名作一考索,或可得皇皇之大著。
这八桂北地的县名为永福,顾名思义,虽有点直白,却喜 *** ,寄托了一种希冀和愿望,让人过目难忘。
然而,更不能忘的是这里的历史风物。所谓历史悠久、山川形胜、物华天宝,不为过也。永福在桂林西南三四十公里,其山水景致承漓江风华之余韵,聚江南山水之灵气,集妩媚婉约之秀美。洛清江逶迤,凤山青翠。另据考证,此县治早在唐武德年间出现,至今已有1300多年。文史悠悠、古意盎然。当然,有着5000多年文明之故国遍地文化、文采 *** 不足为怪。何况,在秦砖汉瓦的辨析中,也可谛听远古历史的回响、寻觅人文精神的源流。
听说永福的县名原来叫百寿。永福和百寿,尽得吉祥美好之意,在现实中也不难找到印证。离县城西北有一条清流如许的东江,江边有一不大的小山崖,伸出半壁,一个巨大的寿字石刻名贯远近。其字高达一米七七,宽一米四五,刻镂得清晰,走笔变化丰富,集正、篆、隶、行四法于一体。其刻镌年代为宋绍定己丑年,即公元1229年。可观的是,这个寿字的笔划之中还嵌藏有100个风格各异的小寿字,故名百寿图。其字或阴刻或阳镌,体式不一,有鼎铭、金文、篆隶等各体,每个字旁均刻有注明字体出处的款章。题款标明多是当年的书家,而大寿字的作者为时任知县的史渭。字迹清晰可辨,形式精到,艺术造诣叹为观止,是一个中国书法艺术的寿字集大成者。不知是因寿字而得名,还是因地名而得字,这山岩边的小镇也名为百寿镇,据说其年代也有些久远了。
或许是历史的沉淀,或许是人们的期许,这个寿字岩千百年来为人们流连之处,而今天更是观光旅游的亮点。盛世兴,仁者寿,仓廪足,知礼仪。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大自然中享受生活,感悟生命的快乐,同时也发思文化的幽情。于是,永福成为众多来桂林参观者的顺访之地。山水之美不必说,仅这百寿图历史年代之久、书法镌刻之奇、寓义托兴之美,多少年来就吸引了众多的文人政要。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也曾收藏了这一寿字图的拓片。而这永福的山水也养人,仅全县的百寿老人现有32位,按平均10万人的比例看也超过了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在今年的重阳节那天,县里举办了首届“福寿节”,并在县城中心广场隆重举办了200桌共1199位老人同襄“千叟宴”的盛事。仅大厨师就动员了全县百十多个餐馆的工作人员。在人们的祝福中,近2000位70岁以上的老人共享盛世“幸福大餐”,显示出仁寿之乡敬老尊老的礼仪。据报道,当时200多席的餐桌摆成寿字型,从飞机上往下拍照,字形惟妙惟肖,创意独具,入选了吉尼斯大全。
沾了这寿字福荫,就在寿字岩旁不远的村子里长有一棵高达14.5米的重阳树,张冠如盖,树龄已有300年。这树学名水蚬木,树围达5.1米,据说是世界上最粗大的一株。当然,沧桑的历史年轮和世界之冠重要也不重要,惟这个有意思的树名让人联想。重阳,在中国是一个老年仁爱的节日,也是一个登高思亲、象征生命继续的节日。这石刻、这树统一于永福县的山乡,是巧合吗?不全是。这里的山水地气养育了仁人寿者。当然,无论是前朝旧物还是有着生命的植物,都寄托着人们善待生命的愿望。仁者寿、寿者荣,展现出自然与人文和谐相亲的理想。
一个寿字岩和一棵古树就使这永福的山水自然、人文风华有了特色,足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这永福和百寿,一个平常的地名,却有了更多的人文蕴藏和生命韵味。
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乘车沿桂(林)融(安)公路西去,行30余公里,便是 *** 代总统李宗仁先生的故居。又西去30余公里,就到了永福县百寿镇。
百寿镇有两件宝贝闻名天下,一是丹砂井,一是百寿图。
有关丹砂井的记载,最早出自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 *** 》:“余亡祖鸿胪少卿曾为临沅令,云此县有廖氏家,世世寿考,或出百岁,或 *** 十,后徙去,子孙转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复如旧,后累世寿考。由此乃觉是宅之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
葛洪的先祖在三国时吴国为官,“曾为临沅令”。临沅,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一带。葛洪13岁时 *** 就去世了,他对自己这位曾任临沅令的先祖恐怕没什么印象。关于丹砂井的传说,很可能是葛洪从他学习练丹的师傅郑隐那里听来的。郑隐是葛洪的先祖葛玄的 *** 。丹砂,是一种矿物名,它的化学名称叫硫化汞,是提炼汞最主要的原料,朱红色、半透明,中医用于安神和定惊。
葛洪本来在东晋朝廷里做官,因 *** 农民 *** 有功被封为关内侯,但他对官爵禄位并不感兴趣,而是热心于炼丹术。当他听说交趾有丹砂,便毅然向皇上请辞侯爵,“求为勾漏令”。交趾,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 *** 的北部、中部一带。勾漏,即今广西的北流县。葛洪带着他的儿子和侄子千里迢迢跑到广西北流县来做一个小小的“勾漏令”,以便寻找丹砂进行炼丹。很可能他在广西北流县没有找到丹砂,便辗转来到广西北部的常安县(今永福县百寿镇一带)继续寻找丹砂。传说他到了今百寿镇的百寿岩,发现岩前有一眼井,井水清澈晶莹,色淡红。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丹砂井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在欣喜之余,葛洪便在岩洞中住了下来。他日汲丹泉,夜炼金丹,著书立说,历数载而不返。于是,这山便被当地人称为“葛祖山”,这岩被称为“夫子岩”,这井被称为“丹砂井”,就连葛洪攀援上下山的一种山藤也被称为“葛藤”。葛洪不仅发现了丹砂井,还发现一大奇迹,这就是住在岩洞附近的一个姓廖的家族,饮用岩前丹砂井中之水都活到了百岁以上,其中一位叫廖扶的老人更是活到158岁。《永宁州志》(百寿镇古属永宁州)记载:“百寿岩在州治东渡江百步许,山如横障,石洞天开,幽敞绝尘,炎夏无暑。《广舆记》云:‘廖扶永宁人,相传家有丹砂井,一族饮此井者,皆百余岁。’《抱朴子》亦云廖扶丹砂井,一族数百口饮之多寿。今井已无迹可寻。”古籍除《广舆记》外,《地舆记》亦有记载。
葛洪后来云游到广东罗浮山,在山中继续炼丹著书,终在罗浮山去世。此后,丹砂井之名不胫而走。唐代大诗人王维、李白虽然没有到过岭南,但对丹砂井却甚为仰慕。王维有诗:“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李白有诗:“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后来,历朝历代便不断有文人墨客前来寻觅丹砂井,渴望能饮用丹砂井水而长寿百岁。他们大概都没有寻觅到这神秘的丹砂井,只留下一些惆怅的诗词墨迹传之后世。“旧井丹砂何处寻,桥头侧听水潺潺”、“丹砂流泉延上寿,玉人空谷寄遐心”、“谁乘明月 *** 井,且喜云拥梵宫胜”、“独有丹砂寻不得,归来依旧白髭须”、“廖氏岩前芜草没,难觅丹砂”……
虽然历代文人墨客们苦苦寻寻觅觅,也难觅丹砂井之踪迹,但百寿镇一带却随处可见百岁老人。丹砂井虽已淹没无迹可寻,但丹砂井水却透过深厚的地层,默默地渗透到了万户千家,滋养了百寿镇这一方得天独厚的百姓。
百寿岩和百寿镇的得名源于丹砂井和百寿图。百寿图是宋代绍定己丑(公元1229年)知县史渭策划创作的,至今已近800年。百寿图镌刻于百寿岩内顶端的石壁上,由100个形体各异的小寿字组成一个大寿字,字高177厘米,宽145厘米。
百寿图是中华民族和谐文化的集大成者。人要想长寿百岁必须有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百寿图的创意便是由此而得。传说宋代绍定年间(公元1228年——1234年),知县史渭到古县(今百寿镇一带)上任伊始,发现当地百姓屡因丹砂井水发生 *** ,讼诉不断,时有械斗流血丧命事件发生,便下令远近村户每户推举一位老者前来协商解决井水 *** 的办法,以止械斗,安宁县境。不料,来者竟然有100位,而且全是百岁以上老者。百位百岁老者个个都是智叟,他们给史渭出谋划策,很快便把困扰地方多年的丹砂井水 *** 案解决了。从此,四方安宁、县境和谐、人寿年丰。史渭由此受到启发,便邀请当时一批书法名家齐集夫子岩内,大家寻经查典、广征博引,历时一年终于创作出了这幅百寿图。史渭请来一位叫王鼋的摩崖石刻高手,将百寿图镌刻于岩内石壁顶端。
百寿图的字体结构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和谐 *** 。它的100个小寿字,百字百体,中国文字的种类在其中均可找到,宋代以前各种书法大家的不同书体风格都包括在内,虽风格流派各异,但却非常和谐地融聚于一个大寿字中。那大寿字包容了100个小寿字,其运笔又包括了正、篆、隶、行,将四法融为一体,更显端庄大气、厚重圆润,给人以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感。
百寿图不仅在字体结构上体现了高度的和谐 *** ,而且还把 *** 文化、道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外文化完整地融聚于一体,巧妙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和谐 *** 。百寿图中,每一个小寿字旁均有一枚铭章,这些铭章含意深远。如“瑶池宝意”、“四利佛书”、“西方梵书”无不透出 *** 的神秘色彩;“飞章符”、“皇极篆”、“青黄君书”、“玄隶”、“帝君玉牒”又流露出道家气息;“西夏台书”显出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聚宝文”则把古代西洋各国的文字用珊瑚、玛瑙、珍珠、象牙、犀角等宝物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百寿图以中华文明的广阔胸怀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从而形成一种博大精深的和谐文化。
百寿图由于巧妙地体现了中华和谐文化的特色,因而具备极高的文化精神价值。1936年10月, *** 50寿辰(虚岁),当时正是全国 *** 的前夕。 *** 与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矛盾很深,李、白以出兵 *** 为由逼蒋 *** ,发起了“六一”反蒋运动,蒋、桂军事冲突一触即发。后经各方调停斡旋,蒋、桂双方均以“和为贵”最后握手言和,从而保存了中国 *** 的精锐。事后, *** 到洛阳“避寿”。李、白命广西省 *** 黄旭初携带一幅拓印装裱精美的百寿图去向 *** 祝寿,意涵双方团结和谐共赴国难的精神。 *** 时期,为了加强与盟国英国的关系,百寿图又充当了中外和谐的使者,远赴英伦三岛为英国女王祝寿。 *** 7月,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60华诞,百寿图又到北非为国王祝寿。
百寿图是一幅常读常新的不朽之作。
山是常青的,水是常绿的,食物是自然的,生活是闲适的。
这应该是许多人所向往的“宜居之地”吧?
永福,大约是可以担当起这样的称谓的。
按 *** 的标准,如果10万人口中有7位百岁老人,这个地方就可称为“长寿之乡”。而在永福,每10万人口中就有11.7位百岁老人,全县百岁以上的老人有32位,70岁到99岁的老人有一万八千六百多位。
据说,永福的长寿是有历史的。早在东晋时,葛洪云游到永福一个叫做“百寿”的地方,被这里的山水所陶醉,一住数载,还在此炼丹立说,他的《抱朴子》就记载了当地一位名为廖扶的老人寿至158岁。廖老人的家里有一口丹砂井,不仅他自己活到158岁,他的族人由于常年饮用这口井的水也都寿百余岁。
南宋时县令史渭为一桩田水诉讼案走访百寿民众,路遇一位50多岁的老人,向他了解情况。老人说:这事我不清楚,你去问我 *** 吧。史渭命人把他 *** 叫来,一看是位70多岁的老人家。老人家说:我不清楚这事,你还是问我 *** 吧。史渭一听,这70多岁的老人家还有 *** 在世呀?想想怎么也得90多了吧,别差人叫了,自己上门问吧。
没想到上门见的虽然确实是90多岁的老人,但那老人还是让他去问自己的 *** 。这一下把史渭惊得够呛,恭恭敬敬地拜见了九旬老人的 *** ,居然是一位一百来岁的老寿星。
这位百十来岁的老人脑子清清爽爽,把史渭想知道的情况说了个来龙去脉。
史渭出得门来感慨万分,回到衙门挥毫书下一个大大的“寿”字,并找人寻经查典,找到100个不同体例的寿字嵌写在大寿字的笔划中,命匠人刻在百寿岩内的石壁上。
我们在百寿岩看到了这个大大的寿字。岩洞外有一口井,大约刚刚经过修整,井沿的水泥还是新的。 *** 看了看,井不很深,隐约看到井底下的水面映着天光。
永福离桂林市不远,不用多作描述,她的自然生态闭上眼睛都能想像出来。但有一点我没有想到,就是那条清碧的河水,没有丝毫污染。可住在河边的人家居然说:我们不喝河里的水,只喝从山里流下来的泉水。
这让我们听起来是多么“奢侈”呵。
我相信地理环境、生活状态一定是令人长寿的原因之一。同行的朋友们在走过永福的山水、尝过永福的茶饭后都会说:在这样的地方生活,长寿是正常的,不长寿才是怪事。
重阳节前一天,永福县为全县一千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们举办了“千叟宴”,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这些老寿星。当地大约也有风俗,每当有寿星作宴,人们都会带走一点寿筵上的食物或拿走寿筵上的碗,此举有一说:可沾寿星之福呢。
我不太记得那天的寿筵上都有什么菜,大致猜想应该都是些清淡的食物;也不知道后来围观的人是否打包了食物、拿走了寿碗,倒是现场的喜庆气氛给我留下挺深的印象,寿筵周围带相机的人很多,不管是不是记者都去给老人拍照;送菜上席的姑娘小伙嘻嘻哈哈,穿梭于席间,倒真像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我也夹杂在人群中,手里拿着个“ *** ”到处游走,其实也没拍什么照片,只是好奇地看着那些喜气洋洋的老人,看着看着竟然发现几乎所有的老人都有一副相似的面容:安详、平和、随 *** ,稍稍西斜的阳光淡淡地抹在他们的脸上,把他们的微笑渲染得如同一抹温馨的夕阳。
我俯身问一位老人:“老人家高寿?”
“当然好、当然好,粗茶淡饭、平平安安。”
我向老人打趣说:“您传授我长寿的秘诀啊,我也学着点。”
老人一笑,指指胸口:“放开心啊,呵呵。”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不会理解这话的意思;当我不再年轻的时候,我就不需要解释了。呵呵。
我相信这些老人们都会有着长达半个世纪乃至一个世纪的故事,他们的人生中有甘苦,也有悲欢,但他们一定比我们拥有更多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所以他们才会有这种安详、平和的面容,才会有这样宽容、仁慈的眼光,才会有这样从容、淡定的微笑。
所以,他们才会把生命活到极限。
这么想来我倒真的以为,能活出这样的寿数并不仅仅是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了,恐怕山水还是次要的因素,而人心才是主要的“宜居之地”呢。
永福人的长寿不是刻意做出来的,真是自然活出来的。
永福的人真是有福,因为他们拥有这样一份可以代代传承的珍贵的人生财富。
从永福回来,我在一个常常去的 *** 论坛上发了一组 *** ,那是我在百寿镇拍的一个故事:
图一:一位老太太在果园里转悠了半天,她佝偻着腰,右手握着几个鸡蛋,左手倒拎着一只咯咯乱叫的 *** 鸡,同时还紧紧地揪着衣襟。
图二:老太太从果园出来,走过我身边,我好奇地问了她一句,她大声地说:“这只赖抱鸡呵,八月十五就跑出去了,今天刚找到,你看你看,小鸡都孵出来了呢!”说着,把紧紧兜着的衣襟打开。哈,几只鲜嫩的黄绒毛小鸡正在里面啾啾地叫呢。
图三:老太太的家就在附近,她唠唠叨叨地往家走,把母鸡和小鸡放在堂屋里,为它们摆上一盆碎米。
图四:老太太坐在小凳上,眉开眼笑、唠唠叨叨地对着鸡们说话,一种满足从心底直溢到皱纹沟壑的脸上。也不知鸡们听懂听不懂?只是欢快地叮啄着。
网友们纷纷跟帖:好可爱的小鸡啊!好可爱的老太太啊!
有几句话我没有对那些太年轻的网友说:当时,我正倚在老太太的屋门边,在心里对自己说,看啊看啊,这样自然平和的生命相望,如今你还能在什么地方见到呢?
关于黄山长寿之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