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高阳戏曲之乡介绍资料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戏曲资料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的相关资料
1、夏商属雍州,周封贾国,春秋属晋,秦置重泉,北魏名南白水,西魏始称蒲城,唐名奉先,宋后名蒲城至今。
2、?年,蒲城县辖:城关镇、兴镇、荆姚镇、孙镇、东陈镇、永丰镇、罕井镇、高阳镇、 *** 睦镇、龙阳镇、贾曲乡、三合乡、翔村乡、东杨乡、坡头乡、苏坊乡、甜水井乡、原任乡、保南乡、椿林乡、马湖乡、蔡邓乡、西头乡、平路庙乡、上王乡、东 *** 乡、大孔乡、陈庄乡、孝通乡、龙池乡、钤铒乡。
3、2000年,蒲城县辖14个镇、17个乡。总人口738675人,各乡镇人口:城关镇 *** 669罕井镇 39576孙镇 32168兴镇 28398 *** 木镇 22940高阳镇 19805永丰镇 27220荆姚镇 29957苏坊镇 31065龙阳镇 25751东陈镇 19182坡头镇 24 *** 5马湖镇 13206陈庄镇 24186翔村乡 26993三合乡 23315贾曲乡 30017东阳乡 24576原任乡 21154甜水井乡 26759孝通乡 194 *** 龙池乡 18539钤铒乡 14695椿林乡 17824平路庙乡 20254保南乡 15526西头乡 9708蔡邓乡 9574上王乡 22026东 *** 乡 17427大孔乡 17751保南乡位于蒲城县东北部。乡 *** 驻地距县城9.8公里。东与孙镇接壤,西与翔村乡毗邻,南连椿林乡,北靠金粟山与上王乡相望。东西宽9.4公里,南北长10.2公里,面积50.7平方...(机器自动识别文本,仅供参考)
二、巾帼英雄的故事简介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由于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诸葛亮深知,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而发动强攻,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又怎能甘心退兵?
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 *** 张旗鼓地前往魏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厚礼":一大堆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还写了一封信,说司马懿太胆小了,一个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将,竟不敢来战。
如果他领兵出战就是大英雄;如果不敢来战,干脆就用妇女的头巾包上头,再用脂粉化妆,证明他是个一般妇女!司马懿非常生气,却依然没有中计。
穆桂英-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 *** 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 *** ,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
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 *** 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
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 *** 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录的巾帼英雄。
三、戏剧的特点
一、戏剧文学的特征戏剧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没有舞台,没有演员,便没有戏剧。一出戏的演出,首先要有剧本作为舞台演出的基础;还要有布景、道具、化妆、灯光、服装和效果;有的要音乐伴奏;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有舞蹈因素,等等。戏剧是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综合 *** ,是戏剧的显著特征。戏剧和其他艺术样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它通过演员的语言和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 *** 格、开展故事情节,以揭示既定的主题。因此,演员在舞台上所塑造的戏剧形象是直接形象。这和文学作品必须通过阅读和想象才能获得的形象——间接形象,是有显著区别的。戏剧形象的直接 *** ,使观众具体地看到了逼真的生活场景和人物的音容笑貌,听到人物的声音,甚至直接感受到人物情绪的细微变化。因而,戏剧艺术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比较直接和强烈。形象的直接 *** ,是戏剧的又一个特征。弄清了戏剧的特征之后,我们再研究戏剧文学(即供演出的“脚本”,或称“剧本”)的特点。剧本,是戏剧得以演出之“本”,但并不等于戏剧,它只是构成戏剧艺术的基本因素之一。剧本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一般说来,戏剧文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要求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剧本不仅供人们阅读,主要是为了在舞台上演出而创作的。因此,剧作者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即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以及一定的场景,展开复杂的矛盾冲突,推动剧情的发展,以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的情节像翻腾的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凑地向前发展,迅速地展示人物 *** 格。也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有“戏”,才能动人心弦,吸引观众。剧本集中表现矛盾冲突,要求剧情的集中 *** ,要求开门见山地揭示矛盾,紧凑地发展矛盾,迅速地把矛盾冲突推向 *** 。戏剧矛盾必须是激烈的,在演出时应能始终紧紧地抓住观众和听众,以郭沫若的五幕历史剧《屈原》为例。屈原一生有着曲折复杂的遭遇,有着漫长的悲剧历史,怎样写进剧本里,再现于舞台呢?郭沫若为此考虑再三。起初,郭沫若想写上、下两部,但是,写作的结果,原计划完全被打破了。郭沫若自己说:“本打算写屈原一世的,结果只写了屈原的一天——由清早到夜半过后。但这一天似乎已把屈原的一世概括了。”《写完五幕剧〈屈原〉之后》,《郭沫若谈创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页。郭沫若怎样以一天来概括屈原的一生呢?他把楚王朝抗秦派与亲秦派几十年间的纷争集中起来,压缩在秦使张仪来楚的这一天,又把两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他删刈了史实上的枝蔓,简化了斗争的过程,突出了两派间的 *** 斗争,形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这样,屈原一天中的思想、行为、遭遇,凝练地反映了他一世的面貌,概括了他一世的悲剧历史。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戏剧文学高度集中反映生活的特点。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戏剧正是通过它引来生活的激流,掀起观众的感情波澜,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高尔基说:“除了文学才能以外,戏剧还要求有造成愿望或意图的冲突的巨大本领,要求有用不可反驳的逻辑迅速解决这些冲突的本领。”《高尔基文学书简》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11~12页。这里所说的“愿望或意图的冲突”,是和人物的 *** 格紧密相联的。戏剧冲突为人物的 *** 格所决定,又为展示人物 *** 格服务。戏剧文学的作者,就是从生活出发,根据特定主题的需要,通过戏剧冲突,尖锐地表现出生活中本质的矛盾。……(二)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个 *** 化和动作 *** 戏剧文学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高尔基在《论剧本》中说:“剧本(悲剧和喜剧)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用作者提示。”高尔基:《文学 *** 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43页。如果说,在舞台演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来理解人物,而在剧本中,对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却不能作细致的描写,只能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我们要了解人物,就只能通过对话独白等。用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可以说是剧本在表现手段上的一个独具的特点。在《雷雨》的第二幕里,鲁侍萍到周 *** 去找他的女儿四凤,她没有想到这就是三十年前曾经玩弄了她而后又抛弃了她的周朴园的家,及至她和周朴园互相认出了以后,两个人物思想 *** 格之间的尖锐对立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他们这一段对话很长,我们只举出几句就可以说明问题。朴:(忽然严厉地)你 *** 什么?鲁:不是我要来的。朴:谁指使你来的?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朴: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鲁:(愤怒)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在这里,周朴园表现了其冷酷本 *** ,他以自己阴暗卑劣的心理揣度鲁侍萍,认定对方找到这里来,一定是受人指使来进行敲诈的。而鲁侍萍的答话则表现了她心地的磊落和对于周朴园的愤恨。通过这样的精彩对话,揭示人物的鲜明 *** 格和不同 *** 格之间的尖锐对立,正是剧本对话的基本任务。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对话来表现,有时也通过人物的独白来直接告诉读者。为了顾及戏剧效果以及戏剧时间的 *** ,戏剧语言必须简洁、含蓄。剧作家在写剧本时都非常注意语言的锤炼、力求做到人物语言洗练、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力求做到人物语言的高度个 *** 化。戏剧语言要能鲜明地表达人物的动作,即富于动作 *** 。戏剧所要求的动作,是指人物的主动、积极以及强烈的情感,并且要从人物的动作中展现人物的 *** 格特征。一个剧本的语言蕴 *** 丰富的动作 *** ,就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广阔的余地。演员就能凭借这些语言,想象出他所扮演角色的动作、表情和姿态,使演员更好地塑造形象。当然,戏剧中的语言也是一种动作,不仅是外形的,而且是内心的动作。因为语言产生于内心动作(即思想感情),又能引起千变万化的外部动作。所以,优秀剧作的人物语言,是富于动作 *** 的,它暗示着或鲜明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一系列行动,从而展现出人物的 *** 格特征。而这些语言,不是剧作者强加给他所塑造的人物的,它应该是剧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必然要说的话。二、戏剧文学的分类戏剧文学的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而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 *** 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下面分别予以简要论述:(一)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喜剧和正剧是戏剧评论中经常运用的概念,而且也作为美学范畴运用于对其他艺术作品的分析。悲剧悲剧大都展示重大的或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矛盾冲突,表现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激烈斗争中, *** 势力对善的势力的暂时胜利。悲剧所反映的是不能解决的或不能缓和的矛盾,在斗争中常因力量悬殊而以正面主人公的失败或毁灭而告终。正如 *** 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 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97页。。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悲剧的内容和形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我国,传统戏曲中有许多描写悲剧 *** 矛盾的优秀作品,多数具有强烈的反封建 *** 和理想化的结局。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这部杰出的杂剧,集中描写了窦娥的冤屈和她的 *** 。窦娥以年轻的生命做代价,认识了一个可怕的、然而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她的屈死概括了封建社会无数枉断屈斩的冤狱,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是一个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窦娥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善良者被毁灭的悲剧,而且是一个抗争者被毁灭的悲剧,它达到悲剧艺术中比较高的悲壮境界,它在被 *** 人民心中播下抗争的火种。
四、开封历史介绍一下
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万隆岗遗址和尉氏县洧川镇断头岗遗址,发现了数处 *** 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其发掘证明,早在五、六 *** 前,开封市域内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五帝之一的颛顼早年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今杞县高阳镇),故又号称“高阳氏”。大禹为避商均(今商丘虞城)而居阳城(今郑州市登封市)之东。夏王姒杼在位后期,从原 *** 于老丘(今开封市东北国都里村),老丘作为夏都经历了五世六帝:帝杼3年、帝芬44年、帝芒18年、帝泄25年、帝不降59年、帝扃18年,共167年。
春秋早期(公元前8世纪),郑国君主郑庄公在今祥符区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秦,设大梁县,属砀郡,郡治睢阳县(今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境内设浚仪县,浚仪作为开封的名称,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西汉初,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县改名为开封县,这便是“开封”这一名称的最早由来。东汉,浚仪县仍属陈留郡管辖。光武帝建武十五年(39年),改司隶部为司隶校尉部,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开封县属之。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孝静帝设立梁州,辖陈留、开封、阳夏等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汴”之始,由县治改为州治,失落了近百年的开封又逐步的恢复了元气,开封也成为北魏对南部各朝作战的水运线上的八个重要仓库之一。
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和天保十年(559年),分别建了著名的建国寺(即大相国寺)和独居寺(今开封市铁塔一带),佛文化的发展对后来的北宋都城东京汴梁文化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前期的基础。隋朝置陈留郡于浚仪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后改陈留郡为汴州。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中段是联通黄河与淮河、贯穿汴州的汴河,大运河黄河至淮河段又称通济渠。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设汴州总管府,下辖汴州、洧州、杞州、陈州。武德七年(624年),汴州总管府改为汴州都督府。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河南道,道治浚仪县(今开封市祥符区)。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汴州一度改设为陈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增筑汴州城(今开封市祥符区)达22里。兴元元年(784年), *** 烈占据汴州城,僭即皇帝位,自称国号“楚”,建年号为“武成”,以汴州为大梁府治。
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这一时期开封正式取代了洛阳,成为全国的 *** 、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后梁定都开封十七年,时间虽短,但国家的租赋较轻,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同时,后梁定都开封,使中国的 *** 、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从河洛地区的洛阳转向豫东平原的开封地区,对中国古代的都城转移及 *** 中心转移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大宋王朝是开封历史上和中国封建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经济文化发达、社会生活繁荣,开封城内人口达一百五十万。(《宋史地理志》记载崇宁年间,开封有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户,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口。”)
城市风景旖旎,城郭气势恢弘,不仅是全国 *** 、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大宋都城开封的繁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东京开封城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达带领北伐军攻取河南,此时许多人向朱元璋建议定都汴梁。四月,朱元璋来到汴梁城考察。五月,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将开封县并入祥符县,至此两县合一,置河南中书分省,省治开封府。同年八月,以开封府升格建为北京,位居陪都,重建开封城,改土城为砖城。
清朝基本沿袭明朝行政区划。省、府衙署均因开封城淹没而寄驻邻县理事。
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汴州、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中东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截至2016年,开封市总面积6266平方公里,下辖5个市辖区、4个县,常住454.67万人。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