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鳝鱼之乡在哪里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白鳝鱼有刺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哪里有养鳝鱼
黄鳝是 *** 带淡水鱼类.又名鳝鱼,长鱼,罗鳝,无鳞公子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于合鳃目,合鳃科,黄鳝亚科,黄鳝属.
在我国分布很广,除西北和西南外,各处都有.在国外, *** 的南部,日本,泰国, ***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
黄鳝不仅有重要的营养价值,而且有重要的 *** 用价值.黄鳝可食部分一般在70%以上,高于一般鱼类.黄鳝的蛋白质含量仅次于鲤鱼和青鱼,钙和铁的含量具首位.
黄鳝体呈鳗形,前端管状,尾部侧扁,尾端尖细.体表无鳞,保护体表的是分泌大量的黏液.没有胸鳍和腹鳍,背鳍和臀鳍退化成低皮褶状且与尾鳍相连接.口较大,鳃孔较小,左右鳃孔在头的腹面连和为一,构成"V"字形的鳃裂,故称为合鳃目.鳃明显退化,无鳃耙.在水中不能但靠鳃完成呼吸,要借助口咽腔内壁黏膜作辅助呼吸,因而黄鳝时常把头伸出水面进行呼吸.体被部多为黄褐色或青褐色,不有黑色小斑点.腹部橙 *** ,有单色小斑点.体长但肠短,肠约有体长的2/3,消化能力很强.
二)生活习 *** 黄鳝为底粞 *** 鱼类,主要有以下的九大特 *** .
1)穴居 *** 栖息环境多栖息于水田,沟渠,浅池及沼泽,常以头穿 *** 为巢,巢穴为弯曲多叉的孔道,最少有2个出口.洞长约为体长的2.5~3.6倍,孔道宽度与体型大小相同.栖底以软泥沙为好,大个体多栖于深水处.
2)自调 *** 视觉失灵而导致嗅觉,听觉,触角特别敏锐,有极强的选择 *** 自调 *** .
3)耐低溶氧 *** 呼吸溶解氧的能力很低,不可能较长时间居于水中,否则将会使之患上严重的缺氧疹而死亡完.可以通过口鼻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也可以通过皮肤和泄殖腔进行微呼吸,即使水中极度缺氧也不影响黄鳝获得样的能力,更低溶氧可在0.17毫克/升.
4)耐饥饿 *** 即使刚孵出的幼鳝,放在水缸里用自来水饲养,不喂食,历时两个月也不会饿死;成鳝在湿润的土壤里,一年不吃东西也没有关系,不会应饥饿而死亡,只能减体重.
5)喜温 *** 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2℃~28℃,水温超过28℃或低于18℃时其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受抑制,在32℃以上或10℃以下完全不摄食.
6)喜暗 *** 在有微亮水爽微酸水静而不混且有青草,它会放弃打洞粞身行经.
7)对蚯蚓的特敏 *** 在居蚯蚓25米远的地方它也能很快的找到,蚯蚓是黄鳝的更好饲料.
8) *** 敏 *** 黄鳝对 *** 物特别敏感,特别是 *** 中的 *** *** 和1605,致死浓度分别是8ppm6ppm4ppm.总之,应尽量避免各类 *** 进入黄鳝池中.
9)杂食 *** 在野生的条件下,幼鳝主要摄食水蚯蚓,枝角类,桡足类等大型浮游生物,也摄食水生昆虫的幼虫,有时兼食有有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成鳝摄食的对象明显增加,如小型鱼类,虾类,蝌蚪,幼蛙,小型的螺和蚌,有时甚至在夜间到岸上捕食蚯蚓,蚱蜢,金龟子,蟋蟀,飞蛾等,在人工饲养是,可投喂河蚌肉,螺蚬,肉蚕,蛹熟,猪肉,畜禽下脚料,鱼肉浆等;有时还吃浮游植物.
三)生长与年龄黄鳝年龄的鉴定可用耳石脊椎骨和舌骨,其中舌骨是最为理想的鉴定材料.现将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养殖的黄鳝的体长与体重的比较:
四)对环境的要求温度生长的温度为15℃~30℃,适宜温度为22℃~28℃,高于30℃或低于18℃摄食会受到影响,低于10℃就会停食,高于32℃摄食很少.
溶氧水中溶氧在3毫克/L以上是活动正常,低于2毫克/L时有异常的表现,致死点为0.17毫克/L.
PH值黄鳝正常生活适宜的水体pH值为6.0~7.5,最适为6.5~7.5.与常见的养殖鱼类如四大家鱼的适宜pH值6.5~8.5相比,其适宜的pH值范围要窄,且偏于酸 *** .从黄鳝在pH值过高(大于8.0)和过低(小于6.0)的水体中死亡症状看,表现为体表粘液减少甚至完全没有粘液, *** 充血肿胀,严重者甚至内脏也充血,部分皮肤腐烂.这可能与黄鳝没有鳞片,皮肤主要依靠粘液保护,而粘液对外界环境的酸碱抵抗能力较差所至.pH值从6.0提高到7.0时,其生长率逐步提高,pH值从7.0提高到8.0时,其生长率反而下降,尤其从7.5上升至8.0时,生长率呈负增长.
有机物质在黄鳝的水体中,适宜的有机物质的耗氧量为20~40毫克/L,如超过50毫克/L,就对黄鳝有害无益.
黄鳝不像其它动物那样终生属于一个 *** 别,是前半生为雌 *** 后半生为雄 *** ,其中间转变阶段叫雌雄间体,这种由雌到雄的转变叫做 *** 逆转现象.一般体长20~24cm以下的个体均为雌 *** ,24~30cm的个体雌占90%以上,30~36cm的个体雌 *** 占60%左右,36~38cm的个体雌 *** 占50%,38~42cm的个体雄 *** 占90%左右,42cm以上则几乎全部为雄 *** ,53cm以上则全部为雄 *** .(不同作者所列 *** 逆转全长差异的原因是地域,水温,食物组成和内分泌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1)雌 *** 时期卵巢外有一层结缔组织形成的被膜,可分为五个期.Ⅰ期:卵巢白色,透明细长.肉眼看不见卵粒.解剖镜下可见透明细小的卵母细胞,核大,胞质少,卵径0.08~0.1m.体长8.2cm以下的幼鳝卵巢内充满细小的卵母细胞.Ⅱ期:此期的卵巢比Ⅰ期稍粗,卵径为0.13~0.17mm,全长15cm以下幼鳝的卵巢多为期.Ⅲ
期:卵巢已由白色透明转变为淡 *** ,肉眼可见卵巢内有很多细小的卵粒,解剖镜下可清晰地看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卵母细胞.细胞内已沉积较多的卵黄颗粒.卵径为0.15~2.2mm.同时,卵巢内存在着少数,期的卵母细胞,一般处在期 *** 腺的幼鳝全长为15~26mm.
Ⅳ期:卵巢明显粗大,卵母细胞亦明显增大,卵粒大小较一致,颜色也由淡 *** 变为橘 *** .解剖镜下可见卵黄颗粒充满整个卵母细胞,核也逐渐边移.卵径2.2~3.4mm,此期的黄鳝全长10~30cm,极少数可40cm以上.发育到期末的卵巢长占鳝体长的44.6%~59.2%,平均为53.2%(从 *** 孔到头部为止).Ⅴ期:卵巢粗大,内充满了橘 *** 卵粒,呈圆球形.卵径3.3~3.7mm.卵母细胞内充满了排列致密的卵黄球,细胞核边移到卵的一端,卵在卵巢内已成游离状.
2)雌雄间体阶段多数黄鳝在2龄后,全长24.5~37cm, *** 腺被膜加厚.解剖镜下可见少数残留的细小卵粒,但不会发育成熟,而是逐渐退化吸收,以及分解成橘 *** 的絮状物,同时可看到刚形成不完整的曲精小管.
3)雄 *** 阶段多数黄鳝在3龄以上为雄鳝.未成熟的精巢细大,灰白色,表面有色素斑点.显微镜下可见曲精小管及不活动的 *** , *** 成熟的精巢较原先粗大,表面有黑色斑纹,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的活动 *** .
4)繁殖季节及环境条件黄鳝每年繁殖1次,且产卵期较长.在长江流域,一般每年5~9月是黄鳝的繁殖季节,繁殖盛期在6~7月,随气温的高低而提前或推迟.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亲鳝先打洞,称为繁殖洞.繁殖洞一般在埂边,洞口通常开于埂的稳蔽处,洞口下缘2/3浸于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后洞,前洞产卵,后洞较细长,洞口进去约10cm处比较宽,洞的上下距离约5cm,左右距离约10cm.
5)在整个 *** 期是雌多于雄.7月份之前雌鳝占多数,其中2月份雌鳝最多占91.3%,8月份雌鳝逐渐减少到38.3%,雌雄比例0.6:1,9~12月雌雄鳝约各占50%.
6)产卵与孵化产卵前,雌雄亲鳝吐泡沫筑巢,然后将卵产于巢上. *** 卵黄或橘 *** ,半透明,卵径(吸水后)一般为2~4mm.雄亲鳝有护卵的习 *** .新鳝吐泡沫作巢,一是使 *** 卵不易被敌害发觉,二是使 *** 卵托浮于水面,水面一般溶氧高,水温高(鳝卵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1~28℃),有利于提高孵化率.黄鳝的胚胎发育特点是:其一,卵径大,卵黄多,胚胎发育时间长,仔鱼出膜时个体大,对环境的耐受能力强.其二,同一条亲鳝产的同一批卵,在相同条件下孵化,仔鱼出膜时间不一致,相差48h左右.其三,神经板出现在原肠早期动物极细胞下包至卵的1/3~1/2时,与鳟鱼类似而与鲤科鱼类明显不同.其四,胸鳍在胚胎期形成并不断扇动,出膜后逐渐退化消失.
目前,成鳝的养殖有网箱养殖无土静水养殖温室流水养殖,现着重讲讲网箱养殖和温室流水养殖:
一)网箱养殖在网箱的养殖中有池塘网箱养殖,湖泊网箱养殖,水库网箱,稻田网箱养殖,今天只介绍稻田网箱养殖技术,由于在稻田中设置网箱养殖黄鳝,稻田为黄鳝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黄鳝为水稻疏松土壤,吞食害虫,稻鳝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稻谷高产养鳝丰收,是低投入,快致富的有效途径.
1.苗种的选择发展黄鳝的人工养殖,首先要有优良的鳝种.从目前各地养殖的鳝种来源看,黄鳝至少有3~5个地方种群.这些不同的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长速度,养殖效果都不一样.因而在发展黄鳝人工养殖,选购种时特别注意.现将几种常见的黄鳝地方种群介绍如下.
1.1深黄大斑鳝该鳝身体细长,体圆,体形标准,体表颜色深黄,并伴有褐黑色大斑纹.生产实践表明,深黄长斑鳝适应 *** 强,生产速度快,个体较大,鳝肉品质较佳,养殖效果较好.在养殖条件下,其增重倍数可达5~6倍,是我国目前发展黄鳝人工养殖的首选鳝种.
1.2浅黄细斑鳝该鳝体形也较为标准,体色浅 *** ,身上的褐黑色斑纹较为细密,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易于饲养,但其生长速度不如深黄大斑鳝.在养殖条件下,其增重倍数可达2~3倍.同时该鳝在自然条件下,其种群数量较多,来源方便,故该鳝也是人工养殖鳝种的重要来源.
1.3青灰色鳝该鳝体色呈青灰色,身上也有褐黑色细密斑纹,其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生长速度较慢,鳝体规格较小.在养殖条件下,该鳝的增重倍数只有1~2倍,养殖效果不如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理想.
选种还应注意以下的问题:选购的鳝种规格须一致.一般以30~50克/尾为宜,如规格参差不齐,应分开养殖.选购的鳝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生命力较强. *** ,有病的个体,或经长途运输,生命力不强的个体,不宜选作鳝种.选购的鳝种要求同一批次,来源于同一产地,更好一次购足,同一来源的鳝种放入同一水域进行人工养殖,以提高放养成活率,增加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2)稻田选择用于养鳝的稻田应水质良好,水量充沛,进排水便利,不旱不涝,泥土较肥,光照充足,无冷浸,环境安静.栽植早,中,晚稻田均可(如早稻田网箱养鳝,应选再生稻为宜).
3)网箱设置设置在稻田中的网箱一般呈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10~15米,高度1~1.2米,根据本地经验, *** 网箱的网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牢固耐用,能抗炎热高温和低温冰冻而不破损,抗老化耐拉力强,能用约3年;二是网布不跳纱,不泄纱;三是网目小,以黄鳝尾尖无法 *** 网眼为宜.网箱设置在进水口处,排列整齐.网箱总面积一般不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3.
4.放箱 *** :先将田水排干,按网箱形状和大小挖泥深 40~50厘米,把网箱平放,网箱四角用木桩支起张开,再把挖起的泥土回填入网箱中,垒成泥埂或平铺,这时网箱内的泥面和田面基本持平,泥面以上网箱高出60~80厘米.非网箱区的稻田按常规耕作.
5.苗种放养禾苗栽 *** (网箱中亦按常规栽 *** )完全成活后,投放黄鳝苗种,在黄鳝中适当的混养几尾泥鳅以提高成活率.放养密度:每平方米网箱放3~5斤,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或20ppm的 *** 或10ppm的孔雀石绿浸洗消毒5~10分钟,也可用80~100万单位的青霉素浸泡5~10分钟.注意,放苗不能在5~6月份,此时的黄鳝的成活率很低..
_6.1_饲料投喂放养后当天就开始诱食投喂饵料,约体重的1~2%.饵料的品种为蚯蚓,蝇蛆,螺蚌肉,小杂鱼虾,畜禽肝脑肺等动物 *** 下脚料及配合饲料.投喂"活饵"不需饲料台,但"死饵"必须投在饲料台上.简单的饲料台可用纱窗和竹片制成"板箩"式.每个网箱设饲料台1~2个.投饵每天傍晚时一次.正常吃食后,饵料数量以黄鳝在1.5小时左右吃完不剩为标准,或增加或减少.
6.2水质调控保持网箱内水深5~15厘米,水质要求与养鱼相同,水质过肥发臭缺氧应及时换水,网眼堵塞后需洗刷,保持网箱内外水的交换.水质要符合淡水渔业的标准,PH值在6.5~7.5,具有"活,肥,嫩,爽"的特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注意,一定不能串灌,以防传染.可在网箱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植物作为夏季的遮荫物,以防温度太高而影响正常生长.
7.1施肥法:重施基肥,巧施追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使用原则.栽 *** 禾苗翻耕稻田时施足基肥,亩用量:腐熟发酵过的人畜粪600~1200公斤,或尿素20~25公斤,或碳酸铵25公斤.巧施追肥,每667平方米每次用量:腐熟人畜粪200~400公斤,或尿素4~8公斤,或 *** 铵8~12公斤,或过磷酸钙4~8公斤.施追肥时要根据稻田水质,水温高低,灵活掌握用量,每次切莫过量,以免毒害黄鳝.无机追肥更好化水遍洒.
7.2喷撒 *** :首先必须正确诊断和防治病虫害的种类.其次选择的 *** 应尽可能是高效低 *** 种,如 *** ,乐果,马拉硫磷,敌百虫,杀虫双,稻瘟净,井冈霉素等.第三,每次用 *** 量不能过大.以上品种的 *** ,按常规用量使用一般不会对鳝造成危害.第四,用 *** 为粉剂的应在早上带露水匀撒,水剂 *** 必须兑水在露水干后喷洒到叶面上,固体 *** 也须化水喷洒.喷洒时应尽量减少 *** 物散入水中.第五,气温高, *** 毒 *** 会增强,更应注意对黄鳝是否造成危害.第六,喷 *** 前必须增加稻田水深,水深达10厘米以上.如担心喷 *** 对黄鳝产生影响,可边喷 *** 边换水的 *** 最为安全.第七,为防 *** 物对黄鳝产生毒害,也可先做试验,再全面用 *** .
_8.越冬管理水温低于15以后越冬,摄食就明显下降,当达到10时,黄鳝就钻进泥里冬眠,此时只要保持泥土湿润即可,待到春节前上市或第二年再养.
二)温室流水养殖:苗种选择同稻田养殖.
1.建池.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温室,温室用砖砌高一米,顶用钢筋做骨架,然后用隔热材料加顶,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加压.在温室的一角修建锅炉,以调节水温和室温,使黄鳝一直在适温条件下生长.鳝池用水泥砖砌,每个池0.25平方米,四周池壁高40cm左右;在池的上方用喷式管道进水,进水孔15~20个,进水孔与池底等高,排水孔1个与池底等高,另一个高出池底4~5cm,孔口都要装金属网罩防逃.根据温室的大小来确定鳝池的多少,一般可20*35个.池与池之间相隔10厘米.
2.放养.池建好后,将总排水口塞好,灌满水浸泡5~7d以上,然后将水放干,再将底下的1个排水孔塞住,保持每个小池有少量流水,水深4~5cm.鳝种放养前用6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min或用3%~4%食盐水浸洗3~5min,防止水霉病发生和清除鳝鱼体表的寄生虫.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平方米放30~40kg,规格大可多放,规格小可少放,同一池的鳝种应大小一致,避免以大食小.用泡膜或其他的悬浮片状物悬浮于水中.
3.投饲鳝种初放时不肯 *** 工投喂的饲料,需要进行驯饲.驯饲的 *** 是:鳝种放养后当天晚上和早上6:00点就开始诱食投喂饵料.引食饲料可用蚯蚓,蚌肉,螺肉等,将饲料切碎,分成几个小堆放在进水口一边,并适当加大流水量.之一次的投饲量为鳝种总量的1%~2%,以后逐渐增加到体重的3%~5%.如要当天的饲料未吃完,要将残饵捞出,第2天不要再增加投饲量.等到吃食正常后,可在引食饲料中掺入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鱼粉,豆饼,菜饼麸皮,米糠,瓜皮等饲喂,之一次可加1/5,同时减少1/5的引食饲料,如吃食正常,以后每天增加1/5,5d后即可取消引食饲料.
4.管理.注意保证水流畅通和温度的恒定,防止鼠,蛇及寄生物为害;饲养一段时间后,同一池的鳝鱼每隔半各月将大小鳝挑选一次分开饲养,以便生长一致和防止大吃小现象发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市场对黄鳝需求的不断增长,黄鳝的季节 *** 差价逐渐拉大。因此,在黄鳝的出栏高峰期低价购入,贮养一段时间后上市,可以赚取一笔不小的差额。但如果黄鳝在贮养期间大量死亡,不仅赚不到钱,甚至还会亏本。为了减少黄鳝在贮养过程中的死亡,应切实掌握五个要点:
一、挑选健壮、无病无伤的黄鳝贮养。目前,捉取黄鳝一般以笼(篓)捕、钩捕为主。采用笼(篓)捕方式获得的黄鳝除身体上有划伤的以外都可以贮养,但采用钩捕方式获得的黄鳝因为身体大多有内伤而不宜贮养。
二、注意控制水温。贮养黄鳝的水温宜控制在18℃~28℃。每次注入的新水温度与鳝池的水温相差不宜超过3℃。
三、保持适当的密度。贮养黄鳝的密度应视黄鳝的数量多少、个体大小和预贮的时间长短灵活确定,切忌过大。
四、及时换水降温。因为黄鳝体表有很多黏液,若贮养密度大,又不及时换水,黏液会越积越多。这些黏液在自然分解时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并产生热量,使水温明显升高,导致黄鳝死亡。
五、投喂适量的适口饲料。黄鳝投入贮养池后,若所投喂的饲料不适口,黄鳝长时间不摄食,易患闭口病,会导致其体弱消瘦,最后死亡。若饲料适口但投喂量太多,又会使黄鳝采食过量,患鼓胀病而死。因此,对贮养黄鳝投喂的饲料既要适口又要适量。
黄鳝适宜作为广大农村发展庭院经济、发家致富的优选养殖对象。但在养殖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致使许多养殖者,特别是初养者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下面笔者简单谈谈初养黄鳝应该注意的问题,初养黄鳝者应该把好的“六关”。
黄鳝生 *** 喜温、避风、畏光、怕惊、怕高温,故建池处要求向阳、避北风、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种植长青树和藤蔓类植物的空间。科学地建好鳝池是黄鳝养殖的基础,一般选用水泥、砖面结构,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m2为宜,底面以混凝土铺设为好,池深1~1.5m左右。为防止黄鳝 *** ,池角一般砌成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cm,排水口安装在泥层线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cm处。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上述工作做好后,还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以避免水体中的溶氧减少,酸碱度上升,使养殖的黄鳝受害,其 *** 是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kg,或酸 *** 磷酸钠20g,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步工作。
初养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铺底,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既不利于黄鳝打洞穴居的习 *** ,又使黄鳝发病机率提高。正确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应再分三层。底层是用废植物秸杆铺成的,一般选择有韧 *** 、透气 *** 好、耐腐蚀 *** 强的粗纤维植物废料,并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为粗大杆∶中型杆∶碎料为5∶3∶2。例如先铺1~2层玉米杆,再铺20cm左右厚的油菜杆(或豆秸),上面再铺3~5层纵横交错的玉米杆或高梁杆之类,最后再撒入一层谷壳,一层生石灰(约10m2撒0.5kg);中层是供黄鳝穴居的较硬粘土层,一般厚度约30~40cm;最上层便可铺淤泥,厚度为15cm左右,同时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最后注水进行底质消毒。
由于黄鳝喜欢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鳝池应该有水有陆。这一问题通常用设泥埂来解决。泥埂上窄下宽,底宽40cm,高度也以40cm左右为宜。各相邻泥埂之间为相通的泥沟,沟面宽与深都在30cm左右,注意堆设泥埂时应刮尽底面的软泥。然后便可在泥埂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荠之类的经济作物,若有适宜的中草 *** 植物种植更佳。另外,为遮挡日晒,池顶植被可根据鳝池的大小种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边密东边略疏为宜。也可种植丝瓜、葫芦等其他藤蔓类来控制光照,特别是遮挡夏天的西晒。这样,便为黄鳝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和稳定的小生态环境。
二、家乡的味道:鳝鱼砂锅粥
1、鳝鱼,又名黄鳝,体型像蛇,少骨刺,多肉,肉很嫩,外皮光滑,以前多见野生,现在大部分都是养殖的。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 *** 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 *** ,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肠风痔漏、耳聋、气血两虚等症。
2、潮汕地区的人们习惯煮鳝鱼粥给产妇食用,若老人虚弱多病,也会熬煮鳝鱼粥食用,多认为鳝鱼粥是补血活血的 *** 鳝,民间有“黄鳝赛人参”之说。
3、记得我生育下孩子时,先生便几乎天天熬煮鳝鱼粥给我吃,说是补血活血。一锅锅鳝鱼粥,满满的关爱。
4、去市场买来鳝鱼,一般店家当场把鳝鱼杀了,把鱼头、鱼骨分开剁成块,把鱼肉切成薄片的了。拿回家的鳝鱼就已经是处理好的了。
5、食材:鳝鱼、香菇、虾、葱、香菜、冬菜、鸡精、精盐、胡椒粉、生姜、
6、步骤:把香菇放清水里泡发,发好后切成两半,泡香菇的水不要倒掉。把生姜切成片。葱切成段。把新鲜的虾去头去虾线。
7、热锅,放油,把香菇爆香。装盘备用。
8、把大米先放清水中泡30分钟。然后倒入砂锅中煮。大火烧开后,换成小火熬煮。勺子不停地搅,避免沾锅底。
9、等到米粥熟了后,把生姜片、鳝鱼骨、鳝鱼片、香菇、虾一起放进去锅里煮。中火煮大概10分钟后,放鸡精、葱段、香菜、精盐、胡椒粉、冬菜进去,搅两下,熄火。
10、鳝鱼砂锅粥就熬煮好了。鳝鱼肉柔嫩鲜美,虾鲜甜,混合着米香,很是开胃,而且有补血活血、补中益气的功效。可以称之为一道不可多得的 *** 膳了。
三、农村人们说农村有三个地方黄鳝最多,这三个地方是哪里
黄鳝广泛分布于 *** 东南部,普遍的淡水食用鱼,除西北高原外,各地均产,栖息在池塘、小河、稻田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石缝中。夜出觅食。 *** 情况较特殊,幼时为雌, *** 一次后,转变为雄 *** ,这种雌、雄 *** 的转变现象称为 *** 逆转现象。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构 *** 体各 *** 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根据美国试验研究资料,经常摄取卵磷脂,记忆力可以提高20%。故食用鳝鱼肉有补脑健身的功效。它所含的特种物质“鳝鱼素”,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等功效,能降低血糖和调节血糖,对痔疮、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极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所以黄鳝广受群众喜爱。怎么才能抓到黄鳝呢?农村钓黄鳝的能手有自己的诀窍,每年在钓黄膳的季节,都能钓到许多的黄膳,在每年的6至10月份,野生黄膳能卖到每公斤150元左右,一个人能赚到3000多元钱。有抓黄鳝的高手透露了秘密,据说在三个地方比较容易抓到黄鳝。
黄鳝喜欢生活在土壤湿润的地方,而且土壤不能被水淹着的地方,但是要靠近水,这样的地方适合黄膳打洞生活,而且能找到食物,这就是黄膳的生活习 *** 。按照黄膳的这个生活习 *** ,可以是稻田的田埂上,可以是小坝塘的边上,也可以潮泽地,这三个地方最容易找到黄鳝。
秧田和稻田的埂子上,这是最能找到黄膳的地方,秧田和稻田的埂子上,土壤湿润,方便黄膳打洞生活,而且下田就有水,能捕获食物,而且这些地方有杂草,方便黄膳隐蔽生活。
小坝塘的边上常年有水浸润,也比较适合黄膳打洞生活,适合生长,在这些地方也能找到黄膳。
在潮泽地里边,土壤常年有水浸润,适合黄膳打洞生活,而且除了找黄膳的人喜欢去以外,这些地方很少没有人去,适合黄膳安静的生活,在这些地方也能找到黄膳。
根据黄膳的生活习 *** ,我认为在这秧田和稻田的埂子上、小坝塘的边上、潮泽地这三个地方比较能找到黄膳,在农村只要能找到黄膳,用一个钓黄膳的钩子,穿上蚯蚓伸入黄膳的洞里,就能钓到黄膳。
抓到黄鳝之后,可有多种方式处理,可以炒,可以蒸,可以烩,还可以煲汤,不仅美味,还有滋补效果。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