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鱼米之乡丰收时间,以及粮食播种和丰收的时间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米公祠的米芾政绩
1、宋代的“军”不是军事单位,而是一种行政建制,相当于州、府。长官一般由 *** 派员,称“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 *** 和民政事务),简称“知军”。无为军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当时的无为军隶属淮南西路,下辖巢、庐江、无为三县。
2、崇宁三年(1104年)7月,米芾接到宋廷颁发的封授为无为知军的文告。而在知无为军之前一年,时任太常博士的米芾遭暗中举报,与“某公”一起被降官,米芾自请监管洞霄宫,絮聒期末,其实就是赋闲在他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家中。
3、从不明不白地被贬,到一年后莫名其妙地“复官”,米芾就像一个 *** ,在历经王安石变法,元祐 *** 祸的北宋 *** 上浮浮沉沉。初到无为的米芾心情很不好,因为无为的“僻陋”超出了他的想象,“无为在淮右,地最僻”,且交通不便,村野散落,人口不到10户,根本无法与东京(今开封)、洛阳等繁华之地相提并论,就是和他的居住地润州也不可比。我们在米芾的一封书简中看到“濡须僻陋,月十日无一递,无一过客,坐井底尔”字样。由此可知,“知无为军”对米芾来说,名“复官”实“贬谪”。
4、接到知军无为的消息,米芾的心情在“复官”与“被贬”之间游离。已然知天命的米芾调整着自己:上岁数了在无为这样的地方,或许能更好地排遣自己,他极力平复心中的愤懑,以恬淡无为和包容的心境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米芾自幼在宫廷长大,对民间现状知之甚少,直到出仕后当了一些地方官,他才知道百姓的生活并不像各地官员上奏的那么美好。出知无为军后,米芾上有朝廷沉重的赋税压力,下有百姓苦不堪言的生活。在夹缝中,米芾苦苦寻求平衡的良策。身处无为之地,他想到了无为而治。
5、对上司的催促,米芾假装不闻不问,能拖则拖,能扛就扛,拖不了也扛不住的,便屡屡自称“抱疾之官,十日九假,事皆委薛侯”,这个薛侯名叫薛乐道,是米芾无为军任上更好的朋友的助手,他将大小事务交给他处理,自己就有了回旋之地。米芾之后主政无为的历代官员,都对米芾的施政有着很高的评价。有说他“善察民冤”,有说他“与民无扰,与物无竞”,明代庐州府同知刘师朱更是赞誉他“清风灏气,至今袭人”。而最能反映米芾知军无为全貌的应该是《米公墓志铭》里的一段记载:“(米芾)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至官,下则率职不苟,喜为教戒,吏民初为烦,已而安之。时亦越法纵舍,有足大者。”通过这个,我们知道,米芾的“无为而治”并非“不治”,只不过是他同情百姓又无力抗争的一种策略罢了,实际上是“无为无不为”。
6、关于米芾知军无为,有一篇很重要的《到任榜》,尽管是逃不开那个时代窠臼的官样文章,但仍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米芾的施政理念:“饥荒则赈济缓急,阙乏则借贷与钱粮,百姓无干本加倍利,无流离乡土而衣食给足……”对待百姓,米大人可谓尽心尽力。
7、宋时无为军旱涝灾害很频繁,有首古老的民谣说道:好一个无为州,十年九不收;若要收一年,锅巴盖墙头。既可以看出这一方土地上的百姓遭 *** 难的辛酸血泪,又能看出他们对这片沃土的依恋和期盼。知军米芾顺乎民心合乎 *** ,春耕之前,米芾就率领本军官员举行亲耕仪式,去官田犁田,一是示为农先,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他去郡圃察看播种。农历四月后,即“麦熟梅子黄”时,米芾又催促农民一边收割麦子,一边放水犁田,准备 *** 秧。秋收时节,米芾会登楼观察庄稼长势和收成。而有一年他登楼却看到了“再生稻”:庄稼连续获得大丰收,就连再生稻也是一穗九歧,绿浪盈畴,长势喜人。自此留下了“稻孙楼”的千古佳话。
8、重农的同时,米芾也因地制宜提倡渔业。无为军河溪港汊纵横交织,水域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东南一带,最适宜渔业生产。米芾引导人们宜渔则渔,不必围湖造田,浪费人力物力。无为西北为山区,开春时,米芾鼓励大家在塘里投放、培养鱼苗,以便长大后捕捞。这时的无为鱼肥稻熟,是个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文化人米芾在无为也没有忘记兴学。他先后为芜湖县学书《芜湖县学记》、无为军学题写《御制碑》,并多次到军学、乡教视察,指示军学要搞好造士、选士工程,这相当于今天的教书育人和选拔人才。他还不忘勉励军学内的师生,要求他们养德修学,使本军乡里形成“ *** 有德,小子有造”的文明风气。
9、米芾知军无为的两年多时间内,基本风调雨顺,没有出现大的灾荒,偶有蝗虫过境,也没有造成致命危害。安居乐业的百姓都说是托米知军的福,沾了米大人的光。
10、米芾听了难免得意,高兴地填了一首《丑奴儿》:“踟蹰山下濡须水,我更委它,物阜时和,迨暇相逢笑复歌……”
二、四大米市之首芜湖
1、近代的芜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更大的米粮集散地,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中国“四大米市”,并且驰名之首。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芜湖,境内河网密布,土地肥沃,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主要的产粮区。每年盛产的稻米除自给自足外,仍有大量剩余外销,于是便形成了与米粮相关的产业。芜湖的老地名,如米市街、大砻坊、笆斗街都是与米业相关。其次,芜湖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南有青弋江、水 *** 、清水河在此汇集入江,北有裕溪河联结巢湖,成为水上交通的枢纽。而在古代,水路运输是最为便捷也是更便宜的运输方式,芜湖优越的水运条件就自然地成为最理想的米粮集散地。
2、当然,芜湖能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四大米市”之一,除了地理优势之外,还有人为的因素推动。这个人就是清朝末年重量级人物李鸿章,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氏,为官一世造福安徽家乡。
3、据史料载,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李鸿章奏请清 *** ,将江苏镇江七浩口的米市迁至安徽芜湖,这对芜湖米市的形成具有决定 *** 作用。李鸿章还授意当时驻芜湖道员张荫恒去镇江劝说米商迁芜。在张荫恒的劝说下,广潮帮米商率先迁来芜湖。烟台、宁波两帮米商也紧步后尘,接踵而至。《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碑记》中曾记载: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请准将米粮市场由镇江七浩口移植于此。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促成“芜湖米市”正式形成。
4、据记载,芜湖米市兴盛后,江面上几乎每天都是运米的帆船,首尾相接。大清银行、安徽地方银行、美孚洋行和数不清的钱庄银楼在芜湖展开米金融;世界航运巨头如英国太古、怡和,日本日清等都到芜湖运米。 *** 8年,安徽在芜湖设立米捐局,规定所有运输米粮的船只,出安徽境内必须停靠于芜湖缴纳米捐,这就成为一种强制手段,迫使安徽米粮必须在芜湖集散。
5、但让人费解的是,芜湖除了有安徽米捐局外,江苏米捐局也设在了这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光绪二 *** (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要在江苏境内设置米厘卡,立即遭到芜湖米商的强烈反对,因米船过江苏境内还需要重复缴税,必将导致米商设法逃避芜湖而直接运销江苏,分散芜湖粮源。后经两省协议,决定在芜湖另附设江苏米捐局,预征米船过大胜关等应缴之捐银。并规定从芜湖出口一石米,需要缴纳捐银一钱一分七厘二毫,江苏捐银七分。通过这种强制手段,从而保证了芜湖米市充裕、稳定的粮食来源。
6、据档案记载,自 *** 8年芜湖设立米捐局,芜湖米市也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芜湖成为了当时我国长江中下游更大的米粮集散地,有米号124家、米行48家、小市行218家、砻槐蚂坊和碾米厂134家。 *** 《芜湖县志》中记载:米粮输出量多时达500多万石,少时也有三四百万石。直至1919年连续两年大丰收,经芜湖输出的米粮更是突破1000万石。当时曾有“堆则如山,出则如江”的说法,来形容当时芜湖米市的盛况。
7、当年的米捐局设立在芜湖中二街,此巷就是米捐局巷,它南起芜湖的中二街,北至镜湖路,全长约100米,宽2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米捐局巷已难觅旧貌了。上图为芜湖米捐局巷
8、米捐局巷虽然不长也不宽,但却“卧虎藏龙”,这里发生了不少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大事。例如这里曾是安徽省 *** *** 人组织的大本营——安徽公学的旧址。
9、安徽公学,是清朝末期由著名教育家李光炯和卢仲农共同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公学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当时安徽省和全国著名的 *** 活动家,一些有名的人物也曾先后来到公学任教。而米捐局巷内右侧大半条巷子的房屋都是安徽公学用房,一色徽式平房,共有房屋三四十间。1912年7月,李光炯和卢仲农鉴轿行于安徽职业教育落后的情况,将安徽公学改为私立甲种实业学堂,并将校址由米捐局巷迁到芜湖东门外校场街,分设农、商两科,卢仲农任校长。后来学校规模逐渐扩大,1914年改为公办的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
10、而另一件发生在此的历史大事件,则是 *** 曾在米捐局巷逗留休息。
11、1912年10月30日上午8时许, *** 先生乘坐“联鲸”号兵舰到达芜湖市弋矶山附近的江面。当天上午,芜湖各界人士 *** 在大舞台(今中山路步行街大众影都旧址)欢迎中山先生,场面十分隆重。 *** 先生的演讲受到在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掌声和口号声接连不断。欢迎大会后, *** 一行乘马车到米捐局稍事休息,后又到广东会馆参加了广东同乡会举办的欢迎宴会。下午3时许乘坐“联鲸”舰回到了上海。
12、虽然芜湖米捐局巷早已不复存在,但这是芜湖人的记忆,同时这条巷承载着的这段历史,促进了芜湖米市的形成与繁荣,带动了芜湖经济的全面发展,如金融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方面。同时,米粮大批量、长距离的运销,促进了芜湖 *** 业和埠际贸易的发展,芜湖的早期工业也随着米市的兴起逐步形成。本文资料源于[芜湖档案]。
三、丰收话题作文
1、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整理的丰收话题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秋天到了,秋天到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田中的麦子在微风中摇晃着,勤劳的人们也急着收割麦子,一个个都往田里赶,豆子们也在风吹雨打中爆开自己的豆荚,组成了一幅田园收割图。我真想成为人们中的一员,来大展身手,干农活。
3、在场上,一排排豆子展现在我的眼前,豆子们心急如焚,想去找另一个新家,一只只焦急的眼睛望着过往的人,好像在寻找自己的主人,我正想帮一帮它的时候,一个镰杆映入我的眼帘。我拿起它,三步两步走到豆子边,开始打豆子。一开始一点也不好,不是打到手了,就是打到地了,我们都痛得嗷嗷直跳,好好的豆子被我捣的七零八落,不行,这样可不可以,豆子该多疼呀!我有打量了镰杆,一根棍子被一根小棒穿过,小棒头上有一个小木片,多么简单的工具啊!每当用力抬起棒子,木片就会转一圈,我按照原理,虽然不太顺手,但终还是成功了!
4、每个人家场上都有许多稻子,但总少不了一道工序,耙稻子(让阳光充分照在稻子上)我拿出爷爷的特质耙子,也来耙耙看,这又是一个简单 *** ,一个八戒的九尺钉耙被我爷爷去了头,用木头做了一个耙头,木头很耐用。我本以为这很简单,无师自通就行了。结果吧稻子乱耙一气,爷爷急忙赶过来告诉我一定要按顺序,不然不但没有事半功倍,反而事倍功半,我恍然大悟,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学问!
5、芝麻大家都见过,有干吃,炒着吃等,数不胜数。但真的挑起芝麻也十分的不容易,今天我就来挑了挑芝麻。芝麻里的小东西可很多,今天天气太好了,一点风也没有,这可怎么办?我陷入了沉思。这是妈妈说:如果能把它和脏东西分开来就好了!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豁然开朗,去拿了一个淘米的篮子,孔十分小。我先把芝麻倒进篮子里,慢慢的抖动着篮子,让芝麻掉下来,脏东西留在上面,花了不少的时间,终于成功了!
6、一天的农活让我腰酸背疼,但是却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成就感,在迫使我不得不感慨一声:劳动真快乐!
7、时间就似那丝绸,悄然间在手中滑过,却全然不知。翻一翻日历,才知道原来今天是除夕。
8、今天,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看看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去帮帮他们,也算是尽尽女儿的孝心啦。
9、走到楼下,正围着围裙,高兴地洗东西呢!爸爸呢?正在装米,那动作,那神情,那眼神,唉!别提有多投入了。爸爸直到把米桶刚好装满才到一旁休息,好奇的我不禁去问:“爸爸,为什么你要装满啊?我们家好像一下子吃不完那么多,这么多倒进去,会不会太浪费啊!”爸爸笑笑说:“这你就不懂了,这是习俗啊,每逢过年都要把米桶装满,而且都要穿新衣服,这样就 *** 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啊!”原来,过年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啊。“茹茹啊,帮爸爸拿一对年糕放在米上。”这,这又是为什么呢?爸爸告诉我,年糕,有年年高的意思,所以人们总喜欢过年时吃些年糕,图个吉利,而且,一定要一对,因为呀有个成语都这么说的:好事成双。
10、接着,我又帮妈妈洗鱼。一边洗,我又一边想:这鱼的头和尾,我们家好像都不好吃呵。可是为什么妈妈每次都不切掉头和尾呢?这样不是更好吗?哦,肯定是妈妈太懒了,我今天可是要做乖乖女的,就好好帮妈妈吧,哈哈!想到这里,我赶紧把洗好的鱼拿去切。我一边切,一边心中偷着乐,想象着那被妈妈赞赏的情景。终于切好了,我看着成功之作,心中像打翻了蜜罐一样——甜。
11、我拿着我的作品,满面笑容地递给妈妈“鉴定”。妈妈一看,就皱起了眉头,她说我太不懂事了,我满脸的无辜和郁闷。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切了头和尾,就寓意着做事没头没尾,是很不吉利的。我茅塞顿开,急急忙忙地跑到市场,再买两条。
12、唉!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老师们老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校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这夜,告诉了我又一个哲理,我丰收了。
13、“咚——咚——”随着午夜的到来,动物世界的丰收节也随之而来。
14、动物们各自拿着自己一年的收获。丰收节过了,就是新年。
15、首先,是本次丰收节的主持人——公主菲菲出场。
16、“当当当……”伴着音乐,菲菲公主向我们款款走来,她是狮子大王的女儿,身穿粉色礼服,头上戴着玫瑰花,周围是美丽的蝴蝶,她充满了魅力。
17、“大家好,我是菲菲公主,现在,我宣布,本次丰收节典礼正式开始!”菲菲公主自豪地说。
18、“我们要感谢大地,是他给予了我们粮食。”菲菲公主说。“感谢大地。”众人回答。
19、“我们要感谢上帝,是他给予了我们勤劳。”菲菲公主说。“感谢上帝。”众人回答。
20、“我们要感谢生命,是他给予了我们智慧。”菲菲公主说。“感谢生命。”众人回答。
21、“接下来,请大家各自展示自己的收获吧!”最后,菲菲公主总结道。“噼噼 *** ……”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2、“我先来。”狐狸可可不加思索地走向台上,“我这一年把大家的.小精灵都照顾得很好,还进化了呢!”“这是可可勤劳的结晶啊!”菲菲公主点评道。
23、“到我了。”熊猫黑黑面带微笑地上了台。“瞧!我种植的竹子大丰收,我将会送给同胞们一些,剩下的,我将做成菜肴给大家品尝!”“呵呵……我们会等到那一天的。”菲菲公主开心得合不拢嘴。
24、“接下来是我。”兔子 *** 翻个大跟斗站在了台上。“大家想学轻功吗?今年,我去乌龟爷爷那儿练了轻功,大家想学的话就到我这儿拿磁带哦!”“哈,那我一定学。”菲菲公主说。
25、“我给大家带来老家的小吃——臭豆腐。”“这是我家的对联,还有很多呢,要拿就快。”“这枕头是我爸爸做的,又舒服又便宜,物美价廉。”“我 *** 成绩进步了很多,我告诉大家一些捷径。”
26、大家各自展示了自己的收获,接下来是狂欢时刻。大家疯狂的吃,疯狂的跳,不亦乐乎。最后,在欢声笑语中,丰收节结束了。
27、七月的来临,意味着农民丰收的日子。
28、在我们农村,到了这个时候,便会见到“遍地尽铺黄金”的景象。灿烂的太阳无私的奉献着它的光芒,照射着农民的硕果,给谷子一场阳光浴。长辈们都说:当农民是最辛苦的。农民是“看天吃饭”的,如果老天一发脾气,来场暴雨,台风,或是乾旱都会给农民造成很大的损失。即使到了丰收的时候,也不能掉以轻心。这我就不懂了,既然都到了丰收,还有什麽好担心的呢?丰收了,不该是有高兴的心情,农民的心头放下了一块大石吗?直到今天,我亲身经历过,我才明白当农民多如此的艰辛。
29、我长大了,也该分担父母的重担了。今年,我去帮忙晒谷了。今年的天气很好,太阳很灿烂,我想,这就没有後患了吧!谷子已经晒了一天了,还差今天,就干了。我和父母都怀着兴奋的心情。谁料,天有不测之风云,中午的时候,一场雨急速地来到。虽然雨势不大,可是来得急,一下了就把地打湿了。我们都急忙地收起谷子。可是,老天没有眷顾我们,一直地下着那“冰冷”的雨点。由於谷子太多,雨来得太快。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结果,眼睁睁地看着雨把谷子打湿了。明明看到离成功就只剩下端端的几个小时了,就是老天爷残忍的 *** 了农民的硕果。我们弯着腰,雨水打湿我们的全身,但并没有人在意,依然是埋头的工作着。看着雨水狠心地打湿了谷子,冲洗的谷子,心里不由的难受起来。内心虽然没有被刀子划过,但心痛的感觉却是存在的。在我们推着一包包的谷子离去的时候,每个人都保持着沉默,只有雨声在滴滴答答的响着。每个农民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情,带着沉重的心情一步一步的走……希望与喜悦都在这一瞬间完全消失了。
30、那一场急雨,冲逝了农民的憧憬。七月的来临,也以为着农作的最後一刻成败。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1、金色的九月,稻浪飘香。秋天就象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了丰收的大门,漫山遍野都是金色的,像是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我的家乡镇赉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32、中午放学回家,看见家门前的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前,张灯结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我连忙问妈妈:“这里要干什么呀?”妈妈笑着说:吉林省白城市要在咱们这儿举办农民丰收节,这可是一件大喜事呀!”“丰收节?什么是丰收节呀,我只知道中秋节, *** 节,却不知道还有丰收节!”我奇怪的问。“这是从20xx年起, *** 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而今年,咱们镇赉县五谷丰登,蟹肥菊黄,所以,就决定在镇赉县举办丰收节了。”妈妈自豪的说。
33、晚上六点,庆祝丰收节的晚会就要开始了。我胡乱吃几口饭,还剩半碗,就迫不及待想跑出去看演出。爸爸急忙拉住我,严肃的说:“光盘行动,从我做起。在家里也不能浪费粮食,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挨饿,不许剩饭。”我做了个 *** 脸,连忙说:“好好好,遵命, *** 大人。”我乖乖的把剩饭吃干净了。爸爸这才温和地说:“这就对了,虽然咱们家乡粮食丰收了,但是我们也要勤俭节约,粒粒皆辛苦呀!”
34、夜晚的镇赉,华灯初放,流光溢彩。舞台上,歌声嘹亮,舞姿曼妙,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在歌颂着我们的幸福生活,在庆祝着农民伯伯的丰收果实!
35、我不禁深深为自己是一名镇赉人而感到骄傲!镇赉县不仅是中国白鹤之乡,而且是鱼米之乡,在县委县 *** 的领导下,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白鹤不远 *** 在此驻足。黑土地上稻浪翻滚,一片金黄,沉甸甸稻穗都弯下了腰,一阵风吹来,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株株哨兵似的玉米骄傲的捧着硕大的玉米棒,挺直了腰杆。高粱涨红了脸,像极了喝醉了酒的大汉……果园里,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在阳光下闪耀;金黄的李子,坠弯了枝条,红灯笼似的小苹果在微风中欢笑……
36、啊,家乡的秋天是多么的美好,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双手描绘着丰收的画卷。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家乡的美景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7、“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天空碧蓝碧蓝。青蛙说,秋天是金色的,大地金黄金黄。大山说,秋天是绿色的,山风翠绿翠绿。人们说,秋天是白色的,雾气雪白雪白。孩子说,秋天是红色的,朝霞火红火红。农民说秋天是 *** 的,庄稼金黄金黄。"我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阵阵凉爽的秋风吹来,吹红了树叶;吹黄了小草;吹熟了果实;吹散了玩耍的朵朵白云;吹醒了即将忙碌的农民,吹进了村子里的稻田上。
38、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绕过古老的村庄,映入眼帘的便是一 *** 一望无际的稻田,它是金黄的,是生机勃勃的,成千上万的稻子聚在一起,形成一片金黄的海洋,随风飘扬。它像海浪,时而低沉时而起伏。家乡的稻田,是彩色的,曾有万千人在这洒下汗水。虽苦虽累,但看到一颗颗 *** 在阳光下沐浴成长,它们欣慰地笑了。再苦再累,但结果是甜,所以当微风与家乡的稻田擦肩而过,过路的人们感到的不仅是一丝凉爽,还能闻到那芬芳的稻香。稻穗在阳光的酷晒下却显得十分生机,它们映衬着蓝天,将这灰暗的,不起眼的大道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人们每天早出晚归,每天不停地在这“大型微波炉”里工作,不管人们有多忙,都会忍不住停下来看看这一望无际的稻田,如果有什么烦心事,看过竞相生长的稻穗心情自然就舒畅了。时不时会看到戴着草帽的人们像鸟儿一样在田里穿梭……
39、傍晚,这芬芳的稻香扑鼻而来,显得更加香甜!这味道,引来了一只只贪吃的蚂蚱,来偷吃美味的稻谷,夜幕降临人们不是在家里吃着水果,看着电视,而是拿好手电筒跟田里的蚂蚱“战斗”,人们常说:“无蚂蚱不秋天!”哦!原来蚂蚱可以是用来吃的。寂静的夜里,时不时能听人们在田里追逐的声音,漆黑的稻田里隐约可见忽闪忽闪的亮光……
40、蚂蚱是每一个乡村孩子的童年,稻香唤起了每一位少年的梦想!
关于鱼米之乡丰收时间,粮食播种和丰收的时间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