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江西余江(浙江有几个鱼米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鱼米之乡江西余江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浙江有几个鱼米之乡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江西省有哪些市
  2.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邮政编码是什么
  3. 明朝初期江西馀干县地图
  4. 谁知道江西万年县的来历
  5. 2005年3月15日江西日出时间
  6. 江西有哪些市

一、江西省有哪些市

1、截至2018年末,江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63个县,26个市辖区。

2、其中11个地级市分别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饶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赣州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

3、11个县级市分别是:瑞昌市、共青城市、庐山市、德兴市、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井冈山市、乐平市、贵溪市、瑞金市。

4、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5、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

6、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7、2014年,江西省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

8、2016年6月,赣江新区成为第18个国家级新区。

二、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邮政编码是什么

1、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邮政编码是335200

余江县,位于中国江西省鹰潭市东部,东临赣江,西接贵溪市,南濒信江,北靠东乡区,总面积约632平方公里。它是中国著名的 *** 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 *** *** 领导的湘赣边秋收 *** 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有“秋收 *** 之一县”的美誉。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 *** 纪念馆,是缅怀 *** *** 、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2、余江县,位于中国江西省鹰潭市东部,东临赣江,西接贵溪市,南濒信江,北靠东乡区,总面积约632平方公里。它是中国著名的 *** 老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 *** *** 领导的湘赣边秋收 *** 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有“秋收 *** 之一县”的美誉。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 *** 纪念馆,是缅怀 *** *** 、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3、余江县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鹰潭 *** 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一部分就位于境内,有“洞天福地”的美称。 *** 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其中的天师府、上清宫等道教建筑保存完好,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此外,还有美丽的锦溪湿地公园,碧波荡漾,生态盎然,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农业是余江县的传统经济支柱,以稻米、茶叶、蔬菜等为主,被誉为“鱼米之乡”。近年来,余江县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的来说,余江县是一个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于一体的活力之城。

三、明朝初期江西馀干县地图

宋馀干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馀干州,故治在今江西余干县。明洪武元年(1368)降为馀干县,属饶州府。余干县,地处赣东北鄱阳湖东南岸。古代属扬州域,自秦立县以来,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省最古老的县之一。余干建县之初,疆域广袤,地垮今赣东北及其毗邻诸省地。自东汉末年起,先后析置上饶、乐平、德兴、玉山、广丰.铅山、弋阳、横峰、贵溪、鹰潭,安仁(余江)、万年、东乡、金溪、婺源等县地。境内山青水秀,物产富饶,俊彩星驰,是历史上有名的江南望邑、鱼米之乡。余干历史源远流长,弄清它的一些历史面貌,对研究余干县史乃至江西省史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为研究百越民族史提供一些线索。本文拟就干越、干国、余水这三个与余干历史有关的历史地名进行一次探究,并期望得到行家、学者的指正。

这有详细的各个乡的志,有需要给你下载

来源:《江西省余干县地名志》/政区民点

四、谁知道江西万年县的来历

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和乐安河下游,隶属上饶市,东与弋阳接壤,西与余干毗邻,南与余江交界,北与鄱阳、乐平相连。

其面积1140.76平方千米,总人口37.9万人,属于 *** 带季风区,地貌特征"六山一水二分田",其中农业人口28.5万人。

自明朝1512正德年七年建县以来,到农历壬辰2012年,已有500年的历史了。

翻开过去的老皇历,从仙人洞和吊桶环的遗迹追寻万年发展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古人类在这里捕鱼、打猎、种植水稻的活动,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到了商、周时代便有原始的部落和农业的村庄。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古代中国人以豫州是中心,将全国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等九个区域。

其中,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这样,万年之地,在那个时期就自然属于扬州之域。

春秋的时候(公元前 770~公元前 476年),万年起初属楚国境地,吴阖闾十一年伐楚取番,这里属吴国管辖;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尽并其地,故属越国;到了战国(公元前 475~公元前 221年)时期,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楚威王伐越,吞并吴国故地,因而万年地域又属楚国.;由于疆域的扩大、对古史的遗忘,人们已经很难读懂实际保存了历史 *** 的《河图》派九州之说了。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中国,秦朝便于加强 *** 集权,推行郡县制,在全国分设置为三十六郡之后增加到四十余郡,在淮南设九江郡行政区,管辖范围达到江西地区。

春秋时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

其中,秦、汉分以番邑为番县(《十道志》),析番置馀汗(《府志》),邑为番县东南境、馀汗县东境;后来,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在九江郡地置九江王国;高祖四年,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古称淮南为扬州),封英布(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

秦末汉初名将,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至今,其妃子的墓还保留在现代的青云乐华村)为淮南王,辖九江等5个郡。

而豫章郡,楚汉之际置,公元前202年,分九江置淮南国,.十一年又分淮南国置豫章郡,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汉称灌城和豫章、隋唐称洪洲、宋称隆兴、明代定为南昌,寓昌大南疆之意)一带,辖鄱阳、馀汗等18个县,万年为鄱阳、馀汗之地,初属淮南国,后属豫章郡;西汉后期曾隶属于十三个刺史部中的扬州刺史部。

万年之地,先后属扬州之域、九江郡、淮南王国、豫章郡和扬州刺史部。

汉献帝199年建安四年,三国鼎立,豫章郡属吴,境设郡县,吴、晋至隋为鄱阳、余干二县地。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今吉安市),余干县万年境地如旧。

总之,自东汉建安年间,豫章郡地设析余干地置上饶县(今上饶市)。

上饶县自东汉建安年间析豫章郡地设置鄱阳郡,已有1700多年历史;汉末,孙权厘豫章郡置鄱阳等三个郡,唐以后为鄱阳、馀干(万春乡)、乐平、贵溪四县属地。

明 *** 者慑于农民 *** 力量再起,以强化 *** 为由,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在四县边徼之地设县,设治于余干县万年乡之万年峰南,名曰"万年",以余干县万年、政新二乡和万春乡之毗。

也就是说,自汉至清,建万年县隶属江西布政使司饶州府。

清,定名江西省,省以下沿用明代建置,饶州府领万年等七个县,隶饶九道(《清史稿》). *** 元年(1912年)废府,全省为四个道,万年属浔阳道, 1914年6月由赣北道改名,辖余干、万年、乐平、德兴等市县以北地区(婺源县除外)。

*** 十五(1 *** 6)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万年仍属江西省管辖, *** 二十一(1932)年,***发动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期间,将江西划为十三个行政区,设立行政 *** 专员公署,负责指挥所属各县,万年县划归第四行政区管辖; *** 二十四(1935)年全省改划为九个行政区,万年县属第六行政区.;1949年4月28日万年解放后,万年隶属浮梁专区,公元1952年9月浮梁专署撤销,并入上饶专区,设上饶行政 *** 专员公署,辖万年等十四个县,县城原设于城厢镇.1959年1月9日经省人民 *** 会批复县城迁陈营镇。

由这样的沿革历史来看,万年县先后属豫章郡、庐陵郡、鄱阳郡、饶州府、浔阳道、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浮梁专区和上饶专区。

其中有一个个 *** 曲,比如,自公元226年三国吴主孙权立鄱阳郡后,鄱阳郡与饶州历朝反复互改地名,但不管怎么样,鄱阳郡辖县面积,因时代的推移而减少,由更大时鄱阳郡到清代、 *** 辖七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都昌县。

这就是万年为什么属于鄱阳郡的缘故。

还比如,万年县属赣东北行政区鄱阳专区。

同年8月改属乐平专区,属浮梁专区,1952年2月,改属上饶专区。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饶州、上饶属江南道。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将江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新唐书》)饶州、上饶都属江南西道。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先有饶州,后有上饶!所谓鄱、余、万不分家,一直以来都未曾分开过,虽然上饶的政区设置几经变动,曾用过信安、吴州、广信府。

新中国成立后,改上饶专区,并浮梁专区方后改上饶地区,然后才有现在上饶市,万年从属其内。

其实,从周到汉的建制,万年曾隶属余干管辖。

如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余干析孝诚乡为孝诚、万春、万年、政新乡等等。

从余干属淮南国到2200年历史大事纪的辅助资料来看,也能间接地目睹万年历程的见证。

古余干万年乡从秦始皇郡县天下置县以来,分别为吴国、越国、楚国之地,虽然先后几番从鄱阳郡为饶州(州治为鄱阳县),饶州改属鄱阳郡,最后还是改属饶州府(府治为鄱阳县),如清末就辖鄱阳、万年(后来迁移到陈营之后,城厢镇曾改城关镇)共7县。

若是进一步详细解读万年的来历,一方面,万年是万年河上游(即现代青云五星桥一带,古称竹屯河的陈坊渡口,为万年古代水陆交通要道)上游,它的源头在贵溪、下游在余干。

据说,南宋末年礼部尚书兼同修国史李伯玉就是余干下院村,现万年青云镇史桥村(原叫李家村,因李伯玉全家被灭九族为一说,因史家祖墓葬上了风水为另一说)大坞人,那个时候,余干、鄱阳、乐平、余江分别管辖青云(库田畈)、梓埠、石镇(石头街)、陈营(埠前街)等地方;另一方面,究其根源,缘自于明正德初年,明朝第十位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在位16年的时间里,由于荒 *** 戾,怪诞***,为少见的无道昏君,因此,时 *** *** ,贼寇四起,民不聊生。

在离今天的万年县青云镇镇东五六里的现姚源村,那里的姚源洞一带((王浩八的家乡,今青云镇姚源村,时称姚源垅),便活跃着一群以王浩八、汪澄二等为首的农民 *** 军,揭竿而起,经常聚众抗租抗税、劫富济贫,在余干、鄱阳、乐平、安仁(今余江)、贵溪等地,打击 *** 者。

很快便聚众万余人,闹得一时风起云涌,震惊朝野。

在朝廷看来,就像一帮土匪在当地为非作歹,称霸一方,治安形势严峻。

为了平乱,朝廷派重兵 *** ,经过几年"剿匪"的浴血奋战,才得以平定。

至今,在摇摇欲坠的姚家祠堂周围,找不出一丁点留存的史迹,哪怕是故居或衣 *** 的印痕,然而,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们,还津津乐道于近乎神话的残缺传闻,诉说着1508年

明正德三年,到公元1512正德八年,右都御使陈金平定平定王浩八 *** 平定之后,朝廷为了更好 *** 抚百姓,加强 *** 集权而开始在治安较为混乱的地区,即万年、东乡临时设置县治,明王朝于是将余干分治,划余干的万年乡、政新乡及万春乡及乐平、鄱阳、贵溪部分地区等8个乡,新置万年县于今天的青云镇;次年,即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又割余干南部二十五个乡及临川东境设东乡县,那就属于连带的历史了。

这一史料在鄱阳县芦田乡孤山村《聂氏宗谱》所记载的《纪姚源洞始末》一文中已得详细记载。

关于何时又为何以"东乡"、"万年"分别命名。

该文中已作明确回答:"正德七年……会题建立新邑,以为统辖,裁临川之东乡,县治因以名焉。

"正德八年……设县当取嘉名,今盗息民安,卜年卜世,可期远大,旷览此地形势:自闽广而来,绵千里之龙脉,树百丈之屏藩,猴岭、鹤岭左右夹辅,至奇壁则逆水而上,过田峡则顺水而西,峰则磊磊落落,行则纡纡徐徐,南由箬源以达于真武岭(今天的青云中学),更高者万年峰坐其后,古以万年名乡,今以万年名县,岂非天设地造乎",(正德八年)八月八日,竖县堂于真武岭,又于正德九年……因新邑又破,见前所设县署在山椒,不若就下,可敛风水,会同吴公等督工拓开荒阿,重造衙舍。"

在明朝正德年间,饶州府隶鄱阳、余干、乐平、浮梁、安仁及德兴六县,时万年乡属余干的管辖,一直到1959年迁移到陈营镇为县城所在地(如现代的六0路就是纪念那个时期的建县标志)。

几百年的风云变幻,沉沉地奠定了析余干、鄱阳、弋阳、乐平、贵溪、安仁边陲交界的边缘地境,后来建衙立县之时,地理位置又靠近万年峰余脉,唇齿相依,便析鄱阳、乐平及贵溪三县地益之,且以余干县之万春乡置县,以县治于万年峰之阳而得名。

所谓北有万年山峰,其东边桃源洞之水经县西南,万年流淌不息,故曰万年。

毋庸置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稻都万年,以其多丘陵地带的独特地理和贡米、生猪、珍珠、雷竹、果蔬等特色的资源优势,天然地玉立于我们的视野,每每浮想往日万年县东北方向设荷溪镇、北置石头街二巡检司,始于五代后唐庄宗。

宋时于京师府界东西两路,各置都同巡检二人,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又于沿边﹑沿江﹑沿海置巡检司,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职权颇重,后受所在县令节制,明清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归县令管辖,凡是种种的行政区域也就后话不提了。

至于后来万年又称"姚西"之说,大约是因县城设在姚源之西而故名罢了。

鱼米之乡江西余江(浙江有几个鱼米之乡)-第1张图片-

当然,万年县从建制行政区划分来看,我们也能窥视其中历史由来的变迁。

万年之地除属吴、越、楚之地的扬州地域外,自秦推行郡县制,在淮南设九江郡,管辖范围达到江西地区,万年之地艾属九江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秦灭,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封黔布为淮南王,艾属淮南。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秦郡太大,增加郡治,在江西境内设豫章郡,万年艾属该郡;为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 *** 集权而设置,其行政长官称之为扬州刺史,属汉代十三刺史部,由于古称淮南为扬州,后来范围扩大到长江以南,辖江西等7省部分地区;直到隋统一全国后,行政区划又有大的改变。

开皇九年(公元5 *** )文帝下令并省郡县;唐代继承隋的 *** ,同时有新的发展。

唐初,全国划十道,江西地区属江南道。

后划为十五道,江西分为东西两道,江南西道简称江西(从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来),管辖八州三十七县,如上饶属江南西道。

宋代(公元960-1279年),江西地区的州县分别属于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管辖,县的设置基本稳定。

元代实行行省制,江西称"江西行中书省",省下属为"路";明代(公元1368年-1 *** 4年)废行中书省,初改"江西都卫",后改"指挥使司"。

洪武九年(1376年)称"布政使司",改路为府,如饶州府。

清代(公元1 *** 4-1911年)承袭明代建制,后改布政使司为省;如江西省。

*** 成立(公元1911年),废府; *** 3年(公元1914年),江西省设巡按使,下设四道,如万年属浔阳道。

*** 15年(公元1 *** 6年), *** *** 军克复江西,废道,万年直属省辖。

*** 21年(公元1932年),江西一度设区、县 *** 政 *** 员会,万年属之。

不久,划全省为十三行政区,区设行政长官,万年属第四、六行政区。

中华人民 *** 国成立,万年设万年县人民***,属上饶专区。

公元1955年3月,县人民***改称县人民 *** 会。

公元1968年6月,成立县 *** *** 会。

公元1981年3月,成立县人民***。

此外,在我们耳闻目睹着万年县地名的变化,从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里寻找,全国还有其它省、市具有相同的万年县地名。

比如,东魏万年县,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境。

《隋书·地理志》作万年县;《魏书·地形志》作万言县。

东魏设置,隶属东燕州昌平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并入昌平县。

还比如,唐代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市境内。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将长安、霸城、山北三县各分出一部分置万年县,理长安城八角街(朱雀大街)以东,属京兆尹,即汉代京畿的行政区域,为三辅之一,其中的三辅,也就是由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左、右内史、主爵都尉三辅;到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辅,在今陕西西安以东至华阴县之间,下辖万年等十二县,后因以称京都; *** 在今长安县的东南,与长安县东西分治。

此后,万年县隋时曾更名为大兴县,到唐朝开元元年(713年),万年县属京兆府,还更名咸宁县、樊川县等,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京兆府的 *** 为京兆尹,领万年等二十二县。

至宋金时复称咸宁县后,与长安县并存,历经宋、元、明至清末,1 9 1 4年3月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结束了西安城长期两县分治的历史。

一言以蔽之,万年县的足迹没有完整的文史记载,我们只能从零碎的文字记录,倾听一万年前的风声,仔细地辨别着那江西省、那万年县的建制沿革和意识形态的逻辑推断,啰啰嗦嗦,东扯西拉,其目的还是让万年人更清楚地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自明朝建县以来,前后属于扬州之域、九江郡、淮南国、豫章郡、扬州刺史部、庐陵郡、鄱阳郡、饶州府、浔阳道、第四行政区、第六行政区、乐平专区、浮梁专区饶州、饶州府和上饶专区,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还有待于有识之士的补充和完善,更好更美地撰修万年悠久的本体风貌。

五、2005年3月15日江西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是指太阳每天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时间。日出的时间会随季节及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其时间可以借由 *** 太阳的轨迹而计算得到。

江西(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是中华人民 *** 国省级行政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因省内更大河流赣江而简称赣。

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截止2021年,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18余万,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全省共有55个民族。

在2020年4月6日, *** 同意设立江西内陆 *** 型经济试验区。

六、江西有哪些市

1、截至2018年末,江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

2、地级市:南昌市、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吉安市、宜春市、抚州市、上饶市。

3、县级市:瑞昌市、共青城市、庐山市、德兴市、高安市、丰城市、樟树市、井冈山市、瑞金市、乐平市、贵溪市。

4、南昌是中国华东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世界重要的光伏、光电和VR产业基地。

5、景德镇是世界著名瓷都,制瓷历史悠久。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自元 *** 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工业非常繁荣。

6、因鄱阳湖,被称为“鱼米之乡”;因三清山,素有“山郁珍奇”之誉;因扼赣、浙、闽、皖四省要冲,成为“豫章之一门户”、“江西东大门”,历来享有“富饶之洲”、“信美之郡”的美誉。

7、庐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被称为“人文圣山”。千百年来,儒家、 *** 、道教文化在此地水 *** 融、相互影响,是南天师道的发祥地,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所在地,是中国田园诗的摇篮,隐逸文化的典型区域。

8、高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国汽运大市、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中国书法之乡。境内华林山—上游湖风景区、元青花博物馆、贾家古村被评为国家AA *** 景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鱼米之乡 余江 江西 浙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