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颍水之乡是哪里的问题,以及和颍河在哪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大禹的故乡是哪里
说到大禹大家都清楚这个人,大禹最为人熟悉的地方就是大禹治水了,所以可以说如果没有大禹治水,就没有黄河下游这些人的美好今天,以前黄河泛滥可太厉害了,洪水在古代是比猛兽更加厉害的存在,所以可想而知大禹把洪水治理好了,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最近很多 *** 说了,既然大禹这么厉害,那么能不能做成一种文化呢?搞成旅游呢?所以大禹的故乡到底在什么地方?大禹到底是哪里人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吧!
大禹的故乡目前争议比较大的就两个,一个说是河南的禹州,一个说是四川的 *** ,这个两个大的争议点,然而在四川的内部,又有三大争议,一直在内讧,分别是: *** 版、 *** 版、都江堰版,那么具体怎么说呢?我们详细分析看看具体的情况吧如下:
大禹出生于四川,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说:禹兴于西羌。魏晋皇甫谧也在《帝王世家》中注解道: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 *** 。传曰:禹出西羌,是也。1979年,国家启动《中 *** 族民间文艺集成》工作,调研中发现了原流行于 *** 一带的花灯戏。剧目中有《大禹治水》,歌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唱词中的耶格西即大禹的羌族名字。
石纽究竟在哪里呢?汉代学者、川人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顾胤在《括地志》中说:石纽山在 *** 县治西七十三里。今天阿坝州 *** 县绵池镇境内,山岸壁立,石纽山三个镌刻大字至今犹存。
绵池镇石纽山、刳儿坪、飞沙关,也就是现在九寨沟旅游环线飞沙关加油站附近,是 *** 人认为的大禹出生地。现在 *** 县境内仍然保存着历史典籍中所记载的刳儿坪、涂禹山、禹王宫、禹王庙、洗儿池、禹迹石纹、禹碑岭、 *** 塔等众多的遗迹。距绵池镇15公里的羊龙山腰,还有一个村落叫禹碑岭,村中有一通石碑被一棵大树包裹,相传那里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地方。
为打造大禹这一文化和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大禹故里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县不遗余力。该县领导介绍说,阿坝州大禹旅游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该项目计划投资7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禹羌文化的旅游核心,景区将申报成为我国第三个公祭地和阿坝州第四个遗产地。同时,该县还捷足先登,注册了大禹系列商标。
绵阳市 *** 县除拿出《史记》、《竹书纪年》、《蜀王本纪》等历史证据外,还搬出了大量佐证。唐代贞观八年,在今天的 *** 县禹里设置了石泉县,此后,几乎所有有关大禹的文献都明确无误地载明:大禹出生在石泉县。《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庙记》说:石泉之山曰石纽,大禹生焉。
他们说,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大禹的出生地在经历1400年后又恢复为 *** 县。从20世纪80年 *** 始, *** 县就组织开展大禹研究。在北京图书馆, *** 人找到了乾隆年间1768年编撰的 *** 县志,这部县志清楚记载了大禹的遗迹,此后道光、 *** 年间的县志都明确记载了具体内容。 *** 人按照乾隆年间的县志记载按图索骥,在深山沟壑中逐一找到了石纽山、禹穴沟等历史遗迹。
在 *** 县禹里南一里许,石纽山巍然屹立,巨石上有阳刻隶书石纽二字,相传为杨雄所书。从峡谷金锣岩至洗儿池的峡谷溪流中,有许多白石,白石上红斑点点,好像血浸入一样,相传是禹母生大禹洗涤时随水而下的血渍。禹穴沟大峡谷相传为大禹出生地,历代文人墨客在溪河沟中留下不少墨迹。
现存于浙江绍兴大禹陵的《姒氏世谱》以大禹为之一代先祖,记载了姒氏自大禹以来四千多年140余代的传承关系。对于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的第142代孙姒元翼、第143代孙姒承家在其所著《大禹世家》中,也明确肯定大禹出生地在四川省 *** 县禹里乡湔江南岸的石纽山。
*** 、 *** 为大禹故乡争得面红耳赤之际,成都都江堰市也不失时机地加入了PK的行列。
据史 *** 载,公元前3376年的六月初六,大禹出生在广柔县西70里,而根据历史考证,广柔县是现都江堰市、 *** 一带。川大历史学教授彭邦本称,都江堰景区的禹王宫、龙池景区的禹王庙,以及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游览龙池时留下的《禹庙》诗作等,都说明大禹诞生在都江堰。
关于大禹的出生地,史籍上有多种记载,史学家也颇有争论,依有关史籍和考古发掘,一般倾向于颍河上游,禹州西北部山区。著名古史学家徐旭生教授多次来禹考察,在1959年发表了《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证明禹州是有夏之居。史学家张鸣歧在《炎黄子孙祖根在中原》一书中说得十分确凿和具体。他说:帝尧戊戌二十八载六月六日,修己背坼而生禹于石纽乡,即今河南禹县石纽村禹穴是也。并且进一步说:禹州城西玲珑山脚下金盆石家峪村一带地方,古涌泉河西来绕山汇成深潭而后东流,地称石纽。史籍记载:黄帝是有熊部落的首领。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图集》中指出:有熊氏之地,南有颍水,北有大隗。地理学宗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确切指出:大隗山,即具茨山也。《禹州市志》及历 *** 古也证明,具茨山就在禹州城西北。
又有史籍明确记载,禹的 *** 鲧本是夏部落首领,禹,也是夏人首领而被封于夏地(今禹州市),称为夏禹国。《汉书?地理志》记载:阳翟,夏禹国。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也明确指出,禹是夏族的祖先,而禹州古称夏地、夏邑、夏禹国,是夏部族栖息与繁衍的根据地。近几年,考古界经过不断地发掘和调查,发现位于禹州颍河两岸的闫寨、下毋、谷水河、瓦店、吴湾遗址,为4000多年前华夏文明的起源--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这也充分证明了禹州是有夏之居。尤其是位于禹州市火龙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瓦店遗址的发掘,证明瓦店遗址是夏代早期的都城级遗址。
禹的远祖、禹的 *** 及大禹本人与禹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地缘和空间关系,这于史籍、于考古都有据可查。
禹州,也因禹生于这里,封于这里,建都于这里,兴盛于这里,而成为中华民族数 *** 文明史的发端,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所以这个大禹的故乡到是哪争议真的非常大,而且考古学家也不能断定,其实为打造大禹这一文化和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大禹故里所蕴涵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可厚非,但是争来争去大禹故里只有一个,而凡是传说中大禹行迹所至之地,也都是需要精心打造和经营的品牌,因为大禹属于某县某市某省,也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世界。
二、三国分别是哪三国,他们的都城分别在哪
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和孙吴,它们的都城分别是洛阳、成都和建业(今江苏南京)。
魏国(213年5月—266年2月4日)是三国时期割据 *** 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 *** 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曹 *** 受封魏公时,治所在东汉时期魏郡所在地的邺,因此汉献帝封他为“魏公”、“魏王”,因此国号为“魏”。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至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曹魏一朝,最重要的 *** 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对两晋南北朝的 *** 产生深远影响。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在西域的 *** ,设立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毌丘俭征伐 *** 后将 *** 半岛北部并入了版图,南部诸州大致以秦岭淮河与蜀、吴为界。公元263年,攻灭蜀汉将益州和南中纳入版图,曹魏国土约达四百万平方公里。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亦称“刘蜀”、“季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 *** 东部。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二省的大部,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及 *** 东北部、 *** 西北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 *** ,而后爆发了黄巾 *** ,刘备在 *** 农民 *** 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 *** 。
蜀汉鼎盛时期占据荆州、益州,在经过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后国力受损,后又经诸葛亮治蜀国力恢复,又迫使南中地区屈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物资、人口、装备以及矿产等天然资源,国力再度强盛。军事上蜀汉也常常占据主动,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掌控曹魏的司马家族所灭。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 *** ,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 *** 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 *** 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吴领有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 *** 。赤壁之战时,曹 *** 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都称魏、蜀、吴三分天下。实际上,在辽东,有一个与魏、蜀、吴三国 *** 质相同的国家──燕国,该国从190年初成规模,到238年被司马懿所灭,立国48年,比刘备创立的蜀汉还要长6年。燕国鲜为人知的开国之主公孙度,也是一个堪比曹 *** 、刘备和孙权的乱世枭雄。
公孙度和董卓部将徐荣是同乡,在徐荣的力荐下,公孙度得以出任辽东太守。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 *** ,此时中原混乱不堪,而辽东郡偏居东北,所受影响较小,得以借机振兴。不久,公孙度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两郡,各置太守,他还按照皇家规制设坛于襄平城郊,行郊礼天地之礼,无论车驾、仪仗、服饰都同大汉天子一般无二。
在保境安民的政策指引下,燕国成为乱世中难得的“世外桃源”。200年官渡大战之时,公孙度拒绝了曹 *** 的拉拢,打算在曹袁两败俱伤后进军许昌。不料天不假年,他于204年去世。此后,其后代公孙渊 *** 于曹魏和东吴之间。
曹魏一直图谋一统中国。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俭进攻燕国,大败而归。238年六月,曹魏太尉司马懿率大军进入辽东,公孙渊调数万步骑兵防守辽隧,没想到,司马懿对辽隧只是进行佯攻,而转军袭击燕国都城襄平城才是目的。燕王公孙渊和全城军民被围困城中,八月弹尽粮绝,将军杨祚开城投降。公孙渊突围途中被魏军斩杀,燕国诸郡全部归降。至此,燕国成为四国中首个灭亡的国家。
三、三国里颍川里出了好多名士啊,颍川是现在的哪里
1、“颍川”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以颍水得名。
2、“颍川”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市、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
3、三国时期的颍川名士有:郭嘉、荀彧、荀文若、荀攸、陈群、徐庶、淳于琼、钟会、钟繇,等。
4、颍川历史悠久。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之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颍川还是大禹的故乡。
5、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禹州自古称华夏之一都,大禹治水的故事在禹州广为传颂,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让位于启而得名,北京中华世纪坛铜柱历史纪年即禹州为之一个奴隶制王朝建都京城之地。
6、颍川士人不仅能学到精深的法家、儒家的知识,也从这些名士大家那里学到很多 *** 经验。而且这些私学中的士人还相互结交,互相影响。如王烈与陈纪、陈谌交好,杨充与荀爽、李膺相友善,李膺与郭太相友善等等,不胜枚举。颍川士人有此得天独厚的受教育的条件,使得颍川人才辈出。
7、汉代私学遍布中原各地,尤其颍川最盛。许多名士大儒都设馆授徒。如郭“躬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钟皓世善刑律“,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南阳人延笃“,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
8、张兴以《梁丘易》教授“,声称著闻, *** 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荀淑“,名贤李固、李膺等皆 *** 之”。许多别郡名士,也客授颍川。如沛郡人桓典“,复传其家业,以尚书教授颍川,门徒数百人”。南阳人宋均,“曾客授颍川”。
9、 *** 锢之祸前后,许多颍川名士回归故里,颍川遂成为士人游学的首选之地。
关于本次颍水之乡是哪里和颍河在哪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