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黄田马蹄笋之乡,以及马蹄笋之乡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黄田镇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镇 *** 委、 *** 积极鼓励和引导现有的个私企业开展联营,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引导个体 *** 企业主把触角延伸至加工、铸造、零售和农副产品冷藏等行业,乡镇企业在巩固以 *** 业、食品、机械、竹木、铸造为主导的加工型五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壮大。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87家,其中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企业有5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建有农贸市场2个,个体 *** 户800多户,年商品贸易交易额达1.2亿元。
清朝贡品马蹄笋,产品近销浙江、上海、新疆等地市场,远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小小马蹄笋成为继茶叶、淡水养殖、运输业之后库区经济的又一新亮点。
黄田马蹄笋,又称绿笋,有“笋中之王”之美誉,是久负盛名的名优特产品,因生长在闽江中游两岸,特殊的气候和土壤使马蹄笋笋肉莹白,质地脆嫩,清甜爽口。据传,早在清朝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黄田(原名凤田境旧官驿),当时官员宴请时上了一道山珍———玉兰片,乾隆皇帝尝此佳肴,赞不绝口,称该笋形似马蹄,即封它为马蹄笋,并下旨马蹄笋、笋干为清朝皇宫贡品,从此,名不见经传的马蹄笋身价倍增,闻名中外。今天,马蹄笋这一新兴的支柱产业在黄田镇 *** 委 *** 的扶持下,正乘着市场经济的春风,以勃发之势为广大农民带来滚滚财源。
为了提高马蹄笋的知名度,黄田镇申报马蹄笋有机食品与证明商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同时还大力发挥异地商会的作用,吸引上海等地客商 *** 黄田镇,认识马蹄笋,品尝马蹄笋,宣传马蹄笋,推销马蹄笋。
1、新兴油画产业。福建省古田县黄田镇双坑村,一个横跨闽江中游的普通村庄,却有一个极为特殊的文化产业--油画业。全村有30多家油画工作室,从事油画行业的画家、画师及画工达300多人,生产和创作的油画主要销往 *** 、欧美和中东地区,年出口产值达1000多万元。村内建立油画厂房,成立油画产业协会,制定《双坑油画产业发展十年规划》,一个集 *** 、收购、外销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已形成,小山村规划用十年时间,打造全国第六大油画生产基地。
2、新农村示范村。双坑村是国家“七.五”重点项目水口水电站库区 *** 重点村,是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形成马蹄笋、茶叶、淡水养殖、水上运输、兔猪鸡养殖业等多产业发展格局;村内绿化、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室、农民体育公园等基础设施完善。
双坑村是省级明星村、文明村;地级“小康明星村”。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 *** 组织”荣誉称号。2011年2月被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和工艺美术学会授予“福建工艺油画之村”称号。央视新闻频道、福建电视台多次报道。
合福高铁自合肥南站引出,经安徽巢湖、铜陵、绩溪、黄山,江西婺源、上饶,福建武夷山、南平,至福州站,线路全长806公里。初定站点设置为合肥南、长临河、巢湖东、无为、铜陵北、南陵、泾县、旌德、绩溪北、歙县北、黄山北、婺源、德兴、上饶、五府山、武夷山北、武夷山东、建瓯西、南平北、古田北、闽清东、福州。
合福铁路古田北站站前广场建设项目位于黄田镇洋上村,是合福铁路古田北站建设的地方配套工程。该项目估算投资约 *** 00万元,规划建设站前广场11400平方米,站前道路615米,通站道路587米,路基宽均为36米;社会停车场3420平方米、客运站及公交站15900平方米。此外,还有洋上新村安置区、合福高铁古田北站站前广场、古田隧道、汶洋大桥等工程项目,
合福铁路将于2014年底试通车。据悉,合福铁路通车后,福州至武夷山只需50分钟,至婺源1.5小时,至三清山2小时,至黄山不足2.5小时,至合肥3小时,至北京7小时。
二、黄田镇的自然资源
黄田镇是中国著名的“马蹄笋之乡”,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 *** 重镇。由于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空气温润、光照充足等有利条件,为黄田马蹄笋生长发育创造了稳定、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全镇现有耕地面积25716.62亩,林地1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5%,木材蓄积量达35万立方米,是古田县四大林区之一。全镇马蹄笋年产量达5万吨,创产值近亿元。淡水养殖独具特色,全镇水域面积2300公顷,盛产淡水鳗鱼、闽江淡水虾、中华绒毛蟹、南方大头鲶等多种优质淡水鱼类。库区形成众多库湾半岛、湖心岛星罗棋布,迷人的湖光景色,南岸的状元帽千亩果竹园,潮渔际百米天然瀑布,九龙山万亩原始森林公园,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旅游资源。
三、黄田镇自然资源
黄田镇,位于中国,享有“马蹄笋之乡”的美誉,是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库区的重要 *** 社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田马蹄笋的茁壮成长。得益于温和的气候、冬暖夏凉的气温、充沛的雨水、湿润的空气和充足的光照,黄田镇为马蹄笋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镇内拥有耕地25716.62亩,广阔的林地面积达19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5%,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蓄积量达到35万立方米,是古田县四大林区之一。
每年,黄田镇的马蹄笋年产量惊人,总计约5万吨,这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产值接近亿元。除此之外,淡水养殖也是黄田的一大特色。镇内的2300公顷水域养育着众多优质淡水鱼类,如鳗鱼、闽江淡水虾、中华绒毛蟹和南方大头鲶等,为美食家们提供了丰富的食材来源。
库区的水域形成了众多迷人的景观,湖湾半岛和湖心岛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南岸的状元帽千亩果竹园,增添了生态的绿色画卷,潮渔际百米天然瀑布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观。而九龙山的万亩原始森林公园,犹如一片未被触及的秘境,吸引了众多游客探寻。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黄田镇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和休闲选择。
黄田镇为一地名,在我国福建省、广东省和浙江省等地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四、马蹄笋简介
马蹄笋,又称绿竹笋、麓笋或绿笋,属于禾本科竹亚科莿竹属的丛生竹种,因其笋形似马蹄而得名。这种竹种是合轴型丛生竹的笋用竹,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尤其在浙江、福建、 *** 、两广等省区,总面积约30-40万亩。马蹄笋在夏令时节上市,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填补了夏秋季鲜笋市场的供应空白。其口味清爽,营养丰富,具有清凉解毒、美容保健作用,含有大量活 *** 粗纤维素,有助于减少 *** 内有毒物质的积留和吸收,帮助消化 *** ,防止肠癌,具有减肥和美容的功效。
溪口马蹄竹是福建古田黄田镇的特色竹种,属禾本科箣竹属中的绿矮脚品种,是闻名省内外的优良马蹄竹地方良种。这种竹种秆高8-6米,胸径3.5-6厘米,胸高以上节间长30厘米以内,单果重0.25公斤以上,更大可达1公斤,笋肉莹白,鲜嫩清脆,清甜美味。溪口马蹄竹是笋用竹中的珍品,是我国南方极具发展价值的马蹄竹品种。
马蹄笋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挖笋充饥的记载。宋朝著名诗人苏东坡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而有人接其意道:“若要不俗又不瘦,更好餐餐笋烧肉。”诗人陈志岁有《马蹄笋》诗:“谁种拿云百万丛,夏秋生子马蹄同。快刀切下真如雪,清气漫来未藉风。条煮片烹随所嗜,家餐馆食屡相逢。早知堪把橘奴比,半亩乡山不让空。”
在福建古田黄田镇,马蹄笋栽培历史悠久,从乾隆年间已有种植。溪口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小气候,无霜降之害,加之黄黏土和闽江之水,雾气升腾,空气湿润,这些气候特点对马蹄竹的生长极为有利。马蹄笋主要分布于海拔65-200米之间的闽江中游北岸地区,土壤以黄黏土黄红壤为主,种植区域土层深达1米以上,结构稍紧密,肥沃中等,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马蹄笋在温州具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温州的传统名优特产之一。在福建古田黄田镇,“黄田马蹄笋”于2007年获国家 *** 行政管理 *** 商标局颁发的商标注册证,古田县黄田马蹄笋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年获福建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专家组考核验收。马蹄笋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作物,经济效益显著。
马蹄笋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鲜笋和干笋片两种形式。鲜笋用水洗净后,切去质地较粗的笋头,装入塑料篮中放入保鲜库中,保鲜库的温度保持在0-5℃之间,保鲜24小时左右,使笋体进入休眠状态。干笋片则需要将笋壳外的沙土洗净,切去质地较粗的笋头,进行水煮至六成熟后切片烘干,包装后 *** 。
马蹄笋产业对生态、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溪口村闽江两岸、库湾及低丘山地种植马蹄竹后,形成了万亩的人工防护林,有效阻拦了地表迳流,防止泥沙淤积闽江,同时美化了环境,改善了小气候,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马蹄竹种植逐步成为溪口库区人民农业的一项支柱产业,为解决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马蹄笋的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全镇总产量3万吨,按每公斤2.4元计算,亩产值可达2400元,总产值7120多万元,经济效益可观,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库区农民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关于黄田马蹄笋之乡,马蹄笋之乡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