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之乡出阁?进士是殿试选 *** 的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进士之乡出阁的一些知识点,和进士是殿试选 *** 的 *** 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清朝进士是什么官
  2. 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3. 为什么称临川为“才子之乡”

一、清朝进士是什么官

进士不是官职。在中国古代科举 *** 中,我们把通过最后一级 *** *** 朝廷 *** 者,称为进士。

古代的科举 *** 分为县、府试, *** 通过称之为秀才,秀才通过乡试(省一级的 *** )称之为举人,举人通过会试(也叫京试)称之为贡士。

贡生参加殿试,面试且笔试以后,被皇帝分为三等,一等三甲,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一甲可以直接为官,一般入翰林院观政,前途似锦;二甲传胪,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甲三甲需要进一步学习一般要培训以后才能上岗为官。

但是中了进士以后,就可以做官了(清代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比如左宗棠就是以举人的身份官至封疆大吏的,范进中了举才欢喜得疯了)。

1、 *** 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 *** ,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 *** 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后期的科举 *** 使儒学成为 *** 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按照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 *** *** 的研究:“一项好的 *** 若能长久永远好下去,便将使 *** 窒息。”随着科举 *** 的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下,科举 *** 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1、由于 *** 者改变 *** 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明太祖将源于元朝的八股文体正式定为科举 *** 文体。这种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段落组成,后四个段落中均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作八股文。

八股文的主题须代圣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导写文章。清朝将圣人扩大到孔门 *** 及朱熹等理学家在内的圣贤,并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语气为样式。乾隆以后,试帖诗成为科举 *** 的重要项目。试帖诗与八股文一样,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联十六句,不过八股变为六股。

首联如破题,次联如承题,三联如起讲,四五联如中股,六七联如后股,八联如束股。而且必须发扬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发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来用意本可能是要求用统一固定的格式写,便于考官评分,以示“公平”。否则,各人有各人的写作风格,必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分高下的情形。

但是后来却成了 *** 者控制思想的工具,由于考八股文,压抑了那些本来不擅长科举科目的人的思想,也使一些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严复曾对科举制这样描述:“八股取士,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

2、由于入仕途径单一,只有通过科举 *** 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发财的想法,所以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从而催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悲剧。民间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而 *** 笔下的孔乙己更是很多人悲惨的一生的缩影。这固然与个人本身密不可分,但是不得不说,是科举制给了它这样一块生存的土壤。

3、科举 *** 导致 *** *** 。科举 *** 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 *** 的 *** 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 *** 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 *** 。

清朝乾隆年间的大 *** 和珅就是一个更好的例子。他借着乾隆皇帝对他的宠爱而一手遮天,收受贿赂,富可敌国。而且就多次利用科举 *** 的题目为饵收取考生贿赂的钱财。这就不利于国家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良好 *** 。造成了 *** 的黑暗和社会的混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 ***

二、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1、谈到进士的学历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到底古代的进士这个级别是属于什么样的等级?让我们从古代人的角度来看看,古代的进士究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水平的学历?

2、中国在古代一直沿用的科举 *** 中,通过了最后的 *** *** 设置的朝廷 *** 者,被称为进士及第这也是古代科举及第之称的由来。之一次出现是在《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的几年间设置进士这个科目。唐亦也是设立此科,凡参加 *** 者称作举进士,中试的人都叫做进士。唐朝那时尤其以进士和明经这两个科目特别重要,再往后,诗赋慢慢演变成为进士科的最为主要 *** 内容。元、明、清这几个朝代时,进士经历过殿试后,及第者就被赏赐为进士出身,称做进士。

3、从唐朝那个时候举行了之一次的科举 *** 的时候开始,一到1905年的时候废除了科举 *** ,在接近1300年的漫长时间里,进士这个角色都是中国 *** 舞台上的的绝对主角。在1300年的漫长科举历史长河中中,一 *** 生了大约11万名进士,平均到每年也有84人之多。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甲、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人数不定。

4、进士的这个起点是举人的最后终点,要是进士能上榜之后,最差的待遇也不过就是发配到偏远的地方当县令,而举人不一样,要是退休的年纪能够当上个小小的县令的话,可以算是祖上积德了。

5、一般情况来说,哪怕一个进士就算再没有出息,没有本事,运气差到几点,闹市一辈子进不去朝廷,保底也能在地方上讨个五品知府再退休,也就是和现在的地级市市委 *** 一个级别。并且绝大部分的进士,在数十年的 *** 磨砺磨炼下来,多少也能混个三朝元老,再不济也是太子少傅。

6、话句话说,在古代要是能中了进士,基本上可以说注定了你这一生的结局,会是以实权省部级再或者是副国级干部结束,假设成绩能再好的话(也就是三甲),差不多确定出阁,拜相,拥有很大实际权力的国家干部了。

7、当然在这也只是一个大致的比较,只是因为社会 *** 和历史不同、社会体系的变化、 *** 的难易程度不同,也决定了不太可能是完全对应的。

进士之乡出阁?进士是殿试选拔出来的吗-第1张图片-

三、为什么称临川为“才子之乡”

因为临川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出过很多文人才子。

临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这个小城区就人才辈出,像王安石、汤显祖、曾巩、晏殊、晏几道、陆象山、谢逸等许多的文人墨客,“唐宋八大家”就出现了两位。

至今为止临川人为留住这些文人的知识和对他们的敬仰,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大剧院、名人雕塑园等等。展现了临川子孙后代对他们的尊敬,也将他们作为自己心目中的榜样。

实行科考 *** 后,自宋至清,临川人在科举 *** *** 录取举人1029人,进士731人。著书立传的学者有300多人,著述481种,5580多卷,其中65种770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 *** 卜筮诸书。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 *** 作。

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 *** 家、文学家、 *** 家。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川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安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显祖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进士之乡出阁和进士是殿试选 *** 的 *** 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殿试 出阁 进士 选拔 出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