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斗山,斗山生态园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3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鱼米之乡斗山这个问题,斗山生态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斗山镇的土特名产
  2. 斗山镇土特名产
  3. 广东台山台城占地面积
  4. 斗山镇当地名人

一、斗山镇的土特名产

1、茭笋,属禾本科,外貌与禾苗相似,故又名禾笋。茭笋和禾苗的分别是:茭笋的叶比稻叶长宽而肥厚,而且长势葱茂。台山南部地区有大量出产,以斗山为最多,而以六村所产为更佳。茭笋适宜在塘涌泽沿生长。每年仲春时节,将留下的枯稿分成小棵,植于有水的洼地,即可生长,终年不需施肥。夏末时茭笋就茂绿如茵,再用稀泥在干枝间泼下,使其留有空隙,便可大量发芽。中秋时节便似雨后春笋般丛生了,这时即可收获。茭笋有煎、炒、滚汤三种吃法。煎时先将茭笋纵剖为二,再用刀在剖面上划一深痕,略分开,在里面填入鲭浆(鱼肉与猪肉混合捣成的浆状物),用油煎香,打个糊献(普通话叫“勾芡”)即成。也可用猪肉或虾肉伴炒、滚汤。

2、味美可口,煲炒俱佳,人多喜爱。每当朔风初起,气候干燥,则以煲汤更宜。有钱人家投以鸭肾、蚝豉、虾米或猪骨,清淡人家只落一些番薯或清煲,各俱风味,均奏清热润肺之效。西洋菜在我市已比比皆是,唯是斗山西栅的为更佳。究其原因,除土肥水美外,应数培植技术最为重要。十九世纪末,一小贩往来各地。一次,在都斛见一位归侨栽有野菜两盆,问之,说由外洋带回,叫西洋菜,可食用,并得一捆带回,植于菜园,早晚淋水,生势不错。一日,他偶把此菜老茎弃于水沟,几天后,发现老茎均发出新芽。为好奇心驱使,他试将老茎植于垄沟水中,结果,发现水育比旱育的生长快,菜质好,自此,西洋菜便在西栅落户,由旱育改水育。后又经当地农民多方探索,栽培技术不断创新。西栅西洋菜,便为我市远近皆知的土特产,尤以石巷村生产的为更佳。

3、斗山镇是侨乡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业基础稳固。斗山镇耕地面积49985亩(其中水稻田45273亩,旱地4712亩),山林48696亩,处在被誉为“广东之一田”的水稻丰产示范片,盛产优质稻米。水利设施齐全,水源充足。斗山镇建有中、小型山塘水库6处,可蓄水360万立方米。另市属的 *** 洞水库、猪乸潭水库、岐山水库亦供水灌溉全镇大部分农田,为斗山镇的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多年的努力,斗山镇的“三高”农业已初具规模,建有豆类、蔬菜、鳗鱼、水果和莲藕生产基地,现向一村一品、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现代化格局发展。

二、斗山镇土特名产

斗山镇以其独特的土特名产而闻名,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茭笋。茭笋,学名禾本科,因其叶形宽大肥厚且生机盎然,与稻叶有别,又被称为禾笋。斗山地区的茭笋尤为丰富,尤其以六村的品质最为上乘,适宜在塘涌泽沿的湿润环境中生长。每年仲春,只需将枯秆分株种植在有水洼地,茭笋就能自然生长,无需过多施肥。夏末时,茭笋繁茂如茵,通过在干枝间泼洒稀泥,留出空隙,便可促其大量发芽,中秋时节便可见到丛生的嫩笋,此时正是采摘的好时机。茭笋的烹饪方式多样,如煎、炒、汤煮,其中煎制时,将茭笋剖开填入鲭浆,再勾芡,美味可口。西洋菜也是斗山镇的特产,无论是搭配猪肉、虾肉还是鸭肾、蚝豉等食材,都美味适口,且有清热润肺的功效。特别是西栅村的西洋菜,因其优良的培植技术,使得其成为我市的佼佼者。自十九世纪末,一贩子带回西洋菜 *** 并改良水育技术后,西栅的西洋菜名声大噪,如今已发展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

斗山镇作为“鱼米之乡”,农业基础稳固,拥有49985亩耕地,其中水稻田占大部分,水利设施完善,水源丰富,拥有多个山塘水库,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保障。近年来,斗山镇积极推进“三高”农业,已建立豆类、蔬菜、鳗鱼、水果和莲藕等多个生产基地,正在向现代化、基地化农业模式迈进,展示了斗山镇丰富的土特产和强大的农业实力。

斗山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东南部,在广东省批准设立的广海湾工业园区内,是广东省批准成为首批中心镇之一,又是鳗鱼专业镇。斗山镇有18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156条自然村,总面积121.25平方公里,斗山镇人口54000多人,而旅居世界91个国家和地区的斗山籍华侨乡亲有8万多人,素有“中国之一侨乡”、“内外两个斗山”及“鱼米之乡”之称。

三、广东台山台城占地面积

台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东邻珠海特区,北靠江门新会区,西连 *** 、恩平、 *** 三市,南临南海。毗邻港澳,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是广东省面积更大的县市之一。现辖广海湾工业园区、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华侨农场,共分313个村(社区)委会,3655条自然村。市内常住人口98.4万人;有130多万台山籍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侨居 *** 个国家和地区,故素有“中国之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之美誉。台山人出国追溯到清乾隆39年(公元1774年),已有230多年历史。

台山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饶,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鱼米之乡”。

市境南临南海,海(岛)岸线长 *** 9.2公里,境内有大小岛屿265个,以川山群岛中的上川岛、下川岛,但上川岛面积更大。上下川被誉为‘东方夏威夷’上川岛157平方公里,是广东面积更大的岛屿,下川岛98平方公里。全市境内有盆地、平原、丘陵、高山、滩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台山属 *** 带海洋 *** 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日照2006小时,年均降雨量1936毫米。

台山多山。东北面有北峰山,台山市之一峰狮子头海拔高度是982米东南方的都斛镇东南面有南峰山,台山与新会界山,其间高峰 *** 云,绝壁排空,气势轩昂,过二、三公里,再起一峰,峰顶石排如一瑞兽晓首逆风仰天长啸,故名“望风朔”(831米),比邻“望风塑”有一小峰“邱风云”(又称姆指峰或童子拜观音),再东行数里,又起一峰,据传,此峰乃此山脉中唯一面朝台山的山峰,故新会人又称之为“无情山”,而台山人因其和蔼可亲,山顶石壁如玉,远看如一女子,明眸皓首,故称之为“刘三妹”(694米),临海尾峰,名叫“琴莳头”(701米),西南面有 *** 山和紫罗山,南海中有上川山和下川山;西北面大山较少,丘陵却特别多。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台山西北面丘陵四布,高度一般由一二十米至一百几十米,但其间也不乏二百米以上高地。作为潭江与矬峒河分水岭的横塘丘陵,把东面的北峰山脉与西面的 *** 山脉连络起来。横塘圩东的秦皇点兵山,有280米高;再东的黄蛇型、大灶山,都有220多米高。大灶山以东的三娘迳,是名胜“文迳吊古”的所在。在横塘圩西,有232米高的高掌岭;再西,又有243米高的那旺山;再西,多是百米以下的丘陵,到台、开边上,才又有二百几米高的马山。

台山山海之间,河流两岸,有广阔的平原。概算全县平原——包括滨海平原、盆地中和丘陵间的平原,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县更大的平原是广海平原。在这平原上的,有冲蒌、斗山、都斛、端芬、广海六个公社和赤溪公社的西北角,拥有肥沃的土地三四十万亩。平原南边的古城广海,历来是祖国的海防要地。至今,广海城郊南湾的山岗上,还保留着明代平定 *** 的纪功石刻——“海永无波”。第二个较大的平原是海晏平原——一个半岛状的平原。在这平原上的海宴镇和汶村镇,盛产鱼、盐、米。这平原西面的汶村城,是明末抗清民族英雄王兴的根据地和殉难处,至今人们还传说着他们英勇斗争的故事。位于台山北边的大江、三八、白沙三个公社,分别为一些丘陵所间隔,但它们的北部均为潭江平原的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平原处在盆地中。由于县境高山和丘陵多,往往把一些平原环抱住,形成了盆地。在北部,有水步盆地、四九盆地、三合盆地、联安盆地;在西南部,有那扶盆地、深井盆地和墩寨盆地等。此外,许多低丘之间和河谷中,也有小块的冲积平原。

在南部滨海,也有好些局部 *** 原,如溪城平原、小江平原、陡门平原、那琴平原等。就是在上川、下川两岛的山地中,也各有一个 *** 原。

滨海平原的临海一边往往特别低,成为低原。广海平原的南部和东部,海晏平原的南部,那扶盆地、深井盆地的南部,和其他滨海 *** 原的部分地方,都是低原。这些低原,多数有围堤保护,成为围田——其中大部分是单造田。全县现有的25万亩单造田,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些低原上。而且还有许多海滩,可以筑堤截取为田。

鱼米之乡斗山,斗山生态园-第1张图片-

台城镇位于台山市北部。是台山市委、市 *** 所在地,全市 *** 、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的枢纽。东与四九镇毗邻,西与三八镇、白沙镇接壤,南与三合镇、冲萎镇相连,北与水步镇相接。总面积159.7平方千米(一说142.4平方千米)。2008年末户籍总人口175321人。辖10个社区、2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富城大道3号。

四、斗山镇当地名人

在广东省台山市斗山镇六村大美村,有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陈国平,字孟博。他是一位旅港殷商,身兼华英昌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曾担任 *** 台山商会的多个重要职务,如理事长、监事长和永远名誉会长,以及 *** 台山陈氏家族联合会的会长。陈国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始终致力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 *** 以来,他慷慨解囊,团结乡亲,推动了台山六村提岭中学的创办和太和医院的重修扩建等公益事业,他的贡献显著,得到了台山市人民 *** 的认可,于1991年12月8日被授予“振兴台山贡献奖”金牌。1993年,陈国平更是荣获“江门市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的社会贡献。

另一位斗山镇出身的知名人士是陈金坚先生,他在1911年4月7日出生于广东台山斗山镇六村乡中礼村。陈金坚先生在辛亥 *** 后的侨乡成长,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的教育历程十分丰富,就读于台山任远中学和台山一中,后又在广州 *** 大学深造,期间深受 *** *** 员的影响,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中国 *** 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干之教授。1937年 *** 战争爆发,陈金坚先生回到家乡,投身于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曾担任《民气日报》记者和中礼陪杰小学校长。

斗山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东南部,在广东省批准设立的广海湾工业园区内,是广东省批准成为首批中心镇之一,又是鳗鱼专业镇。斗山镇有18个村委会和一个居委会,156条自然村,总面积121.25平方公里,斗山镇人口54000多人,而旅居世界91个国家和地区的斗山籍华侨乡亲有8万多人,素有“中国之一侨乡”、“内外两个斗山”及“鱼米之乡”之称。

鱼米之乡斗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斗山生态园、鱼米之乡斗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斗山 生态园 鱼米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