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青铜气之乡,以及青铜器最多的地方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盗墓笔记小说青铜神树第五章
那班人安静了好一会儿,才听李老板说道:“本来嘛,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告诉别人的嘛,不过大家跟着我这么久了,我当你们是自己人了,你们既然想知道,我就说一下好了嘛。”
那年轻人马上兴奋道:“那敢情好,不瞒您说我们还一直猜呢,您是不是有什么绝活儿,一找就能找到古墓的位置。”
李老板又顿了顿,听上去也是不太愿意讲的,说道:“那有这么神,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这事情和我祖上有关,我的族谱上有这么一件事情,我说出来你们听听。”
李老板说着,就讲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那是北魏时候的事情,兵慌马乱的,一天不知道打多少次仗,成年人都死光了,他的先祖,不到六岁,就得出去放牛,维持家计。
那一年,他们的村子附近发生 *** ,官兵来 *** ,村里人都逃难去了,他们家里没来的及走,给堵在屋子里面,外面杀的天昏地暗,一直到第三天才平息掉。
他先祖战战兢兢,偷偷爬出去看,发现满地的 *** ,还有很多人没有断气,他吓的发呆,忙跑去找他的牛,结果进牛栏一看,牛已经不见了,稻草里,却躺着个伤兵。
那兵是个哑巴,不会说话,伤的已经很重了。我老 *** 当时年纪太小,也无法分辨这到底是官兵还是 *** 的,只看他可怜,就取了点水给他喝,还给他用布止了血。但是那哑巴伤的实在太重,坚持了没多少时间就不行了。
临死的时候,他拿出一卷写满字的麻布,交给了 *** ,还做着手势,让我的 *** 好好保管。
可惜,他老 *** 家里全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后来那年大寒,冻死了很多人,家里人就把这块布,当成布料做了棉衣。
成年后, *** 就给征当了兵,在南北朝的征战中,屡建功勋,后来给提到了校尉,但是当时因为流年积弱,朝代更新太快,到了他先祖晚年,家势又逐渐衰落,结果死的时候,陪葬的东西,只剩下那条棉衣。
之后他们的家族经过几次兴衰的更替,到了晚清的时候,已经是一方地主,一次迁祖坟的时候,几个长公不当心,把棺木倾斜,里面的 *** 骨倾斜而出,倒了一地。在清理骸骨的时候,他的爷爷发现,里面所有的东西都烂光了,但是那陪葬的棉衣里的那块布,却依然保存的完好。
他爷爷感觉很奇怪,将这块布,交给他家里一个做古董生意的人,一看之下,便发现,那块布名堂不小,上面的字,叫做哑文,是传说哑巴才能看懂的字。
李老板说到这里,问他们道:“你们可知道这块布用来做什么吗?”
众人沉默了一下,一个刚才没听过的声音说道:“这个在下倒是略有耳闻,当时候,北魏有一只 *** ,都是哑巴,这东西,是他们传机密消息的东西,上面的字都是‘哑文’,一般人还看不懂,在下还是听自己的大爷说的。”
李老板点头,道:“师爷到底是师爷,那你可知道,这只 *** 又是干什么的吗?”
那师爷笑道:“那我就不甚清楚了,不过,听说,这只北魏的 *** ,是沿袭曹 *** 的摸金校尉,明里是皇帝的护卫,暗地里,也做着倒斗的买卖…,因为是哑巴,又用只有他们知道的哑文,所以他们所倒的古墓,都只有他们和皇帝知道,他们的行迹,也一直非常的神秘。”
说到这里,那师爷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 *** :“李老板,莫非你说的那块麻布,竟是“河木集”?”
李老板一下子哈哈大笑,得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厉害厉害,有师爷你在,老子想卖个关子都卖不到,不错,就是这东西”。
师爷吸了口凉气,回道:“那可真了不得啊,同人不同命,有这东西,该是李家发财啊。”
那年轻人听不懂,问师爷道:“河木集是什么东西?和古墓又有什么关系啊?”
师爷道:“传说这哑巴军找到古墓之后,通常并不是急于开挖,而是记录了下来,用马踏平,灌上铁浆子,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根据记录重新找回,这记录古墓位置的东西就叫《河木集》,取何处有墓之意。”
那年轻人吃惊道:“ *** ,那这么说,上几次我们去倒的那几个斗,都是这上面得来的消息?哇,李老板,那你可太不实在了,有这么个宝贝,也该分我们多点嘛。”
李老板笑道:“也不尽是,祖上的东西又不是用不完的,我家 *** 棺材里那块白布,记载了二十四个古墓的位置,现在要去的这个,已经是最后一个,不过这一个,应该是所有古墓里面,更好的。”
那年轻人 *** :“那上面有没有说,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啊?”
李老板皱了皱眉头道:“那倒没有详细记载,不过那白布上说,这一个斗中的宝贝,凡人无法消受,是极品中的极品,比秦始皇帝还要好上三分,绝对不会有错的,你们就相信我吧。”
我和老痒听到这里,已经知道他们来到这里,的确是有一个目标,但是我们没想到,这几个人,竟然来头这么大。老痒问我:“你——你说这个姓李的说的是不是真——真的?世上还能有比秦始皇陵还好的斗?”
我摇摇头回道:“这我可说不准,不过你看他说得这么信誓旦旦,没一万也有五千,他们明天肯定过山,我们跟着就是了。”
老痒说道,“那我——们干脆跟到底算了,他们这一次的目标应该不小,就算捡他们吃剩下的,也能混个半饱。那破殉葬坑,咱们就别去了?”
他这话因为紧张结巴得特别厉害,有几个字就说得特别的响,我一听糟了,忙捂住他的嘴巴,让他别激动,同时竖起耳朵听那边的反应,但是已经晚了。那边突然间就静了下来,显然已经发觉了附近有异样。
我和老痒忙屏住呼吸,竭力不发出一点声音,心跳得像打鼓一样,他们也都不说话,似乎在努力听周围的声音。双方都不出声,就这样僵持了好几分钟,那老泰熬不住了,轻声说道:“二麻子(那年轻人),好像后面有动静,去看看是什么东西。”
听完这句话,我就听到两声清晰的 *** 上膛声,一下子就一身冷汗。看样子果然是 *** ,这下子怕是要给老痒害死了。
我转头看了看四周的环境,如果现在马上逃跑,我有八成的把握能逃的掉,但是以后 *** 他们就麻烦了,如果现在不跑,我实在没把握能在他们眼皮底下躲过去。
正在犹豫不决时,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我向那发出声音的地方望去,只见一排四五只手电正向我们这边靠拢,是巡山队过来了。这时候就听到泰叔轻声叫了一声:“ *** ,咱们扯呼。”说完几个人匆匆忙忙地把火踩灭,背起装备就往森林深处跑去。
老痒刚才还吓得半死,现在一看人跑了,又急起来,忙问我:“怎——怎么办?追——追不追?”
我小心翼翼的 *** 一看,发现他们一群人都没有 *** 电,森林里面一片漆黑,早已看不到人影,说道:“不成,你看这黑灯瞎火的,我们这么个追法说不定能追到他们前面去,我们先歇着,明天跟着他们的脚印走,相信他们也不会走太远,还得停下来休息。”
老痒心里干着急,也每办法,这时候那几个巡山队的人已经离我们很近了,我们再不走,估计要被逮个正着了,我让喋喋不休的老痒闭嘴,拉着他匆匆忙忙的往另一个方向的森林深处钻去。
我们不敢走的太远,怕明天回去找不到地方,两个人躲在一个灌木丛地后面,看着远处手电逐渐远去,才松下心来。
我想了想,对老痒说道:“这一路过来,当地人都说现在这季节是盗墓最猖獗的时候,恐怕这晚上巡逻的人不会少,我琢磨着我们也别想好好睡了,找个地方窝一个晚上,明天得赶紧再往里头走走,不然两个外地人在这里,给逮住了没办法交代。”
老痒点头称是,我摇了他一下,他竟然已经在半睡半醒之中了,我暗叹了一声,把衣服裹了裹,心说看样子上半夜得我来守了,可我往树上一靠,迷迷糊糊着,不知不觉也睡了过去。
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醒了过来,由于睡在树下,一头的鸟屎,臭得我都想吐了,老痒也不管这些,拿手捞了几下,就嚷着要赶紧去找那班人,我实在无法忍受顶着鸟屎在森林里到处跑,只好牺牲了半壶水冲了一下。
我跟着老痒急急跑回昨天待的地方,心里祈祷地上能留下些线索,但是兜了好几个圈子,我们连昨天那堆篝火的残骸都没有找到。老痒对我很有意见,一直在我耳边唠叨:“所以说——说,昨天让你跟——跟上去嘛,你看——看,现在倒好,煮——煮熟的鸭——鸭子都飞了。”
我大怒:“他 *** ,哪来这么多意见,你看这里就一条山路,他们能走到什么地方去,我们一直往前,我就不信找不到。”
我们延着山路快步追赶,走了整整一个上午,路都已经走完了,还是没有发现他们的踪影,再往前去就是一片极其茂密的森林,树木攀天,灌木丛生,完全没有路标,我看着心里有点发悚,这说明这后面的路连巡山队都不会去走,那算是真正进入到蛇头山内,深山老林之中了,至此往上,才算是真正的山路,不知道有多少峭壁等着我们去爬。
这一路过来,再没有看见任何篝火的痕迹,我心里已经沉了下来,这几个人可能昨天晚上给巡山队吓跑之后,就没有休息,直接赶夜路前进了,要真这样,我们赶上他们的机会就几乎是零。
我站在山路的尽头犹豫了一下,马上做了决定,人的精力是限度的,这些人如果赶了 *** 路,那他们今天白天无论如何也得休息了,而且晚上赶路远比白天要慢的多,他们肯定还在我们前面不远的地方。我们跟上去还有希望,只是走起路来要小心点,不能给他们发现了。
我们从背 *** 里掏出 *** *** 挂在腰间,两个人各折了一根大树枝当拐杖,这秦岭之中多有野兽,说大了去就老虎和熊,往小的说有狼和野猪,要不是不走运碰上一两只,我和老痒够他们吃好几顿了。
老痒问我,如果我料错了,追不上他们怎么办,我心里琢磨了一下,对他说根据来之前查过的资料,这山里面有不少采 *** 人搭的临时窝棚,里面有炊具,柴木和风干的肉类,我们如果能找到一个,那今天晚上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下,然后再作打算。
老痒道:“你可得确定,咱们现在要回头还有机会,再往里走——走?你——你看这四周连——连个 *** 影都没,等迷在林子里面就晚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自古长安入蜀,一 *** 来这连绵几百里的大山里面不知道死过多少人,还不知道晚上闹不闹 *** 呢。”
我嘲笑他道:“刚来时那股雄心壮志哪里去了,我说你他 *** 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这还没到山里头呢就给我蜀道难了,你要不敢进去,那咱就回去。”
老痒笑道“我是提出困难在先,看你的决心会不会动摇,现在看来咱们的小吴同学果然已经屏弃了书生气,向我们这样的流氓靠拢了,你放心,你兄弟我绝对不是纸上谈兵的人,不要说蜀道难,狗道难都不怕。”
我们一边拿树枝敲着前方的灌木,一边进入丛林,以远处一座山峰为方向,闷头走,没有道路的“山路”非常难走,地上几乎都是草藤,顶上又是茂密的树冠,阳光极难照下来,走了不知道多久,只觉得天昏地暗,哪里都好象是看到过的,就在我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在原地兜圈子的时候,山势转陡向上,前面出现了一面峭壁,一排不知道什么时候修建的栈道修在上面。
栈道年久失修,已经呈现出一种暗绿的潮湿的颜色,上面缠绕着大量的春花腾和猪草,似乎很久没人走过,我们正想爬上去,忽然听到一边树林里有人叫道:“喂!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和老痒吓了一跳,转头过去一看,一队人马正从远处走来,都是当地人摸样的人,有男有女,似乎也是和我们一样要到山对面的村落去的。
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害怕,忙打了眼色让老痒把腰里的 *** 藏起来,然后迎上前去,装作很诚恳的样子问他们道:“大兄弟大妹子,我是外地来的游客,想到山对面的村子去,打听一下,再往前的村子还有多少山路?”
一个穿红大褂的妇女打量了一下我,说道:“你是说俺们村吗?你大老远跑来到俺们破村里 *** 嘛?”
我一看,这里的妇女警惕 *** 挺强,瞎掰道:“我来找个人,你们那村我前两年来过,那时候有个老大爷招待过我,这次我回来看看他,不过两年没来了,路已经不会走了。”
那中年妇女瞪了我一眼,骂道:“我呸,就你那贼摸贼样,谁知道你安的什么心?你们这样的人俺见多了,不是去挖坟墓的就是偷猎的,想骗老娘,你还不够火候。”
我被她骂得瞠目结舌,不知道怎么回话好,老痒一把把我推到一边,啪一张一百块递到这中年妇女面前,说道:“哪——哪那么多废话,你哪只眼睛看到我们挖坟墓了,客气点回答问题,这——这一——一百块就是你的,他 *** ,再敢罗——罗嗦半句,老子给你一耳光。”
这队伍里还有好几个壮汉,我听老痒这一说,心说要遭,山民彪悍,你还敢说这个,当下往后退了一步,准备开溜。谁知道这中年妇女后面一个男人看到这钱,马上笑眯眯的接过去,说道:“别生气,别生气,俺媳妇和你们开玩笑呢,你们想去俺们村,得往左边走,绕过这个山头,有一个瀑布,顺着这个瀑布的水一直往前走,那是最快过山的捷径了,只要跟着山溪走,就一定能到俺村了。”
老痒咧咧嘴, *** :“你骗人吧,要绕过去,上这个栈道不是更快吗?”
那男人道:“这个栈道,不知道什么年月修的了,从来没加固过,现在已经没人敢走了。”
我听了心里咋舌头,心说幸亏遇到他们,刚才走的蒙了,差点就上去,要困在上面真不知道怎么办好。
那男人看了看天色,说道:“哎呀,我看你们今天晚上也赶不到了,得在这山里过夜了。那山溪有几条支流,你要是没走熟悉,肯定会走叉掉,要不这样吧,我们是去那边打猪草,你们要不等等我们,我们明天就回村里去,跟我们一起走,就没事情了。”说着便来帮我拿装备。
我一看他还挺热心的,看样子不像是坏人,心里迅速盘算了一下,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在这蛇头山另一面的峡谷,那翻这座就已经花了我们将近三天时间,人的负重有限度,不可能带超过十天的干粮,我们翻过这山之后肯定还得进他们村子买点东西,走在我们前面的五个人现在也没影子,说不定和我们走了岔路了,如今难得碰到人,就不用冒迷路的危险了。
我和老痒交换了一下眼色,忙点头道:“那大兄弟,谢谢你了,来来来”说着掏出 *** ,给几个男的都分了一根。
那中年妇女还想罗嗦,那男人瞪了他一眼,她白了我们一眼也不敢说什么了。
山里的风气,一般男人是家主,女人都没什么说话的地位,只要搞好和几个男人的关系,这些个村姑子应该拿我们没办法,我看着那中年妇女的表情,心里暗笑。
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那男人年纪更大,似乎不用干太多活,老痒就集中火力和他套近呼,那男的告诉我们,他是村里的 *** ,这村子太落后,虽然通了电线,但是交通不方便发展不起来,现在年青人都往外跑了,农活没人做了,他们这些干部都的赶几十里山路出来打猪草。不过他腰有毛病,做不了多少时间就得歇息。
我一边应着,心里也感慨,这些 *** 不容易。
我们跟他们走了一段,到了一处地方,他们开始干活,我们就在一边查看地形,不过这里山势偏低,山那头的景象,并无法看的很全,只觉得山连着山,一片的郁郁葱葱,老痒所说的那个殉葬坑,也不知道在广翱山脉中什么地方?
打完猪草已经是晚上,我们帮忙背着几乎有我本 *** 积这么大的一大 *** 草,背着夕阳往回走了大概一个小时,天已经渐渐黑下来了,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老痒的表情变了,眼睛只看着四周,不停的瞄来瞄去。
我问 *** 什么?他低声说道:“这地方我上次来过,如果我记的没错,再往前走肯定有个落脚点。”
果然走了不久,前面出现了一个采 *** 人的木头窝棚,老痒表情兴奋起来,给我打眼色,意思是我没说错吧?那男人推开门,转回头对我说道:“咱们今天就在这里过夜,这里还有灶台,你们要愿意可以自己煮东西。”
我跟着他们进去,发现这是个两层的窝棚,由一只梯子相连,上面是个阁楼,里面没家具,但是铺着几块大木板,房间的 *** 有一个土坑,里面都是炭灰,相信是用来生火取暖的。我们放下装备,在外面胡乱捡了点柴火,赶紧生火取暖。然后从 *** 里掏出干粮,直接烘烤着吃,等我们吃完,外面已经黑压压一片了,四周传来野兽的叫声。
老痒点了一支烟,问村支书那是什么,后者也说不清楚,这里打猎的人早就死没了,要找村里的老人才知道。又说道:“晚上我们男人每人只能睡半宿,得有个人看着这火不让它灭掉,不然恐怕外面的野兽要进来的。
我不置可否,这一天的路累得够呛,想到以后可能连续几个星期都得这样过,不由有点悔当初答应老痒,对老痒说:“我守最后一班好了,我先打个盹,你半夜里叫醒我换班。”刚说完他就大声 *** ,但是我糊里糊涂的已经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这一觉睡得不太安隐,我翻来覆去的到了后半夜的时候,突然有人摇我,睁开眼睛一看,其他人都睡觉了,老痒一边四处看着,一边轻轻推我,轻声叫道:“起来,快起来!”。
二、中国四大石雕之乡在哪里
1.山东省嘉祥——中国最早的石雕狮子在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这是 *** 公布的全国之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 *** 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楼兰石狮--推陈出新,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自尊与宏伟大气。它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是每一个有创业进取精神的企业所首选的镇家之宝。经过嘉祥无数能工巧匠的辛勤创造,石狮工艺造型体现出当代艺人的卓越才能。
2.福建省惠安——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 *** 隔海相望,是福建着名侨乡和 *** 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属泉州市。惠安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 *** 授予“中 *** 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3.浙江省青田——青田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 *** 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 *** 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19 *** 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 *** 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4.河北省曲阳——河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和类动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 *** 雕塑的主要材料。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 *** ,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 *** 、 *** 、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更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蜿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更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 *** 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 *** 、1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 *** 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
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
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工巧匠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 *** ,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三、古代青铜器尊是干什么用的
中国古代青铜器众多,各种青铜器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其中青铜器尊是干什么用的你知道吗?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古代青铜器尊,欢迎阅读!
在古人心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礼记·礼器》说得很明确:“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郑玄注:“金炤物,金有两义,先入后设.”纳是青铜器的之一位的基本功用,而纳的基本目的是“示和”.所纳对象即古文献所谓“实物(所实之物)”,就是上面所说“三牲鱼腊”,“四时之和气”之属,实际就是牺牲(肉食)、黍稷(主食)以及酒醴之类祖先生前生活必需品.而其主要就是把诸如此类分别纳入鼎簋尊彝等各类器物中,然后作以调和以供祭祀祖先之用.《说文》说:“鼎,和五味之宝器.”《吕氏春秋·本味》记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国语·郑语》记载史伯说:“夫和生实物,……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是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肢以卫体.”《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晏婴说:“和如羹焉,水、火、醯、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都在申明用青铜器调济容物,“和五味”以“示和”的基本意思.其调和 *** 就是“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而最终目的则在于和人心,“成其政”.
以金示和还有另一层或者说更深一层的意义,这就是“炤物”或“象物”示和.《左传·宣公三年》说:“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原来铸鼎, *** 青铜器不仅用来盛装和调剂牺牲等给祖先奉献的礼物,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象物”,也就是在铜器外表刻画“物”的图像.通常所说铜器花纹实质就是图物象物.那“物”是什么呢? *** 其实非常简明.“物者,方物、神物也.”“物”也就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灵,或者视之为自己祖先所由来的神物,有类于西方所谓“图腾”.当年傅斯年先生在其《跋陈擿君春秋公矢鱼于棠说》首次发明:“物即图腾”,可谓真知灼见.其实先秦文献所见诸多“物”字,很多都可以这样来理解.如《尚书·旅獒》:“毕献方物”;《诗·大雅·生民》:“有物有则”;《左传》中《隐公五年》:“取材以章物采”,《桓公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宣公十二年》:“百官象物而动”;《国语》中《周语》:“服物昭庸”,《越语》:“民神杂糅,不可方物”;以及《周礼》中《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司常》等“旗物”,《大司乐》:“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等等.
这一坨大概就是它的什么祭祀义象征义什么的不是有说问鼎中原以青铜器作权势的象征
“尊”为盛酒器或礼器。主要见于商朝、西周时期,在春秋之后就很少见了。查阅资料“尊”今作“樽”,继续查阅“樽”,也为盛酒器。就大惑不解了,古代诗词中多有提及“樽”者,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有“金樽清酒斗十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樽还酹江月”。
1、【四羊方尊】朝代:商朝晚期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38年出土于湖南 *** 沙市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更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第三批9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3、【盠方尊】朝代:西周中期馆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1955年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李家村出土。通高17.2厘米,口径17厘米,重2.75公斤。盠是西周中期人,受周王册封后, *** 此尊,有铭文108字,以纪荣宠。此尊呈直线型的方体,四角各有一凸起扉棱,挺拔、庄重;尊口为圆形,上大下小呈喇叭状,形成外方内圆,方圆结合的新器形,尊的两侧有1对向上卷曲的象鼻形捉手,其位置安排与形象均十分妥当,是实用和美的巧妙结合;尊腹部正中饰一圆形冏纹,两边衬有直线和曲线组合的夔纹,主次分明;圈足填有带状窃曲纹,与腹部的主体纹饰相区别,颈部仍用夔纹,但面积和量却相应减弱,以免喧宾夺主,此尊在夔纹的空间又饰以云雷纹和地纹,使器物既丰富多样,又变化统一。
4、【 *** 纹尊】朝代:商朝时期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出土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常庙乡。它体形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约20公斤。铸工极精,整体形成三层花纹。肩部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塑造3条生动的蟠龙形象。腹部以三道扉棱为界,分隔3组相同纹饰,皆双虎食人之状。圈足平雕饕餮纹饰,饕餮纹也称兽面纹。这种纹样象征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凶兽饕餮的面形。
5、【蔡侯申尊】朝代:春秋时期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出土于安徽省六安市寿县蔡昭侯墓。通高29.7厘米,口径25.3厘米,足径19.7厘米。器体似觚较粗,上口侈大作喇叭状,周缘外翻而平张,下腹部凸起,饰饕餮纹。器内壁铸铭23行95字,记述了公元前518年蔡昭侯为大孟姬作媵器之事。铭中语句“敬配吴王”,是蔡、吴两国通婚的证明。
6、【三羊尊】朝代:商朝晚期馆藏:故宫博物院
三羊尊高52cm,口径41.2cm,重51.3kg。大口广肩型,厚唇外折,细颈上有三道凸弦纹。肩部等距离地装饰三只高浮雕形式的卷角羊头,间以回形纹为地的目形纹饰。腹部较肥硕,纹饰更为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兽面上最能传神的眼睛,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圈足较高,上边有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较大圆形孔,这是商代铜器的典型特征之一,圈足的下部在回纹地上饰有六组兽面纹。全器图案布局错综复杂,繁而不乱,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器物中之更大者。
7、【友尊】朝代:商朝时期馆藏:故宫博物院
友尊高13.2cm,口径20.7cm,重2.72kg。尊侈口,束颈,圆体,鼓腹,圈足。口下饰一周叶形纹,颈饰两道圈带纹,间饰雷纹,腹部用雷纹作地,上面平雕九只象纹,足饰瓦纹,上有三个“十”字孔。器外底铸铭文“友”字,为该器作器者的家族名号。铭文在外底较为少见。九只象纹是该器的主题纹饰,简练的线条勾画出象的形象:硕大的身躯,垂尾,圆目凸起,目旁有一大耳,夸张地描绘象的长鼻,上卷后又向下勾,其长度超过了象身。九只象首尾相接,似在行走,形象生动逼真,因此,该尊又称九象尊。
8、【亚ꀇ方尊】朝代:商朝时期馆藏:故宫博物院
亚ꀇ方尊高45.5cm,宽38cm,口径33.6×33.4cm,重21.5kg。尊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饰一象首,象首间夹饰兽头,颈、腹、足均饰八条棱脊。兽面纹和夔纹是其主体纹饰,以雷纹作地。内侧铸铭文2行9字。
9、【作尊彝尊】朝代:商朝时期馆藏:故宫博物院
作尊彝尊通高27.6cm,宽22.5cm,重3.35kg。尊圆体,侈口,直颈,深腹,圈足外撇。腹部饰三层纹饰:上层饰四牛纹,牛曲腿而卧,嘴微张,目视前方,二牛间各饰一个半浮雕兽首;中层饰四条锥形凸棱,间饰四只目纹,目纹四周为四瓣叶纹;下层饰单首双身龙纹。器内底有铭文1行3字:“作尊彝”。
10、【免尊】朝代:西周中期馆藏:故宫博物院
免尊高17.2cm,宽18.3cm,重2.62kg。尊侈口,圆垂腹,圈足。颈部前后雕铸兽首,兽首两侧均饰垂冠回首的夔鸟纹。尊内底铸有铭文5行49字,讲述了在六月之一个吉日丁亥这一天,王在郑地,王到了宗庙的大厅。在册命典礼上,邢叔作免的佑者。王嘉奖免,命史官懋赐给免官服中的皮裙和麻带。任命免为司工。为了答谢和宣扬王的美意,做了这件尊。免将万年永宝用此彝器。
11、【作宝尊】朝代:西周早期馆藏:首都博物馆
1974年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28.5厘米径22.4厘米。此尊纹饰极尽繁缛,工艺精湛,是铜尊中的精品。器内底铸有铭文"作宝彝"。
12、【独耳尊】朝代:西周时期馆藏: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磨盘墩出土。独耳尊口径34.5厘米,底径24.1厘米,该尊口沿下有一半环耳,腹饰云雷纹及四组乳钉。
13、【牛首饕餮纹铜尊】朝代:商朝时期馆藏:郑州博物馆
1982年河南省郑州向阳 *** 食品厂青铜器窖藏坑出土。该尊高37厘米,口径32厘米,壁厚0.35厘米,重10.5公斤,大敞口,束颈,折肩,鼓腹,圜底,圈足,圈足上有三个“十”字形镂孔。尊颈部饰三周弦纹;肩部有三个牛首,眼目突起,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牛首间饰带状夔纹和联珠纹;腹部饰三组饕餮纹,线条严谨,纹饰精美,饕餮纹上下界以联珠纹,圈足上饰三周弦纹。
14、【兽面纹铜尊】朝代:商朝时期馆藏:安徽博物院
1957年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月牙河出土。该尊高47厘米,口径39.3厘米,侈口,折肩,鼓腹,圈足。肩置三兽首,兽首间用扉棱分隔。肩饰云纹,腹饰三组浮雕兽面纹,器内壁随表面浮雕而凹凸不平,圈足有三个“十”字形镂孔。此尊气势雄浑,富丽端庄,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15、【兽面纹尊】朝代:商朝中期馆藏:上海博物馆
兽面纹尊高 *** .7厘米口径50.9厘米腹径40.5厘米,底径30厘米腹深44.6厘米重24.36千克,口部侈大已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肩腹部兽面纹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兽面的主干和地纹没有明显区别。
16、【隹父癸尊】朝代:商朝晚期馆藏:上海博物馆
隹父癸尊高31.4厘米,口径23.8厘米,底径16.4厘米,腹径12.6厘米,腹深24.4厘米,重5.57千克。大敞口,筒形腹,高圈足。颈、腹、足各饰有兽面纹、鸟纹、雷纹。足内有阳文铭文3字“隹父癸”。
17、【癸殳古方尊】朝代:西周早期馆藏:上海博物馆
癸殳古方尊通高21.8厘米,口径20.1厘米,圆口折肩,椭方腹,圆足。肩饰蕉叶形兽面纹,下饰凤鸟纹,肩饰龙纹,腹满饰兽面纹,雷纹为地。肩四角附象鼻兽角。造型端庄。纹饰华美,铭文“癸古作旅”四字。
18、【蛇纹铜尊】朝代:春秋时期馆藏:湖南博物馆
1963年出土于湖南衡山霞流。此尊的装饰较为特殊,颈部和圈足饰分割成三角形的几何纹,腹部饰蛇纹,每一组的边缘饰有鳄鱼纹。该尊又名之为桑蚕纹铜尊。后来改称为蛇纹是湘江流域出土的同时期的铜器上多饰蛇纹,而古代越人又崇拜蛇,故称为蛇纹更加合适。
19、【旅父甲铜尊】朝代:西周时期馆藏:湖南博物馆
1979年出土于湖南省湘潭市青山桥窖藏。该尊高28,口径22.2厘米。该器形制以及腹部兽面配夔龙、立鸟的方式,具有典型的中原风格。器内有“旅父甲”三字,应是“旅”氏家族的,也是西周早期的器物。此尊的形制、纹饰等方面都是中原地区常见的特点,此器在湘潭地区出土,又仅此一件,与其同出的器物中有“戈”等族的器物,还有考古学界一般认为属于古代越人的器物,这件器物的来源就值得思考。根据同出器物中最晚的器物确定其窖藏的时间在西周晚期,此尊来到湘江流域的时间就只能是西周早期到西周晚期,而来的方式则可以有多种考虑,可以是中原地区的人带来的,可以是交换来的,也可以是本地人掠夺来的,无论何种方式,都可以认为,湘江流域在西周时期与中原地区是有交往的。
20、【铜大口尊】朝代:商朝时期馆藏:荆州博物馆
铜大口尊高67.2cm,口径58cm,荆州岑河出土,大口,口沿上折,尖唇,束颈,呈喇叭状,广折肩,斜直腹,下壁微内收,微圜底,高圜足。颈部饰三周凸弦纹,肩、腹、圈足等部位以云雷纹衬底。肩部饰三鸟三牺首。铜尊上的夔龙纹、饕餮纹风格粗犷。这种大口尊主要出土于长江流域。
21、【凤纹尊】朝代:西周时期馆藏:镇江博物馆
1976年12月出土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司徒公社窖藏,通高34厘米,口径41.1厘米、腹围107厘米。器侈口、倾垂腹、圈足,通体饰纹华丽。口沿下为四组由相向的长尾鸟组成的瓣形饰,鸟长尾上卷呈∽形,作鸣叫起舞状;颈部以两道弦纹作栏,以乳钉、牺首为界,饰以两对大型凤鸟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目光炯然有神,喙上举,长冠逶迤,甩向颈部,两侧分尾上下卷曲作C形,鸟爪等均用曲线勾出。两鸟中各有一小形动物纹,其形式圆首、凸睛、四足有长爪,前足前扑,后足屈伸,一为长形体躯,一为圆形体躯,似为雌雄相异。其有尾似龟,然四足似蛙,龟纹多见于中原青铜器,常用作族徽标志,如1955年郑州白家庄所出商代中期兽面纹罍,蛙纹多见于南方青铜器,如广西恭城蛇蛙纹尊及铜鼓等。该器在形制和纹饰上与陕西扶风庄白出土之丰尊极为相似,但器体更阔,所有留心纹身躯左右不对称,两鸟之爪亦不完全相同,作为地纹的云雷纹亦显系随意勾填而成,其龟纹似蛙,或其蛙纹似龟,亦就不足为怪了。丰尊年代为西周早期偏晚,此尊当为西周中期吴国的仿铸之器。
22、【棘刺纹尊】朝代:西周时期馆藏:镇江博物馆
1976年12月出土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司徒公社窖藏。该器腹部扁鼓、饰纹独特的三段式棘刺纹尊在上海松江、安徽屯溪、武进淹城等地亦有发现,其器形见于绍兴306号战国墓,其密集的锯齿纹等饰纹特色见于广西恭城地区,迥异于中原商周青铜器而呈现出浓厚的吴越地方特色。
23、【食尊】朝代:西周早期馆藏:河南博物院
1983年河南省济源市下冶村村民在大岭村修路时发现该尊。侈口、弧颈、微鼓腹、圜底,高圈足外撇,下端有垂直折边。圈足内壁上有阴刻铭文一字:食。“食”尊的出土对于研究济源西周早期封国的历史及其冶铸技术和冶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器内铭文“食”字,应是作器者之名或其部族。
24、【兽面扉棱尊】朝代:西周早期馆藏:随州市博物馆
2007年湖北省随州市安居羊子山4号墓出土。这件青铜尊腹部饰兽面纹,足部饰龙纹,颈部饰蕉叶形纹,内填龙纹,通体四周均铸有大扉棱。从造型艺术来讲,此尊与同时期中原青铜尊并无差异,但其装饰纹样奇诡。这主要体现在兽面纹的堆塑立体 *** 极强,鼻、眉、眼较为写实,加之该器并无底纹作为衬地,更加凸显了兽面鼓张的特质。
25、【大(天)兽御尊】朝代:商代晚期馆藏:湖北省博物馆
1965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沙帽山出土。这件觚形尊的内壁铸有“大(天)兽御”铭文,应为人名或氏族名。觚形尊流行于商末周初,其形制来源于青铜觚,只是其体量较大,纹饰也更繁缛,主要用来盛酒。这件“大(天)兽御”铜尊铸制精良,器形高大凝重,纹饰华丽俊挺,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杰出 *** 。
古代更先有铭文“中国”的青铜器
1982年12月25日,我国发行了《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其中之一枚“何尊”是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现藏宝鸡市博物馆,为我国古代更先有铭文“中国”的青铜器。
何尊为盛酒器,约铸于3000多年前的周成王五年(公元前十一世纪)。因为此器自铭为何所造,故名“何尊”。何父是周文王的旧臣,为周王朝宗族,造此器特为记载周成王诰赏的荣宠。此尊高38.8厘米,口径28.6厘米,重14.78公斤,上部为喇叭形圆口,下部呈方形,周壁四条扉棱从口部延伸到底部,通体以兽面纹为主,饰以云雷纹衬底。尊内底有铭文12行,计122字。内容记述:成王五年,开始勘察地形,营建成周,成王祭祀武王,并诰诫宗小子,训毕,赏何贝三十明,何因以铸尊。其中写道:“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民。”即因武王在克商以后,决定在洛阳建都以 *** 全国。由于何尊有明确纪年,又有关于营建成周的记述,与历史文献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最早期的重要文物,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一词西周初年就已出现,这件何尊就成为铭记有“中国”一词的最早期的青铜器。
OK,关于青铜气之乡和青铜器最多的地方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