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荆州有鱼米之乡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湖北是鱼米之乡 *** 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湖北荆州是名城吗
溯中国之一大河--长江而上,在江汉平原腹地,有一座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环境优雅的城市--湖北省荆州市。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连东西贯南北的交通要塞和物资集散地,是闻名中外的文化之邦、鱼米之乡和旅游胜地。荆州市位于长江中游,全市国土面积14076平方公里,西北高,东南低,以平原为主体。这里属 *** 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期。荆州市湖库密布,矿产丰富。地下有石油、岩盐、煤炭等5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燃料矿产3种,非金属矿31种,金属矿产18种。荆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荆州(原江陵)古城,是 *** 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游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沙市,古称江津,沙头,春秋战国时期便是楚国的都城外港。 *** 5年,这里便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最早对外 *** 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荆州市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距市区5公里的楚都纪南城,历20个楚王,长达411年,境内文化遗址遍布,名胜古迹甚多,既有绚丽的自然景观,更有著名的人文景观。据文物部初步探明,仅楚城遗址就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多座,18代楚王的墓葬就在此列。19 *** 年发掘的鸡山公文化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之一,世界罕见”,被列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在荆州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如西汉古 *** 、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等,均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和观赏价值,堪称国宝。规模宏大,珍藏和陈列文物逾10万件的荆州博物馆,位居全国十大博物馆之列。荆州市 *** 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初具规模。全市地方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纺织、化学、汽配、家电、冶金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农业稳定增长。全市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生产量较大,并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化,多种经营和农村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在全省地、市、州中均居首位。荆州市交通便利,交通条件良好。长江流经境内483公里,依黄金水道可通江达海连五洲;207国道纵贯南北,318国道和宜黄一级公路横跨东西,其中武汉至荆州一级公路180公里,客货运输直达全国近100个大中城市。沙市机场可起降波音 373飞机,辟有荆州至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深圳等12条航线。荆州港为长江经济 *** 开发带中的十大新型港口之一,属国家二类通商口岸,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年吞吐能力达400多万吨。荆州铁路与焦枝铁路接轨,货运可通达全国。邮电通讯设施先进。直通全国各地和190多个国家,并开办了 *** 寻呼、移动 *** 、磁卡 *** 等业务。外事外资机构健全,进出口货物方便通畅。海关、商检局、口岸管理办公室等机构的设立,为开展直接进出口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良好机遇。“东望武昌云历历,西连巫峡路悠悠”。随着国家 *** 开发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和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的上马,荆州市作为紧邻三峡的明星城市、开发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城市和全国综合试验区,热忱欢迎海内外的朋友们前来献计献策,观光旅游,洽谈贸易,投资兴业,共同把荆州市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城市。荆州主要风景名胜玄妙观位于荆州古城内北隅,建于唐开元年间。元顺帝赐额“九老仙都宫”。现在的玉皇阁、三天门为明万历年间重修。玉皇阁右前方存有一公元1343年立的“九老仙都宫”石碑一块,下为元代大学士欧阳玄所作。太晖观位于荆州古城西门外约一公里处,建于明洪武年间,系湘献王修建的王宫,规模宏伟,殿宇高大,素有“小金顶”、“赛武当”之称。现存有观桥、山门、朝圣门、祖师殿等建筑。辽王墓位于荆州古城城西约20公里处的八岭山古墓内。系朱洪武十四子朱植之墓。墓区占地20 *** 6平方米,四周有围城,三门五室的砖古墓葬保存完好。墓 *** 居高临下,绿树掩,环境优美,是我国南方唯一的一座明代地下宫殿。荆州博物馆占地46200平方米,规模宏大,古色古香,稀世珍宝,陈列有序,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八岭山位于荆州古城西北12公里,因崇岭八道得名。山势蜿蜒曲折如龙,又称龙山。山上古墓林立,较大的有二百七十四座,其中有十 *** 陪葬的楚庄王墓。八岭山被考古学界誉为遍布文化遗存的宝库。山上有落帽台、马跑泉等名胜,传说生动,令人神往。东门风景区是以荆州古城东门城楼(宾阳楼)为中心,以马河和古城墙为依托的一片封闭和敞开结合的游览区。城外有古迹“张飞一担土”、有巨型“金凤腾飞”的城标、仿古九龙石桥、马河龙舟看台、河畔游园等;城内有碑苑、竹园、梅园、仿古一条街等。环境优美,奇异多趣。万寿宝塔位于荆江大堤象鼻矶上,是明藩辽王为嘉靖帝祈寿而兴建的,距今四百三十余年。塔高三十余米,塔身为八面七层仿木构筑形式,外壁饰有汉白玉全浮雕刻佛九十多座,造型庄重,神韵逼真;内壁嵌有花砖浮雕佛象千余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塔顶为铜铸鎏金塔刹,内《金刚经》全文。塔院内有文物陈列馆,古曲园林式临江长廊,以宝塔为中心对称布局,翠瓦朱栏,轩朗明丽。章华寺位于市区太师渊西侧,相传为楚灵王离宫(章华宫)旧址。元代泰定初年(公元一三二四年)建寺,现存庙宇系清代重修,与汉阳归元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为湖北三大丛林,寺旁有沉香井,传为楚宫嫔妃浇花用井。井侧有古银杏一株,浓荫如盖,粗可合围。大雄宝殿前有古梅一丛,传越 *** ,今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屹立于市区西南部荆江大堤望亭巷矶之上,占地约 *** 0平方米。碑体为一塔形花岗岩建筑,纪录着当年军民团结奋战的情景。碑体南面刻有 *** *** 题字:“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北面刻有 *** *** 手书“要使 *** 都对人民有利”。纪念碑两侧,各有亭阁一座,亭内大理石石碑上镌刻有参加荆江分洪程的 *** 8位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 长江,险在荆江”。据史料统计,仅1560年至1949年,荆江大堤溃口即达37次之多。故有“荆沙不怕刀动兵,只怕南柯一梦终”,“水来打破万城堤,荆沙便是养鱼池”等民谚。新中国成立后,为把水害变为水利,1952年4月6至月, *** 和 *** 指挥和部署30余万劳动大军,夙夜匪懈地奋战75天,胜利地完成了震撼中外,彪炳史册的荆江分洪工程。荆州战事--吴蜀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吴蜀两国为争夺荆州而进行的一场战争。荆州地处吴蜀两国之间,两国对荆州的所有权,各执一词。孙吴方面认为荆州是属于他们的,借给刘备作为立足地,应该归还;刘备方面则认为荆州是他们从刘表儿子那里继承过来,根本不存在借与还的问题。刘备入川后,把荆州交给大将关羽管辖。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对曹 *** 的北伐,从江陵出发猛攻襄樊,孙权乘机出兵夺取荆州。关羽败退,并被孙权部将杀害。公元221年,刘备做了皇帝,为了夺回荆州并给关羽 *** ,称帝后三月,即兴兵攻打孙吴。刘备下诏,使吴班为先锋,令张苞、关兴护驾,水陆并进杀向吴国,蜀军从巫峡起,到夷陵地界,七百余里,连山据险,安营扎寨五十多座。这次蜀国起了倾国之师,形势对吴十分不利。刘备分兵两路,命黄权督江北之兵,进兵魏,刘备自督江南诸军夹江进取。此时,孙权起用年轻的陆逊为都督,总督军马。陆逊沉着应战,特别利用刘备连营七百里“包原隰险阻屯兵”之兵法大忌,终于用火攻的办法,击破蜀军,蜀军的精锐失尽,船只军需,都为吴军占有,刘备只存百余人败退白帝城(四川奉节东),不久他也病死在白帝城。历代诗人咏荆州历代诗人咏荆州
二、为什么荆州是鱼米之乡
1.荆州地处中国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此被誉为“鱼米之乡”。
2.该地区的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3.荆州水源充足,流经该地的长江和汉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4.当地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多种植物和鱼类的生长。
5.长江和汉江这两大河流的交汇,为荆州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
6.综上所述,荆州之所以成为鱼米之乡,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关于“鱼米之乡”的历史问题
在过去2000多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移始终没有停止过。造 *** 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 组织的强制 *** 、官员携家眷宦游定居、由天灾 *** 引起的自发迁徙等等,其中最后一种是比较普遍的。在历史上中原每一次较大的 *** 变动,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更大规模的三次流民浪潮分别发生在西晋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唐末和五代战乱、北宋靖康之变这些大动荡时期。西晋建立后,武帝司马炎将司马氏家族的子弟都封为王,分取赋税,一些同姓王甚至统领 *** *** 。继武帝位的晋惠帝是个 *** ,皇后与皇太后展开争 *** 争,并引起了长达16年(公元291-306)的八位诸侯王(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长沙王乂、河间王、东海王越及成都王颖)争夺皇位的混战,同室 *** 戈,骨肉相残,是为“八王之乱”。这给了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以可乘之机,到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晋室南渡,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 *** 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之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随着东晋 *** 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近30万户,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大量流民涌入巴蜀地区,巴蜀的土著居民又大批 *** 到荆、湘地区,“时流人在荆州十万余户”,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促使江南“火耕水耨”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 *** 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但天宝十四年(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同伙史思明发动叛乱,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 *** ,少数民族驰骋中原,并趁唐朝边备空虚而大量内迁;唐末五代时期,少数民族与地方割据势力争权夺利,百姓生灵涂炭,家园被毁,只好背井离乡,到远离 *** 中心、相对 *** 的南方寻找安居之所。这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根据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估计,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中国第二次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之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1127年北宋的靖康之变及宋室南渡导致了中国第三次人口南迁 *** 。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使社会一直潜伏着“积贫积弱”的危机,辽、夏、金等少数民族 *** 对中原虎视眈眈。钦宗靖康二年(1127),在金军的强势攻击下,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靖康之变”。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宣布即位,建立南宋。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 *** 和民族 *** , *** 举族迁移,南方相对 *** 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大批王族、官员、士民涌向南方荆湖、两浙等地,归于南宋。“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几千万人”,以至于“建炎(1127-1130)之后,江浙湘湖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到这时,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了“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总的来说,这三次人口南 *** 是由战乱引起的;迁移的人数多,而且阶层广,从皇室贵族到僧尼农民;他们分散在湘浙、两广甚至海南等地。黄河流域本是中国的经济 *** 文化中心,也正因此而成为 *** 野心家争夺的焦点。对于每一次南迁浪潮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他们虽怀恋故土,但一旦享受到了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宽松的 *** 环境后,便在南方安心创业,繁衍生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与团结,衍生出有品味兼活力的江南文化;甚至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北方人口的融合也改善了中国人的遗传基因,使中国很早就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OK,关于荆州有鱼米之乡吗和湖北是鱼米之乡 *** 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