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礼的成语 含临字的成语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4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复礼的成语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复礼的成语的知识,包括含临字的成语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克礼复己的成语
  2. 古代关于礼仪的成语
  3.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一、克礼复己的成语

1、克己复礼,汉语成语,拼音是kè jǐ fù lǐ,意思是指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出自《论语·颜渊》。

2、【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

3、小官公谨忠信,~,奉公守法,正直无私。(明·无名氏《紫泥宣》之一折)

4、论语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5、克者胜也,克己就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战胜自己,不为外物所诱,而不可以任 *** ,为所欲为。礼字即是理字,礼乃固理之不可易者,复礼就是要恢复到合理化。克己工夫,全在一个勿字。

6、朱子解克己复礼,其言曰:“克是克去己私。己私既克,天理自复,譬如尘垢既去,则镜自明;瓦砾既扫,则室自清。”又曰:“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又曰:“天理 *** ,相为消长,克得 *** ,乃能复礼。”又曰:“敬如治田灌溉,克己如去恶草。”王阳明有云:“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克己就是要灭此心中之贼。礼对人生行为,具有指导、节制、综贯、衡断诸作用,而能促进人与人间关系之 *** ,有礼便是行仁,孔子之以礼为教,可见其由来。故论语子罕篇又载颜渊之言曰:“夫子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兹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文集“克己复礼”如上。

复礼的成语 含临字的成语-第1张图片-

7、这是孔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出自《论语·颜渊》一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8、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次孔子的 *** 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9、由此看来,“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 *** 。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 *** ,然而对于“克己复礼”的含义却有不同的阐释——这里的“克”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战胜”的意思。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的真正含义就是战胜自我的私欲,在这里,“礼”不仅仅是具体的礼节,而是泛指天理,“复礼”就是应当遵循天理,这就把“克己复礼”的内涵大大扩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内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实也无非天理,所以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天理,自然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10、朱熹以及其他理学家的阐释,把“克己复礼”上升为某种普遍的哲理。然而从《论语》中的记载看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 *** ;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 *** 习 *** 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11、当然,孔子强调随时注意不失礼,不是希望 *** 都变得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为一个“仁者”。也就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和领悟,所以颜回对孔子说:我虽然不大聪明,但会依照先生说的去做。

12、孔子能够在晚年走出一生所追求恢复周礼的主张,是因为孔子心中的仁道不依附于周礼而存在。孔子解释自己推行周礼是因为人们在使用这样的礼仪,仅仅是这样。而不是把周礼搁置在所有行为规范之上。孔子自己的解释是:“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孔子说明自己不学夏礼,也不学殷商之礼,而单单学周礼,是因为如今人使用。

13、孔子以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为人生目标,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那种以献身社会放弃自我为荣的信念,使很多传统的中国人在为家庭、亲友和社会献出自己的劳动、财富甚至生命的时候,不是体会到了痛苦,而是感到了自豪。从这方面讲,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对传统中国人在困境中保持心身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当这些传统的中国人不能实现这种人生理想时,就经常把问题归结于自身,或陷入深深自责之中,从而引发了中国人特有的心身疾病倾向。这一点,则是研究中国人心身疾病所不能遗漏的,这就是“忠恕之道”。

14、[1]克己复礼.汉典 [引用日期2019-12-01]

二、古代关于礼仪的成语

1、礼崩乐坏、礼不亲授、礼不嫌菲、礼度委蛇、礼多人不怪、礼烦则不庄、礼烦则乱、礼废乐崩、礼坏乐崩、礼坏乐缺、礼禁未然、礼乐崩坏、礼乐刑政、礼门义路、礼轻情意重、礼轻人意重、礼轻义重、礼让为国、礼尚往来、礼奢宁俭、礼奢宁简、礼胜则离、礼失则昏、礼士亲贤、礼顺人情

2、、礼为情貌、礼无不答、礼下于人,将有所求、礼先一饭、礼先壹饭、礼贤接士、礼贤下士、礼贤远佞、礼仪之邦、礼义廉耻、礼义生富足、礼之用,和为贵

3、爱礼存羊、卑礼厚币、等礼相亢、顶礼膜拜、恩礼有加、繁礼多仪、复礼克己、厚礼卑辞、季礼挂剑、暮礼晨参、情礼兼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缛礼烦仪、诗礼传家、诗礼发 *** 、诗礼人家、诗礼簪缨、诗礼之家、诗礼之训、识礼知书、殊礼异务、先礼后兵、以礼相待]

4、长斋礼佛、鹅存礼废、焚香礼拜、家长礼短、敬贤礼士、磕头礼拜、夔龙礼乐、人恶礼不恶、仁义礼智、烧香礼拜、诗书礼乐、衣冠礼乐、折节礼士

5、傲慢无礼、卑辞厚礼、彬彬有礼、博文约礼、朝参暮礼、晨参暮礼、导德齐礼、敦诗说礼、多行无礼必自及、额手加礼、烦文缛礼、繁文缛礼、分庭伉礼、分庭抗礼、焚香顶礼、富而好礼、甘言厚礼、各不为礼、恭而有礼、家无常礼、俭不中礼、践律蹈礼、倨傲无礼、克己复礼、慢腾斯礼、慢条丝礼、慢条斯礼、慢条厮礼、明媒正礼、牵经引礼、轻薄无礼、请客送礼、庆吊之礼、三茶六礼、通书达礼、通文达礼、同牢之礼、小节苛礼、虚文浮礼、虚文缛礼、言之有礼、知书达礼、知书识礼、知书通礼、知书知礼、知文达礼

三、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的意思。

克己复礼(拼音:kè jǐ fù lǐ)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礼,使道德变得可以 *** 作,可以践行,也使仁的内在品质有了评判的外在依据。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够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仁者”。

1、他一直是一个奉公守法、克己复礼的人。

2、孔子的和谐观完全是为了“克己复礼”。

3、所以身为修道人,就要克己复礼,不要造因果。

4、不惜付出,克己复礼;不畏清贫,坚守四季;不惧风霜,宽厚弘毅;不计辛勤,芬芳四溢;桃李天下,无可匹敌。亲爱的老师,衷心的祝愿您教师节快乐。

5、克己复礼,修身悟道;赡养父母,居家孝道;光明磊落,办事公道;诚实守信,处事厚道;扶危济困,奉行人道;和谐文明,康庄大道!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成语 复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