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青海唐卡之乡同仁,青海省藏医院南拉卡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同仁县区域简介
同仁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东与甘肃省夏河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泽库县为邻,北与循化、尖扎县交界。这个县距离青海省会西宁市约181公里,由1个镇、12个乡和75个村(委)组成,包括4个农业乡、6个半农半牧乡和3个纯 *** 乡。同仁县的居民总数为7.34万人,其中大部分从事农 *** ,总面积达到3275平方公里。县府设在隆务镇,邮政编码为811300, *** 区号为0973。
同仁县的经济发展较为活跃,1999年,全县 *** 生产总值达到28828万元(按现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59497万元,其中农 *** 产值为36236万元,工业产值为2326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441.25元。同仁隆务河谷地区以其特产黄果梨而知名,这种果实具有生津止咳、清痰化瘀的功效,被誉为中国的“黄果之乡”。同仁县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也颇为珍贵,如雪莲、冬虫夏草、秦艽、大黄和黄芪等著名 *** 材深受赞誉。
同仁县因“热贡艺术”的发源地而闻名,这里是藏族画家的 *** 地,也是青海唯一享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城市。县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隆务寺,以及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藏乡民间活动“六月会”充满神秘色彩,而以唐卡、堆绣和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更是独特且富有魅力。
同仁县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181公里。县辖1镇、12乡、75个村(委)会,其中:农业乡4个,半农半牧乡6个,纯 *** 乡3个。
二、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位于哪个市哪个区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东邻甘肃省夏河县西连贵德县南接泽库县北与循化、尖扎县接壤,距省会西宁市181公里。县辖1镇、12乡、75个村(委)会,其中:农业乡4个,半农半牧乡6个,纯 *** 乡3个。全县总人口为7.34万人,其中农 *** 人口5.4万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1999年全县 *** 生产总值达到28828万元(现价),工农业总产值达59497万元(现价),其中:农 *** 产值36236万元,工业总产值23261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441.25元。同仁隆务河谷地区独产的黄果梨是生津止咳,清痰化瘀的稀有珍果,由此被誉为我国的“黄果之乡”。同仁野生的植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雪莲、冬虫夏草、秦艽、大黄、黄芪等名贵 *** 材久负盛名。同仁地区也盛产 *** 肉、皮张、绒毛、牛绒服装等而闻名。
同仁县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是著名的藏族画家之乡,是青海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隆务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有充满神秘色彩的藏乡民间“六月会”和以唐卡、堆绣、雕塑为主的“热贡艺术”。
水电资源得天独厚,有大小河流11条,其中隆务河纵贯南北,属黄河一级支流,沿隆务河已建成梯级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1.36万千瓦,并与西宁大电网联网,1988年跨入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行列。矿产资源分布广,品位高,金、银、铜、锌、铅、石英石等均有很高的开采价值。野生动植物千姿百态,珍稀动物有鹿、香獐、羚羊、石羊、黄羊、熊,雪莲、冬虫草、大黄、黄芪、弥花 *** 参、秦艽等名贵 *** 材久负盛名。
同仁隆务河谷地区独产的黄果梨是生津止咳,清痰化瘀的稀有珍果,由此被誉为我国的“黄果之乡”。同仁野生的植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其中雪莲、冬虫夏草、秦艽、大黄、黄芪等名贵 *** 材久负盛名。同仁地区也盛产 *** 肉、皮张、绒毛、牛绒服装等而闻名。
同仁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隆务河纵贯全境南北,形成东西部山区和中部河谷地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相间,地貌复杂多样。地势南高北低,更高海拔4767米,更低海拔2160米,相对高差2607米。年平均气温5.2℃,年均降水量425.7毫米,无霜期约61-150天,年均日照2413.1-2634.9小时,属冷温干旱气候区,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水电资源得天独厚,有大小河流11条,其中隆务河纵贯南北,属黄河一级支流,沿隆务河已建成梯级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1.36万千瓦,并与西宁大电网联网,1988年跨入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县行列。矿产资源分布广,品位高,金、银、铜、锌、铅、石英石等均有很高的开采价值。野生动植物千姿百态,珍稀动物有鹿、香獐、羚羊、石羊、黄羊、熊,雪莲、冬虫草、大黄、黄芪、弥花 *** 参、秦艽等名贵 *** 材久负盛名。
同仁县辖2个镇、9个乡:隆务镇、保安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年都乎乡、多哇乡、瓜什则乡、加吾乡。
同仁在历史上是游牧地区。在汉朝时期,同仁北部成为汉朝屯田之地。至唐中宗时,这里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赐于吐蕃。宋代是角罗蕃 *** 的势力范围。元明两代,始以县境保安为触角,有 *** 屯军的伸入,形成以隆务寺为中心青海更大的藏传 *** 政教合一 *** 体系,一直延续到清代。
古为古羌地,西晋末为吐谷浑地,隋为达化县地,唐初为达化县、米川县地,安史之乱后为吐蕃地,宋初为吐蕃角厮角辖地,元为贵德州地,明为归德千户所辖,清隶循化厅, *** 初隶循化县,1 *** 9年设立同仁县。1949年沿旧制仍设同仁县,1952年改为同仁藏族自治区,1953年由同仁藏族自治区析置泽库县,同年改同仁藏族自治区为同仁县,均隶黄南藏族自治区(州)。
2000年,同仁县辖1镇、12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704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隆务镇 23294兰采乡 3558麻巴乡 5285双朋西乡 3737扎毛乡 3668保安乡 4780黄乃亥乡 2944曲库乎乡 *** 40牙浪乡 1946年都乎乡 8060多哇乡 4986瓜什则乡 3886加吾乡 4456
2001年3月19日,撤销同仁县保安、麻巴2乡,合并设立保安镇(镇0驻地设在原保安乡)(青政函[2001]21号)。
2001年底,同仁县辖2个镇、10个乡( *** 乡3个、农业乡7个),3个居委会、74个村(牧)委会。
隆务镇:驻隆务,辖3个居委会(一、二、三)、8个村委会(吴屯上庄、吴屯下庄、加毛、向阳、四合吉、隆务、加仓玛、措玉)。
保安镇:驻保安,辖14个村委会(城内、城外、新城、全都、卧科、相曲、夏尕龙、尕则敦、浪加、银扎木、群吾、东干木、赛加、卡加)。
年都乎乡:驻年都乎,辖6个村委会年(都乎、曲码、夏卜浪、录合相、郭麻日、尕沙日)。
加吾乡:驻协知,辖6个村委会(加吾岗、协知、俄毛、东维、吉仓、江日)。
双朋西乡:驻双朋西,辖4个村委会(双朋西、协知、宁他、环主)。
扎毛乡:驻麻什当,辖4个村委会(霍尔、扎毛、卡苏乎、立仓)。
曲库乎乡:驻多哇,辖8个村(牧)委会(江龙、江什加、古德、多哇、索乃亥、木合沙、瓜什则、江龙 *** )。
牙浪乡:驻牙浪,辖4个村委会(依里、牙浪、娘洛、阿宁)。
多哇乡:驻乙合隆扎,辖6个村委会(尖德、东维、交隆务、直跃、卡什加、其日那)。
兰采乡:驻唐拉卡,辖4个村(牧)委会(麦仓、还去乎、尕日哇、兰采荣哇)。
瓜什则乡:驻瓜什则寺,辖6个村委会(赛青、力吉、郭进、阿旦、塔哇、阿哇)。
黄乃亥乡:驻日秀麻,辖4个村委会(日秀麻、阿吾乎、群吾、奴让)。
2005年,同仁县辖2个镇、10个乡:隆务镇、保安镇、兰采乡、双朋西乡、扎毛乡、黄乃亥乡、曲库乎乡、牙浪乡、年都乎乡、多哇乡、瓜什则乡、加吾乡。
2006年8月,撤销牙浪乡,并入隆务镇。
【隆务镇 Longwu Zhen】位于县境中部,县府驻地。面积221.6平方千米。人口2.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4.4%。辖一、二、三3个居委会和吴屯上庄、吴屯下庄、加毛、向阳、城镇、四合吉、隆务、加仓玛、措玉9个村委会。2001年,辖3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1950年设隆务街,1956年设隆务镇,1958年设前进公社,1961年改设城镇公社,1965年设隆务镇,1972年又改设城镇公社,1984年改设隆务镇。
【保安镇 Baoan Zhen】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0下发青政函[2001]21号文批复,同意撤销同仁县保安、麻巴2乡,合并设立保安镇(镇0驻地设在原保安乡),辖城内、城外、新城、全都、卧科、相曲、夏尕龙、尕则敦、浪加、银扎木、群吾、东干木、赛加、卡加14个村委会。
保安乡Baoan Xiang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5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 *** %,还有汉、土、回等民族。面积102.9平方千米。辖城内、城外、尕则墩、托加卧科、新城、夏尕隆、相曲、全都8个村委会。 *** 二十五年(1936年)设保安镇,1950年沿旧制设保安乡,1958年改设红旗公社,1960年改为保安公社,1984年改设保安乡。2001年与麻巴乡合并为保安镇。
麻巴乡Maba Xiang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7千米。人口0.5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2%。面积212平方千米。辖群吾、东干木、银扎木、浪加、卡加、赛加6个村委会。1956年设麻巴乡,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1年改设麻巴公社,1984年恢复麻巴乡。2001年与保安乡合并为保安镇。
【年都乎乡Nianduhu Xiang】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1%,还有汉、土、回等民族。面积120.8平方千米。辖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曲玛、夏卜浪、录合相6个村委会。1956年设年都乎乡,1958年改设飞跃公社,1960年更名为年都乎公社,1984年改为年都乎乡。
【加吾乡Jiawu Xiang】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驻地5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153.3平方千米。辖协知、东维、俄毛、江日、吉仓、加吾岗6个村委会。1958年设加吾乡,同年改设前进公社,1961年更名加吾公社,1984年改为加吾乡。
【双朋西乡Shuangpengxi Xiang】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18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 *** .9平方千米。辖双朋西、宁他、环主、协知4个村委会。1956年建双朋西乡,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双朋西公社,1984年设双朋西乡。
【扎毛乡Za *** o Xiang】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1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216平方千米。辖扎毛、卡苏乎、和日、立仓4个村委会。1956年设扎毛乡,1958年设红星公社,1961年改设扎毛公社,1984年恢复扎毛乡。
【曲库乎乡Qukuhu 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面积233.1平方千米。辖多哇、瓜什则、木合沙、索乃亥、古德、江什加、江龙、江龙 *** 8个村(牧)委会。1956年成立曲库乎乡,1958年并入红星公社,1961年分设曲库乎公社,1984年改设曲库乎乡。
【牙浪乡Yalang Xiang】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6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78.6平方千米。辖牙浪、娘洛、阿宁、依里4个村委会。1956年成立牙浪乡,1958年并入前进公社,1961年设牙浪公社,1984年改设牙浪乡。
【多哇乡Duowa Xiang】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41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935平方千米。辖尖德、卡什加、东维、直跃、曲日那、交隆务6个村委会。1958年设红星公社,1960年改为多哇公社,1961年设多哇乡,1966年改为多哇公社,1984年改为多哇乡。
【兰采乡Lancai Xiang】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27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面积458.5平方千米。辖兰采荣哇、尕日哇、麦仓、还去乎 4个村(牧)委会。1956年设兰采乡,1958年改设东风公社,1961年恢复兰采乡,1967年改设兰采公社,1984年改设兰采乡。
【瓜什则乡Guashize Xiang】位于县境东部,东南部邻甘肃省,距县府驻地24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8%。面积401.3平方千米。辖塔哇、阿旦、郭进、阿哇、加吾力吉5个村委会。1958年设上游公社,1960年改为瓜什则公社,1961年改设瓜什则乡,1966年改为瓜什则公社,1984年改为瓜什则乡。
【黄乃亥乡Huan *** aihai Xiang】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85平方千米。辖日秀玛、琼吾、阿吾乎、奴让4个村委会。1956年设黄乃亥乡,1958年改设跃进公社,1959年并入飞跃公社,1961年分设黄乃亥公社,1984年恢复黄乃亥乡。
2021年4月,同仁市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19年3月,同仁市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三、青海同仁特产:热贡艺术
1、热贡艺术是中国藏传 ***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从十五世纪开始,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 *** 绘塑艺术,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2、勤劳的热贡艺人数百年来足迹遍及 *** 、青海、四川、甘肃、 *** 等国内各地和印度、 *** 、泰国、蒙古等国,给这些地方留下了众多精美艺术品。这门独具一格的古老藏族文化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亮,富于装饰 *** 。其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也是藏族不同地区之间、藏汉民族文化之间交相辉映的产物。
3、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经 *** 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热贡艺术在它产生至今的几百年的历史中,逐渐提炼、发展,成为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丽富于装饰 *** ,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节奏感、运动感和立体感,强调了整体的完美。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5、始于15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的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 *** 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数百年来村中男子十有 *** 都传承着从 *** 寺院走出来的民间 *** 绘塑艺术,其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湛,叹为观止,故有“藏画之乡”的美誉。十九世纪以后,为热贡艺术的近期。这个时期的作品色彩鲜艳,笔法细腻,特别追求装饰趣味,同时大量用金,使画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效果和热烈的气氛。近期的 *** 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郎(上世纪四十年代曾随师受聘协助张大千赴敦煌临摹壁画),他们的作品构图疏密有致,人物造型严谨又不显刻板,色彩鲜丽和谐,富于装饰 *** ,画面既有一种统一感,又显得生动活泼,艺术效果不同反响。热贡艺术作为藏传 *** 艺术中的一个流派区别于其他藏区艺术,也是这一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作品一经拿出,即知是热贡地区的佳作。
关于青海唐卡之乡同仁,青海省藏医院南拉卡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