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竹器之乡(竹器加工厂) - 之乡 -

陕西竹器之乡(竹器加工厂)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陕西竹器之乡的问题,以及和竹器加工厂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竹子的种类
  2. 养竹记翻译
  3.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人口多吗

一、竹子的种类

罗汉竹:丛生型,秆不高,头部大,上身小,头部几节像“罗汉”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艺品材料。

琴丝竹:丛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秆面呈淡 *** ,上面有绿色粗、细相间的线条,形如“琴丝”而得名。

凤尾竹:丛生型,秆细而矮小,枝叶很细小,形如凤尾而得名。

方竹:混生型,竹秆约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 *** ,节环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于工艺品加工材料。此竹稀为珍稀竹类。福建拓荣县乍洋乡凤里村有一片珍贵的“方竹”。

棕竹:混生型,其干似竹非竹,黑色有皮,心实,肉内有白鬃纹。

斗笠竹:混生型,秆细直、质硬,叶宽大,繁殖力强,古代用秆 *** 箭秆。青神人常用叶夹在竹编斗笠里,用于防雨或日晒,故而得名“斗笠竹”。

巨龙竹:世界上已知最粗大的巨型丛生竹种,产于我国云南地区,当地人可以用来做水桶或大型器具。有专业人士说是金雷竹。

单竹:民间俗称“苦慈”,是慈竹属中,筒最长(有一米多长)的优质慈竹。竹质细腻,纤维韧 *** 特强,能启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编织成似绸、似绢的精档竹编工艺品。这种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阴山处,是竹编的更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崃一带也有些这种“苦慈”竹。

四季竹:这是最近几年引进青神的优质竹种。丛生型,四季生笋而得名。慈竹属的一种,更大的特点是秆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几十斤重,纤维细腻,繁殖生长快,是造纸的好材料,经济价值大。青神西龙、观金、桂花、白果、罗湾等乡镇,有上十万亩此竹基地。这种竹原产于湖南沅陵县大坪乡。

慈竹(拉丁学名:Bambusa emeiensis)是丛生型。竹的典型 *** :高大、筒长、叶葱浓。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南各省。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眉山。在产区是最普遍生长的竹种之一现多见于农家栽培房前屋后的平地或低丘陵,野生者似已绝迹。

用途广泛,秆纤维韧 *** 强,节稀筒长,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也可劈篾编结竹器,用作绞口尤佳,亦可用于简陋建筑物的竹筑墙,以及利用其竹筋和拌石灰粉刷墙壁;蘀鞘可作缝制布底鞋的填充物;经过科学加工可作为制层竹原料。笋味较苦,但水煮后仍有供蔬食者。

硬头簧:丛生型,秆高直、坚硬、质厚空小,故多用于建筑材料,农村都用于承重,挑、抬东西。种植量小。

*** :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秆高直,挺拔,径大,质硬,竹面上有褐色斑点,传说是尧帝的两个女儿泪夫的眼泪洒在上面而形成的,故名“ *** ”。

这种竹多用于建筑材料,也可启成篾条作编织用。古代拉船的纤绳,多用此竹篾编制而成。其特点是水不易浸蚀它,轻便,拉力强。青神种植量不大。主产于湖南湘水流域。

楠竹: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 *** 。秆高直,坚硬。径大20公分左右,是建筑上的好材料;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竹笋是更佳菜肴,称为“玉楠片”。青神种植在中岩寺、德云寺等地。盛产于四川长宁、贵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刺楠竹:楠竹属的一种,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刺”而得名。丛生型,秆高直,挺拔粗大(径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笋箨 *** ,叶子少。多用于建材。青神竹艺城、天庙等地有少量种植。

水竹:散生型,秆细长、坚硬,形如钢管,叶稀少,竹质韧 *** 较强。

多用于竹家具 *** 材料,成片大面积生长时,可用作造纸材料。青神罗湾曾有一片水竹,称为“竹海”。

墨竹:散生型,是珍稀竹种。秆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笋尖外壳呈红褐色,一年后成材。是 *** 笛、箫管乐器的更佳材料。青神个别地方少有。

*** 竹:丛生型,慈竹属,秆节长,形如“苦慈”,竹秆面上有一层薄薄的 *** 而得名。

竹分为三大类: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丛生型:就是母竹基部的芽繁殖新竹。民间称“竹兜生笋子”。如慈竹、硬头簧、麻竹、单竹等等。

散生型:就是由鞭根(俗称马鞭子)上的芽繁殖新竹。如毛竹、 *** 、水竹、紫竹等等。

混生型:就是既由母竹基部的芽繁殖,又能以竹鞭根上的芽繁殖。如苦竹、棕竹、箭竹、方竹等等。

散生型竹类有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丛生型的有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而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

竹子,又名竹。品种繁多,有箭竹等。多年生禾木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学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在热带、 *** 带地区, *** 、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

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 *** 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二、养竹记翻译

1、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 *** ,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 *** 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 *** ,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体现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价值的东西。

2、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 *** 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 *** 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3、可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4、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 *** 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 *** ,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5、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 *** 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6、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7、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 *** ,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8、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9、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 *** 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 *** 他艺术上的更高成就。中年在 *** 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10、作者生平: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 *** 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 *** ,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 *** 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 *** 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11、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 *** 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 *** 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12、白居易的祖父白湟、 *** 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 ***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13、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14、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 *** 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15、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16、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17、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18、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19、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20、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21、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 *** 、写实 *** 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22、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23、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 *** 才会趋向休明。

24、《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 *** 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 *** 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 *** 组合成令人 *** 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25、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 *** 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 ***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26、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 *** 、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 *** 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27、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 *** ”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28、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 *** 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29、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 *** 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30、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31、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 *** 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 *** ?

32、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画脚呢?

33、 *** 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34、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犯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35、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36、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 ,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 *** 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37、原文: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 *** 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 *** ,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38、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於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於亭之东南隅,见丛竹於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於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馀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翦弃若是,本 *** 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於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於感遇也。

39、嗟乎!竹植物也,於人何有哉?以其有似於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於草木,犹贤之於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於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於今之用贤者云。

40、字义:贞元十九年:即公元803年。

41、拔萃:唐 *** 中进士,还要经过吏部 *** ,才能授官。自居易三十二岁这年,以“拔萃”登科。

42、校书郎:秘书省属官,管理校勘和整理国家图书典籍。

43、常乐里:长安的里名。关相国,疑为德宗时的宰相关播。

44、殄(tiǎn田):灭绝,此指摧残。瘁:劳伤,此指毁坏。

45、关氏之老,关家旧人,如老仆,管家之类。

46、繇:同“由”。筐篚(fěi匪):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47、彗箒(huìzhǒu惠肘):都是扫箒,

48、菶(běng绷)茸荟郁:形容草木繁盛茂密。

49、芟(shān山)蘙(yì亿)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三、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人口多吗

陇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史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是陕西省西部的一个边陲县。东临千阳,南接陈仓,西北部与甘肃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五县毗邻。版图面积2418平方公里,辖10镇5乡1个管委会,158个行政村,10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03万,其中农业人口22.27万。宝中铁路和204省道贯穿全境,为陕、甘、宁“三省通衢”和边贸重镇。

陇县有耕地54.12万亩,林地176.77万亩,草地70.36万亩,森林156万亩,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45.5%,年均气温11.25℃,无霜期198天,年均降雨量611毫米,气候温和湿润,牧草资源丰富。有野生植物千余种,国家保护动物十余种,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农牧生产条件优越,大黄、 *** 参、当归等中 *** 材闻名全国。陇县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秦艽GAP基地县、国列玉米制种和商品牛基地县,奶畜、烤烟、核桃三大产业均位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 *** 的带领下,用 *** 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产业化、城镇化、重点项目、科技教育四个带动,精心打造畜牧、烤烟、果品、建材、旅游五个大县,努力构建和谐陇州。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3元,同比分别增长13.9、23.7%和12.4%。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之列。

陇县行政隶属陕西省宝鸡市,地处渭北高原西部边缘地区(关山东麓),位于东经106°26′32″~107°8′11″,北纬34°35′17″~35°6′45″,东连千阳县,南邻宝鸡县,西北与甘肃省的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等县接壤,南北宽57.6公里,东西长59.7公里,境内川原狭小,山大沟深,地势险要,是关中通往西北的主要关隘之一,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古有“关狭钥匙

境内海拔800.2~2466米,高差16 *** 米,属暖温带 *** *** 季风气候区,境内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北到南,大致可分三个气候区:Ⅰ、北部半干旱温和气候区;Ⅱ、中南部浅山温凉半湿润区;Ⅲ、南部中山湿润寒冷区。县城所在的川道地区,常年年平均气温10.7℃,≥0℃的平均积温4000℃,≥10℃的平均积温3400℃;年平均降雨量600.1毫米;无霜期为200天;年平均日照2033.3小时,日照百分率46%,≥0℃期间的平均日照1605.5小时,≥10℃期间的平均日照1103.8小时。”之称。

陇县是一个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少数县之一,它位于关山和渭北高原西部的千山之间,其县城座落在千河谷地的中部,总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全县有大小山头3429座,大小沟道1746条,主要河流四条,四条河的主要支流 *** 条,其中更大的千河由西北流向东南,斜贯县境中部,其余三条分别流向南、北,交错切割,自然形成山岭重叠,沟壑纵横,梁峁谷坡,彼起此伏的复杂地形。这些复杂多样类型的形成,是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地质条件,其次是气候及其它外营力等。陇县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 *** *** 着不同的构造形式的综合,境内可分为五个地貌单元:

1、千山低山丘陵、黄土梁沟壑区;

陇县因处陇山山脉的东版而得名。陇县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 *** 时期,先民就在千河谷地繁衍生息。

陇县建制较早,商代为矢国领地,周代(约公元前771年)为秦非子驻地,是秦人重要的发祥地。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为“_邑”,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改邑为“县”,置陇关,故有"秦都陇关"之称。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由此关经过。北魏孝明帝时(公元517年)于“_县”又置“东秦州”,因魏废帝2年(公元553年)改秦为“陇州”,历经五代、宋、元、明、清,辛亥 *** 后(公元1913年)改州为陇县,1961年与千阳合并,19 *** 年重新恢复陇县县制至今。

陇县名优特产和工业资源丰富。辣椒、核桃、生漆、木耳、烤烟名优特产和西洋参、麝香、五味子等名贵中 *** 材荟萃。长焰煤、石灰石、大理石、晶石墨、石英石、磷矿石及铅、锌、钼等矿产资源藏量充裕。在经过对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多元经济格局已经形成,重点围绕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以水泥、花岗岩、乳制品和 *** 等生产企业为主,进行资金、技术、政策倾斜,对优势企业重点装备。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技术创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关山、瑞芙、和氏等品牌奶粉和奶制品、秦陇牌、亚特牌水泥、陇州红花岗岩、五味子果酒,2# *** *** 等产品多次在国岩和省级获奖,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名优产品。

1、辣椒。肉厚条长,纹理匀称,色鲜味美,誉为秦椒之王。年产鲜椒700多万公斤,远销东南亚和欧美诸国,获国家外贸出口信用证书。

2、核桃。皮薄瓤饱,香甜酥脆,营养丰富,主产于南部浅山区和西北部山区,年产核桃400多万公斤,被国家定为出口免检产品。

3、烤烟。自80年代初开始种植,现面积达到6万亩,总产量52 *** 万公斤,为全省烤烟第二大县,“关山”牌烟叶为陕西省三大名牌产品之一。

4、西洋参。为养阴生津的稀有名贵中 *** ,1979年试种,1985年起大面积种植,现有面积10万平方米,年产量15000公斤。

5、五味子。具有补心肾、益脾胃、增进食欲、强健神经的功效。食用酸甜可口, *** 饮料味道鲜美,入 *** 效力更为明显。其资源广布关山林区,年产量50万公斤以上。陕西神韵五味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中国五味子果酒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6、沙棘。果实含大量的维生素c,被称为Vc之王,其果汁为上等饮料。资源遍及境内南北山区,年产量在200万公斤以上。

7、大理石、花岗岩。总储量1.5亿立方米,品种多,质地好,为石材之上品。“陇州红”花岗岩享誉全国,其产品远销东南沿海和西安等大城市,主要有上 *** 钢的“孺子牛”雕塑、西安大庆路的“丝绸之路”群雕、临潼的“秦统一”雕塑、岐山周塬广场的“武王返岐”雕塑。

8、乳制品。和氏、关山、正和三户乳品加工企业年生产乳制品6390吨,液态奶1.38万吨,“和氏”牌、“关山”牌系列奶粉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并荣获中国食品行业上榜品牌,“瑞芙”牌干吃奶粉填补了国家市场空白。

春节,陇县也叫过年。从腊月初八后,家家开始备办年货,准备过年。腊月23日《送灶君》,也称“送灶”、“扫舍”。腊月30日糊窗户、贴窗花、年画,贴对联、门笺、门神画,备酒菜、给祖先献供馍、菜,燃香、点蜡烛,祭祖祀神,燃放鞭炮,开始过年。晚间全家团聚吃菜喝酒,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新媳妇散发压岁钱,说古道今、谈工作、叙家常。午夜后,在院内点燃一堆柏叶火,燃放鞭炮, *** 香接神,除旧岁,迎新春,称之为“迎喜接福”。正月初一早晨,男女老少穿新衣,给祖先烧香叩头。早饭吃饺子或臊子面,午饭摆酒席,吃馍食。初二之后,携带礼品,走亲访友,谓之“拜年”。此间各村装扮社火游演,搭制秋千,人们尽情玩乐,享受新年的快乐。

“元宵节”是年俗活动的重要内容,在陇县人们有“小初一”、“大十五”之称。元宵节活动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吃汤圆;二是观花灯、观焰火、猜灯谜;三是耍社火。在正月初五后,各种形状的花灯如:暖锅灯、鱼儿灯、老虎灯、兔娃灯、猴孩灯、西瓜灯、纱灯、宫灯、龙灯、莲花灯、火罐灯等花灯上市。初八起,婆家开始为未婚媳妇送灯笼,并带礼品或糕点。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为灯节活动,入夜,城乡户户院内悬天灯、挂门灯、挂坟灯,小孩挑着彩灯走门串户游灯。新媳妇之一个元宵节要去男方舅家或姑家“躲灯”。这一习俗与民间的传说有关。

陕西竹器之乡(竹器加工厂)-第1张图片-

元宵节赛社火,在陇州已成习俗。正月十五上午,全县城乡村会的社火队均来县城赛演社火。每年少则40—50家,多则180余家社火队,装扮精巧,形式多样,阵容庞大,人山人海,观赏群众多达5—10万余人。社火经过的单位、住户在门前放炮迎接,搭红、赠送礼物,表示酬谢。近年来,陇州社火已名扬省外,先后有20多个国家友人,上万名国内专家、记者观赏、采访推介了陇州社火。

陇州社火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盛于宋、明、清时代。据陇州旧志载,早在秦汉时陇州民间就有“百戏”游演活动。公元前209年,古陇州人根据黄公伏 *** 事编演“角抵戏”《东海黄公》。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年至十三年,陇州有“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诡状异形,以秽缦为欢乐,内外共观,兽不相避”的记载。明清时期,陇州各古庙会戏唱斗台,全县各家社火昼夜不绝,随场变演,已形成赛社火的风习。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 ***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陇州社火表演已达空前,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共有“社火会”300余家。规模越来越大,内容更丰富多彩,表演技艺更加精湛感人。而且一直保留着古朴原始的装扮形式。近年来,在陇县 *** 政部门重视下,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举办“陇州社火游演大赛”,传承发展了民间艺术,激发了城乡群众精神士气。人民群众盼丰富,求发展,搞团结,促进和谐的社会局面已初步形成。

陇州社火的种类有:马社火、背社火(即挈社火)、抬社火、山社火、高芯、高跷、车社火、秋迁、跷板、舞狮、舞龙、耍大头、古参军、竹马、旱船、刀舞、棍舞、秧歌舞、腰鼓舞等。

陇州社火的表演形式:除高跷、步社火配唱曲调兼表演外,其它绝大多数是属造型艺术。陇州社火的表演内容:多以仙佛精道、神头 *** 面;忠臣烈士、披袍秉笏;逐臣孤子、悲欢离合;钹刀赶棒,叱奸骂谗。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故事,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

陇州社火的特色:马社火是陇州最普遍规模更大的社火。各类社火表演队前均有“黑虎灵官”开道。各类社火表演队的锣鼓队阵容庞大、节奏激烈、气势磅礴、震耳欲聋,表演者挺胸昂首、神采亦亦。展现出黄土地西部壮士的雄风。传神夸张的陇州社火脸谱形成主要特色。

陇州社火已驰名中外,2006年元宵节陇州挈社火应邀赴广东吴川市汇演并获大奖。近年来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友人观摩了陇州社火,国内有万余名专家、学者、记者、有关方面领导观摩了陇州社火,宣传了陇县社火。

陇州社火,千余年来繁延不衰,体现了根植于民间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当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和谐发展。

陇州社火脸谱社火纯属哑剧表演形式,它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长时间的类似舞蹈雕塑造型的表演,观众只有从社火所扮人物绘画的脸谱上读懂内容,这就要求脸谱设计有谱可依。

陇州民间艺人根据对所扮角色的理解进行大胆细致的创作。利用色彩图案、线条穿 *** 变化,在突出人物的容貌特征方面刻画十分细致、具体、直观、给人一种原始清晰之感。

*** *** 以来,陇县 *** 门十分重视对社火脸谱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工作,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社火脸谱工艺品展,民间艺人培训班等活动。上世纪80年代县上支持陇县胡百川 *** 结集出版了《陇州社火脸谱》一书。近年来,县文化馆副馆长杨秉权经多年探索钻研,又将陇州社火脸谱搬上农用工具,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木锨疙瘩社火脸谱和锅盖社火脸谱艺术品,受到 *** 、省市电视新闻媒体的关注,有力地推动加快了陇县民间艺术品走向文化产业化的步伐。

布制工艺品是刺绣的一个分支,是由刺绣工艺中的堆秀发展起来的一个姊妹艺术。

陇县东南镇演峪山村村民、宝鸡市“民间艺术家”陈美娥,家传三代 *** 民间刺绣及布制工艺品,1985年她的“猪枕”在县馆参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5年该猪枕被国家邮电部门选为生肖邮票在国内外发行,陈美娥在全国首发式上签字留念。

“猪枕”用黑色布料作面料缝制,猪头部制成立体夸张造型图案,头和猪身绣制彩线图案。猪嘴高跷,鼻孔朝天,大耳前伸一副傲气憨态之相,逗人可爱。猪枕有避凶驱邪之意。

陇州刺绣艺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它以纯朴浓郁的地方乡土风味,它以浪漫、粗放、强烈、自然、多姿的造型,给人以美的欣赏。它以图案夸张、绣工精细、针角严密、地方泥土气息浓郁,每针每线都倾注着妇女们内心情思和良好的祝愿。

陇州刺绣品种类有:绣花枕、绣花门帘、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壁挂、百花帐、万名伞、五毒肚、香包、 *** 帽、狗头帽、护袖、 *** 鞋、猫头鞋、虎枕、猫枕、猪枕、五毒耳枕、秦枕、鲑枕、鱼枕、挂狮、挂龙、挂虎等种类。

绣品“龙风呈祥”、“麒麟送子”、“寿星图”等表示祝愿吉祥;“五毒肚”、“五毒耳枕”、“五毒凉帽”等以示驱除斜恶;“松鹤延年”、“五福捧寿”等表示吉祥如意,益寿延年;“喜鹊闹梅”、“莲生贵子”、“风喜牡丹”、“松鹤鹿雁”、“多子石榴”等以致新婚男女团结合睦,幸福美满;“王祥卧冰”、“李存孝 *** 救父”、“二十四孝图”等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美德。

陇州刺绣和本地区的其它民间艺术品一样,也是依赖于民间生活习俗而生存的。

近年,在县文化局、县文化馆、县民间艺术协会的组织下,近千名城乡刺绣能手投入到绣品加工、创新、开发的经济社会活动中来,使陇州的绣品冲出省、市走向世界。

皮影戏在陇州传承相当久远,大约从剪纸发展而来。由于皮影戏班组织相当简便,所需人员不多,演出诙谐富有乡村情趣,深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全县仍有7家皮影戏班活跃在乡村。较完整地保留了西路皮影的原始风格。

陇州皮影 *** 主要是已故老艺人陈召贤所兴起,他的 *** 艺术,为陕西西路皮影 *** 的主要 *** 人物,他所 *** 的千余幅皮影 *** (粉本),体现了高超的雕刻技术和纯熟的白描技巧。陈召贤从艺40余年,共刻制传统与现代戏剧人物、景物皮影3000余件。150余件皮影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多件作品各类展赛中获大奖, *** 他入选《中 *** 间艺人名人录》。

陇州皮影刻制传人陇县 *** 乡予村一组村民陈秀文,他从小跟随 *** 陈召贤学艺,他所 *** 的皮影、图案和色彩运用讲究、造型具有强烈的装饰 *** ,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疏密相间、虚实有致、细处刻工精细、粗处简明概括,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其刀法运转自如,起顿准确、弯曲有致,而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则充满浪漫色彩,旦角的娇媚、生角的俊美、净角的刚强、丑角的丑陋无不跃然“影”上,栩栩如生。他的作品600余件,远销国外10多个国家。

花灯 *** :每年元宵节有儿童游灯之俗。民间品类众多,式样奇异。有花蓝、鼓儿、火罐、锂鱼、兔儿、轿车等,均为手提花灯。另有悬挂的宫灯、纱灯、转灯等,均属挂灯类。挂灯须请良工 *** :手提小灯均为家制。正月初即动手扎制,至初十后,方纸糊染色,彩绘装点,以备 *** 。近年来编制人员范围逐渐从南部乡镇扩展到全县各乡村。

陇州窗花有绘画、剪贴两类。主要以妇孺自制自用,形成春节喜庆、布饰房屋的主要品。春节前上市 *** 。清代至 *** 初,以纯色纸刻剪,不加涂染,图案以花鸟、人物为主。建国后,单色窗花已全被染色窗花取代,其刻制精细、刀法娴熟、构图集中、染色鲜明,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每到年终腊月份,在陇县县城各街道、一些乡镇、村落随处可以看到心灵手巧的陇州民间艺人刻制的窗花、剪纸,形成一道道亮丽的民间民俗风景。

陇县的原始手工业,早在六 *** 前已具雏形,特别是明、清以来,手工业作坊相继增多,产品日新月异,印染、制糖、竹器、席箔、麻绳、金属制造,以及 *** 、造纸等工业作坊匠铺已日趋繁荣。新中国成立后,打破了数千来的生产资料私有 *** ,生产力得到解放,工业始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生机勃然,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秦西工业重镇。陇县工业形成发展经历了四阶段:

一是近代工业的诞生和兴起。1938年,“新陇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陇县近代工业的起步。1947年春,西安西华火柴厂迁来陇县。到1949年7月陇县解放前,陇县除煤矿和火柴厂两个半械化生产工业企业外其他行业都是独资经营的小手工业作坊匠铺,涉及酿酒、缝纫、金属制造、铁器制造、皮革、焰火纸炮等16个行业,120户。

二是国家“一五”重点建设时期(1953—1957年)。从1953年起,经过合营、改造、转为国营企业等形式,先后组建了陇县竹器生产合作社、陇县五.一木器生产合作社、陇县尚鞋合作社、陇县公私合营顺兴酒厂、地方国营陇县机砖厂、陇县铁器业生产合作社等企业,形成了酿造、锻造及手工工业基础,这是陇县工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之一次发展。到1957年,陇县有合作社企业6个,合作生产小组7个,公私合营企业1个,国营企业2个,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16户。完成工业总产值23.83万元(当作价)。工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主导地位已显现。

三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进入六十年代后,宝鸡被国家列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使陇县工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次 *** 。这一时期,共有12户工业企业在陇县建成投产,包括陇县电池厂、陶瓷厂、印刷厂、水泥厂、化工厂、防雹器材厂等地方国营企业,使陇县在能源、建材、化工等新兴工业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

四是 *** *** 初期至现在。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这一时期,通过深化 *** 、调整结构、参与竞争、工业结构在不断优化,企业规模在不断壮大。先后涌现出了和氏公司、关山乳业公司、亚特水泥厂等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在不断突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陇县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确立了秦西工业重镇的地位。

*** *** 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县委、县 *** 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 *** 、 *** 关于企业 *** 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规定,深化企业 *** ,推进工业经济的战略 *** 调整,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全县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取得了瞩目成绩。一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总量不断扩张,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5亿元,较上年增长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4.59亿元,增长30.2%;实现销售收入4.15亿元,增长3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7亿元,增长23.6%。全县工业企业已发展到40户。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21%。二是工业支柱产业基本形成。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形成了以乳制品为重点的食品工业,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和以水泥民爆产品为重点的建材化工业,以医 *** 工业和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加工等工业产业体系,辐射带动机械加工等26个门类146种主要产品的地方 *** 工业发展。“和氏牌”奶粉、“关山牌”奶粉、陇州红花岗 *** 板材、五味子果酒等产品分别获得部、省、市名优产品。三是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随着南塬新型工业基地和朱家寨农业产业化食品工业基地的启动,为 *** 引资搭建了平台,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年 *** 引资签约项目35个,合同引资7.5亿元,落实到位资金2.63亿元,共实施和氏乳品公司、关山乳业公司、秦源煤业扩产改造、中 *** 饮片加工厂建设等工业建设项目8个,完成项目投资1.56亿元。全年生产奶粉6200吨,液态奶3.2万吨, *** 4500吨,水泥20万吨,工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四是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4.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的96.5%。乡镇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增长12%,占全县工业比重已达到68%。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陇县所辖16个乡镇158个村,农业人口22.27万。耕地54.12万亩,其中水浇地7.79万亩;草原面积59.7万亩。年均日照2033.8小时,平均气温11.25摄氏度,降水量600.1mm,无霜期198天。全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荞麦、糜谷、油料、辣椒、烟叶、核桃、水梨、苹果等多种农特产品。其中辣椒、核桃等品种优良,质量上乘,60年代以来外贸出口,饮誉海外。主要野生植物有中 *** 材、沙棘、蕨菜、木耳、生漆等。

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5万亩,其中夏粮35万亩,秋粮30万亩。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0万吨,现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玉米制种基地县、省列油菜制种基地县。

在稳定发展粮油生产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狠抓多种经营基地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了粮食、烤烟、水果、奶畜、 *** 、蔬菜、 *** 材等八大商品生产基地。2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1亿元(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其中农业产值1.74亿元,林业产值0.36亿元, *** 产值0.71亿元,渔业产值37万元,农、林、牧、渔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2.0%、12.7%、25.2%和0.1%。

根据区域间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生产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相似 *** 和差异 *** ,在生产布局上大体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千河川塬区是全县的腹心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粮、油、菜、奶、蛋、禽等为主,并以工业、商贸、经济作物为重点发展方向;南北浅山区是陇县的第二粮仓,农业生产以粮食、烤烟、肉畜、 *** 为重点,已建立基地,重点发展建材、饲草饲料、 *** 品加工等工业,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关山深山区是林牧等多种经营生产区,在抓好地膜玉米生产的同时,合理开发牧草、森林资源和林特产品的综合利用。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授予陇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6年2月16日,陇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陕西竹器之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竹器加工厂、陕西竹器之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竹器 陕西 加工厂 器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