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开始形成是?鱼米之乡的米是什么米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鱼米之乡开始形成是的一些知识点,和鱼米之乡的米是什么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鱼米之乡是那个城市
  2. 湖南省的洞庭湖形成“鱼米之乡”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什么
  3. 里下河地区的形成历史
  4.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5. 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

一、鱼米之乡是那个城市

1、鱼米之乡,这四个字指向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在这些地区,夏季风带来的丰富降水使得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故得名鱼米之乡。中国历史上,四大米市的形成,是大米集中交易的产物,它们分别是:江西九江、江苏无锡、安徽芜湖、湖南长沙或湖北沙市。其中,无锡、长沙、芜湖、九江,这江南四大米市,不仅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而且商贸流通发达,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产生了积极影响。

2、无锡,作为江苏南部的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南临太湖,西依惠山,北连太湖水网平原,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交通上的重要 *** 。无锡,从秦汉开始建县,至今沿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享有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盛誉。无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历史背景,共同塑造了它独特的地位。

3、回顾历史,中国的四大米市在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产生,它们的形成促进了粮食生产、流通,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着深远的影响。无锡、长沙、芜湖、九江,这四大米市,凭借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共同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

二、湖南省的洞庭湖形成“鱼米之乡”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什么

1、首先从气候上该区域位于 *** 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2、其次该地区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劳动力丰富,所以水稻丰产;

3、第三平原地区,交通便利,长江流经于此,河网稠密,有利于淡水水产业产业的发展,所以该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三、里下河地区的形成历史

由于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里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得名于此。里下河平原地势极为低平,而且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形态,状如锅底,地面高程从周围海拔4.5米,逐渐下降到海拔只有1米左右(射阳河),并且大致从东南向西北缓缓倾斜。

全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湖荡相连,人工水网稠密,曾是全省淡水沼泽湿地最集中分布的区域,现有湿地以湖泊湿地、少量沼泽湿地,及围垦利用湖泊、沼泽后形成的人工养殖场、沟渠湿地为主,是全省重要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区。本区湿地生态功能主要体现为调蓄水量和引水排水、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 *** 等,对湿地的开发利用主要以围垦、水产养殖、渔业捕捞等为主。

里下河平原的历史不超过7000年,当时江苏 *** 江以北的海岸线呈向西凹入的弧形,现今的里下河平原还是介于沿淮河与沿长江两个冲积平原之间的一个大海湾。由于淮河、长江不断挟带泥沙人海,在波浪、湖汐和沿岸流作用下,在此堆积成沙堤,形成与外海隔开的潟湖,大约3000年前,潟湖在江淮诸多支流注人的影响下,水质逐渐淡化成为淡水湖。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中原争霸,利用江淮间的众多湖泊,开挖了沟通江淮的邗沟,以通粮道。此后这里逐渐得到开发,成为富饶的鱼米之乡。但到了宋金对峙时期的1128年,听任黄河南徒,夺淮入海, *** 了淮河下游的水道 *** ,里下河地区从此成了灾害频发的地区。京杭大运河作为漕运要道,一方面带来交通之便,不过历代 *** 为了保证漕运通畅,在遇到大水时,常常不惜打开里运河东堤的“归海五坝”,分泄洪水,把里下河地区变为滞洪区,致使该地区水灾不断,人民经常蒙受巨大灾难。

1931年夏秋之际,整个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江淮并涨,运河河堤溃决,整个里下河平原 *** 一片,300多万民众流离失所,77000多人死亡,140万人逃荒外流(特别是上海),淹没耕地1330万亩, *** 房屋213万间。

在 *** 战争期间,由于日军难以进入里下河平原的水网地区,1939年3月,当清江浦(淮安) *** 军攻占后,江苏省 *** 就迁往里下河腹地的兴化。此后 *** 武装 *** 也进入里下河地区。

1950年代,在里下河地区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开辟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整修了洪泽湖、运河大堤和海堤,通海四港,此后灾害得到有效控制。下河为串场河俗称。串场河初为唐代修筑海堤时形成的复堆河,是盐文化的摇篮。从宋 *** 始,沿新修捍海堤(世称范公堤)一线有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白驹、刘庄十大盐场,因复堆河将这十大盐场串联起来,所以称串场河。

串场河以东台海道口为界,分南北两段,由海安(原东台紫石乡)向北流经富安、安丰、梁垛至何垛场,为南串场河;由海道口向北流经丁溪、草堰、白驹、刘庄、伍佑、新兴、庙湾,为北串场河。今天串场河全长170公里。在明末清初,曾有一个诗人吴嘉纪,他的诗记述了里下河时代和历史的苦痛。

京沪高速公路、宁盐高速公路、宁靖盐高速公路、江宜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淮江公路(S237)、兴泰公路

正在或即将建设的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将在“十二五”期间对其进行扩容改造。)宁盐高速公路(正规划中)阜兴泰高速公路(有关部门和单位正抓紧做好该项目工可 *** 后期的相关工作,力争2013年早日开工建设。)浦仪高速公路(还是宁盐高速公路的先导段。)扬天高速公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呈十字形贯穿,里下河平原水网密布,水运历来在交通体系中占吕四港风貌(15张)有重要地位,很多城市历史上均是依托水运优势得以发展繁荣。

海洋港口 1.东台港(在建)2.阜宁港3.大丰港等

长江港口 1.南通港2.泰州港3.扬州港

内陆港口 1.高邮港2.川东港 3.串龙港 4.兴化港 5.川水港 6.宝应港 7.傍排港等

至2013年今已经建成的跨江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1999年通车,连接泰州靖江和无锡江阴)

润扬长江大桥(2005年通车,连接扬州和镇江)

泰州长江大桥(2012年通车,连接泰州和镇江、常州)

苏通大桥(2008年通车连接南通和苏州)

五峰山长江大桥(连接扬州和镇江)

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连接南通和苏州、上海)

四、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内稻、麦、棉、麻、丝、油、水产等产量居中国前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鱼米之乡开始形成是?鱼米之乡的米是什么米-第1张图片-

1、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之一大经济区, *** *** *** 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

1、长江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2、长江三角洲的地理顶点在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附近。在六七 *** 以前,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

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

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更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鱼米之乡百度百科_长江三角洲

五、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自然条件;2、长江中下游地区属江南,自古雨水充沛,有利农作物的生长;3、中国经济中心从宋开始南移,从中原移到江浙,劳动工具先进了,生产力提高了才有经济的提高。

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41个城市;位于中国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与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冲积平原。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 *** 程度更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 *** 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 *** 和政策协同效率,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鱼米之乡 形成 开始 什么 米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