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宴石寺风景区的问题,以及和广西博白宴石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宴石寺主要景点
1、宴石寺风景区是一处集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景点供游客欣赏和探索。首先,不可错过的是主寺——宴石寺,它的古朴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了一处静心冥想的场所。其次,宴石天仙桥是一座连接天地的桥梁,其独特的设计和美丽的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2、 *** 观,作为道教的重要道观,是游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去处。紧接着,三烈祠则是为了纪念三位英勇人物而设立,承载着历史的纪念和敬仰。来到这里,游客还能参观神秘的仙人博白宴石寺,感受浓厚的仙家气息。
3、在景区中,仙人博白宴石寺池和象征丰收的出米洞,以及生动有趣的母猪带仔雕像,都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民俗风情。登顶仙梯,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饱览全景。另外,顶天腊烛和伏波祠则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忘历史的沉淀。
二、宴石寺简介
1、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 顿谷镇石坪村的宴石寺,坐落在距县城约30公里的海拔300多米的地区,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景区以其核心的宴石山和历史悠久的宴石寺为特色,这座寺庙已有超过1100年的历史。据传,山名源于众神曾在山顶共聚宴饮,因此得名宴石山。
2、宴石山以其独特的地貌吸引人,山体由紫色砂岩和紫色土构成,顶部平坦开阔,四壁陡峭。山中有一池,四季常有清水流淌。景区内风景如画,层峦叠翠,如马岐石似牧童骑马, *** 山上的 *** 神龟似乎在翘首期待春天的到来,象鼻山则如巨象饮水, *** 献花的景象生动有趣。还有 *** 山和金鸡报晓山等形态各异的山峰,充满了神奇色彩和生动的自然形态。
3、宴石山不仅景色迷人,还拥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吸引了众多游人和文人墨客在此游览、吟诗作对。这里的历史文明和名人开发故事被长久地记载,游客络绎不绝,使得宴石山风景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旅游活力。1995年,广西自治区人民 *** 将隋朝建造的摩崖三座雕象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同年,宴石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进一步提升了其地位和影响力。
三、宴石山的著名景点
1、宴石山,犹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丽质, *** 可人。风暴区方圆十余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于一身,拥有宴石寺、大小仙桥、 *** 观、沙牛岭、南流江五个风景区。著名风景有陆上仙人桥、水上仙人桥、大象饮水、双鲤跃门、金鸡报晓、母猪带仔、翘首神龟、翻空天马、仰首蟠龙、长啸猛虎、威武雄师、梳妆 *** 、仙女浴池、燃脂双烛、马门古滩、宴石虚岩等。还有宴石三烈词、仙人池、出米洞、三官梯、伏波祠、古城、天马、石狐、石猫、神树……
2、还有一线天,亦名“一线曙光”。人在山底,仰首张望,昭昭一线,长可半里,故曰“一线天”。穿梭于山之西的南流江,如翡翠如玉带如明珠,镶嵌在宴石山的险峰奇谷中。乘车出城来到南流江畔,碧水丹山眼来。看着碧绿江水,水光潋滟,水抱着山,山绕着水,水映着山,山衬着水,不觉怦然心动。走进宴石山,可逐一领略其特有的迷人风采。
3、宴石山南的悬崖崖壁下有“洞天”、“洞池”两岩洞,传为陈越王大宴群仙处。岩皆盘石壁立,高近百多米,因陈越王宴于此而得名宴石。公元865年,唐咸通节度使高骈奉旨率兵南征南诏,途经此地,分别塑佛像于“洞天”和“洞池”内,创建了宴石寺,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此寺因石洞体积所限,规模不大,气势却甚雄伟。宴石寺是广西境内之一个建立起来的 *** 寺庙,所以被称为“广西之一寺”。南汉乾和十五年,都监、盐铁运使刘崇远对此庙曾重新修建,用铁铸释迦牟佛像、十八罗汉、五百阿罗汉置于庙中。南汉帝刘晟颇信佛,刘崇远请其命名并赐墨宝,即命宴石山为“鹫峰”、宴石寺为“觉果禅院”,并亲笔书之,大室元年﹙957年﹚凿成,二年立碑以纪其事,碑文尚存。当你走进寺门,迎头可见“鹫峰”的石刻,笔迹已模糊不清,洞内械壁“觉果禅院”苍劲有力的笔迹保留至今。宋朝宰相蔡京的第三子蔡绦,被贬白州时曾到此浏览,洞右壁的“人间天府”四字即为其所题。
4、洞外树木四季常青,洞内冬暖夏凉,风雨不透,是天然的疗养之地。宴石寺历代均出名僧,名声远播。石寺洞天,内有寺庙称为“静默堂”,亦为刘崇远所建。寺顶半壁上有竹梯,据道光版《 *** 志》记载:“寺顶半壁中人迹不能至,有竹梯一具,不知置自何时,询近百岁老人称,幼时已见如此,又询故老亦然。常经风雨漂剥,久不伤坏,亦神物也。”此梯至今犹存。由此看来,在雍正王朝出生的人眼见此物存在了,它的寿命至少超过五百年以上,称为“神梯”亦不为过。寺的南面有两竹笋,高30多米,巍然屹立,犹如两支特大无 *** 蜡烛,正向宴石寺神仙宴会点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解放前,宴石寺烟火颇盛。20世纪50年代,宴石寺被拆毁。1988年乡民筹资重建。
5、宴石寺正门上书有“宴石寺”三字。它的门联和重门联为:“宴会群仙地,石开一洞开”、“宴石钟灵千古秀,仙桥毓秀万年居”联首分别嵌上“宴石”和“宴石仙桥”显然把宴石寺、宴石山、宴石仙桥三景融为一体。宴石山壁立如削,寺顶平坦,密草丛丛,荆萝盘生,轻纱般的雾霭在林间回荡飘逸。往昔,山顶正中有一泓清泉,波光如镜,池中五彩斑斓的菩萨鱼与蓝天白云相映,恍如神鱼遨游苍穹;山顶清泉从峭壁上飞泻而下,击中陡崖的凸处,溅起雾珠,被阳光染成七色彩珠,仿佛为宴石寺石山披上一轮佛光,让人更添神往。
6、站在宴石山顶向东望去约10公里有鸡婆石,它象一个正孵蛋的母鸡蹲在鸡窝中,在它的背脊上有一个歪着脑袋窥天的“雏鸡”,笔者曾爬上过此山,仅用一个手指就算有百十人共同出力,也休想挪开它半寸。向南看,蜿蜒的南流江下游约3公里,在两处山峡间有一个大平湖,这就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当年为平交趾叛乱,动用十万兵士疏凿出来的马门滩。向西看去,巍峨雄伟的云飞樟矗立天极,它的身后就是峰峦叠嶂的六万大山。向北观看,远处是烟霭笼罩的博白城;中间有一座昂天啸吼的狮子石山,它口中冉冉腾起热浪直冲云霄;近处又是丹霞地貌最典型的 *** 冠了,它像一定圆形的礼帽,扣在地表上。在宴石山顶,山风习习,飒气沐身,环顾四周,顿觉宴石山成了宇宙的中心,整个乾坤都渺小了。
7、再有江东岸寺西石壁上镌有神像三尊。摩崖造像雕凿在离河面约15米的红砂 *** 崖壁上,高三米。中龛坐佛一尊,左右龛为一佛二菩萨。佛像头部长方形,两耳垂肩,身披袈裟,袒右肩,结跏跌坐于束腰式须弥高莲座上。左右两龛佛座各辟一小龛,内雕兽头。造像无题记,从雕刻风格及其造型、面像、服饰分析,应是隋唐或水稍前刻成,自治区 *** 认定是“广西之一摩崖”,是目前广西境内已知年代最早的摩崖造像之一。摩崖造像地处汉、唐中原交趾(今 *** )交通要道南流江畔,为研究我国 *** 的发展和南传提供了可贵的资料。清道光十二年县志载,摩崖旁“有临江巨佛一座,高五十余丈,未穷何年所凿”。遗憾的是,此巨佛在清末或 *** 初已 *** 跌落江中,现仅留佛座底裙,尚依稀可辨。
8、在宴石山东北侧的 *** 观,据自治区 *** 确认,此观为广西道教之一观,据称,此观建于东汉年间,由汉皇室刘根所建(《 *** 志》称为南汉刘崇远建, *** )。道观建于半崖石室内,比宴石寺宽敞明亮。观前绿树成荫,竹影婆娑,是整个风景区最幽静的地方。
9、从宴石寺顺江而下,2公里处有条名曰“仙人桥”的石桥,有 *** 斧神工之妙,为 *** 之一长的天生桥,在世界也属罕见,这便是大仙桥。这是由丹霞地貌形成的奇特景观,桥呈拱形,长100米,高32米,通过桥孔可眺望蓝天白云,站在桥面上,只见群山连绵,而南流江波光粼粼,恰似一条玉带,飘然南去。在南流江西岸的沙牛岭,还有一条天生小仙桥,与东岸的大仙桥遥遥相望。姐妹仙桥是博白又一奇景。明·黄时秀有《宴石仙桥》咏之:“此地清幽蓬岛分,丹山碧水销闲云。越王久罢笙芋宴,仙客时乘鸾鹤群。”昔时有瀑布沿壁而下,与石桥相衬,形成水帘仙境,近年只有雨季,尚可观到此奇异景象。
10、宴石寺所在地宴石山山体空灵通透,整个宴石山犹如灵龟盘卧在碧绿的南流江畔,云雾缭绕之间,活灵活现。宴石山上有岚壁之瑶局,下有清溪之迂回,左环右抱,屋俊壁俏,洞奇石异,茂林修竹,鸟语花香,从道教观念来看,山有飞龙之势,洞有盘龙石寺之名,水有嫁丹制 *** 之妙用,可谓地灵神水,终年飘逸着仙气和灵气,真是一块神奇的 *** 。从宴石山优雅的环境、奇异的山水,可以领略道教在环境学和审美观念上的内涵。宴石山是一个奇特的“半穿洞”,其势“两崖卷来,势如合屋”,不管日出日落,皆可纳太阳之光华;还有一幽洞,有石泉直与南流江相连,泉水甘澈,沁人心肺,合“流水出洞天,人间一脉通”的玄机。道教洞天福地的特点,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
11、自然景色优美的宴石寺,唐宋以来便是旅游胜地,历代游览宴石寺的人士,题名赋诗,刻石留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石刻的种类丰富,有题诗、题名、题记。字体有篆、楷、行、草等,大多以表现自然风光和仙道文化为内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根据文物和史料考证,这里的许多墨迹曾是古代名人所遗留,如南汉帝刘晟题的“果觉禅院”等,这些石刻在岭南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氛围,这种美是深入人心的,摄人动跑魄的,是让人魂牵梦萦的……
关于宴石寺风景区,广西博白宴石寺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