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秋窗风雨夕(秋窗动态简谱G调)

牵着乌龟去散步 歌曲 12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歌曲秋窗风雨夕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秋窗动态简谱G调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秋窗风雨夕全诗译文
  2. 秋读红楼之黛玉—《秋窗风雨夕》(随笔)
  3. 秋窗风雨夕 歌词
  4. 歌曲秋窗风雨夕陈力版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5. 秋窗风雨夕原唱陈力

一、秋窗风雨夕全诗译文

1、这首词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是初秋雨夜中黛玉因宝钗来看望她,关心备至,而深感往日因自己的多心猜忌而造成了和宝钗及至宝玉情感的疏远而懊悔不已,继而哀伤与宝玉姻缘的前途迷茫,兼窗外雨打竹摇异常凄凉,便悲从心生,作了这首极为凄苦哀怨的《秋窗风雨夕》。这首歌曲的歌词在原诗的基础上有所删节。

2、既然是风雨夕作的“风雨词”,所以凄风苦雨便是这首乐曲的场景基调。而乐曲极为简短的几小节前奏便立刻营造了这样一个场景。首先,乐曲的前奏选用了几样非常冷色调的乐器,用弦乐微弱的烘托出清素的背景,用木琴的上行旋律奏出了风雨夕寒烟萧条的情景,紧接着古筝极为深远冷幽的滑音过后,加入琵琶渐强的轮奏,我们仿佛听到了潇湘馆外竹林中,淅淅沥沥的雨点从竹叶间滴落,不由得让人寒从心生!

3、在前奏营造的阴冷气氛中,之一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顺势而出。

4、“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一般诗词讲究启、承、转、合,而这首乐曲的旋律发展也和这一诗词特点相呼应,也分为四部分:开始、发展、 *** 和结尾。

5、之一句“秋花惨淡秋草黄”为乐曲开始部分,描绘出了秋花已残,一片惨淡,秋草已黄,一派凄凉的初秋之景。其中“秋花”二字和“惨淡”二字,旋律给人以一种空灵、孤寂和萧条的感觉,突出诗中“惨淡”二字,而乐曲的配乐也秉承这种感觉,只用低音提琴作节奏,其他乐器全都静音,一下子把个秋夜凄凉寂廖的感觉带了出来。直到“惨淡”二字结束处才出现古筝悲冷孤独的滑音,以及加入弦乐的衬托。随着古筝清幽的下行拨奏后,乐曲过渡到第二句。

6、“耿耿秋灯秋夜长”为发展部分。在难挨的长长秋夜中,孤独的人儿也只有与烛灯相伴。“耿耿秋灯”四字旋律在低音部分,仿佛夜色沉沉,烛光隐隐,此处配乐中加入了木琴,增加了一种烛影朦胧的感觉,而古筝的滑音继续配合出现。“秋夜长”三字进入了发展阶段,旋律渐渐往上发展,情感更为凄楚,而古筝有力的上行拨奏则更推动了旋律和情感的发展。

7、第三句“已觉秋窗秋不尽”为 *** ,旋律更为伸展,情绪更为哀怨,凄楚,乐队也同时合奏来烘托气氛,而配乐中更为连绵不断的的古筝拨奏,仿佛是一阵又一阵袭来的秋雨和黛玉一缕又一缕难平的思绪,让人久久难以平静。随着弦乐的独奏,乐队慢慢安静下来,过渡到第四句。

8、第四句“哪堪风雨助凄凉”为结束句,旋律又到了低音区,情绪在极度哀伤之后趋于平稳,但更多了些许无奈和无助。是啊,独坐秋窗的黛玉本已憔悴不堪,哪里还经得住秋风秋雨的吹打!这正是黛玉自身的写照。而吹打她的秋风秋雨则更多的是世事的难料和世态的沧桑。此处二胡配合和琵琶的独奏更增添了这种无助的哀伤之感。

9、在古筝又一次的拨奏之后乐曲到了再现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这首乐曲的古筝拨奏出现频繁,不仅烘托了气氛,增添了情感,而且推动了乐曲的发展,使得乐句之间衔接自然,切莫泛泛听过。

10、再现部分的女声“啊”就仿佛是黛玉的感叹,似乎黛玉正对着秋灯独自悲叹感怀,她此时的思绪也如这风雨秋夜一般的凄苦,阴霾。二胡的演奏在这里显得更为委婉哀伤。随着“助凄凉”三字的再现,乐曲的之一段缓缓的结束了。

11、“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黛玉的眼泪就和那烛台上的蜡滴一样,哀怨的滴落着,而黛玉想着和宝玉的姻缘似乎永远难到 *** 之时,虽然宝玉就在身边,可她就感觉和宝玉是那样的遥远,仿佛已和宝玉离别,不觉悲苦不堪。而如果真的和宝玉的姻缘成终成泡影,这世上到处是秋风秋雨的摧残,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呢?

12、“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身上的衣襟不堪秋风的吹打,就像本已脆弱的黛玉再不堪无情的折磨,窗外雨打竹摇的凄沥之声仿佛使得秋雨更加无情的肆虐,这秋风秋雨已不知何时到尽头,而黛玉悲凉的眼泪早湿透了茜纱窗,也湿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13、后两段的旋律和配乐和前一段相同,歌手的演绎则显得至关重要,之一段更注重悲凉之景,第二段更突出难平的思绪,第三段则需要集中表现出黛玉的悲怨和无奈。

14、另外,此《红楼梦》十曲一字多连音的特点也在这首乐曲中体现无疑,使得全曲更哀婉,感人。

15、《红楼梦》的这首《秋窗风雨夕》从秋夜之景出发,联想和宝玉的恩怨纠缠,再发展到人生人世间的万物,再回到潇湘馆,让我们了解了风雨夕黛玉的心路历程,而作曲家则是用音乐让我们又一次重温了风雨夕的这难忘的 *** 。

二、秋读红楼之黛玉—《秋窗风雨夕》(随笔)

1、秋读红楼之黛玉—《秋窗风雨夕》

2、   不知黛玉,先读其诗,不解其诗,难识其人。《红楼梦》之一女主林黛玉在她短暂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诗歌,是位真正的诗人,这些诗既是她对日常生活所思所感又暗示了她的命运走向。其中三篇长诗,《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皆为诗谶。正值立秋,我们就从《秋窗风雨夕》入手,聊一聊黛玉的故事吧,但赏析《秋窗风雨夕》前需浅析一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歌曲秋窗风雨夕(秋窗动态简谱G调)-第1张图片-

4、滟滟随波千 *** ,何处春江无月明。

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6、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7、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8、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9、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1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4、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5、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6、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7、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8、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9、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20、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1、   全唐诗中,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仅存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张若虚此首为拟题作诗,通过对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的细腻描绘,将诗情、画意、哲理有机融合,汇成一种情、景、理水 *** 溶、幽美邈远的奇妙意境。

22、   《春江花月夜》诞生于盛唐,但它成为《全唐诗》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却是在1200年后的晚清。当年曹雪芹祖父曹寅也是著名诗人,精通诗词,曾奉康熙帝旨意在扬州主持校刊《全唐诗》,这在中国文艺典籍史上是件大事。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诸多诗词时,可见其深厚的文化教养。其借黛玉之手,以《秋窗风雨夕》篇向初唐诗人张若虚致敬。原文如下:

23、   此诗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章节,白天钗黛刚冰释前嫌,晚上宝钗却未如约而至,黛玉病卧潇湘馆,听窗前秋雨淅沥,“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同“拟”,意思是仿作。

24、   《秋窗风雨夕》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春江花月夜》。春全诗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五种景致,又以月为主体,抒发一种淡淡的离情别绪及一些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慨;秋诗则以秋、窗、风、雨、夕对仗,并用了十五个"秋"字,突出“秋”为主体。整个描写渲染秋天萧索凄苦的气氛,同时表达黛玉悲凉的情绪和无助的痛苦,并预示宝黛后来 *** 分离,最终泪尽而亡的人生结局。两诗都是借景抒情,情景交织、层层叠错,意境幽远。让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

25、   那么,根据曹雪芹“草蛇灰线”的创作特点,《秋窗风雨夕》除了表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或另有深意。回到《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等题,都是写男女别离的愁怨之作,而《春江花月夜》中也含男女别离之思,离别之苦。可见,此诗仿作重点仍在离别的主题,预一场即将到来的生离死别。还记得黛玉的《葬花吟》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从中也能看到《春江花月夜》的影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葬花吟》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七章,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至情至美至悲之篇,而起于二十三回偷读西厢,两情相悦却因宝钗生了误会,黛玉作的《葬花吟》描绘的是暮春景致,“落花”“游丝”“落絮”,以物喻人,那个时候,读者大概已知道黛玉非死不可了,可为何又要再作《秋窗风雨夕》强调黛玉这个人物的悲剧基调,不是有点多余?不然,二十七回脂批:“埋香 *** 葬花乃诸艳归源,《葬花吟》又系诸艳一偈也”。对于黛玉来说,《葬花吟》更像是一种悲伤怨愤的诉说:寄人篱下的生活,风刀霜剑的日子,护花人在哪里?死后还有谁记得我……那个时候,黛玉的人生还在挣扎,还怀有一丝期盼,还在寄希望于护花人,黛玉作的这首抒情诗,是示未死之心。只是“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不自知”,《葬花吟》也成了隐示其命运的谶语。而作《秋窗风雨夕》时,黛玉处境每况愈下,身体疾不可为,精神上越发苦闷、颓丧,她的人生已到不堪应付,无力撑持的地步。思及宝黛姻缘,更觉前途渺茫,似诀别在即的大悲无声。“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应的是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脂砚斋引佚稿中文字)。

26、  前篇我所写的《春读红楼之贾府四春—好花不常开》中曾提惜春的判词《虚花悟》“谁见把秋捱过”,《虚花悟》之前有条脂批“甲夹:题只十二钗,却无人不有,无事不备”,可见惜春的判词是说的不仅仅是惜春个人,乃万艳同悲。《秋窗风雨夕》亦喻多事之秋,“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似暗示黛玉和宝玉痛苦离别(佚稿)。《秋窗风雨夕》描述了黛玉在风雨飘摇中脆弱无助,层层重压令她心灰意冷的心情,《秋窗风雨夕》的不堪重负正是为《桃花行》的泪尽人亡作重要铺垫。

27、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28、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29、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30、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黄花瘦。

31、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32、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 *** 倍伤情。

33、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34、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35、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36、树树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37、天机烧破 *** 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38、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饮蘸胭脂冷。

39、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40、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41、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42、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43、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44、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桃花和柳絮,此时大观园女儿们心里都有种深深的无力感,人人都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此刻的林黛玉,人比花瘦,病体憔悴,气息弱似游丝,“凭栏人向东风泣”,最后之泪就要流尽,还泪之旅即将完结。“天机烧破 *** 锦”,一切结局已定,这个初春只剩绝望,“花飞人倦易黄昏”。“夙愿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和《葬花吟》“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相呼应。《桃花行》“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因此落下泪来”,情深不寿,惠极必伤,这样的哀音,宝玉岂会不知,瞬间,宝玉痛彻心扉,木石前缘无力再续,终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45、   我读黛玉,一个鲜活的少女,从曹雪芹笔下走来,不染俗尘,气质缥缈,品 *** 高洁,才华横溢。她爱憎分明,忠于爱情,追求 *** 而美好的人生,然命运的悲歌,如影随形,《葬花吟》、《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曲终人散,香消玉损。那些小 *** ,那些不甘,那些无助,那些绝望……就此随风散去,“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

三、秋窗风雨夕 歌词

1、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2、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3、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4、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5、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6、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7、《秋窗风雨夕》是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 *** 曲。歌词部分采用曹雪芹的同名诗词《秋窗风雨夕》,全诗环绕着秋字,通过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于恶劣环境的孤弱少女的满怀愁绪和无边伤感,从而预示她难以逃脱的悲剧前途。

8、《秋窗风雨夕》一上线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收获了众多的喜爱。

9、《我不爱你了》有众多的翻唱版本,截止2018年11月,郑绪岚、谭炎健、伟伦等都进行过翻唱。

四、歌曲秋窗风雨夕陈力版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1、歌曲秋窗风雨夕陈力版的演奏乐器是电声乐器。

2、电声乐器是通过电来产生声音的乐器,严格说来,它包括"电乐器"(electricmusic)和"电子乐器"两种,前者是具有活动结构的一种电动机械装置,而后者则是完全由电路组成。现代电子合成器采用了集成电路,信息处理器和数字处理技术。它不仅几乎可以模拟任何一种乐器和任何一种声音,还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和生活中所没有的声音;它不仅能够成为一种独奏的乐器,而且可以产生整个乐团合奏的效果,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音乐语汇。

五、秋窗风雨夕原唱陈力

1、《秋窗风雨夕》是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 *** 曲。

2、所属专辑:《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歌曲集原声带》。

3、《秋窗风雨夕》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古体诗,是《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所作。全诗环绕着秋字,通过一系列秋天景物的淋漓渲染,展示了陷于恶劣环境的孤弱少女的满怀愁绪和无边伤感,从而预示她难以逃脱的悲剧前途。

4、全诗可分为三大部分:一、开头四句,先写秋夜景物,再写秋风秋雨,造成一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氛围,为主体部分的抒写作了环境铺垫。二、中间十二句,具体地细致地抒写孤寂凄苦的情怀。三、最后,通过彻夜未眠的诗人所见的晨景,抒发她对无休无止的悲剧的预感。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因景生。

关于歌曲秋窗风雨夕和秋窗动态简谱G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简谱 风雨 动态 歌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