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缅 *** 歌曲,以及缅 *** 王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果敢人使用的为什么是汉字
1、果敢人使用汉字,是因为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他们的先祖是明朝末年随朱氏桂王逃到 *** 的一支武装力量。由于后来桂王遭吴三桂毒手,清朝又已被明朝代之,这些 *** 无法返回而在缅 *** 定居。
2、1968年以前, *** 方机构,依然沿用明朝的命名方式,如守备、千总、把总等。老百姓的服装也是明朝时的汉装,信奉孔子和关公,他们一直有着明朝皇族血统,讲的也是明朝官话。
3、近代以来,由于 *** 推行“大 *** 民族主义”,虽然果敢25万登记人口中有90%是汉族,但长久以来不允许果敢人自称汉族,而逼迫其自称果敢族。长期以来, *** 拒绝给果敢人发 *** ,他们甚至没有国籍。
4、果敢紧邻云南,使用的是汉语,人民币也在市面上流通, *** 使用中国信号,电力由我南方电网向果敢变电站输送。置身果敢,你甚至觉得这与中国的小镇一般无二。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果敢军会唱我军歌曲了。
5、汉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的根,文化传承的载体。果敢人就是中国汉族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保护弘扬中华文化, *** 不用汉字,何以叫 *** 。於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解放后不久,迫于形势需要把江心坡至果敢划归 *** 。从此,江心坡,掸邦等华夏故地离开祖国留在外邦而民(克钦,佤族,汉)族心系故国不断,心系中国不变,不断文字,民族根不断,果敢在2008年 *** *** 向内地捐款。汉族在 *** *** 改为果敢族,名字如何改变,改变不了华夏子孙的身份与尊严。历史有些遗憾,果敢人采用云南 *** 号码,内地教材,与 *** *** 战乱时逃到云南边境一侧,树起 *** 。生命危难时,只有母亲怀抱才有温暖。心向中国,这就果敢为什么使用汉字由来。
二、 *** ***
*** ”(Golden Triangle)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 *** 和 *** 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盛产 *** 等 *** 、是世界上主要的 *** 产地,而使“ *** ”闻名于世。“ *** ”的范围包括 *** 北部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及 *** 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总面积为19.4万平方公里。
由于“ *** ”地区大部分是在海拔在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极适宜 *** 的生长,再加上这里丛林密布,道路崎岖,交通闭塞,三国 *** 鞭长莫及,为种植 *** 提供了 *** 、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
清盛县位于昔日著名毒源地“ *** ”的泰国一侧。20世纪60年代,这里已成为以盛产 *** 闻名世界的四大 *** 产地之一,这里成了 *** 种植、提炼、贩运和 *** 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这里一直活动着多股 *** 武装和其他 *** 武装,故又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自从替代种植政策推行后,当地 *** 种植大幅下降。为了帮助当地农民就业,泰国有关部门还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虽然三国历届 *** 都曾做过禁毒工作,但均未能有效地阻止这一地区 *** 种植的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先后到该区传授种植、提炼、销售技术,并对 *** 采取收购,20世纪50年代这里形成了之一个 *** 生产 *** ,接着出现60年代的“黄金时代”,产量从数十吨上升到200吨左右,到80年代初,产量已达700吨左右,1988年增至1200吨, *** 翻一番,产量达2400吨,1991年已突破3000吨大关。
此外,“ *** ”地区有许多 *** 加工厂,大多设在深山密林中,有大批技术人员 *** 纵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工作。由于“ *** ”地区的 *** 质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制 *** *** ,“东南亚 *** ”(SEAHEROIN)当前已成为高质量 *** 的专用名词,销往世界各地。
在泰国境内的“ *** ”地区,居住着祖祖辈辈擅长种植 *** 的苗族、瑶族和僳僳族。种植 *** 是他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发财致富的一条捷径。因此,从事种植 *** 的人越来越多, *** 产量也越来越大。
*** 是“ *** ”地区 *** 种植面积更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这里居住的主要是 *** 的少数民族,世代靠种 *** 维持生计。为了与 *** 对抗,保护自己的 *** 种植业,当地居民把自己武装起来。在这些武装中,规模更大的是前缅泰边境的坤萨(一译坤沙)集团。他们有着一支实力强大、受过军事训练的近3000人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身着军装,配备精良 *** ,富有作战经验。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几年,由于缅、泰两 *** 队加紧了对坤萨集团的进攻,摧毁了一批 *** 种植场,同时 *** 控制滥用 *** 基金会又拨出专款,在“ *** ”地区推行谷物取代和咖啡取代 *** 种植政策。在一段时间内曾取得成效, *** 产量大幅度下降,使中亚地区的“ *** ”曾一度取代 *** 而成为世界更大的 *** 生产基地。然而,自1986年以来,“ *** ”的 *** 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产量急剧增加,大大超过历史更高纪录,再次成为世界头号 *** 生产基地。
每年经“ *** ”地区贩运的 *** 占世界总量的60%~70%,而该地区 *** 的年生产能力能满足全球 *** 消费量两年的需要。1996年1月,坤萨领导的武装向 *** 投降。但这一地区 *** 生产并未停止,仍是仅次于“ *** ”的世界第二大 *** 产区。
*** 并非 *** 地区的原生植物, *** 地区的 *** 问题与这个地区的 *** 和国际关系的不断变化息息相关,正是由内外 *** 势力的影响,才导致 *** 经济的不断强化和发展,最终成为了世界最主要的 *** 帝国之一。 *** 地区的 *** 问题的日益严重。从历史、地域、 *** 数量和 *** 质量的发展上看,我们可以交将 *** 地区的 *** 发展简单地分为几个阶段:殖民时代(以1954年奠边府战役的结束为标志), *** 残部时代(大至为1950年代10年时间), *** 战争时代(跨越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近20年的时间)、坤沙时代(1980年代前后10多年时间)、坤沙后时代(坤沙投降到现在):从 *** 主产地域的变化看则是: *** 时代、泰缅边境时代、 *** 边境时代;从数量上看是 *** 的种植面积和 *** 的产量的跳跃式的增加;从质量上看则是 *** 种类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由传统的“ *** 王国”过渡到“ *** 王国”和“ *** 王国”的转变。
[编辑本段]勿忘南疆英烈――守土拒毒“蓝旗军”
“ *** ”,世人皆知,与南美哥伦比亚并列,乃世界两大毒巢之一。然而,鲜为世人所知的是,在这里播下之一棵毒种的是罪恶的英国人。而同样鲜为人知的是,为抵御英夷的侵略、植毒, *** 割地投降的满清当局,在弃职知府林洪烈的领导下,汉、傣两族共组蓝旗军,在极其艰苦无助的形势下与英贼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1825年,一支全副武装的英国考察队到达今天所谓“ *** ”的地区,而当时还没有“ *** ”这个名字。和在地球其它地区活动的英国人一样,这支考察队同样抱着勘察地形、吞疆纳土贼心。他们用当地人从未见过的先进 *** ,很快驱逐了大部分 *** ,并以 *** 北部的果敢县为大本营,安营扎寨。通过对这片地区的全面考察,英国人认为此地非常适于种植 *** ,历经三年试种,非常成功,于是开始在果敢、大勐洋等地开始大面积种植。而收获的 *** 则大部分销往中国内地,毒害国人。
当时,英贼所处的地区为中缅交界地带,是今 *** 掸帮族(即中国傣族)的主要分布区。其中北部的果敢、班洪四县(另两县名字不详、面积不详)隶属中国,为云南省管辖。因而,英贼的行动遭到了 *** 王朝的极力反对,当地掸帮族纷纷起来与之斗争,加之强大的清 *** 也出面干涉,于是很快将之驱逐。但是,以侵略扩张为基本国策的英夷,已充分了解到 *** 的经济价值,及其作为未来进犯 *** 的地理战略价值。于是很快以英属印度为基地对 *** 开战,两次武装占领,灭亡了缅王朝,并将其并入印度,作为一个省份。
1840年,中英之一次 *** 战争, *** 惨败。自此,五 *** 古老帝国的伟大尊严同其广大 *** 一样,被新兴的西方列强迅速鲸吞蚕食。
1886年7月24日,清王朝在英夷的 *** 胁迫下,与之签定屈辱的《中英会议 *** 条约》,将云南南部的果敢、班洪四县割让给英夷。这样,英夷全面控制了 *** 地区,开始在这块土地上大肆播种罪恶的 *** 。
林洪烈,原果敢县知府。在果敢被割让后,林公愤然辞去清廷另授予的车里(景洪)知府之职,率摹下一千多忠义官兵,
罗之曼,当地掸帮民族首领,激烈反对英夷役使族人种植 *** ,揭杆而起反抗英贼。罗部很快遭到了英军的 *** *** , *** 率残部退入深山,坚持抗争。林洪烈起兵后,罗之曼便率部投奔,与林合兵组成了“抗英蓝旗军”。
蓝旗军组成后,林洪烈为大元帅,罗之曼被封为大将军,广纳忠勇义士,拥兵两万余人,与英军长期作战。蓝旗军与英军对峙长达五、六年之久。期间大量 *** *** 田,消灭英军有生力量,给其以有力的打击。英夷对这支 *** 毫无办法,于是采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压,要求出兵配合 *** 蓝旗军。而 *** 无 *** 清 *** 竟然 *** 接受了要求。可叹忠义而善战的蓝旗军两面受敌,又无援军,虽誓死抵抗,却怎奈寡不敌众,开始节节败退。最终,林洪烈与罗之曼带领五千将士退到萨温江边,遭到英军和清军的合围。五千精英终于弹尽粮绝,血染萨温江,全部壮烈牺牲。
蓝旗军失败后,英夷即畅通无阻的役使当地人民大力种植 *** ,最终使 *** 地区成为今天的 *** 基地,成为包括当今英国 *** 在内的西方国家当局所强烈指责的 *** 发源地。而本属中国的果敢、班洪四县至今一直由 *** 控制。
笔者在获得资料撰写本文时,感触良多,然总结有三:
1)由衷叹服以林洪烈为首的蓝旗军将士,在南疆极尽艰苦的环境下,孤军奋战保卫国土,最终捐躯,拳拳爱国之心不言自明。尤其是林洪烈大帅,在当时社会以作官为人生更大追求的人文环境下,在边地知府即是说一不二的“土皇帝”的社会现实状况下,同时也是在国土沦丧、边民即将被奴役的屈辱时局下没有苟且偷生,而选择了毅然辞官,浴血抗争的道路,虽最终失败献身,却以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篇中华民族傲然不屈、守土拒毒的伟大篇章,决不能为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所忘记!
2)百年屈辱史,古老帝国丧失了无尽疆土和尊严。然而在关注蒙古、库页、硫巯,欣喜于港、澳回归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遥远南疆还有一块 *** 为异国控制。如不能将这些失地收回,我辈如何面对为我们开疆拓土、浴血守边的列族列宗??
3)在当今反毒事业上,英国是走在最前列的国家之一。表决心、撒 *** ,支援国际禁毒组织,自认受害最深,作“苦菜花”状。但不知其是装傻还是真傻,最早的大 *** 子,比现在的“哥伦比亚 *** 集团”或“ *** *** 集团”大不知多少的 *** 组织,就是浪漫、温柔、贤淑、富余爱心的戴安娜王妃她前婆婆的老 *** !而从建军 *** 质、活动宗旨等方面来说,
中国的“抗英蓝旗军”是世界上最早的武装禁毒组织!
[编辑本段]附:一支没有祖国的 ***
第8军在湖南战败之后,李弥退往 *** ,将手下的将士丢下不管,一个人跑了。其中,93师一路败退南下,从广西,逐渐退到了 *** 和泰国、 *** 的交界处,才安顿下来。
在败退途中,曾经有一个士兵因为实在是饥饿难忍,跑到旁边的庄稼地里,偷摘了农民的红薯,被连长当场 *** 。——谁说 *** *** 都是没有军纪的?正规军一样也是很严格的。整整半年的时间里,第8军93师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在50年的除夕之夜,终于侥幸逃脱,进入了 *** 的 *** 。在逃跑中,93师和另外一个团、一个师的残部,将不愿意投降的7千名士兵和家属带到了异国的土地上。
但是, *** *** 不想接纳他们,于是战争开始了。虽然 *** 将士在内战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但对付 *** *** 军,还是绰绰有余的。三下五处二,将 *** 军打的落花流水。终于在 *** 站稳了脚跟。 *** *** 于是向 *** 投诉,这是后话了。李弥一看自己的残兵居然在 *** 站住了脚跟,并且打赢了 *** *** 军,马上跑出来说——我的 *** 在中国边界取得了胜利,这里是 *** 的基础,然后四处找外援。可是,93师的弟兄们早已经不想再打了,长年的征战,使得 *** 官兵只想早点回到 *** ,但是李弥坚决不答应。李弥想在 *** 那里要资本,留驻云南的第8军残部正好证明自己的作用。休整了一年之后,李弥要求93师**团团长 *** 。开始, *** 攻势迅猛,连夺4个县城。但后来在3个 *** 师的包围下,终于落败,再次退回 *** 。此时的 *** 军已经和印度达成了协议,决定由印度出兵协助 *** 军赶走 *** 残兵。这是一场恶战, *** 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是惨胜。 *** 残兵以不足万余之力,硬是打败了印缅联军。彻底在中缅边界站住了,后来 *** 决议, *** 余部撤往 *** ,李弥要求将老弱病残撤走,主力留下。但也再没有力量可以 *** 了,他们想回 *** ,但 *** 不答应。就这样,在 *** 有了一只没有祖国的 *** ……后来,为了生存,开始种植 *** 。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滇缅边区的之一次 *** 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其影响力是很大的!李弥在台北更是兴奋不已,说——以自己残兵不足3000余众,在一周内连克4县,说明了“云南 *** 复 *** ”的战力是强大的,云云。话也有道理, *** 残部起初稍占上风,后来紧急调派3个师数万人,才摆平。此后在昆明成立 *** 和建设军校,也和当初的缴匪有很大关系。
50年代末, *** 和 *** *** 达成协议,暗地出兵滇缅边区,剿灭蒋匪,但是,此次出兵不是很顺利。1、 *** 残部已经在滇缅边区经营多年,又熟悉地形地况;2、 *** 出国作战,气候地理不明,补给不足因此,此次进剿成了追击作战, *** 一撤,人家又回来了后来,李弥将老弱病残的约3300名将士撤回 *** ,但还是留下了约 *** 0名将士作为 *** 的主力基础。基本是以两个团的编制,师部人员撤离了。
60年代以后我 *** 已经彻底在 *** 清楚 *** 残余势力,但随着1965年 *** 又一次的返攻 *** 的狂潮的临近,李弥再次要求滇缅边区的 *** 将士积极准备二次 *** ,但是留守滇缅边区的 *** 将士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能老老实实呆着就不错了,谁非要出去找死?于是,将士抗命,此事终于不了了之。
60年代,中国开始向周边地区进行 *** 输出, *** 、 *** 、 *** 、 *** 、菲律宾、印尼、 *** 等,都先后爆发了 *** *** 运动。缅 *** *** 军开始了连绵不断的战争 *** 说一段——现在 *** 的名人——昂山素姬的 *** 就是坚决 *** 的。这时候,93师的 *** 将士为了获得 *** *** 的居留承认,又不得不再次和缅共进行战争。后来,缅共无法取得胜利, *** 将士也伤亡惨重,最可怕的是,根本没有补给(自从李弥按照 *** 撤兵之后,93师经泰国的补给线也被冻结了。)所以,剩下的兵员越来越少了,在滇、泰、缅边区,形成了大大小小几十个武装, *** *** 是彻底的没有办法了,就想通过收编 *** *** 的 *** 提高自己的战力,但是93师的将士不愿放弃自己的祖国,不想加入 *** 籍。
后来,连年的战乱,没有补给, *** 和缅共还有支缅分队的 *** 将士开始集体在 *** 地区种植 *** ,形成了现在世界更大的 *** 生产加工基地!种植 *** 筹集军费的做法,在中国很流行。进入80年代,中国 *** *** 之后,中美蜜月时期,留守滇缅边区的93师的 *** 大多已经成为花甲之年了。他们向祖国提出,希望回到自己的祖国,毕竟50年前的那场战争,已经成为过去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 *** 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们只有再次转而请求留居 *** ,但 *** 以上次你们拒绝为由拒绝了他们的申请。
终于,留守滇缅边区近40年的93师官兵,成了一只没有祖国的 *** ……
他们毕竟都是炎黄子孙,他们每年还在过着春节、端午、中秋,唱着中国的民歌,讲着中国的语言……
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不得不和 *** *** 军开战、和印缅联军开战、为了不同的 *** *** 、他们和 *** 开战、他们和缅共开战……
40年了,他们为了生存,进行着不懈的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坚忍……
作词:陈镇川作曲:Nik Quang/Thea Hall/Lars Quang/Rng
转自
三、美丽的果敢我的家,未来会如何》
1、自入了冬,果敢的天荒芜了,果敢的大地万物也都荒芜了。这并非草木皆枯掉叶子,而是果敢的冬天总带着一种灰黄的尘土气息,才使其显得荒芜。更何况果敢的气候,即使在冬季植被也甚少枯掉叶子,因为秋风就不曾把树叶吹黄,至多是叶子的颜色陈旧下来,暗沉下来,如同被刷上了一层墨绿色的油漆,加剧了冬季与生俱来的悲凉。尤其道路两旁并排着的树,在灰尘的肆虐下,彻底地换了色,地上那些稀稀疏疏常年躲在树荫下的小草,也换上了灰尘送来的“新衣服”。他们要熬完果敢的“寒冬”,待来年春天,旧叶子才被换掉。
2、冬季的阳光暖而不烈,尤其到了傍晚,这仅存的一丝温暖也消失在夕阳的余晖里,残阳西下前散发出的微光斜打在老街市的上空,稀薄的云、倾斜的电线杆、参差不齐的建筑物以及那西边天的一抹红,老街就如同一幅流浪画家画的油画,对于这幅画,无人问津,他也没向任何人解释作此画的缘由,于是这幅画就被弃放到旮旯角里,积了许多灰。这幅画,囊括了果敢冬季的景致。
3、纪念碑旁,小推车上的玻璃框里整齐的摆放着牛油果, *** 的牛油果也许是少了化肥和 *** 的施放,果子又小又丑,卖相很不好,但味道却很浓郁。我四周张望,也看不到卖牛油果的人,我快离开时,只看见马路对面一缅族少女跑过来,身着筒裙,脚屐 *** 拖鞋边跑边用近似标准的果敢话喊道“来...来...来...”,我用果敢话问她牛油果价钱,原来她只懂得简单的汉语,刚刚她近似于标准果敢话的“来”,也许是单音节词的缘故吧,所以说起来也很容易。她听懂了我的一部分话,明白了意思,右手指和不标准的中文告诉我“十块钱四个”,我递给她一张十元面值的人民币示意她我要买四个。
4、天色渐暗下来,过往的汽车已开灯,我往家的方向走回去,前面一辆车减速并靠近我,车子停稳时才看清楚,原来是我的朋友,他问我为什么走在路边,要不要载我回家,我回绝道“刚吃好饭出来散步,现在正打算走路回去,不用送我了”,闲聊几句,他即走了,其实走路上街确实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冬季干燥,老街灰尘很大,感觉整个鼻腔都是灰并伴随着刺痛。我走到加油站附近,忽然耳边隐隐约约听到一首熟悉的歌“这里的山山水水有着我的爱、这里的人民淳朴笑徘徊~”,声音来自前方,一流浪汉一边翻着垃圾桶一边哼着这首曲子,我瞬间镇住了,在这一瞬间,不知这首曲子到底触碰了我的哪根神经,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用力呼吸,用力呼吸这着满是尘埃的空气。流浪汉在垃圾桶里翻到了几个空瓶子放进背后背着的一大个编织袋里,依旧哼着《美丽的果敢我的家》的调调,朝远方走了,走了。留下曲子在我脑海里回荡,萦绕不绝。此情此景,使我不能言语,我虽走在路上,但思绪完全跟着流浪汉远去,跟着他口里哼着的歌曲,远去。突然被一声汽车喇叭惊醒,司机伸出头来骂道“小短命不想活了破?”,我才缓过神来,好险,差点撞上了。
5、我在路边住了一下,掏出开 *** 搜了《美丽的果敢我的家》的MV, *** 画质实在太低,这个由照片剪辑而成的 *** ,照片基本都是模糊不清的,好在音频算完好。对于这首歌,我太熟悉了,实在太熟悉了,记得多年前,那时智能 *** 还没普及到果敢,按键 *** 小的可怜的内存,《美丽的果敢我的家》就是我循环播放的歌曲,后来换了 *** ,新 *** 里并没有下载,我渐渐淡忘了这首歌。但在数年之后,我再次听到时,依然记得它每分每秒动人的旋律。加载花了一些时间,前奏是山间水流声、鸟鸣声,瞬间热泪眼眶,我索 *** 在路边的台阶上坐了下来,路上的车流声,行人的吵杂声,我全听不到,我的神思被这熟悉的旋律带走,眼前的画面也是模糊不清的,全部的心思都去感受这首歌,“美丽的果敢是我的家,果敢各族人民永远热爱她~”,这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哗啦啦的流,我并没有哭,只是流泪。
6、数年之前,我听这首曲子,是因为好听,是因为旋律动人,而数年之后,我听这首歌,是因为情怀,它每一帧模糊的画面都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潸然泪下,我注意到行人的目光都向我投来,他们不明白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在路边的台阶上泪流满面,每个人的脸上都藏着疑惑的神情,又怕惹上什么麻烦,便匆匆走了。
7、我整理整理了心情,抖了抖裤子上沾的灰,擦了擦面部,继续走。是啊,有时候真的不得不,感叹这青葱岁月,数年之久,除了我从懵懂未知的小孩变成茁壮的青年,一切也都变了,果敢的一切都变了,大家开始把真实的自己锁起来,用虚伪的一面去迎接新世界,果敢也一样,她成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方,这里的每一道伤痕,都有一段触痛人心的血泪史。《美丽的果敢我的家》就是其中一道不可愈合的伤,深深地触痛着我心灵最深处、最软弱、最敏感的的那根神经,深深地触痛一代人的神经。
8、其实我是麻木的,我早已习惯如今的世态炎凉,习惯了变了天的果敢,数年之久,这里已失了昼夜更替的规律,夜是主体,我已习惯了这世道,原来我是麻木的,流泪,也许是因为压抑已久的情绪瞬间爆发,于是,在这四分二十三秒里,即使我眼前一片模糊,但我知道,我是清醒着的,曲子播完,我的泪也落尽了。
9、我往回走着,就如同那个不知踪影何处的流浪汉一样哼着小曲儿,这里的一切又恢复了它的原貌,天色刚黑,过往的车辆已不多了,不禁打了个寒颤,要知道,零九年以前,夜色来袭,果敢人的业余生活才刚开始,如今俨然已大为不同。再过一段时间,路上就会纷纷栅起铁刺,人不得外出,冬天的晚上不出去也好,省的冻坏了身子,只是不知流浪汉,身居何处。
好了,关于缅 *** 歌曲和缅 *** 王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