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布依歌曲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布依语歌曲大全100首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布依歌曲和布依语歌曲大全100首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布依族的“天籁之音”-布依民歌
1、布依族的人民一般都分布在全县的山山水水的地方,这篇古老的徒弟也因布依族人民繁衍生存。创造了非常多的文明、文化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更具 *** *** 的应该是布依族的民歌。那么,大家对于布依族的民歌是否了解呢?
2、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 *** 吧!
3、布依民歌举凡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应景而生,随感而发,开口成调,歌咏成章。歌词发自心底,是心弦的颤动,感情的奔流。有的妙趣横生,有的衰婉动人,有的高亢激昂,有的幽默诙谐。就其内容来说,有情歌、酒歌、堂歌、苦歌、衰歌、巫歌、放牛歌、历史传说歌等。一首歌一般有四句,每句五个音节,也有五句、六句、八句甚至几百句的,不管哪种句式都讲究押韵,歌词一般都用比兴的表现 *** 。曲调有大调和小调之分,因场地、时间、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有独唱、男声二重唱、男妇声二重唱、回旋反复吟唱等,其间又有高低音之分,有快节奏和慢节奏之别,各尽其妙,各有其趣。现将主要几种内容和形式的歌作一简介:
4、情歌一般是未婚青年男女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歌曲。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便以山歌为媒介,互道爱慕之情、相思之苦、重逢之喜。因唱歌结为夫妻的,比比皆是。
5、每逢聚会,必唱酒歌。唱歌者手持酒杯,歌唱给谁,谁就得唱干杯中酒,再以歌和酒回敬。酒歌的内容很广泛,有尊敬对方而歌的,有感激而歌的,有询问的,有安慰的,有倾诉的,有挖苦讽刺的等等。在座之人,争相端杯一展歌喉,场面非常热闹。如在晚饭时间开始,往往要唱到天亮。酒歌曲调节奏明快,不似情歌的婉转 *** 。
6、在大喜大庆的日子里,主人家都要请歌手到家里唱堂会,在堂屋摆下酒菜瓜果清茶,遍请高朋亲友和寨老团团坐定,堂会便开始了。歌手们先用歌赞颂主人盛德及盛情款待,再赞颂高新胜友及寨老。主人及亲友中如有能歌者,也以歌作答。这样过后,歌词内容便扩而广之。有关于年成农事的,儿女婚姻嫁娶的。再后来,歌手们便互相开起玩笑,使喜庆气氛既浓烈又生动活泼。曲调为二重唱兼合唱的形式,由二男或二女或一男一女配对,一人先起音,一人跟上,声调修筑而起伏荡漾,一首歌回旋往复唱两遍,两遍的声调各不相同,听起来既庄重又和谐动听。堂歌一般要唱三个晚上,直到大家都筋疲力尽才罢休。
7、历史传说歌为洪荒时代 *** *** 地的神话故事以及本民族变迁的传说故事。往往由一人唱到尾,象摆门子一样,听的人既了解到古代神话,获得有关本民族的历史知识,又享受到音乐美感。
8、苦歌是倾听命运悲苦之歌。有孤男寡女歌, *** 歌、婚姻不和歌、二婚再嫁歌、遭灾落难歌、饥荒困苦歌等等。这些歌曲调衰婉悲怆,听之催人泪下。
9、总之,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点。
二、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是谁唱的
1、《好花红》这首布依歌,曲调优扬,旋律优美,气息清新,抑扬顿挫,唱响惠水,唱响贵州,唱响北京,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由于它节奏明朗,悦耳动听,清新甜蜜,令人回味,被誉为布依族民族中的一颗明珠,光芒四射,光彩照人。
2、《好花红》源于毛家苑乡辉油寨,这里四周开阔田野,村寨衬以奇山秀水,片片瓦房映在一片桔林之中。这里的布依人,热闹好客,形成“无酒不成礼仪,有歌方算待客”的风俗,故又有“歌海桔乡”之称。他们以歌代言,以歌明礼,以歌抒情,以歌颂劳动,以歌表达感情。每当春暖花开时,河边、地坎以及山野路边,蓬蓬刺梨盛开,朵朵粉红色的刺梨花,带着湿润芳香的气息,盛开在翠绿色的刺梨蓬中,水灵灵,活鲜鲜向着太阳,艳红可爱,当地的布依族群众便集体创作了《好花红》这首歌,几百年来布依山寨世代流传,久唱不衰。
3、若要追根溯源《好花红》的创作者,说来话长,1953年,当时我国着名作曲家罗宗贤和贵州省歌舞团的黄江帆、曹玉凤等 *** 先后到毛家苑采风半个多月,当他们听到惠水民歌后,觉得该歌曲调优扬,悦耳动听,于是在乡 *** 帮助下,找来辉油寨的歌手王昌吉、王昌松、伍 *** ,谢世平几个青年到乡 *** 唱歌给他们听,大家当时不好开口,王昌吉同几个青年比较老练一点,便唱起《好花红》来。
4、省里来采风的几个 *** 很认真,一字一句记录下来,并按照他们唱的音调写好曲子,因此《好花红》这首布依民歌,经省作曲家整理以后,得以登台亮相。
5、1956年11月,惠水县举办之一届工农业余文艺会演,毛家苑的布依姑娘秦跃珍、王琴惠两位歌手便演唱了这首歌曲,前来观摩演出的省里专家,又以《好花红》音乐素材进行第二度创作,使《好花红》又更进一步走上舞台。演出结束后,两人唱的《好花红》获得一等奖,被省广播电台录音播唱全国。不久,正当《好花红》走红祖国大地时,风波来了,有人说它曲调不符合布依族民歌风格,有的说它脱离布依风味,有的说它歌词采集和记录者变成别人的作品,一时间《好花红》这首歌在群众中议论纷纷,争执不休,各家报刊也发表不同争论的消息。究竟谁对谁错,让我们追根溯源弄清事实,还它本来面目,公布于众。
6、据黔南州歌舞团的王思国说,这首歌曲最早时,是1955年秋,省歌舞团的黄江帆及曹玉凤夫妇来毛家苑采风,当时的王昌吉、贫协 *** 伍 *** 及秦元慧等人首次演唱,你逗一句我提一句进行初修后,才由曹玉凤对曲调进行记录整理,《好花红》这首歌才流传下来。直到2003年10月份惠水报发表了这首歌曲,黄江帆和曹玉凤夫妇看了报纸上的歌曲后,连连摇头说:“哎,这歌曲完全走调,唱时,总感到曲调的节奏、速度等都不符合布依族原有的风格,与当年记录整理的《好花红》相差太远。他俩希望有关人员对《好花红》这首歌曲进行采访考证,能还《好花红》本来面目。
7、消息一传,有位热心的记者马上写了一篇“《好花红》曲调有误”,文章一发表,引来不少群众议论纷纷,来文来电表示关注,本文作者了解文章后,为了弄清事实,也跑到省音协查询,经查阅,由 *** 、 *** 、中国音协主编,1996年我国之一部较 *** 的民间歌曲集,由中 *** 间歌曲集成,贵州卷上收录,惠水县及平塘县、贵定县、贵阳市的6首《好花红》歌曲,其中有两首是来自惠水县的王昌吉演唱,黄达成、李继昌记录,另一首由杨光英演唱,曹玉凤、黄达武记录的歌,按专家行话讲:“由于地区不同,演唱曲调及风格也不尽相同,这是民歌的统一与自然的表现力。”
8、最早搬上舞台的演唱者是毛家苑的杨光英,民间也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说法。其中,作为男 *** 的老年歌手王昌吉演唱的《好花红》,他们的演唱风格古朴、典雅、苍劲,有一种历史的沉积感,故被称为古体《好花红》,杨光英版的《好花红》为新版。这两首不同曲调的民歌虽歌词曲大体类同,也有不同之处,但总体区别没多大,应该没有正误之分。
9、当时任惠水县文化馆长的黄达武,是按当时总部的要求,对《好花红》进行采集、录音、记谱。这一正确的作法为《好花红》歌曲提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另外,王昌吉演唱的《好花红》在编写中,经过编委协商,在注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情况下,收入曹、黄二人相同的记谱,杨光英演唱的《好花红》也收入《贵州卷636页》。
10、按实际讲,在贵州的贵定、龙里、平塘、都有同一内容、不同唱腔的《好花红》,故贵州卷才收入6首《好花红》。为了作为历史资料,有助于音乐工作者考察和研究布依族的发展史,“惠水报”刊发的又恰是这一首,原意是让更多人了解《好花红》历史原生态,也因有关于《好花红》历史这方面的文章介绍太少,故就造 *** 们不太了解,造成许多误会与不休止的争论,这只能说各版都有它的不同特点,不因王昌吉版本唱得少,说它曲调有误,也不因杨光英传唱广泛说它是正确的。在文化艺术上无此歪理,再说,这也不是一般某某文化人凭个人感观,下此论断,总的来说,应该多联系专家,多考究历史,才不至于出此差错现象。
11、此歌在后来的秦跃珍、王琴慧在北京参加1957年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会演中演唱,受到专家学者好评, *** 人民广播电台作了实况的录音,引起全国轰动,节后,这首歌才被发掘搬上历史舞台。1981年6月,经 *** 批准,省、州文化局协助,此歌才再度在惠水县董朗大桥“六月六”歌会登台演唱亮相。
12、1953年我国着名作曲家罗宗贤又按这首歌的旋律作基调,创作出了《桂花 *** 幸福来》,这首歌一经演唱,很快又红遍祖国大地,这首歌与《好花红》成了不可多得的民族姊妹篇。
13、1998年12月,贵州省布依族学会成立之时,《好花红》这首歌被作为大会会歌,同时刺梨花又作为图案会徽。
14、2001年,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贵州 *** 队又以《好花红》冠名演出,夺得了舞美金奖、创作金奖、演出金奖。
15、 *** 民族歌舞团、海政文工团、全国着名女高音歌唱家罗秀英(惠水人)以高昂的歌声嘹亮的歌喉,在日本、美国、苏联等国演出,深受外宾热烈欢迎。
16、中国着名女高音歌唱家龚琳娜、李丹阳等演唱《好花红》时,受到惠水人民排山倒海的欢迎。
17、 *** 人民广播电台、海政文工团、曾小燕(贵州籍,布依族)演唱这首制成专集时,一时红遍祖国大地,唱响全球。《好花红》这首歌以它的民族风格、柔美的歌声、抒情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誉满全球,被誉为布依族民歌中的一颗明亮的珍珠,他不愧是:
18、“痛饮刺梨酒,醉听好花红,大地唱红遍,牢记人心中。”的一首歌,人民群众喜爱的好歌。
三、布依民歌
1、布依族民歌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它过去没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中国 *** 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民歌尤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每逢喜庆节日,歌声昼夜不停。
2、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点。?
3、大调和小调:主要流行于红水河北岸贵州册亨、望谟、罗甸等县布依族地区。大调动用较为广泛,包括叙事、祝酒、迎宾送客、诉情说理等,有时也用于情歌;大调音域一般只有五度,因而稳重沉静。小调主要唱情歌,音调较为开展,音域也扩展到八度,因而开朗热情,带山歌风,歌手常在高音和结尾使用假声唱法,别有一番情趣。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曲调也常有所差异。
4、大歌和小歌:主要流行于黔南荔波、独山和三都周覃一带,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主要的区别是,大歌有向亲友致意的歌头和歌尾,四句或六句一首;小歌则只有歌尾没有歌头,一般只有四句。大歌在公众场合演唱,内容比较严肃,多用于酒歌、叙事歌或迎送宾容、祝福庆喜等,歌曲结构较大较长,故称“大歌”。小歌多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成双成对的对唱形式,歌曲结构较为短小,故称“小歌”。大歌、小歌都是三度二度音程连续重叠使用。
5、明歌调和土歌调:这是贵阳郊区一带布依族对用汉语演唱和用民族语演唱的布依族民歌的统称。“明歌”用汉语演唱,按歌词内容又分“排歌”、“台歌”两类,按曲调特色又可分“四平腔”、“三滴水”、“酒歌调”三类。“土歌”指用布依语演唱,根据唱词的布依语声调行腔,话长音短,话短音少,歌腔多则三十余拍,少则十六七拍,视歌词多少伸缩,没有固定,多用于演唱传统的古歌。?
6、惠水山歌调:俗称“好花红”调,流行于黔中南惠水、长顺、贵阳、龙里、贵定等县(市)布依族地区,基本上概括了这一带布依族民歌的格调风貌。曲调为四声羽调式,活动音域八度;迂回曲折,悠缓自如。歌词一般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见物生情,内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动活泼,委婉动听,颇受人们喜爱而广为流传。近年来,音乐家们已将其曲调作为素材,改编或创作成合唱、舞蹈音乐、杂技音乐、影视音乐等,颇受群众欢迎。
7、盘歌:布依族传统民歌,是借用唱歌的形式盘问对方一些事物的歌。青年人初交时可利用盘歌的形式了解对方的情况,如问对方姓名,住在什么村寨等情况。老人唱盘歌,多在欢庆的场合,用盘歌互相问答,表现歌手们随机应变的才能。盘歌范围广泛,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等,都可做盘歌的内容。另外,唱歌猜谜语也是盘歌的一种形式。
8、十二部对歌:布依族情歌的一种,流行于贵州省望道、罗甸、册亭等县。一伙子们把情歌编成 *** 的节目,在结婚和立新房时,主人请他们演唱,一般对唱的双方每边都是两人。女歌手坐在新娘房内,男歌手坐在堂屋的火塘边隔板壁对唱。内容是把平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过程做为十二问答进行详细描述。所唱的十二部对歌为;问以(序歌)、问同间减(询问)、问酥(互相赞美)、问化问马《唱十二季花果)、问送信(送信物)、问换信(互换信物)、问离(分别)、问蓬(相逢)、问定(抗婚)、问考双(打官司)、问调(相约 *** )、问代问变( *** *** 都不成功,双方相约殉情,变成彩蝶双飞)。十二部对歌,想象丰富,唱词扣人心弦,可以连续唱七八天,是罗甸、望模、班亭等县布依族的主要娱乐形式,相当普遍。
9、此外,在贵州镇宁、关岭一带,贵州贞丰、安龙一带,贵州安顺、平坝一带,以及云南罗平、四川宁南等地,都有不同的民歌曲调,也都各具特色。
布依歌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布依语歌曲大全100首、布依歌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