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龙门龙舟之乡,以及中国龙舟之乡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2023顺德端午节哪里看龙舟
以村居为单位组队,特邀乐从镇青年 *** 协会、乐从机关龙舟队、陈登职业技术学校组队参赛,共接受16支队伍参加比赛。
“和韵沙滘杯”2023年乐从镇五人龙舟邀请赛
“和韵沙滘杯”2023年乐从镇五人龙舟邀请赛
放龙地点:乐从镇琴湖社区琴韵公园对开河段
男子五人传统龙舟河道拉力竞速赛。
从琴韵公园对开的放龙点出发,途经迳口河水藤段、迳口河沙滘段、沙滘陈氏大宗祠(约6.8公里),转沙滘大涌主赛道。上栋设于沙滘陈氏大宗祠对开河段,下栋设于沙滘西村艇会对开河段,龙门设在沙滘陈氏大宗祠公园红棉树对开河段。参赛龙舟进入沙滘大涌主赛道后在上、下栋之间来回绕标,上、下栋单程约2公里,1圈4公里,共计绕足5圈(上栋绕6次、下栋绕5次),第6次绕上栋后冲线进入龙门,完成全部赛程,赛事全程约为26.8公里。
作为容桂最早起龙的坊社,长安坊起龙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容桂进入“龙舟时间”。容桂龙舟文化盛会——“岭南潮·品顺德”2023欢乐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之2023年容桂龙舟文化旅游节,将于2023年6月9日正式启动。
活动名称:“岭南潮·品顺德”2023欢乐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之2023年容桂龙舟文化旅游节
活动时间:2023年6月9日起正式启动
容桂龙舟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起龙仪式、夜龙汇游、彩龙巡游等20多项群众喜闻乐见的龙舟文化活动接连上演,全方位展示容桂龙舟文化的多彩魅力。
兴起于容桂的夜龙汇游,是顺德龙舟文化特有的、独一无二的特色。游龙装上锣鼓、罗伞、彩灯等本土文化元素装饰,搭配五颜六色的LED灯饰,“盛装”游弋,可以说是“赛博朋克风”与传统龙舟文化完美融合的生动演绎。
首届中国龙狮文化国际博览会也将落户容桂,龙狮与龙舟联动,丰富市民游玩体验。届时,龙狮文化发展史和龙狮文化产业论坛、龙狮器材展、龙舟器材展、龙狮文创产品展等系列活动精彩上演。
“百舸争流水韵北区”——2023年北区社区五人龙舟邀请赛
红荔&毋米粥特约“鉴江竞渡龙腾水乡”三人龙艇赛
活动地点:大门居委会——凤城食都(大良河段)——伏波桥
主办单位:大良街道办事处、大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指导单位: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顺德区大良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大良街道体育总会、大良龙舟协会
冠名单位:广东顺德酒厂有限公司、佛山顺德毋记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北滘 *** ·和的爱心基金杯”男子三人龙舟赛
指导单位:北滘镇人民 *** 、北滘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北滘镇龙舟协会
资助单位:北滘 *** ·和的爱心基金
主办单位:上僚村 *** 委、上僚村委会、北滘 *** 上僚村福利基金
协办单位:上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僚村龙舟协会
2023年6月22日(端午节),下午1:00集中上僚龙舟训练基地检录,2:00开龙。
在上僚下闸开龙至水口村转栋位转栋,4圈后在上僚龙舟基地对出收龙。详见《2023上僚村第二届龙舟文化节-“北滘 *** ·和的爱心基金杯”男子三人龙舟赛》赛道示意图。赛后在上僚村龙舟训练基地进行颁奖。
1、以各村民 *** 组队参加,各队报领队1人,每只艇报名各3人(抽签后不能更换队员),最多不超16只艇,额满即止。比赛用标准五人龙舟由参赛队自行准备。
2、村委会邀请我镇村居每村1只艇参加,以邀请村居本村户籍为准组队参加,非本村户籍的不接受报名。比赛用标准五人龙舟由参赛队自行准备。
3、总参赛队伍不超35只艇,额满即止。如参赛数量不足20队,取消本次赛事。
4、报名截止后如个别村居没有队伍参赛的,由主办单位协调参赛名额至龙舟活动开展较好的村居。
2、需具有本村户籍或截至2023年5月28日止登记的上僚村龙舟协会会员或本村村民直系亲属;本村企业的员工(凭社保证明)、本村居住的异地务工人员(凭居住证)才可参加。
3、参赛人员必须会游泳,身体健康。(由各参加队伍负责审核)
4、所有参赛人员必须签订《自愿参赛风险责任承诺书》。
1、参赛队伍于即日起至6月9日下班前到上僚村委会3号办公室报名,报名时交300元参赛保证金(完成比赛后无息退回,如报名不参赛的,没收保证金由上僚村福利基金用作福利用途),报名时需交运动员 *** 复印件一份;参赛人员意外保险;自愿参赛风险责任承诺书;联系人:邓先生, *** :26395005。
2、6月19日,下午2:30村委会二楼会议室召开参赛队领队会议,并进行现场抽签。
1、参赛队伍必须遵守大会安排,全部参赛艇要进入放龙区,放龙不能偷步,如发现有偷步队伍,或偷栋行为的取消比赛资格并扣发所有奖金及保证金。
2、大会负责比赛奖金、奖品、裁判工作人员、保卫、医护、场地布置、饮用水等费用。比赛用艇及参赛人员保险由各参赛队伍自理。
3、比赛过程中如出现各种事故由所在参赛队自行负责。
4、各参赛队伍要秉承龙舟比赛精神完成全程赛事,不能靠边等候,服从大会安排。
八、如遇特殊原因需取消或延期举办比赛的,退回保证金,大会不作任何补偿。本规程最终解释权归上僚村委会,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龙江社区、东涌社区、坦西社区、世埠社区、西溪社区、沙富村、集北村、文华社区
佛山市友联体育运动发展有限公司、顺德区龙江镇体育运动服务联合会
所有参赛队伍必须以村居、企事业单位,以及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义报名。
2023年7月2日(农历五月十五)星期日12:30—16:00时。
竞赛航道:龙江大坝二桥南岸——北江水道——歌滘水闸——龙江大涌主赛道。
上转栋:涌口上涌小组;下转栋:龙江新开涌口。
(一)年龄在18岁(2005年出生)—65岁(1958年出生)的健康男 *** ;
(二)1.公开组:户籍不限, *** 组队,限报50队,先报先得(组委会可特邀相关队伍参赛);
2.镇内组:龙江镇户籍人员或龙江镇新市民, *** 组合,报名队数不限。
注:龙江新市民报名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③在龙江持有相关营业执照的法人 *** 。
(三)参赛运动员必须身体健康,能和衣自主游泳200米以上(由参赛单位负责把关)。
(四)违反资格规定和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出,取消参赛资格、成绩和奖资。
(一)参赛队伍必须为参赛运动员购买不少于一百万(100万)保额的意外保险(报名时提交复印件);
(二)参赛队伍必须签署《自愿参赛责任书》,领队及所有参赛运动签名,并在名字上按指纹确认,所 *** 单位加盖公章(报名时提交原件);
(三)参赛运动员必须持有近期(不超三个月)有镇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健康报告(报名时提供体检报告原件或复印件);
公开组:2023年6月5日上午9:00时至6月6日下午5:00时止;
镇内组:2023年6月7日上午9:00时至6月15日下午5:00时止。
①参赛队伍持参赛运动员的有效 *** 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彩色近照2张;填写参赛报名表(或发加盖公章的电子版报名表<内含姓名、 *** 号、个人照、负责人转账银行名称及账号等>)到龙江镇东涌社区报名;
②每队交参赛报名费1000元,(其中500元捐入龙江镇龙舟协会慈善基金作慈善用途; *** 元为大会统一采购比赛上衣和救生衣的工本费;其余 *** 元作为参赛保证金,在队伍无 *** 违规情况下,比赛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退回);
③镇内组的新市 *** 动员必须提交以下资料之一:
一年社保单;一年以上有效居住证;持有相关营业执照。
1、邓金添,联系 *** :13509955280
报名 *** :龙江镇人民西路乐龙国际创意城C座首层,导航搜索东涌居委会。
(一)执行中国龙舟协会现行实施的《自然水域五人龙舟竞赛规则》。
1、龙舟:必须是珠江三角洲常用传统杉木制造的龙舟,长度不超13米,宽度不超过0.6米。
2、划浆:材料不限,总长度<1.3米,叶浆长度<0.5米,宽度<0.4米。
3、必须穿着大会统一采购的救生衣和印有水筹号的比赛上衣(公开组和镇内组颜色不同)。
参赛龙舟从放龙区放龙,经歌滘水闸进入龙江大涌主赛道后,必须在上转栋和下转栋来回绕赛4圈,第5次经过 *** 台入龙门完成赛程(约30公里)。
参赛队所有运动员必须在7月2日上午9:00~11:30,带齐运动员 *** +运动员证+水筹号+划桨+龙舟,到大坝二桥检录区报到并接受检录。
全体运动员领取救生衣和对应水筹号码的参赛上衣合影存档(完成检录),艇号贴统一由赛会检录员贴于赛艇前端(公开组和镇内组颜色不同)。
11:40时开始疏龙,并根据水筹签号码进入对应的放龙闸位等侯,大会工作人员对运动员资格进行第二次验证检录(查看运动员集体证卡)。
本次竞赛采用参赛龙舟以龙尾靠紧放龙平台(塑料浮水平台),由放龙员用竹杆以橡皮筋扎着对应水 *** 的“放龙卡”,当放龙员收到放龙指令后,用竹杆把“放龙卡”递向舵手,舵手必须接卡后挂于脖子才可出发。(领奖时必须出示放龙卡,否则视为弃权处理)。
所有获奖队伍必须完成比赛全程,方能进入龙门领取名次卡;其余未能完成全程的队伍,必须让获奖队伍先入龙门。
参赛龙舟划同等距离,用时少者名次列前。
违反下列情况之一,造成意外事故,影响比赛正常进行的,一经认定,马上取消竞赛资格及成绩,甚至禁赛或追加罚款等处理。情况特别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放龙时必须在指定放龙牌号水道就位出发,进入主赛道后按右上左落的原则进行比赛。
2、绕标转栋时统一从右向左转,不得反方向转栋;转栋原则是先到先转,后者不准强争或横 *** 冲撞转栋。
4、参赛龙舟不得安装辅助驱动器材,艇内排水管道不能装于水位以下位置。
5、竞赛期间,各参赛龙舟不得故意影响、干扰或阻碍其它龙舟竞赛。
6、未完成比赛全程的龙舟不能闯入龙门,更不能冒领名次。
7、如比赛中途发生违规 *** 的由仲裁 *** 会作最终裁决,涉事参赛队伍必须服从裁决。
各参赛队于6月24日(星期六)上午9:00时派领队(教练、队长)到龙江镇行政服务中心四楼会议室参加联席会议,抽顺序签和水筹签。
抽签方式:先以电脑随机抽出抽签的顺序号,各队伍 *** 再根据顺序号依次抽出水筹签(即龙舟出发的龙位次序号码)。
水筹签安排:镇内组,第1-50号;公开组第51-100号。
(一)公开组奖励前33名,之一名奖金13800元(不设安慰奖);
(二)镇内组奖励前28名,之一名奖金8800元(另设安慰奖)。
(一)补给船必须凭大会统一发给的标志旗进入主赛区,并停靠在岸边,不得随意游戈,阻碍龙舟比赛。
(二)领奖:每只参赛龙舟收龙时必须按大会指挥进入龙门,并领取名次卡或镇内组安慰奖卡。由领队持本人 *** 原件、参赛证<运动员合照证>、名次卡及放龙卡(放龙员给的证卡)到坦田小学奖品领取处登记后,凭领奖凭条和上述一切证卡到奖品发放处领取相应的奖品(奖金于赛后10个工作日内连同参赛报名余额,转账至指定账户),另外,公开组和镇内组的前三名须到颁奖台参加颁奖仪式。
(四)各参赛队伍训练及比赛时间一切安全事故责任自负。
(五)各参赛队伍必须坚持安全之一的原则,秉着文明、公平、公正、友谊的精神进行竞赛。
(六)如遇不可抗力原因及其他因素影响,确须改期的则另行通知。
本竞赛规程解释权属主办单位,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二、礼乐龙舟的各坊龙舟简介
礼乐龙舟的分布区域,自古至今都是按里划分,从不受行政区域划分而改变。礼乐龙舟经过历史的变迁,原9条龙舟,分别是联捷坊的桃果红、朱紫坊的花蓝桡、南桥坊的九社、东门坊的黄桡、乌纱坊的红桡、南兴坊的天字号、忠联坊的七星、中正坊的白桡、月塘里的黑桡。黑桡在一百多年前已经湮没,现存8条传统大龙舟。(又称柑皮红;桡柄原色,桡板桃红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白色和绿色)
桃果红(联捷坊)所属东仁村:福禄里、芳兴里、新城里、东仁里、五福里、永兴里;英北村:大社里、英盛里、兴盛里、民乐里、九如里、扳龙里、镇龙里;东红村:攀桂里。
东红村:北有南溪桥通墟镇社区新街,村南有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的九层名阁——扶风阁,1957年被拆除。东仁村:咸丰年间之前,礼乐原有的墟道、店铺、集市、墟期开设在本村的芳兴里、福禄里、新城里,至今仍存有旧铺和墟地。礼乐人有两句民谚:“有女便嫁芳兴和福禄,朝买鲜鱼晚买肉,若然无食就女无福”、“好睇戏,嫁墟地”佐证。同治年间,随着商业的发展,店铺逐步兴建在立新街、长兴街。古建筑有礼乐乐善堂、芳兴里门楼。英北村:水陆交通便利,村东有恩西路,村西有三多里河。镇龙村东有个“合罗围”,故镇龙俗称“合罗冲”。
1962年 *** 节龙舟竞赛获第三名,获黑底金字“三分鼎足”匾
1978年、1979年龙舟竞赛均获第二名
1980年、1981年龙舟竞赛均获之一名
1988年礼乐镇庆祝江礼大桥落成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1990年礼乐镇庆 *** 龙舟竞赛获第二名
1993年礼乐镇庆 *** 龙舟竞赛获第二名,获“二龙比翼”匾
1994年江门市江海区成立庆典,在江门蓬江举行江海区之一届龙舟赛获第二名,获“飞龙逐冠”匾
2004年端午节龙舟赛桃果红获“一龙齐冠”匾
2006年荷塘镇(2006)龙舟节企业杯龙舟赛获第四名
2009年“ *** 杯”礼乐龙舟竞渡获第三名,获“三跃龙门”匾
2014年礼乐龙舟竞渡获之一名,获“三龙共赏”牌匾(又称花蓝桡:桡柄、桡板均为浅蓝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 *** 和红色)
花蓝桡(朱紫坊)所属新华村:新墩里、华宁里、新宁里、新龙里;新兴村:西兴里、仁让里、仁兴里、纸扇里:新丰村:三福里、流沙里;新创村:丰安里、永安里、新安里、建安里、沙咀里。
1961年前,新华村隶属武西大队,1961年6月建立新华大队时,村中有新墩和华宁两里,各里取一字,定名为“新华”。礼乐“唯一山”坐落在礼乐乡门楼的北面,礼乐是冲积平原地区,并没有山,在1958年这个土堆被命名为“唯一山”。礼乐上堡至善堂在礼乐乡门楼西侧,至善堂曾为诊所,中医区翼良曾长期在此为乡民诊病。至善堂现已拆除。
1962年 *** 节龙舟竞赛获第二名,获红底金字“二龙争珠”匾
1973年参加司前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1978年参加 *** 水口振华龙舟竞赛获第二名
1980年、1981年龙舟竞赛均获第二名
1988年庆祝江礼大桥落成龙舟竞渡获纪念奖
2009年“ *** 杯”龙舟竞赛获之一名,获“一统群龙”扁(桡柄红色,桡板绿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白色和红色)
九社(南桥坊)所属雄乡村:西贤里、汇龙里、南龙里:跨龙村:护龙里、忠心里、南安里、西安里、南胜里、东胜里、龙兴里。
雄乡的名称源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清 *** 划定此村征粮点为“雄”字号,派粮船来收粮,粮船 *** “雄”号旗,称雄号船,后引用粮船“雄”宇,称“雄乡”,沿用至今,跨龙村村名源于村中心有座古建筑石拱桥跨龙桥。礼乐书院座落在跨龙村东南角,村有南胜里,巷口有座古闸口门楼,门楼外上刻“南胜里”,有楹联:“南地往来敢谓闾门容驷马:胜流建议还期雨露浥芝兰。”门楼内上写“网顶大巷”。
清代至 *** ,九社连夺六科之一:
光绪元年(1874年)获“破碧先去”匾
光绪二十一年( *** 5年)获“泳中脱颖”匾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获“孰能一支”匾
宣统二年(1910年)获“群龙首见”匾
*** 四年(1915年)获“功北萧何”匾
*** 十七年(1 *** 8年)获“独擅胜场”匾
*** 二十九年(1940年)在外海参赛获第二名
1977年、1978年1987年龙舟竞赛均获第三名
1988年江礼大桥通车剪彩龙舟竞赛获第三名
2004年端午节龙舟赛获“一龙夺锦”匾
2006年荷塘镇龙舟节企业杯龙舟赛获第三名
2014年端午节龙舟赛获之一名,获“一龙圆梦”牌匾(桡柄原色,桡板 *** ,桡板有一太极图,为蓝色和红色)
黄桡(东门坊)所属武东村:益兴里、茂隆里、刘家里、东隆里、仁厚里、东和里、兴隆里、仁和里、仁家里、广丰里、天福里。
武东村位于礼乐东北部,距礼乐街道中心1.5公里;东临环镇公路,西邻新创村,南邻威东、乌纱村。
*** 三十四年(]945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科“胜利飞龙”之一名获“为鳞之长”匾
1990年礼乐镇 *** 节龙舟赛获之一名
2004年端午节龙舟竞赛第二名,获“二龙竞标”匾乌纱村位于礼乐东面,东临三江公路,西邻威东村,南临恩西路,北邻武东村,以盛产西洋菜著名,1949年,村民邓荣安从江门白沙引西洋菜在村内种植,初期只有0.7亩地,现全村发展到200多亩地。
*** 二十二年(1933年)龙舟赛之一名,获“飞龙夺锦”匾
1988年礼乐镇庆祝江礼大桥落成龙舟竞赛获第二名
1993年 *** 赛龙之一名,获“群龙至尊”匾
2004年端午龙舟赛第二名,获“二龙竟标”匾
2014年端午节龙舟赛获第二名,获“二龙献瑞”匾(桡柄、桡板均为红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白色和黑色)
红桡(乌纱坊)所属乌纱村的乌纱里。
乌纱村位于礼乐东面,东临江三公路,西邻威东村,南临恩西路,北邻威东村,以盛产西洋菜著名,1949年,村民邓荣安从江门白沙引西洋菜在村内种植,初期只有0.7亩地,现全村发展到200多亩地。
*** 二十二年(1933年)龙舟赛一名,获“飞龙夺锦”匾
1988年礼乐镇庆祝江礼大桥落成龙舟竞赛获第二名
1993年 *** 赛龙之一名,获“群龙至尊”匾(又称红须;原色桡,桡板一红色圆中有黑色“天”字)
天字号(南兴坊)所属东红村:业兴东里、业兴西里、东兴里、英东里;
英南村:南乐里、北乐里、聚兴里、西龙里、南雄里。
英南村位于字礼乐的最南面,东面、北面邻东红村,西邻跨龙,又与东仁村隔河相望,南临南环公路,交通便利,往新会三江、古井客车路经村前。东红村:北有南溪桥通墟镇社区的新街,村南有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的九层名阁——扶风阁,1957年被拆除。
1984年庆祝 *** 35周年龙舟竞渡获第三名(桡柄红色,桡板黑色,有白线相连的七颗白圆星)
七星(忠联坊)所属雄光村:新城里、新积里、北盛里、西昌南里、西昌北里、东兴里、新雄里;雄乡村:西兴里、源兴里。
1977年、1978年礼乐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1979年、1980年、1981年礼乐龙舟竞赛获第三名
1984年庆祝 *** 35周年龙舟竞渡获第二名
1996年中国江门市首届国际龙舟“高路华杯”邀请赛获纪念奖
1999年礼乐镇端午节龙舟赛获第二名
2001年端午节礼乐镇商会杯之一届龙舟竞渡比赛之一名
2004年端午节龙舟赛第三名,获“三龙争辉”匾(桡柄原色,桡板白色,桡板有一太极图,为黑色和红色)
白桡(中正坊)所属敬和村:祁丰里、敬和里、月塘里、张围里、新塘里、金和里、祁新里;威西村:南昌里、新地里、接龙里、迎龙里、聚龙里、东胜里、泗源里、新龙里、永胜里、永贤里;威东村:东华里、中路里、荣江里、华路里。
1961年 *** 节礼乐镇龙舟竞赛获第三名
1962年礼乐镇龙舟竞赛获之一名获绿底金字“一登龙门”匾
1984年庆祝 *** 35周年礼乐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1987年 *** 礼乐镇龙舟赛获第二名
1990年 *** 礼乐镇龙舟赛获第三名
1993年 *** 礼乐镇龙舟赛获第三名,“三捷龙门”匾
1994年江门市江海区成立庆典龙舟赛获得之一名,获“捷夺群龙”匾
1999年端年节礼乐镇龙舟赛获纪念奖
2004年江门市江海区之一届龙舟竞赛获之一名
2009年“ *** 杯”礼乐龙舟竞渡获第二名,获“二龙争鼎”匾贺庙:新龙舟升水采青回来、每次新挖起龙舟或“出大标”后,都要贺庙。扒丁们装好龙头、龙尾、龙篓、坊牌的盛装龙舟,扒到庙前转鼓,庙前人群燃放鞭炮,递送茶水、饮料给运动员,庙宇的主持送一面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小红旗和一封“利是”,由带水佬接过, *** 在船头。如此在庙前三次转鼓,谓之贺庙。
晒标:凡“出大标”获得之一名的龙舟,为庆祝夺冠,必定到各坊主要河段扒龙舟三天,沿河燃放鞭炮,显示实力,这叫“晒标”。
食龙舟饭:夺得之一的龙舟组织者,一定在本坊大摆宴席,邀本坊年长者、有声望者、对扒龙舟有贡献者食龙舟饭,小孩也可参加。
做之一龙舟戏:“出大标”夺冠龙舟的坊,传统要做之一龙舟戏,过去是做大戏(演粤剧),后来也有放 *** 或粤曲演唱的。开演时,扒丁是理所当然坐前排“对号位”。 *** 二十二年(1933年),红桡做之一龙舟戏,搭戏台15丈,牌楼13丈,撰联:“彼有金龙此有银龙四方八面云述别称我是飞龙竟慕群龙首选大地齐欢安乐景;昔者亚元今者解元数十年来先后并美还冀状元希望三元连捷普天同祝太平年。”请来了“胜寿年”粤剧团,有罗家群、靓少佳等名演员演出。 *** 三十四年(1945年)农历八月十二日出科“胜利飞龙”,黄桡获“胜利飞龙之一名”,东门坊卖沙仔滩几百棵荔枝树做戏祝夺锦,在关帝庙前搭戏台,仁厚里村民黎华润撰戏 *** :“黄龙出西海冲波破浪力挫七雄技艺超群竞得双夺锦;彩舟入东门耀武扬威光照五里腾欢鼓舞演戏祝胜利”,请来“万年青”粤剧团演戏七晚七夜。过去演之一龙舟戏,是从傍晚开场直到翌日清晨,通宵达旦一场一场不间断地演出的,傍晚时分,各坊各里,男男 *** 相约睇龙舟戏,甚为热闹,本坊更是万人空巷。1990年黄桡夺冠,武东管理区在之一号(围名)地堂搭台,益兴里村民区兆炯撰戏 *** :“凤翔武乡朝圣地地灵人杰占魁榜:鱼跃东门觐黄龙龙生虎猛夺先锋”,请新会粤剧团演戏三晚,也十分热闹。
三、龙门县的地理环境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87万亩,比上年减少1814亩;油料种植面积4.09万亩,增长2.9%;蔬菜种植面积16.24万亩,增长10.4%。
全年粮食产量11.40万吨,增长24.1%;油料产量0.68万吨,增长4.2%;蔬菜产量22.48万吨,增长14.4%;水果产量38.66万吨,增长1.0%。全年肉类总产量1.08万吨,增长6.3%。其中,猪肉产量0.72万吨,增长6.7%。全年水产品产量0.61万吨,增长2.9%。
2014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10亿元,对比上年同期增长5.0%。其中,农业26.44亿元,增长5.4%;林业0.52亿元,同比下降13.6%; *** 2.44亿元,增长5.4%;渔业0.50亿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0.20亿元,增长3.5%。 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 间,实现增加值52.40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按经济组织类型划分,规模以上工业国有企业下降17.2%,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6.9%,股份制企业增长33.6%,外商及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增长31.6%,民营企业增长35.3%。
全年实现水泥产量达12 *** 万吨,增长16.8%,发电量29314万千瓦时(万度),同比下降22.2%。
全年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增长8.8%。 2014年全县共有学校:全县现有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全小学23所、幼儿园24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 *** 化技术学校11所。在校中小 *** 39487人(高中阶段6125人、初中9136人、小学24226人),在园幼儿8639人。
2014年全县 *** 本科和专科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更好成绩,其中,重点本科上线人数43人,比上年的21人翻了一番,普通本科上线人数556人,比去年增加69人,首次突破500 *** 关,各批次上线人数的增幅远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中考600分以上的优秀生154人,比去年增加20人,增幅14.9%,平均分稳步提高。全县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1年,在市举办的体育锦标赛上,龙门县夺得了跆拳道比赛1金2银6铜,游泳1金1银3铜,跳水1金2铜,田径2金2银7铜。
2013年,龙门县新建村级文化广场41个;县镇村 ***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服务全覆盖;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站;龙门籍运动员勇夺世界举重锦标赛3枚金牌。
2014年全县有文化馆1个,组织文艺活动28次,参加2.5万人次;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1.8万册件套,其中图书总藏量7.1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288件,参观7.8万人次;广播电视发射台1个,电台频率2个,电 *** 道3个, *** 广播人口覆盖率和 *** 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99%,有线电视覆盖率62%。县内主要聚居汉、瑶两个民族,流行四种不同系属的汉语方言,形成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格局。方言的分布除县治所在地龙城街道及其毗邻的龙田镇统一流行一种比较接近于广州话的粤方言“龙门话”,县境东南的路溪流行“路溪话”,西部县境南昆山、北部县境密溪流行清一色的“客家话”外,其余乡、镇均同时流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方言的“双语区”。北部县境的蓝田瑶族乡,由于历史的原因,已逐渐“汉化”。乡内流行“龙门话”和“客家话”。龙门县方言主要有: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路溪话。
“龙门话”是龙门县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在龙城、王坪、地派、铁岗、左潭、蓝田、天堂山、龙华、沙迳、永汉、麻榨、油田等十余个乡、镇、场,使用人口16万多人。“龙门话”是粤方言 *** 中的一种次方言。与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庆话、花县话、东莞话、增城话在内的粤方言同属粤海系次方言,它与广州话相近。广州话,又称之为“省话”或“白话”。 *** 25年(1936年)《龙门县志·卷五》载:“县属语言用省话或用客家话,各区、乡尚未一致,惟之一区纯用省话耳”。由于龙城镇自龙门置县以来均为县治所在地,以其 *** 、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影响,龙门话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起着龙门县中心方言(即 *** 方言)的作用。
语音方面,龙门话以阴平为高平(如:诗、哥、花、鹅等字的调)和低降两调(如:梯、鸡、魔、科、天等字的调),上声不分阴阳,下声阴入读低升(如:尺、拍的调)和阳入读高降(如:白、人的调),而显得在声调上和广州话有些差异,这是龙门话在语音上和广州话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龙门话有广州话所没有的声母(nt—如:而、耳、儿的声母)以及韵母。
词汇方面,龙门话绝大部分词语和广州话说法一致,但也有一部份不同,这部份词语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
红(猪红、牛红)血(猪血、牛血)
龙门话中,有一部份词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的形式。例如:瓯仔(小碗)、镬(铁锅)、拈(拿)、牙(牙齿)、须(胡子)、呕(呕吐)、咳(咳嗽)、衫(衣服)、眼(眼睛)、知(知道)、蟹(螃蟹)、惊(害怕)、翼(翅膀)等等。另外,龙门话的某些词语常带上后缀,例如把一些雄 *** 动物叫作“牯”(牛牯、猪牯、狗牯);把雌 *** 动物叫做“乸”(牛乸、猪乸、狗乸)。
语法方面,尽管龙门话在词汇上有与广州话略有差异,但句法结构基本相同。例如:
呆′(ngui)睇多几摆。我睇多几匀。
你聊′开一日,□(mieng)走?你玩咗一日、总未走?
呆′(ngui′)企随□( *** ng)。我企系呢度。
另外,龙门话也有一些变音现象,词语的变音引起词义的变化、例如“洗身”,之一调的“洗身”表示“游泳”,而第三调的“洗身”则表“冲凉”之意:“呆”(ngui)表“我们”′,而呆(ngui)则表“我”,又如“鸭春”(qan)的“春”,声调是之一调的“春”,而“春天”的“春”,声调则是第三调了,二者词义相去甚远。不过,龙门话的变音都有一个规律,即:一般是阴平(1)调变为阴去(3)调,或阴去(3)调变阴平(1)调,彼此间互为变调。
龙门话再细致划分,还可按照人们的习惯称呼,分为麻榨话、永汉话、沙迳话、龙华话、左潭话等,因为它们之间都有细微差别,比如龙门话说“你去赖deng?”(你去哪里?)沙迳话则说“你去善书?”而麻榨话又说“你去思□( *** ng)?”了。沙迳、永汉、麻榨三地方言无论在语音和词汇上与“增城话”相仿,龙华、龙门以上的“上龙门”则比较统一在“龙门话”之中。
标音举例:(广州话拼音方案注音)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平陵、龙江、南昆山、密溪、麻榨、永汉,地派、左潭、铁岗、天堂山、蓝田、龙华、沙迳、油田等地。客家话使用人口近8万人,成为仅次于龙门话的第二大方言。分布在不同乡镇的客家话,相互间是比较一致的,只是某些词、字在语音上略有差异。由于历史、地理上的原因,县境内地区与邻县互为影响,各有特点。流行在地派、蓝田一带的客家话,酷似新丰的新丰话;流行在永汉、麻榨的客家话,酷似增城的客家话;流行于平陵隘子的客家话与邻近博罗公庄的客家话,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龙门县境内的客家话同客家话的 *** 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比较,则有较大差别。如麻榨的客家话,有半元音声j(如“若、约、闰、而”等字读音的声母),舌面中察音声母c(如“休、去、虚、玄”等字读音的声母),鼻音声母y和n互相补充,有韵母ai(如“卫、委、威、违”等字读音的韵母),由于受粤方言的影响,有许多词语带有浓厚的粤方言色彩。例如:拗颈(争辩),癫(形容人的神经不正常)、衰(不好)、风栗(栗子)、散纸(零钱)、铺头(商店)、头先(起初)、晏昼(中午)等,这些都是梅州客家话所没有的。另外,客家话也保留了一些古代汉语的词语,如:俩子爷(俩父子),其(他),好采(幸亏)、瓯(小碗)、镬(铁锅)等。也有一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惯用语,如:三捞四夹(意为杂乱无章)等,还有疑(你)、崖丢(我们)、落房间(入房)、落堂(下课)、夹(窄)等等,这些都构成了龙门客家话的一个特点。
在平陵、龙江一带的部分自然村流行一种既非客家话,又与龙门话大相径庭的本地土话,当地人习惯称为“黄沙话”、“祖塘话”、“格朗话”等。因它主要分布在平陵的黄沙、祖塘、晨光和龙江的格朗、广尾、良圹等地,也有人称之为“大路客家话”,使用人口2万余人。本地话与惠州话、河源话、博罗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都有极其相似之处,属于粤方言分布在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一个特殊支系。它与广州话、龙门话较之接近,也受到客家话的有力影响。它的去声分阴阳两调,除有两“入”声调之外,舒声还有六个调,阴入、阳入分别是高平、中平(或高中平)的调值;有w—j—两个丰元音声母(如:围、伪、延、运等字读音的声母);有撮口呼和单韵母—y、—Ce(如:良、虚、茄等字读音的韵母);有a元音和—ai、—an、—am等韵母(如:第、楼、含等字读音的韵母),这些都和广州话、龙门话有近似和一致之处。而阳去有高降的调值,古浊塞音声母都读送气清音(如:夺、道、洞等字读音的声母),表明它既有客家话的语音成份,又有很大差别。例如:客家话的“头”,本地话则读作“台”(toi);客家话“走”,本地话则读作“载”(zoi),二者差别很大。
词汇方面,本地话绝大部分具有本方言特色的基本词语,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方位词、时间词以及大量的成语、惯用语,同广州话、龙门话也基本一致。另外有一部分词语是受客家话影响而接受过来的。如:碗公(大碗)、鼻公(鼻子)、咸春(咸蛋)、老妹( *** ),老娣(弟弟)、猪牯(公猪)、猪乸(母猪)、食朝(吃早饭)、食夜(吃晚饭)等等。但有一部分词语也存在很多不同。但语法上则与龙门话、客家话大体一致。例如:
路溪话兼有粤海方言,客家话、本地话和其他语种的影响,也属于粤方言,是东江中、上游地区一个特殊支系。使用人口近一万人。路溪话之所以被看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种,除了它的分布仅在路溪一镇外,它在语音上自成体系,与龙门话、客家话、本地话迥然不同。例如:nin(颤抖)、lai(遗失);“去奈主?”cnunaiju(去哪里?);“奈谁?”naiseu(哪个?);“务知洒,”mudixa“不知道”)等;它有它的特殊语言和词汇。语音上有许多一般读t—、声母的字读成h—音声母(如:“弟、第、笛、大”、“题、梯、同、体”等字读音的声母),有自已特殊的舌面中塞音和塞擦音声母c—、cc‘—(“权”、“全”读音的声母)。龙门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集地,有独特的瑶族文化,地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客家山歌、粤剧、赛龙舟、舞 *** 等传统民间文化。全县还有功武村古建筑群、见龙围炮楼、廖金凤墓和鹤湖围等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获“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全国更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温泉之乡”“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双拥”模范县、“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等称号。
龙门县蓝田瑶族民间舞蹈“舞 *** ”已经申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对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舞 *** ”符合申报的标准: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的特点;在当地有较大的影响;处于濒危状态。
龙门县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龙门农民画为中国三大农民画之一,它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传统的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充分发挥农民创作者的艺术想像,在艺术风格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龙门农民画从1972年开始创作活动。龙门农民画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熟悉的劳动、生活和家乡风俗的热闹喜庆场面,饱含浓郁的民间文化特色。
龙门农民画吸收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创新地以单线平涂手法,结合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并借鉴传统民间刺绣、木雕、剪纸等艺术手法进行创作,同时也开创了以追寻“ *** 文化”痕迹,以“ *** 文化”作为独特文化视角,展现南国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为意念而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它突破了焦点 *** 、比例、结构等基本绘画 *** 的束缚,以浓墨重彩渲染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
19 *** 年,龙门农民画曾在广州、西安、北京、上海、长春等国内大都市展出,也曾到美国、日本、瑞典、挪威、 *** 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0多张作品在国内外刊物发表,48张获省以上美术奖,外宾购龙门农民画4500多张,1988年龙门县被 *** 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8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农民画艺术)之乡”。
关于龙门龙舟之乡和中国龙舟之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