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贵州鱼龙之乡和水族 贵州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贵州鱼龙之乡以及水族 贵州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贵州地学先驱谌湛溪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省地质学会)
(贵州省地质科研所,贵州省地质学会)
谌湛溪先生是我国较早接受近代地学教育的学者之一。从已收集到的资料看,他应是贵州省接受过 *** *** 的近代地学教育的之一人,曾为近代地学知识在我国的应用和传播作了不少贡献。但由于其一生四处漂泊、颠沛流离,有关他活动记录的资料零星分散,而地方志书中对其生平的记载多根据回忆和传说写就,准确 *** 不高。笔者在对已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做了一些考证后,将谌湛溪先生的部分生平事迹介绍给读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希望与谌湛溪先生有过接触或掌握其有关情况的读者对本文中的谬误给予指正,向笔者惠赐有关资料,提供线索和帮助。
谌湛溪,名祖恩,湛溪为字。清光绪八年( 1882年)生,平远州(现贵州省织金县)北门大水沟人。10岁能诗,12岁参加光绪甲午( *** 4年)科大定府(现贵州省大方县)考,中秀才,时人誉为神童。后就读贵山书院,成绩优异,被贵州省学政批准食廪。1904(甲辰)年经礼部批准进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深造,1908年毕业。1910(庚戌)年与我国著名学者赵元任、胡明复、周仁、胡适、竺可桢、过探先、钱崇澍等一道考取第二批庚款留 *** ,就学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获博士学位。
谌湛溪先生于 1917(丁巳)年回国,历任湖南益阳板溪锑矿工程师( 1918年)、山东中兴煤矿(现山东淄博煤矿)煤师、河北唐山煤矿局技正(总工程师)、河北井陉煤矿局技正( 1 *** 3年)、东南大学( *** 学前身)教授( 1 *** 3~ 1 *** 5年)、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教授、厦门大学教授( 1 *** 6年)、江西萍乡矿务局技正( 1 *** 7年)、 *** 技正( 1 *** 8年)、焦作煤矿技正、烟筒山铁矿技正( 1 *** 9~1931年)、石景山铁矿技正、贵州省建设厅厅长( 1935~ 1936年)、云南省个旧锡矿勘探队技正( 1937~ 1938年?)、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 战争时期该院迁贵州平越即今福泉县)教授( 1939~1944年)、贵州大学教授( 1946~1953年)、昆明工学院教授( 1954~1958年)。1956年退休,定居贵阳,1958年逝世,享年 76岁。
谌湛溪先生酷爱诗文,常以诗叙事言情鸣志会友,有诗集《柏余集》、论述《大学补缺》传世。
谌湛溪先生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矿山之一线,科技著述不多,已知的仅有“GeneticClassification of Rocks”(《 *** 的成因分类》)和“Calculation of the Depth of a Ma *** etic De-posit”(《磁 *** 矿床深度计算》)两篇,后者发表在“Ame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 *** gical Engineers”(《美国矿冶工程师学会会刊》)上,时间大约在 1940年前后(具体刊期待查)。
在美国留学期间,谌湛溪先生积极参加中国留 *** 的各种活动,曾参与中国科学社的筹建。受国内实业救国 *** 的影响,1914年 6月 10日,留美 *** 任鸿隽、杨铨(杏佛)等 9人在美国纽约州倚色佳小镇发起成立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初创时实际上是《科学》 *** 社,采取股份公司形式,以股金作为发刊《科学》的资本,把《科学》 *** 作为一种实业来经营,“股东有享受赢余的权利”。最初考虑招股 40份,每份 10美元,其中 20份由发起人承担,其余 20份发售。不料中国科学社成立后,在留美学界引起强烈反响,要求入股的 *** 大超出创始人之计划。到 1915年 7月左右,中国科学社有股东 76人,认股 106份,若全部交齐,股金可达 1060美元,是当初预计的 2. 6倍。其中认股更高的是发起人任鸿隽、杨铨,各 3股,另外 7位发起人各 2股。其他指认两股者还有计大雄、邹树文、谌湛溪、钱家瀚、 *** 尧、卢景泰等 18人,他们与发起人一道成为中国科学社初创时期的骨干。庚款留美虽为公费生,生活经费相对较为宽裕,但 10~30美元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此,他们必须省吃俭用。例如:赵元任曾介绍说中国科学社成立未久,一些人试图通过省吃俭用来支持它,有段时间他自己竟因此而得了营养 *** 症;另一次他和同学 J. C. S. Tung发起吃经济饭比赛,不久俩人全都得了感冒而病倒。留 *** 们所认股份大多数是分 2~3次才交清,谌湛溪先生所认 2股 20美元就是分为3次交清的。中国科学社于 1915年 10月 25日改组为纯学术社团,以“发展中国科学”为宏伟目标,于 1918年迁回国内。中国科学社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谌湛溪先生于 1917年由美回国后,一直活跃在科技舞台上,曾在多所大学教授地学课程并参与了 *** *** *** 研究院和中国地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草创。
1 *** 1年秋,东南大学正式开学。校长竺可桢所倡建的新型地学系也于是年招生授课。新型地学系增设地质、气象等新课程,加强自然科学教学,培养众多“以调查全国之地形、气候、人种(类)及动植物、矿产为己任”的地学家。该系包括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几门学科,开设的课程有:地学通论、气象学、地质学、古生物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世界气候、矿物学、地形测量、地图学、历史地质学、地质考察等。规定地学系 *** 均须修读上述课程。为此,竺可桢先后聘任了曾膺联、徐韦曼、谌湛溪、徐渊摩等专家为 *** 讲授各种新课程。该系培养了许多地理、气象、地质方面的专家,如胡焕庸、张其昀、王庸、向达、袁见齐、吕炯、朱炳海等。1930年地质系 *** 成系,在此前后,教授计有李学清(教授普通 *** 学、高等 *** 学、土壤地质学)、孙佩章、张正平(教授构造地质学、地形测量)、郑厚怀(教授普通矿物学、经济地质学)、曾膺联、谌湛溪、徐韦曼、徐渊摩、谢家荣、李之常(教授普通古生物学、历史地质学、脊椎古生物学)、朱庭祜、王恭睦、马廷英等留学归来的学者。
1 *** 7年 5月,南京 *** *** *** 会议举行第 90次会议,议决设立 *** 研究院筹备处,并推定蔡元培、李煜瀛(即李石曾)、张人杰(即张静江)等为筹备 *** 。7月,南京 *** 公布《 *** 大学院组织条例》(大学院后改称 *** ),第 7条规定,该院下设 *** 研究院。10月,大学院成立;院长蔡元培于 11月聘请学术界人士王季同、宋梧生、徐渊摩、竺可桢、谌湛溪、曾昭抡、郭任远、胡刚复等 30余人,组成 *** 大学院 *** 研究院筹备会及各专门 *** 会。11月 20日, *** 研究院筹备会举行会议,通过《 *** 大学院 *** 研究院组织条例》,确定 *** 研究院为 *** 更高科学研究机关,其职责为直接从事研究工作和指导、辅助、联系、奖励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进行两项;以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兼任研究院院长,大学教育行政处主任杨铨兼任研究院秘书。议决先设立理化实业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和观象台四研究机关。翁文灏、李四光、朱家骅、谌湛溪、李济、徐渊摩被推定为地质研究所筹备员。
1933年 3月,翁文灏、竺可桢、张其昀三人具名发起,邀地学界 *** 40人为发起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谌湛溪参加了该学会的之一届年会及在其间召开的社务会。从参加社务会人员仅有翁文灏、竺可桢、蔡源明、韦润珊、柳翼谋、缪凰林、刘恩蓝、朱庭祜、谌湛溪、朱起凰、邓启东、方壶、张其昀等 13人看,谌湛溪应为发起人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7月 17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校园。学校师生几经辗转历尽磨难,于 1939年 1月 28日到达贵州平越县城(今福泉县)。贵州省 *** 命令平越县对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内迁平越做好安排。平越县 *** 将文庙内的县立中学腾出,作为教室和办公室,将旧考场屋的县立小学腾出,作为 *** 宿舍,又租赁了一些民房,略加修缮,充作教授与家属宿舍。后又在福泉山上建起了简易图书馆,开辟了大小两个 *** 场。1939年 3月原有教师罗忠忱、伍镜湖、黄寿恒、顾宜孙、李斐英、朱泰信、林炳贤、许元启、范治纶、邵福旿、罗河、李汶、杨耀乾等 20多位教授陆续到校,茅以升院长又延聘了何杰、陈茂康、谌湛溪等教授,师资力量,甚为雄厚,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941年 7月,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与北平交通大学铁路管理学院在平越合并,称为交通大学贵州分校。1944年12月湘桂失陷,平越告急,学校于1945年1月迁往重庆。交通大学在平越复课期间,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质量很高的 *** ,毕业后逐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中选为学部 *** 和院士的有:佘峻南,林秉南,萧纪美,徐采栋,谭靖夷,陈能宽,庄智育;命名为建筑和勘测设计 *** 的有:佘峻南,胡惠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陈能宽,葛昌纯。
谌湛溪先生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科学家、教育家,是一个十分重感情、有骨气的人。他对祖国十分热爱,与同时代的一批有识之士共同为祖国摆脱贫弱而努力奋斗;他对挣扎在社会底层的贫苦民众十分同情,而对压榨贫苦民众的权贵和富豪则报以 *** 乃至怒骂。
谌湛溪先生与同时代的众多著名学者保持着友好联系,诸如竺可桢、翁文灏、秉志(农山)、杨铨(杏佛)、黎照寰(曜生)、过探先、刘芙若、李济、路季讷、茅以升、吴蔼宸等。特别是与秉志关系甚密。
秉志是我国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在东南大学教学期间创建了我国之一个生物学系。谌湛溪先生与秉志两人曾同在东南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常以诗和答,《柏余集》中多首诗是写给秉志的。
1 *** 9年著名农业教育家、棉花育种家和造林事业的先驱者过探先病逝,谌湛溪先生与简伯荘作挽诗悼念:
冀北争鸣日,东海共济时;廿年弹指过,异地有心知。同作京华客,粗消阔别思;方期多把晤,哪得便长辞。稼穑千秋业,胶庠一代师;哀荣家国事,风雨友朋悲。既赴寝门哭,亦陈蒿里诗;尤怜明德后,八干桂林枝。
谌湛溪先生在京师大学堂就学期间,曾从我国近代诗人陈衍(石遗)习诗,多年后仍保持着密切联系。1 *** 6年曾以诗《上陈石遗师二首》向恩师吐露心声:
再拜吾师南海上,七十人豪童子颜;富国筹谋空夙昔,余波绮丽惊尘寰。传经中垒饶心事,落笔昌黎自斗山;半百门生昂首问,谁系斯文天地间。
*** 三峰石裂成,一回瞻眺一倾诚;未知四度秦川眼,争似陈门两立情。
谌湛溪先生在他的多首诗作中流露出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情,如《闻武汉 ***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 *** 欢迎来宾歌》、《安源萍乡总工会开幕》、《开滦 *** 矿工哀诗》、《廿年二月八日抚顺煤矿三千矿工死事哀诗四首》等。兹录其中三首于后,读者可从其中得窥先生心迹。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 *** 欢迎来宾歌( 1914年):
长河浪挟鱼龙走,南岭云横霄汉间;唯我黄人叨帝眷,千秋拥此好 *** 。成周礼乐汉唐烈,盛轨莫追攀,古邦岿立耀灜寰。
连城攻借他山石,古鼎长留不断香;巨浸并收欧美水,震霆一启典坟光。神州文物昭回耿,赖我少年扬,著鞭莫闲前途长。
大同雅化何人振,并世两雄白与黄;黄白一朝握手见,众生齐上华胥乡。师生朋友欢今夕,丝竹夜无央,和平世界鞭先扬。
赤帜连云起,金声动地来;万人开胜会,八尺建高台。滚滚词翻峡,轰轰掌击雷;晴明生气溢,瞻顾几低回。
只为黄金不为人, *** 自古本皇仁;秦皇岛畔黄泉路,多少三良尽殉秦。
1935~ 1936年,谌湛溪先生任贵州省建设厅厅长兼交通局局长。据传 *** 到贵州视察,召见省 *** 及各部门官员。谌湛溪先生先是推托不见,被指名传见后则以语言顶撞,因此触怒 *** 而被免职。
谌湛溪先生精于矿山地质,对工作一丝不苟。谌湛溪先生的侄子谌志平曾于 1942~1944年间在个旧锡矿工作,在那里遇到一个老工人,当他知道谌志平是谌湛溪先生的侄子时,谈了一段往事。这个老工人曾在央草堂主井建井时因临时井壁垮塌被埋在地下达一个星期之久。他对谌志平说:“你伯伯在矿上时,每天都下井,手中拿一个小榔头,在井壁的临时支撑上,东敲敲,西打打,大家并不注意,谁知他刚离矿不久,由于临时支撑没有经常检查,未能即时发现问题而垮塌,几十个工人被埋井下七八天,救出后,都已奄奄一息,每天只能喝点牛奶,半个多月才渐渐恢复过来。大家都说:要是谌老头子在矿上,绝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作为一个矿山企业的总工程师,为保护矿工的安全,坚持到施工现场检查生产安全情况,可见其对工作的负责精神。
谌湛溪先生就教于多所高等院校,时间跨度达 30余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但先生已故去近半个世纪,即便是他最年轻的 *** ,现在已是年逾古稀,能查访到的已为数不多。本文之一作者曾碰到过一位谌湛溪先生在唐山工学院的 *** ,谈到了他老师的情况,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1993年 8月 17日,我到六枝矿务局参加《织金煤矿开发可行 *** 研究报告(修改)》论证会。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其结论将作为 *** 决策的依据,能源部为此派出了由北京煤炭设计院和武汉煤炭设计院共 1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参加论证。办理住宿登记的服务员得知我是织金县副县长时告诉我:“有一位北京来的专家留下话,说织金县 *** 的领导到达后请尽快安排见一次面。”我向服务员问明这位专家住宿的房间号,放下行李后立即前去拜访。专家是一位老先生,看上去有 70多岁了。我说明来意后,老先生握住我的手自我介绍说:“我叫脱师禄,我的老师谌湛溪是你们织金县的,是一位十分令人钦佩的师尊。希望你能帮忙打听一下他家里人的情况,如有可能,安排见个面。”在时任县委 *** 的谌贻琴 *** 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谌湛溪先生的侄女谌拙若老师,于专家组在织金县现场考查期间抽空安排他们见了面。
攀谈中谌拙若老师拿出了她 *** 与谌湛溪先生合影的照片。脱师禄先生手捧照片端详了很久,慢慢地告诉我们:“谌湛溪先生是我在唐山工学院求学时的老师。那是 *** 战争时期,北方的唐山交大为躲避战祸迁到贵州,地点是在当时的平越县(今福泉县)。谌湛溪老师学识渊博,在矿冶界威望很高,被誉为矿医,哪个矿山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把他请去难题都迎刃而解。他的 *** 有很多现在是煤炭 *** 的业务骨干,对这位老师都十分崇敬和怀念。谌湛溪老师曾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煤炭很多,希望我们毕业后前去开发。唉!50多年了,我才来实践老师的嘱托。”
谌湛溪先生生不逢时,一生大部处于我国备受 *** 列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黑暗年代,忧国忧民,为祖国摆脱贫弱、复兴强盛而在荆棘丛中奋斗不止。他曾在为同学钱浩如所作的挽联中写到:“君今长眠地下,我今长工地下,静动虽异,各登世外到黄泉”,将地下采矿戏称为在“黄泉”工作,于诙谐中透露出对失去同学的凄婉、对黑暗世道的愤懑之情。在 1 *** 6年《寄农山》诗中则直接喊出了“黄泉幽路满荆棘”的话语。谌湛溪先生满腹地学知识,一腔报国热情,但由于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战祸连年,从事工业建设,备受干扰,毫无保障,未能一展宏图。谌湛溪先生的侄儿谌志平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晚餐后,曾听到谌湛溪先生以不胜感慨的声调吟诵古人的两句话:“武帝好文而臣能武,文帝好武而臣老矣”!可以想见他想为国报效而未能一展宏图的苦闷心情。
谌湛溪先生生逢其时,在祖国极端贫弱,急需科学技术营养的时候,他与同时代的热血儿女们一道,从西方取回了近代科学知识的 *** ,披荆斩棘,辛勤播种,建立起我国的近代科学团体、科学研究机构、科学院系,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与谌湛溪先生同时代的人们的披荆斩棘,就不会有我国当今兴旺发达的科学技术。
我国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对谌湛溪先生有个评价:“他是一位正派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认认真真地探寻祖国宝藏,勤勤恳恳地传授知识,洁身自好,不与达贵显宦同流合污,虽出身世家,却无纨袴子弟恶习,任劳任怨,值得尊敬。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人们将永远记住为祖国摆脱贫弱、复兴强盛而曾经在荆棘丛中奋斗不止的科学先驱,永远记住谌湛溪先生。
[3]贵州省织金县地方志编纂 *** 会.织金县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4]谌志平.我的伯父谌湛溪.贵州文史丛刊,1993,( 2): 69~70
[5]傅洁茹.美国退还部分庚款及其用于留学教育的经过.历史教学,1995,( 2): 39~42
[6]程新国.“庚款留学”寻踪.文汇报摘自《庚款留学百年》.东方出版中心,2005
http:// *** news365. com. cn/ wxpd/ ds/ sz/ t20051008_ 674117. htm
[7]张剑.中国科学社股东股金与改组.中国科技史料,2003,24( 2): 95~103
[8] *** 学百年史. . nju. edu. cn/univerhistory/n26. asp
[9]姬丽萍. *** 前 *** 研究院的建立及其成就评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 2): *** ~96
[10]孙宅巍.“ *** 研究院”的来龙去脉. ckzl. net2006-1-21 6: 44: 04
[11]茅以升在唐山交大.前沿网: . swjtu. edu. cn
[12]国立交通大学校史. . nctu. edu. tw/school/history. html
[13]本会史乘.地理学报,2( 1): 149~153
[14]刘海粟.读谌湛溪《柏余集》(谌氏族谱中摘录)
二、鱼龙乡简介
1、鱼龙乡的名称源于其独特的地势特色。这里以镜内香潭为中心,地势如同鱼梁,王家沟则象征着龙门,象征着鱼跃龙门的吉祥寓意。其地理位置的特殊 *** 在古代催生了“鱼龙寺”,因此得名鱼龙乡。历史上,鱼龙乡曾是孔堤县(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设立)和孔堤郡(西魏大统六年设立)的行政区域,县、郡的治所位于今天的张家湾坪上。
2、清朝时期,鱼龙乡被称为南坪里,进入 *** 初期则变为前南坪。在解放前,这里先后经历了南坪乡和孔堤乡的阶段。直到1958年,鱼龙乡的名称才最终确定下来。这个村落坐落在307米的海拔高度上,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共同塑造了其独特的风貌。
三、我国恐龙之乡在那个地方
中国恐龙之乡中国的恐龙之乡——四川自贡
四川,主要由长江水系四个支流汇集涵养的盆地,主要是中生代与新生代陆相沉积 *** 涵盖的广大区域。位居北面屏障的秦岭,南面高耸的云贵高原之间,形似东北延伸的椭圆形,面积达二十万平方公里。中生代的 *** 从三迭纪晚期一直延续到白垩纪早期,厚达三千到五千公尺,主要是由河流或湖泊相的紫红色砂岩构成的。恐龙化石主要保存在侏罗纪中期到晚期 *** 之中。根据推断,伴随在中国西南方(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地区)古杨子江水系的是一群大湖泊罗列,包括有蜀湖、云南湖,而西羌湖(?)位居其间,相互连通。这个古杨子江水系延伸至云南西南隅,可能流到古地中海中。各式各样的恐龙家族就在这些大湖边缘及邻近地区逐水而居。其中蜥脚类恐龙最为繁盛,而且在侏罗纪晚期时候演化成为庞然大物,几乎同时遍存全球各处。
有些蜥脚类体长近乎30公尺,推估体重可达50到80吨重。在1952年,于四川境内宜宾市,靠近金沙江的马门溪渡口,在筑路工程进行时挖掘出了一具大型蜥脚类恐龙的骨架。宜宾文物中心立即运送到北京,经杨锺健教授研究而命名为建设马门溪龙。在1957年,四川石油开发队又在四川合川县西北35公里的太和镇涪江之畔古楼山山腰上发掘出合川马门溪龙骨架。
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它所挖掘出土的是上沙仙庙组地层,原来堆积在河流的紫红色砂岩、泥岩。这条巨龙出土时除了脑袋和前肢外,完整保存硕长的颈子有17到19节的颈椎,它利用长颈采食树稍顶端的枝叶,就像长颈鹿一般。在颈椎下方具有显着的柱状突出,彼此交缠迭置增加颈子的稳固,免于折损。颈椎与背脊椎都具有后凹型椎体。而骨是由四到六块椎体构成,神经棘愈合在一起。尾椎的前16节椎体是前凹型,神经棘低平,并且尾椎前后分叉。马门溪龙自己建构成一个马门溪科,杨锺健指出它与梁龙科有亲缘关系。但是,最近由重庆博物馆在Raxian发掘一具合川马门溪龙部份骨架与一个极为完整的头骨。与庞大身躯相比,这个头骨极小;有趣的是它的齿列不像梁龙类铅笔状的牙齿而是呈勺状的。
1974年,重庆博物馆主持一项计画,进行四川境内,自贡附近五家埧的 *** 挖掘工作,经过三个月的挖掘,从上部沙溪庙组的侏罗纪晚期岩层中,清理出106柳条箱,重达10吨的骨骼化石。这些标本经过笔者研究,复原了两具峨眉龙的骨架,一具四川龙的骨架,以及一具沱江龙的骨架。其中沱江龙是 *** 有史以来所发掘到的之一只完整的剑龙类骨骼。
上游永川龙是一种异特龙类。几近完整的骨骼,仅缺失前肢及部份尾椎,被挖掘出土。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肉食 *** 恐龙。这具骨架是在1976年,在建构上游水库时,一位建设工人在永川县上部沙溪庙组地层的砂岩中发掘的。永川龙体长大约7公尺,头骨长82公分,高50公分。复原的骨架放置在重庆博物馆的展示厅中。
这个属总计有两个种,包括上游永川龙与巨型永川龙。后者超过9公尺长,是在同一个地层发掘的,包括了不完整的头骨,脊椎,腰带以及一些肢体,也是在重庆博物馆中展示。至今为止总计从四川盆地这一个地层中发掘出三具几近完整的永川龙骨骼。
甘氏四川龙是中型体材的异特龙类。它与北美洲发掘的异特龙极为神似。它是侏罗纪晚期游荡在四川盆地中装备齐全极凶猛的掠食者。经过一位 *** 教士R. Mertens的协助,在蒙阴县宁家沟北方1.2公里处找到了化石地点。他们在隔年请Zdansky来此进行采掘工作。在宁家沟,他们采集到一件剑龙的骨棘,是为 *** 之一个有关剑龙存在的证据。
Zdansky在宁家沟挖掘到二具不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骼。运送到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由Wi *** n做研究。Romer将原来Wi *** n所命名的Helopus重新在1956年命名为盘足龙,同时提出一个盘族类的新亚科。到1934年,杨锺健协同卞美年考察这个化石点,又采集一些破碎不全的骨骼,大多属于盘足龙的一部份,而少部份则经过监定属于兽脚类恐龙以及剑龙类的背部突棘。
盘足龙的头骨一般与圆顶龙相比较,但较为低平。它具有极为硕长的脖子。总共有17个颈椎。颈椎体的神经棘很低,在肩部附近开叉很宽广。据推估这具师氏盘足龙体长达到10到11公尺,是中国所正式命名的之一只蜥脚类恐龙。
自贡,位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南大约二百四十公里处。它以中国"盐都″而闻名。远从汉朝( *** 前202年到公元后220年)开始,自贡的居民就一直利用汲取自井中的卤水来制造精盐。而生产恐龙残骸的侏罗纪陆相沉积地层,广泛分布在自贡地区。
大山铺,则是寂静的悬挂在自贡市东北隅11公里的一角。恐龙坟场就埋葬在这个小镇的东缘一亿多年的光景。最早的恐龙骨是1972年被当地的一位地质工作者野外工作时采集到的。龙骨被送到了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以及自贡的井盐博物馆。在轰轰烈烈的 *** 期间,没有人有闲暇进行挖掘工作。到了1976年,在笔者主持下,一支古生物(化石)保存研习队,进行了挖掘工作,发掘在大山铺的侏罗纪中期,下部沙溪庙组岩层中一具大型不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经命名,就成为李氏蜀龙的原型标本。今天,这里成为举世闻名,侏罗纪中期的大山铺恐龙公园(坟场)。
1979年,在中国恐龙挖掘研究史上,迈向另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重庆博物馆组成了考察队伍,针对四川盆地的中生代脊椎动物化 *** 行挖掘工作。当1979年12月17日,这批科学家进驻之前,现址已经被西南油气公司开挖,要建立一个停车场,使得大量的化石仍在原址 *** 出来。从1979年持续到1981年,笔者领导挖掘大山铺恐龙埋藏现址的工作。而到1981年至1982年的5月,挖掘工作继之由四川省 *** 组成的队伍执行。到那时为止,超过四十吨的恐龙化石由北京古脊椎动物所,重庆市博物馆,与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发掘出土。总计超过8000件骨骼残骸被挖掘。其中许多是庞然大物,有些呈单一的骨骼,有些则仍连接构成骨架的一部份。
这些壮观的化石包含了完整骨架的蜥脚类,食肉类,剑龙类,鸟脚类等恐龙,以及翼龙类,两栖类与鱼类化石。它们总计 *** 了超过一百具动物的个体,涵盖至少12个爬行类动物,包括有六种不同的恐龙家族。其中食植物 *** 的,硕长颈项的蜥脚类恐龙体长超过了20公尺;而凶暴的食肉 *** 兽脚类恐龙体长仅有1.4公尺;一只鸟脚类恐龙,以及一具保存极为完美的早期原始型剑龙类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伴随发掘的还有中国首次在侏罗纪中期地层 *** 现的翼龙类,以及一具鱼龙类,原来生活在河川湖泊中长颈的水生爬行动物。
大山铺恐龙坟场现已经被证实公认是中国及全世界恐龙埋藏遗址中最丰富,也最重要的地点之一。挖掘地点涵盖2800平方公尺,挖掘工作至今仍然持续进行中。据估算,含有化石的面积超过二万平方公尺之广。这个遗址重要 *** 不仅仅在其恐龙化石含量之丰富,尤其是极其珍稀的侏罗纪中期的恐龙族群;同时也以其生物种的多样 *** 而叹为观止。这个恐龙族群因而被名之为"蜀龙动物群″。这个侏罗纪中期的恐龙动物群,对我们认识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的知识而言是划时代的突破,因为它正好填补了这一段恐龙演化史环节中的段简残片。
一座崭新的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在现址上于1987年春季拔地而起,巍然耸立。这是 *** 有史以来之一座的恐龙专业(门)博物馆。这座宏伟的博物馆是一座典型的现址博物馆,架构在含化石的地基岩层之上,而且保存现址未经 *** 。举世威名远播的三个恐龙现址博物馆,除了自贡恐龙博物馆之外,就是美国犹它州的国立恐龙遗址纪念馆与加拿大的阿尔伯托省的恐龙公园。博物馆门厅石壁上铭刻"恐龙群窟,世界奇观″,诚非虚言!
在大山铺恐龙埋藏地至少已经发掘了一百具以上的个体, *** 着至少八个以上不同的恐龙生物种。而恐龙族群种类的比例完全和其食 *** 的自然规律 *** 一致。掠食者,像是汽龙,要比其猎物——被掠食者——较不普遍。而食植物 *** 恐龙占了约94%,远比兽足类恐龙多的多,像是蜀龙,峨眉龙与酋龙。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特别的恐龙类在下沙溪庙组地层中被发掘到:包括了体型较小的食植物 *** 鸟脚类,如:敏龙,晓龙和剑龙类的华阳龙。而采掘自大山铺地点的长头狭鼻翼龙为飞翔的爬行动物门,是中国唯一侏罗纪中期的飞翔的爬行类化石标本。
在大山铺遗址侏罗纪中期的蜀龙动物群里,也挖掘到一个崭新的迷齿两栖类,命名为中国短头鲵,它因为是 *** 在迷齿两栖类的化石纪录中,全新的成员而特别显得珍贵而重要。
在自贡大山铺恐龙群窟里,生活有四个属的蜥脚类恐龙—原颚龙,蜀龙,酋龙与峨眉龙。它们可以分成为两个族群,即短颈的原颚龙与蜀龙;与长颈的峨眉龙与酋龙。这个发掘随即对蜥脚类恐龙 *** 分类上,建构了一个亲缘系谱上可能的分类特征。
短颈的蜀龙最为知名,总共12具以上的完整骨架和三个保存极佳的头骨先后出土。许多骨架以原始死亡埋藏的姿态展示出来。
李氏蜀龙为兽脚类,中型而且尚未特化的种属。牙齿具高而细的形状,像铲子似的,总计有四颗前颔齿,17到19颗颔齿以及21颗臼齿(?)。颈椎很短,后凹椎具有低平的神经弓与神经棘。后段的颈椎约为背脊椎的1.2倍长。背部的神经棘很高耸;而骨有四块固结合的椎骨,与在印度中部发掘到的巨脚龙很相似。根据趾的数目尚未减少推断为非常原始的型态,而在前三趾端都具有爪子构造。
酋龙是一种大型而原始的蜥脚类,具有一个硕大厚重的脑袋,牙齿很大呈铲状,颈椎硕长具有分叉的神经棘分布在其后段一直延续到背脊椎的前段。腰带是典型的侏罗纪晚期蜥脚类的构造,具有四块接合的脊椎。背脊椎平凹型,而尾椎则呈双平型。酋龙和发掘自澳洲 *** 昆士兰地区侏罗纪中期的瑞特龙神似,而和峨眉龙,马门溪龙相比较则较为原始型。
峨眉龙是一种中型长颈的蜥脚类恐龙,总计发掘有四个不同的种,分别被命名为:荣县峨眉龙,釜溪峨眉龙,天府峨眉龙与罗泉峨眉龙。其中较天府峨眉龙稍为小型的荣县峨眉龙发掘自荣县Raxian,是四川盆地中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由杨锺健与Camp于1936年共同描述命名的。
天府峨眉龙则是巨大型的蜥脚类,估计长度超过20公尺。它硕长的脖子具有17块颈椎。最长的颈椎骨较背脊椎长3.5倍。而颈椎的神经棘比蜀龙要低平,侧腔则较宽广。天府峨眉龙在尾端有一个骨质的尾锤,用来抵御攻击用,其功能就如同甲龙类膨大的尾锤一样。
汽龙在侏罗纪中期的蜀龙动物群里是一种活跃敏捷的掠食者,它属于中等体型的肉食 *** 恐龙,大约3.5公尺长,高可达2公尺。根据发掘的头骨以及部份躯体保存的骨架复元组装显示了它的牙齿尖锐边缘呈锯齿状,能撕裂生肉。强而有力的前肢装备有强劲的爪子用来抓持小型猎物或者大型动物坚韧的外皮。这种恐龙的特征和侏罗纪其它地区发现的巨龙类非常相近。
在大山铺遗址中两种小型的鸟脚类恐龙也值得提出:大山铺晓龙与洛氏敏龙。其中洛氏敏龙是一种小型的法布龙类,它的种名是根据美国地质学家Louderback而命名的,以纪念他是之一位在四川盆地发掘到恐龙化石的功迹。敏龙化石是根据几近完整的骨架包括完美头颅而复元的,而更多的残骸从幼体到成年的个体不一而足。它是二足行走,食植物 *** ,头骨很小具有小型叶状齿列。而He与Cai在1983年命名的多齿盐都龙,事实上应归到这一种里。
太白华阳龙属于极为原始型的剑龙类,大约4.5公尺长,头骨非常厚重而狭长,像楔子状。在头骨上,存在有二到三个眶上骨;同时在颚上有一个小型的眶前开孔;在大颚上又发育良好的尺骨冠状突起,以及在上隅骨一个小型后方孔。颚前排列有六到七颗叶片状小齿。最引人入胜的背脊骨板,从颈项到尾端对称排列,形状稍异。而在肩部则有一对特大型的骨板。总计大山铺挖掘出12具华阳龙的个体;完整的两具骨架经过复元装架,分别陈列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重庆市立博物馆中。
华阳龙显然是剑龙类中最早期的 *** 族群,也是侏罗纪中期剑龙家族中最完整保存的一群。骨架明显的呈现了剑龙的典型特征,包括短小的前肢,低垂的颈项以及头颅几乎触地以觅食植物;两排窄而高耸,又极尖锐的骨板排列在背脊上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