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商帮之乡?绍兴商帮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2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镇海商帮之乡这个问题,绍兴商帮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对镇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2. 宁波帮的形成发展
  3. 宁波帮的历久不衰

一、对镇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当代全球更大的产业,也是更具发展前途的行业之一,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选择旅游。但镇海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一直不高,远远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外出旅游的人数远远大于来镇海旅游的人数,镇海旅游在外的知名度也不高,是什么原因造成镇海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活动,更好地了解家乡和家乡的旅游资源,希望为家乡的旅游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希望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调查和研究的能力,形成 *** 研究问题的习惯,并积累经验,为平时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基础。

课题题目:镇海区旅游资源开发状况调查

课题组成员:周波、蒋莹莹、田野、孙盛、孙逸婧、张秋美、童盈颖、朱静、胡佩、钱寅杰、曹能

实地调查:全组访问专家:蒋莹莹、孙逸婧

上网查询:孙盛、曹能查书面资料:童盈颖、田野

资料整理:朱静、胡佩撰写报告:吴梦帆、王梦霞、周波

了解镇海本地人对旅游资源了解程度

提出自己的意见,写出研究报告。

镇海 *** 调研员、村中年长者。

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网上与图书馆资料查询、人员采访。

调查报告(二篇)、研究报告(一个)、 *** 和成果展示

镇海地处东海之滨,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暖湿润,东临舟山群岛,南与北仑港隔江相望,西与宁波老市区毗连。镇海古称浃口,别名蛟川,曾名望海、静海、定海,全区陆域面积 214平方公里,人口20余万。镇海历史悠久,素有“浙东门户”、“海天雄镇”之称,历史上是浙东的海防要地和重要的通商口岸,自明以来,镇海口历经抗倭、抗英、抗法、 *** 等反抗外来侵略战争,至今仍留有大量的海防历史遗迹。

(一)镇海人对镇海旅游资源的认识

*** 期间,我们小组调查了镇海人对本地旅游资源的认识状况,目的是了解本地最热门和冷落的旅游点及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为下阶段调查和研究提供依据。

1、分三个组分别调查初一 *** 、高一 *** 和高一家长。

2、初一 *** 发出40份,收回40份;高一 *** 发出33张,回收31份;高一家长发出40份,回收24份;共计回收95份。

3、对三组数据进行汇总、讨论、分析,写出分析报告。

1、你去过哪些景点(可以选择多项)

A、招宝山 B、镇海口海防历史遗迹 C、九龙湖 D、后海塘 E、梓荫山 F、鼓楼 G、人民公园 H、包氏故居 I、邵氏故居 J、净圆禅寺 K、郑氏十七房 M、吴公记功碑亭 N、明清碑廊 O、戚家山营垒

2、你去这些风景区的目的是?(可以多选)

A、休闲娱乐 B、锻炼身体 C、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D、学习知识 E、其他

3、你希望今后能提供哪些方面旅游项目?(可以多选)

A、玩 B、好看 C、镇海古代历史和战斗史 D、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 *** 与家长对于镇海旅游资源的了解不够全面,反映在对于开发与宣传力度较大的景点如:招宝山、镇海口海防历史遗迹、九龙湖,参观的人数远高于相对一些知名度较小的景点,对于家乡的旅游主要集中在招宝山上,这就说明镇海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比较单一。从表格二我们分析出人们旅游更大的目的是休闲娱乐,而且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希望以休闲娱乐的方式进行旅游,而且旅游的目的更加多样,所以,镇海目前单一的观光旅游满足不了人们需求。同时,我们也发现人们普遍希望了解镇海古代历史和战斗史,体验镇海历史发展和镇海独特文化风俗,说明今后文化的旅游将越来越被人们看重,所以,镇海在今后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突出特色即历史 *** 和文化 *** ,扩展旅游资源的多样 *** 。

招宝山南北长 60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22.6公顷,更高点海拔80.2米,据江控海,形势险要,与金鸡山隔江对峙,相距不足100米,原为潮汐出入咽道,时见“波涛汹涌,惊浪拍天”,古称候涛山,又因山犹东海鳌柱矗立,故亦名鳌柱山。

•镇海 B、宁波地区 C、浙江省 D、其它

2、你通过什么途径知道招宝山风景区的?

A、别人介绍或以前听说 B、书本 C、电视 D、 ***

3、你到招宝山风景区的主要目的?

镇海商帮之乡?绍兴商帮-第1张图片-

A、休闲 B、健身 C、欣赏风景 D、烧香 E、纪念历史 F、其他

4、你觉得招宝山风景区的那个风景点更好?

A、威远城 B、宝陀寺 C、鳌柱塔 D、安远炮台 E、海防遗址

5、你对招宝山风景区的开发有什么建议?

1-4项统计表(调查表51份,回收50份)

从上面的调查表可以分析出来招宝山旅游的 *** 多是本地人,外来的人比较少且游玩的时间比较短,对外的知名度不高,所以游客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许多人包括镇海人对招宝山的丰富人文资源了解较少,招宝山的旅游资源开发显得过与单一,没有同周围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如中国独特的海塘和城墙合为一体的古城墙,娱乐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满足不了人民旅游休闲的目的;近来也缺乏对新景点的开发,所以, 2000年建成的鳌柱塔成了旅游的相对热点,另外招宝山风景区还存在管理和服务工作较差。

十七房地处镇海区蟹浦镇郑家村,乌瓦白墙、小桥流水、青桐银杏,出奇的幽静朴素。

“郑十七房”始建于明朝中期,由郑奎从蟹浦择山之南的塘路而建,东仓公在郑氏宗系行第正十七,由此后人遂称其宅居地为“十七房郑家”。现存“郑十七房”除少数属明代建筑处,绝大部分为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建筑,现保存较好有三房堂前、大祖堂房、小九房、恒德房、恒祥房、后堂楼房、新房、立房、鼎丰房、当典房等。群宅外,墙河环绕、绿水垂柳、家家有埠,四周有桥,宅中有街,街中有市,是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建筑风格,以兼有宫殿般的布局结构、中轴和横轴线,宅内还遗留乾隆年间成亲王亲笔题词“淇水烟波半含 *** ”木刻手迹和清代牌楼石刻“圣旨”匾额。

十七房建筑用材硕大而又以精细见长。现存的垂花砖雕门楼、雕花隔扇石窗、荷花墩、百果雕花木格门窗、影壁回廊上的龙凤砖雕、五级高的马头墙、透雕狮戏球石鼓、林林总总的旗杆格,处处透露出昔日主人的豪华、荣耀和辉煌。

十七房处处明清手工工匠卓绝的工艺技巧,它给以人端庄、优美、素雅、高洁之美,白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给人以明快的感觉,素雅清淡,韵味无穷。游客走在用石板或卵石铺成的巷道上,可以慢慢地向前走,沿着高高的围墙往前走,踏着光洁的石板路往前走,数着各具特色的墙门往前走,去寻找艺术的世界,去幻想幽巷的生活,去倾听历史的回响。人们在这里体验不同于工作的轻松和宁静,使人们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满足高层次的享受需要,所以“郑十七房”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郑氏十七房”是美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遗憾:

保护不力这里绝大部分房屋租借给外地人居住,这样不但对保护不利,也反映不出江南水乡和镇海的风俗习惯;当地人保护意识不强,而且许多建筑已被人为地改造,对古建筑 *** 严重,有些房子已经 *** ,古时十里可见的旗杆如今不见了,代替是电线杆;四周又被现代农村房子包围,与古建筑极不协调;许多艺术品或 *** 或 *** 。因此尽快保护“郑氏十七房”刻不容缓。

开发处于空白由于景区已被现有的农村房子包围,使游客很难发现“郑氏十七房”,景区内没有示意图,也没有相关介绍,这就给游客的参观造成了极大地不便,而且在其它媒体中很少有“郑氏十七房”的介绍,所以来此游客极少,唯一的优点这里没有人向你收门票。

在“郑氏十七房”旅游区,对现有的建筑进行整治和恢复,形成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同时开发有镇海特色的风俗活动,如利用泥船采海瓜子,也可以叫游客模仿古代戚继光利用泥船进行抗倭的游戏,既增加了旅游的多样 *** 、娱乐 *** 和独特 *** ,也可以激发人们的新鲜感,使旅游资源与游客实现互动,把“郑氏十七房”开发成镇海旅游资源的拳头产品。

将招宝山风景区附近的招宝山大桥、海防遗址、古海塘、港口进行有机联系起来, *** 可用缆车、空中索桥、船,使人们既可欣赏大海的开阔、又可领略招宝山的雄姿,也可领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同时在线路的安排要增强可玩 *** 和可观 *** ,如让人们体验缆车的惊险、空中索桥的 *** 和古代航行的艰辛。在海防遗址和炮台增加 *** 和游戏项目,如模仿古代的战争的场面,让游客体验抗法战争胜利的感觉;同时要增加娱乐和健身设施,满足本地人休闲、健身的需要。

镇海各地的旅游资源缺乏统一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许多资源被多个部门分割,没有进行有效地开发、利用、管理和宣传促销,所以镇海应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强联系,开发不同的特色旅游资源,统一对外进行宣传。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感到,镇海有关部门对与旅游资源虽做了一定的保护修缮工作,但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没有从长远利益的角度进行合理地维护,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相关政策法规,落实相关责任,使镇海的旅游资源能够长久地保留下去。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学习和调查研究,在杜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镇海旅游资源地理研究小组终于可以结题了。回顾近一年的调查过程,我们从课题确定、明确调查研究方向、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到进行分组调查、实地考察、分析数据、总结成果一路走到现在,着实不易,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挫折,也经历了失败和艰辛。但经过全组同学的努力,我们克服了这些因素,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课题活动,在次,我们全组同学对给予我们帮助、鼓励、支持的人们表示感谢。

本次课题活动由于我们较多地采用了实地调查和人物访问想结合的 *** ,通过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我们学到了在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们社会调查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特别是锻炼了我们的勇气,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我们与人交际的经验,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使我们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了我们原来的学习观念。

二、宁波帮的形成发展

*** 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商人都涌向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经商,形成了商帮,当时较著名的商帮有“广帮”、“徽帮”、“闽帮”等,但有些商帮逐步衰落,销声匿迹,而“宁波帮”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港、澳、台等地的“宁波帮” *** ,更是举世闻名。江南靖士《宁波帮》诗:“多俊生东浙,去来天下通。帮帮经济竞,代代绩荣隆。捐献酬孙总,称扬忆邓公。综先览陈展,志作岂人同!”(《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宁波商帮的形成是在明朝后期到清朝初期。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宁波商人在北京创设鄞县会馆。(商人会馆是一种同乡商人组织,其功能主要是通过同乡聚会、祭神以及各种公益活动,联络感情,促进互助,排忧解难,增强对外帮商人的竞争能力)。鄞县会馆创立的时间在明朝万历到天启这一时期,创办者是鄞县在京的 *** 业商人。稍晚于鄞县会馆的是清初创立的浙慈会馆,即“浙江省慈溪县成衣行业商人会馆”。

所以明末清初为宁波商帮初始形成阶段,其主要活动地域在北京,主要经营行业是 *** 材业和成衣业。

在明清时期,中国已形成了十大商帮。他们是:山西商帮(晋帮)、徽州商帮(徽帮)、陕西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江西)山东商帮、广东商帮(粤帮)、福建商帮(闽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浙江)。

宁波帮形成后之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是清乾嘉时期。这一时期宁波帮海商获得迅速发展。宁波帮的活动区域不仅在长江和南北洋,而且延伸到海外,经营着合法而颇有规模的对日贸易。由于这一时期宁波帮的大发展,使一个普通的中国沿海地域商帮,一跃成为国内著名商帮。到1840年 *** 战争爆发前后,中国已由十大商帮演变为晋帮、粤帮、闽帮和宁波帮四强争雄的新格局。

宁波帮形成后第二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是 *** 战争后的数十年。

*** 战争后,宁波帮凭借自身特殊的有利条件,迅速介入新兴的对外贸易领域,并形成了以买办商人和进出口商人的为 *** 的宁波帮新式商人群体。什么是买办?买办就是外资洋行中的中方经理,是中西方贸易的中介人。我们说买办和进出口商人是新式商人,是因为他们从事的交换,已经不是以小农为交换两端的传统交换,而是以中国农产品和西方工业品相交换的国际贸易。这种交换以前所未有的剧烈程度冲击着中国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形态,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扫清道路。

近代宁波帮买办商人,首先在上海获得发展。宁波籍在上海之一个买办是定海人穆炳元。19世纪80年代以后,上海的宁波帮买办已超过广东帮而居于买办集团的首位,直到买办 *** 被废除。通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宁波帮确立了近代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的霸主地位。

宁波帮形成后第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是19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后。其主要特征是以新式商人为主的宁波帮商人将商业利润投资于航运业、金融业、工业等新兴领域,形成实力雄厚的宁波帮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这一时期的宁波帮以当时我国对外 *** 的桥头堡——上海为基地,创造了100个左右全国之一,涌现出一批“大王”,抒写了中国 *** 业史上的百年辉煌。下面仅举十例:

1、1854年,慈溪费纶志、镇海李也亭、盛植管集银7万两,向英国购买了中国之一艘轮船,名为“宝顺号”,并配备武装,为商船护航。

2、1862年,镇海的叶澄衷在上海开设五金洋杂货店,这是上海之一家华人开设的五金号,后发展到全国各地设立分号38家,联号108家,被称为“五金大王”。

3、 *** 6年,鄞县的鲍咸昌与其兄咸恩、妹夫夏瑞芳等创办商务印书馆。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更大、贡献卓越的大型出版企业。

4、 *** 7年,慈溪严信厚、镇海叶澄衷、定海的朱葆三在上海创办华人之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5、1910年,奉化的王才运在上海南京路创设荣昌祥呢绒西服号。为上海西服业的鼻祖, *** 曾在该店定制过西服。后来中山先生自己设计、自己试穿的之一套中山装就在荣昌祥诞生。

6、1912年,镇海方液仙在上海创办化学工业社,兴办我国之一家日用化工厂,生产牙粉、牙膏、蚊香、肥皂等,方被称为中国日用化工奠基人。

7、1915年,镇海虞洽卿(现为慈溪)创办的三北航业集团。是当时我国更大的商办航运集团,其总吨位为9.1万多吨,约占全 *** 族航运业总吨位的七分之一。

8、1 *** 2年8月13日,镇海庄市的董杏生,开创了上海之一条公共汽车线——由静安寺到曹家渡线路。

9、1 *** 3年,定海周祥生在上海创办祥生出租汽车行,至1937年公司拥有分行22处,出租车230辆,居上海出租车业之首。

10、定海的刘鸿生,以煤炭行业起家,号称煤炭大王,1930年创办的大中华火柴公司,为当时中国更大的火柴厂,年生产火柴占全国四分之一,又被称火柴大王,以后在全国各地兴办几十家企业,又被称企业大王。

在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过程中,宁波帮 *** 业者涌现了一大批影响广泛的 *** 、金融家,形成了宁波帮近代 *** 的群体。宁波帮凭借自己浓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的社会关系,强烈的时代意识,通过这一时期的大发展,这时的宁波帮已经成为中国的之一大商帮。

宁波帮形成后第四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的数十年。这一时期有一批宁波帮 *** 业者移资海外各地,但大部分宁波帮 *** 业人士以 *** 这个国际 *** 贸易港为中心继续发展,其后裔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移居海外各地的宁波籍人士一起,被称为现代海外宁波帮,他们在海外创造的业绩,举世瞩目。

镇海庄市的包玉刚,1949年初,由上海赴 *** 定居,先从事进出口贸易,1955年以一条旧货船起家,开始从事海上航运事业。经过20多年的奋斗,建立起环球航运集团,到70年代末,已拥有大型、巨型轮船200多艘,总吨位2000多万吨,超过当时美国或苏联国家所属船队总吨位,居世界航运业之首。被国际 *** 船东协会推选为 *** ,成为世界船王。进入80年代以后,相继收购英资集团的九龙仓和会德丰洋行股权,并投资国泰、港龙两家航空公司,其经营范围遍及航运、地产、酒店、传播、航空、仓储、码头、贸易等。

镇海庄市的邵逸夫。1 *** 5年与兄长在上海开设天一影片公司,1 *** 6年与三哥邵仁枚赴新加坡开拓 *** 市场,后成立“邵氏兄弟公司”,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 *** )有限公司。邵氏兄弟几十年来,共拍摄了1000多部影片,并获得了各种国际奖的有32部影片。很多影片充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情节,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与赞扬。他在港、澳、台和东南亚以及日本、韩国、印度等地拥有 *** 院200家,每天光顾的观众可达100万人次。70年代,邵氏兄弟涉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业。被称为影视大王。他被 *** 推为十大富豪之一和最成功的十大 *** 之一。

镇海庄市的包从兴,1946年去 *** ,先后经营电子业、纺织业。1960年后,在非洲加纳创办纺织厂,后发展成大型纺织企业集团,为非洲纺织业之冠,1965年 *** *** 访问非洲时,曾单独接见包从兴。

镇海的张敏钰是 *** 的水泥大王;镇海的傅在源被誉为东京的杂粮大王;镇海的张济民被称为美国“新加州地产大王”;镇海的应行久1973年在美国买下纽约世贸中心107层摩天大楼顶层,开设礼品店,(后在9.11事件中被毁)1979年被选为全美华侨总会董事长。

还有鄞县籍宁波帮人士也在海外创造了显著业绩。王宽诚是 *** 著名 *** ,原 *** 总商会会长;陈廷骅是 *** 棉纺大王;曹光彪是 *** 毛纺业大王;李惠利是 *** 钟表大王;邱德根是 *** 娱乐大王;王传麟是 *** 棉纺大王;范岁久在丹麦开设“大龙食品厂”,从事春卷加工与销售,后称春卷大王。

随着我国 *** *** 、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 *** 、 *** 的回归,海外以及港澳台积极投资内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宁波帮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种

情况下,海外宁波帮与新兴的内地宁波籍人士实际上正在融合为新型的现当代宁波帮。这个正在崛起的现当代宁波帮已经产生了若干新的组织。如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不少城市成立了以宁波籍人士为主体的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特别是上海经济建设促进协会和宁波同乡联谊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出版《海上宁波人》会刊。我们镇海中兴学校校友会上海联络处还是他们的团体会员。这些协会既能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又带有鲜明的乡亲色彩,对于沟通信息,加强交流,增进了解,解决困难,促进宁波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三、宁波帮的历久不衰

肇始———壮大———鼎盛:宁波帮的发展

1.“宁波帮”的肇始时期。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 *** 海岸线中段,海道辐辏。宁波有众多的优良港湾,从宁波港起航,商船可借助海潮和风力往来南北,是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出发港,在秦代商贸活动已相当活跃。唐时,宁波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外贸事业颇为兴旺,唐开成四年至天佑四年( 8 3 9—9 0 7年),中日往来贸易船舶3 7次,其中通过明州(宁波)放洋,有确切记载的达7次,唐会昌二年( 8 4 2年)至咸通六年( 8 6 5年),海商李邻德、张支信、李延孝分别率领商帮从明州望海镇(今宁波镇海)出发,7次赴日本进行商贸活动,每次去的人数在5 0人左右,规模颇为可观。日本的遣唐使节、留 *** 及高僧等也从宁波口岸入唐。北宋淳化六年( 9 9 0年),宁波设市舶司,同广州、杭州的市舶司合称为“三司”,除与日本继续交往外,与 *** 的往来显著增加,专设 *** *** ,沿途设有“航济亭”、“ *** 亭”,接待 *** 的使者和商人。南宋时,又与真里富(今 *** )、占城(今 *** )、?婆(今印尼)、大食(今 *** )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元时

,设庆元(今宁波)市舶提举司,直隶中书省,海运事业非常兴旺,海运户达1 0 0 0余户。明朝和清康熙二十三年( 1 6 8 4年)以前,较长时间里实行海禁,宁波的合法海外贸易一度停滞,但 *** 商贸活动仍非常活跃。在明末清初期间,宁波商人向北京及沿江、沿海的城镇发展,在北京的宁波商人,经营的主要行业是 *** 材和成衣。明崇祯年间,宁波的 *** 材商在北京建立起“鄞县会馆”。清初宁波商人又在北京建立“浙慈会馆”。乾隆、嘉庆年间,宁波商人在汉口建立了“浙宁会馆”。在清嘉庆二年( 1 7 9 7年),宁波在沪商人钱随、费元圭等发起募捐,筹建以行帮为基础的“四明公所”。道光十一年( 1 8 3 1年),又有方亨宁等发起重修,这时期的“四明公所”以办理同乡善举为主。咸丰三年( 1 8 5 3年),得到镇海大商家方仁照兄弟捐巨款又进行重建,作为同乡 *** 之所,“四明公所”把上海的宁波人 *** 起来,在上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上述这些,标志着宁波商帮已开始形成。

2.“宁波帮”发展壮大时期。 *** 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势力入侵我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上海以其地处长江流域终点,腹地深广,交通便捷的优势,逐渐成为全国内外贸易的中心,各省商帮都云集上海,宁波商人以甬沪交通仅一水之隔的优势,大批涌入上海,据估计清末在上海的宁波人已达4 0万人。他们当中,既有地主、商人,也有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居民、苦力者,他们在上海经营南北洋的埠际贸易及颜料、钟表、粮油、海味、煤炭、棉布、 *** 材、西 *** 、棉纱、银楼、五金、机械等行业,并经销洋货,开展对外贸易。上海最早受外商雇用的洋行和银行的买办多数是宁波人。有些宁波商人既是金融买办,又是贸易买办。宁波商帮在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中急剧崛起,形成自己的实力地位。成为我 *** 族资本的一支重要力量。宁波商人基于发展需要,在上海相继组成各种行业小团体,在商业行帮中有同善会(渔业)、崇德会(海味业)、济安会(酒业)、永兴会(南货业)、敦仁堂(猪业)、喻义堂( *** 业)、诚仁堂(肉业)、永济堂(洋货业);手工业行帮有长寿会(石作业)、年庆会(木业)、同义会(银匠);劳工团体有四明长石会、水手均安会等。这类小团体具有同乡和同业的双重结构,它以维护帮会利益、互济互助为目的,是“宁波帮”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宣统元年( 1 9 0 9年),在上海的宁波商人筹建四明旅沪同乡会,成为上海最早的地域 *** 同乡会组织,1 9 1 0年改名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作为同乡人彼此交往、相互照应、休戚与共、同乡人谋取共同利益的自治社团组织,又是联络旅沪宁波人的纽带。1 9 2 0年—1 9 3 5年间,还分别建立了镇海、定海、奉化、象山等地以县为单位的旅沪同乡会。从“宁波帮”在上海商界举足轻重的地位到 *** 同乡力量的组成,标志着“宁波帮”趋于成熟阶段。

3.“宁波帮”的鼎盛时期。 *** 时期,“宁波帮”臻于鼎盛阶段。随着财力的积聚、业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宁波帮”以上海为基地,将活动地域伸向汉口、天津、苏州等大城市。1858年汉口开埠,宁波商帮很快向汉口扩展,汉口成为上海以外宁波商帮较集中的地区,主要经营水产、银楼、航运、火柴、水电、杂粮、洋油、五金、银行等行业,其中石 *** 业几乎全部被宁波商人所占,长江夹板船航运业皆属宁波商人所经营。有许多宁波商人还充任洋人在汉口的洋行、银行的买办。在天津的宁波商人,远在清中叶闭关自守时代,就经营航运业,代清廷南粮北运及民间的南北货运输,以6艘船为一小队,10艘船为一大队,成群结队往来于宁波、上海、天津之间,最多时达六七十艘,主要经营户为鄞县的 *** 、吴氏,慈溪的孙氏、董氏,镇海小港的李氏、乐氏。天津开埠后,宁波商人进一步向天津发展,1840年以后,宁波帮在天津的势力日益扩大,在天津建立上海的分支机构。除继续经营航运业务外,还在天津开展进出口贸易、银行保险业、绸缎呢绒业、金银 *** 业等。 *** 时期,在天津商业中心劝业场一带有不少名店,都是宁波商人经营的。一批实力雄厚的宁波商人,分别在天津开设钱庄、金店、绸缎庄、五金商号、洋行、房产公司、轮船公司等,还代为洋人在天津经营猪鬃、皮毛、山货、棉花等进出口业务,成了洋人在天津的买办。

从“宁波帮”的活动地域看,宁波商人的开拓创业精神的确令人惊叹。从《鄞县通志》记载的旅外同乡会的情况看,宁波商帮的主要活动点除上所述外,还有南京、杭州、苏州、常熟、温州、无锡、扬州、徐州、芜湖、南昌、沙市、长沙、重庆、厦门、汕头、青岛、烟台、郑州、大连、沈阳、临海、兰溪、建德等地。宁波人所到之处,那里的商业活动就繁荣起来。宁波人在各地还经营了许多名店、大店,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同仁堂、童涵春、蔡同德等著名 *** 铺,亨得利、亨达利钟表店,都是宁波人经营的。宁波大慎木行金廷荪在福建设 *** ,置有宁波南船和大北船各三四十艘。在上海经营五金机械进出口业务的,绝大多数都是宁波人,仅叶澄衷(镇海人)一人,就在上海开设了老顺记、南顺记、义昌顺、新顺记、瑞昌顺等5家。虞洽卿(镇海人)、朱葆三(定海人)等集资创办宁绍、三北、鸿安、长和、永利、永安、舟山等轮船公司。这些轮船公司,由于得到上海等沿海口岸和长江各埠“宁波帮”的大力支持,在外国轮船公司的倾轧下,不仅屹立存在,并且有所发展。仅三北轮船公司的船只曾占全 *** 族航运业吨位的1/ 7。“宁波帮”还创办了我国之一家机器轧花厂、之一家榨油厂、之一家火柴厂、之一家机器制造厂和之一家银行,为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宁波帮”不仅闻名于国内,且足迹遍布全球,在世界各地,凡有宁波人聚居的地方,就可找到“四明公所”、“宁波同乡会”之类的组织。如新加坡宁波同乡会,其会员每月聚会一次,40余年来从未间断,他们的后代,至今乡音未改。目前,宁波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和港澳同胞有7.3万人,遍布 *** 、 *** 、日本、新加坡、 *** 、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也涌现了一批善于经营的“宁波帮” *** 。包玉刚(镇海人),原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到 *** 后继续经营银行和航运,1955年以7 7万美元购买8200吨旧油船1只起家,开创航运事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至1980年3月,已有船舶202艘,2053万吨,在世界各大港埠设有20余家子公司或 *** 公司,包玉刚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船只最多、吨位更高的“船王”。 *** 10大首富中“宁波帮”占了3个。

商会———冒险———乡情:历久不衰的秘诀

“宁波帮”之所以能历久不衰,力压群雄,成为上海诸商帮的巨擘,它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

一是,上海总商会是控制上海金融贸易和影响全国商业的商人团体,“宁波帮”能获得较快发展,称雄商界,一个重要因素是上海自有商会组织以来,基本上由“宁波帮”掌握着上海商会的实权。他们还通过银业、钱业两公会,控制和影响上海 *** 界各业公会。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首任 *** 是慈溪人严信厚,1904年改称上海商务总会,严又继任会长。从1902年—1946年的40余年期间,“宁波帮”中的一批头面人物在上海商会中任职的有:朱葆三(定海人)、周晋镳(慈溪人)、虞洽卿(镇海人)、秦润卿(慈溪人)、宋汉章(余姚人)、李厚佑(镇海人)、傅筱庵(镇海人)、袁履登(鄞县人)、俞佐庭(镇海人)、励树雄(镇海人)、方椒伯(镇海人)、金润庠(镇海人)、盛丕华(镇海人)等人。“宁波帮”中这些人物能在较长的时间里控制上海商会,反映了“宁波帮”在上海商界的地位。另一方面,“宁波帮”在上海经济界拥有相当权力的商会中任职,保护了宁波商帮的利益,促进了“宁波帮”在上海的经济发展。

二是,“宁波帮”所以能闻名于世,这与宁波商人富有开拓冒险精神有关。如“宁波帮”原来掌握着沙船业,镇海的李也亭、慈溪的董耿轩家族都是以沙船业起家发财。 *** 战争后,轮船兴起,宁波商帮仍抓住航运这个优势,发展轮船业,虞洽卿、方椒伯、袁履登等兴办宁绍轮船公司,虞洽卿独资办三北轮埠公司,敢于同外轮竞争。三北公司总吨位达9万吨,为当时我国三大民营轮船公司之一。上海的钱庄业,“宁波帮”势力更大,9个主要钱业资本家家族集团,“宁

波帮”就占6个。但后来感到钱庄久居外资银行的附庸地位不妥,1 8 9 7年由严信厚、叶澄衷发起创办了中国之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虞洽卿、李云书等筹办了四明银行。后来实力较强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以及垦业银行等都由“宁波帮”所掌握,实现了从落后的钱庄业到先进的银行业的转变。镇海人方液仙,不愿继承方氏家族祖业,吃现成饭,而去搞化学工业, *** 反对,不给资金,母亲和舅舅给的钱全部赔光,都没有动摇他搞化学工业的决心,从而创办了中国化学工业社。从经营的行业上看,“宁波帮”经营了许多新兴的行业,如经销五金、颜料、洋油、洋布、西 *** 等畅销货。还有许多宁波商人从事进出口贸易。这一切都反映了宁波商人能审时度势,及时开拓新的领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宁波商人重乡情乡谊,同乡扶助观念特别强,能风雨同舟,共同抵御经营风险。如宁波商人合资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与英商太古公司和法华合资的东方公司抗衡。当时票价斗争十分激烈,宁绍轮一开航,就在船上 *** “立永洋5角”,以示永不涨价。同时减免货运费,这样一来大家争着去乘宁绍轮,使太古轮乘客锐减,有时甚至放空。资本实力雄厚的太古公司,把票价从1元降到3角,以图压垮宁绍轮,大批旅客又涌向太古轮。资本微薄的宁绍轮入不敷出,难以维持。紧急关头,宁波商帮的方樵岑、朱葆三、秦润卿等组织了航运史上罕有的“航业维持会”,集资10余万元。给宁绍公司每票补贴2角,使宁绍公司也能以每票3角的低廉 *** 与太古公司竞争。同时,虞洽卿还发动同乡会会员,让货物尽量交付宁绍公司承运,使宁绍公司和外轮竞争中取得胜利。宁波人还有“爱乡而又不恋故土”的特点。宁波人外出经商自古有之,一般男孩到十四五岁,家中就挽亲托眷找人介绍职业,到外地商店、工厂当学徒,否则就会被人视为没有出息而遭受非议。男子背井离乡出门到外地,父母也不因恋子之情而加以阻拦。学徒3年备受艰苦,故在外经商、务工多有所成就。许多“宁波帮”的著名人物,如虞洽卿、叶澄衷、秦润卿、盛丕华、金润庠等,都由亲戚、同乡介绍当学徒而发迹致富。

关于镇海商帮之乡和绍兴商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镇海 绍兴 商帮之 商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