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骆驼之乡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骆驼生活在哪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骆驼被称为什么
1、沙漠之舟,即骆驼,因为骆驼和其他动物不一样,特别耐饥耐渴。人们能骑着骆驼横穿沙漠,所以有“沙漠之舟”的美称。骆驼在动物学上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是一种反刍动物。骆驼耐饥耐渴、 *** 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2、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
3、骆驼由于胃内附生有水俘,作储水用,故能耐渴。骆驼鼻子构造异常特别,鼻腔内布满弯曲微小气道。当骆驼大量消耗水分时,其分泌物变得干燥,形成硬膜。骆驼呼气时,这种硬膜能吸收来自肺部的水分。
4、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由于它们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平时管道被液体湿润着,当体内缺水时,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体,并在管道表面结出1层硬皮,使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在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水分如此在体内反复循环被利用,故能耐渴。
5、中国是世界上双峰骆驼主要产地之一。全国约有骆驼28万峰左右,主要分布在 ***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约110万平方公里的干旱荒漠草原上。从数量看,以 *** 自治区为最多,约占全国骆驼总数的67%,新疆 *** 尔自治区次之,约占20%左右。
6、从分布区域的广度看,以新疆 *** 尔自治区分布最广,几乎全区各县,市都有一定的数量。
7、从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看,则是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荒漠化程度越高,其数量也就越多,即从 *** 自治区的东部向西部,骆驼的数量逐渐增加,直到 *** 善左旗、 *** 善右旗、额济纳旗等草原荒漠化程度较高地带,乃是我国骆驼最集中的产地。这一地域约有25万平方公里,共有骆驼约24万余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40%左右。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骆驼
二、骆驼之乡在哪里
1、骆驼之乡主要在中国的 *** *** 善地区。
2、 *** 善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骆驼生长的理想之地。这里地势多样,既有沙漠也有草原,为骆驼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栖息地。骆驼作为沙漠之舟,能够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生存并长途跋涉,这一点在 *** 善的沙漠环境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3、 *** 善的骆驼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种优良。这里的骆驼体型高大,耐力强,是长途运输和沙漠探险的得力助手。骆驼的奶、肉、毛等也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生活资源。特别是在传统的骆驼节日中,人们会举办骆驼比赛、骆驼选美等活动,进一步彰显了 *** 善作为骆驼之乡的文化特色。
4、此外, *** 善地区还积极发展骆驼产业,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也为骆驼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骆驼旅游业也逐渐兴起,游客可以骑骆驼穿越沙漠,体验沙漠文化,这也使得 *** 善的骆驼之乡名声远扬。
5、综上所述, *** 善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骆驼资源和深厚的骆驼文化,被誉为骆驼之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
三、青海海南州特产:柴达木双峰骆驼
柴达木双峰驼青海双峰驼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三县(市),茫崖镇、香日德驼场及海西州属莫河畜牧场。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的 *** 县、兴海县也有少量分布。1980年统计,全省有骆驼2.7万余峰,其中柴达木地区2.5万峰,占全省骆驼总数的90%以上,故以柴达木驼为青海骆驼的 *** 产区,通称“柴达木驼”。
柴达木双峰骆驼采用传统的自然放养方式,草质优良,无任何有毒物质,饲养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相关规定;饮用水符合NY5027无公害牲畜饮用水水质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HJ568畜禽养殖产地环境评价规范。
役用 *** 能:柴达木驼体大力强,乘、驮、挽均好。单驼长途骑乘每日可行走50—70千米以上,多驼串连骑乘可日行4O千米以上;驮重一般为150~ *** 千克,行速每小时4千米,日行25千米,高的可达50千米,连续16—26天不乏;挽曳,双套双轮双辫犁工作8—10小时,可耕地0.33—O.46公顷,高的可达0.67公顷;公路道班上常用驼拉四轮车带用刮板刮土砂路面,行速缓而平衡,刮后路面平整,深受养路工人欢迎。
柴达木盆地属干旱寒冷、气温低、日温差大的高原 *** *** 气候。但日照时间长,年日照3000小时以上,有利牧草的生长。全境以荒漠、半荒漠草场分布最广,面积更大。牧草垂直分布,依次为高山蒿草、灌木、半灌木禾本科沙草等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多呈丛生态,具有旱生超旱生根深耐盐碱抗风沙等特点。西部地区绝大部分为荒漠地带,其中 *** 面积580万公顷,占草原面积的59.76%;固定和半固定沙漠还有106.67万公顷,占l1%。这些地带植被覆盖率低,平均不到20%,大面积的沙生植物是发展骆驼和山羊的天然草场资源。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 *** ,北达甘肃,西出新疆,地理标位于北纬35°00ˊ00"-39°20ˊ00",东经90°16ˊ00"-99°16ˊ00"之间,面积25.78万平方公里,是青甘新疆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出 *** 的重要通道。现辖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都兰县、天峻县、乌兰县、大柴旦行政 *** 会,共有35个乡镇、305个行政村。全州共有柴达木双峰骆驼3.5万峰,年出栏0.7万峰,产肉1050吨,产绒87.5吨。主要分布在德令哈市、格尔木市、茫崖市、乌兰县、都兰县和大柴旦行委。
柴达木双峰骆驼有什么营养价值?
柴达木双峰骆驼肉所含蛋白质总量≥17.0%、脂肪≤4.3%、钾≥350mg/100g、镁≥20 mg/100g,氨基酸种类齐全,蛋白质品质优良、肌间脂肪含量适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属于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动物 *** 食品,具有理想的外观要求及优良的贮存稳定 *** ,是生产优质驼肉的理想原料。柴达木双峰骆驼肉的营养组成指标项目范围值检测值蛋白质(%) 17.0 18.5脂肪(%) 4.3 3.9钾(mg/100g) 350 404.5镁(mg/100g) 20 22.6氨基酸总量(%) 15.0 17.35
柴达木双峰骆驼的产品特点有哪些?
柴达木双峰骆驼为当地野生驼驯化而来,主要外貌特征身躯高而短,前驱发育较后驱优,头短小,似羊头,嘴尖细,唇裂如兔唇,眼眶骨隆起,眼球外突,额宽广而凹,耳小直立,贴敷于脑后,颈础较低,项脊高而隆起,颈长呈“乙”字形大弯,胸显宽而深,肋圆拱良好,背部附生双峰,前峰高而窄,后峰低而广 *** 短斜,尾短细,前肢大多直立,后肢普显刀状肢势,蹄为富弹 *** 的角质物构成,前蹄大厚似圆形,后蹄小薄似卵圆形,每蹄分两叶似牛蹄,每叶前蹄有角质化的趾,是一种多用途牲畜,即产绒毛也产肉,更能役用,有“沙漠之舟”之称;屠宰后肌肉有光泽、色泽红润,脂肪乳白色;肌肉结构紧密、大理石纹清晰、肌纤维韧 *** 较强。柴达木双峰骆驼母驼平均个体产绒量3500—4500g,成年公驼产绒量5000—6000g;周岁公驼平均产绒量1550-2800g,周岁母驼平均产绒量1550-2750g;自然长度:公驼为11cm、成年母驼8.9cm、周岁6.33cm,细度:周岁母驼13. *** um、成年母驼17.90um、公驼18.4um;所产绒色泽浅褐、手感厚实、绒面丰满质地柔软、富有弹 *** 等特点。
柴达木双峰骆驼的历史是怎么由来的?
西晋永嘉末年(公元310年)辽西、蒙东鲜卑族吐谷浑率所部从阴山、越陇西,到达青海黄河河曲的赤水(今青海省 *** 县)和柴达木盆地东南部的白兰山(今青海省都兰县西南一带)与氏羌杂居。吐谷浑习尚养驼,来自盛产骆驼的 *** 等地,骆驼随之迁徙是必然的事。后来吐谷浑据有整个青海,地兼部善、且末。《隋书》卷八十三《吐谷浑》载:“西北有流沙数百里,夏有热风,伤毙行旅。风之将至,老驼预知之,则引项而鸣,聚立,以口鼻埋沙中,人则知之,以毡拥蔽口鼻而避其患。”说明吐谷浑人这时不仅对骆驼的习 *** 和生产 *** 能已经掌握,而且牧驼的数量甚多。如公元460年,北魏攻吐谷浑,吐谷浑首领退入深山,掠去驼马12万多头。唐时,吐谷浑有驼、骡600余头的商队,到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以大批牛马换回杂彩丝绢。当时青海养驼业之盛况,可以想见。吐谷浑与氏羌人杂居,从事游牧,由氏羌繁育起来的土著骆驼,到吐谷浑时期,处在“牲畜不计其数”和“杂畜遍野”的环境中,受到民族变迁及混群混牧的影响,土著驼当然会加入吐谷浑从蒙古带来的蒙古驼的血液。
元代,公元13世纪后,蒙古大军多次进入青海,最后 *** 整个青海,蒙古军和蒙古骆驼等牲畜大批涌入青海牧地,元 *** 设有专人管理牧政,青海被划人全国十四个群牧所之一。这期间,青海的游牧部落, *** 生息,人畜两旺,养驼业当有所发展。
到明代,公元17世纪初,游牧在新疆—带有蒙古四卫特部中的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率兵从新疆来到青海(今海西地区归和硕特部管辖),大群蒙驼牧于柴达木、青海湖周围及河曲一带。
到了清朝,青海蒙古族被划为五部二十九旗,海西地区有蒙古旗八旗,主要聚居在柴达木盆地乌兰县的茶卡、铜普、赛什克、郭里木、宗务隆、怀头他拉和都兰县的香加、巴隆、宗加、诺木洪及格尔木一带,而这些地区自古及今就是骆驼集中产区,清 *** 在此设有卫所,掌管驼只、稽核、刍牧之事。由此可见,自13世纪蒙元进入青海到清王朝的七八百年中,柴达木地区的骆驼主要是由蒙古族饲养。骆驼在蒙 *** 民的长期繁育下,形成了一个属于蒙古驼 *** 的柴达木骆驼。
此外,青海在魏晋南北朝和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青海道就曾经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孔道之一。青海湖柴达木是至新疆诺羌的羌中道主干线,骆驼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中西骆驼往来频繁,而主干线上的柴达木盆地,正是青海骆驼的主要产区。不难断定:青海骆驼不可避免地会混入来自 *** 、中亚和新疆等地的单峰和双峰骆驼的血液。
柴达木双峰骆驼作为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产品,是海西州潜在的优势产业,2020年由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