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茶之乡,长兴一壶茶茶楼在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关于长兴茶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长兴一壶茶茶楼在哪里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湖州茶叶是哪里的特产
  2. 长兴茶文化的简介
  3. 湖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一、湖州茶叶是哪里的特产

湖州是我国古老的茶叶产区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上之一部茶叶专著一一《茶经》,就是唐代陆羽隐居在苕溪一带时所著。据史 *** 载:乌程县西北二十里有温山(今白雀乡与弃南乡交界处的弃山南云峰)所产茶什进贡之用,名“温山御苏”,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被列为贡茶,始于唐朝代广德年间(763一7 *** 年),在我国茶叶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紫笋茶其叶清净,色绿如茵,叶芽如花,芳香扑鼻,甘冽醇厚,提神醒目,品之齿颊留芳。大历五年(770年),湖州刺史在顾渚山中,金沙泉旁专设“贡茶院”,专为皇家特制贡茶。唐贞17年(808年)顾诸山有制茶用房30余间,到唐武宗会昌年间张文规任湖州刺史时,顾渚山谷制茶工匠有千余人,采茶役工约3万人,累月方毕。进贡紫笋茶数量近2万余斤。白居易因病未能参加茶山境全欢宴,有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上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存。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可见景况之盛。现在“温山御苏”与“顾渚紫笋茶”均已恢复生产。长兴紫笋茶在1982年首次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得到了专家名师的一致赞誉,获国家级名茶证书。198?年入选参加全国优质农产品展品会,并被收入个国《名特优产品集锦》中。(湖州)

二、长兴茶文化的简介

由于茶产业发展、茶旅游兴起和茶文化繁荣,无不表明长兴是一个茶与茶文化的国度。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长兴茶文化的简介,一起来看看。

世界上之一个茶叶制造工场:长兴顾渚山贡茶院遗址及摩崖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顾渚山以产“紫笋茶”闻名,自唐大历五年(770)始列为贡茶,并专设贡茶院,是唐朝之一家皇家茶叶工场,也是世界上之一个茶叶制造工场。

茶事“品茗三绝”:长兴县的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唐代时就已是贡茶、贡水、名壶,到宋朝更有“紫瓯甲天下”的盛誉,堪称茶事“品茗三绝”。

唐朝老茶树:时至今日境内仍保留了五百多亩的唐朝老茶树,数量达两万多株,其价值不言而喻。

茶的之一部专著《茶经》写作地:陆羽写作的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之一部专著《茶经》,是陆羽耗尽后半生大部分时间在长兴写作的。通过《茶经》,将普通的茶事向茶文化升华。因此,《茶经》的完成奠定了其在茶文化史上的极其重要地位,茶文化也因此得以在世界上,尤其是日本、韩国得到广泛传播。

所以,长兴虽然不是野生茶发现地,但是将茶的文化集大成,实现茶文化的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长兴是个起点。所以,站在这个角度,长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长兴地处江南丘陵与杭嘉湖平原结合部,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非常适合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从长兴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古人类在长兴的存在已有近百万年。优越的自然环境长期佑护着文明的发展,形成了当地灿烂厚重的文化。它们主要是“金钉子”、扬子鳄和古银杏组成的“三古”自然文化遗产;南朝陈武帝及被陈朝鼎立推崇 *** 而形成的“帝乡佛国”文化;唐代以顾渚山及紫笋茶为中心而演绎发展的茶文化。还有宋元明清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也是江南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典型缩写。在长兴筑城以来的 *** 0年文明长河中,记载着夫概、孙权、 *** 、陈霸先、陆羽、颜真卿、皎然、钱起、杜牧、卢仝、皮日休、刘禹锡、陆龟蒙、苏东坡、汪藻、赵孟叛、吴承恩、归有光、臧懋循、徐中行、张度等大批名人的史迹,名人的光环始终照亮着长兴的历史天空。

而历史长河中最为壮观的一段始于唐代大历年间。中国茶史在经历了漫长的二千多年后,一股突然兴起的文化现象改变了茶史的方向和茶的内涵。长兴顾渚山区得天独厚的茶生环境引起了陆羽的关注,并以此作为长期考察、研究和实践的重点。紫笋茶的定贡与《茶经》的问世,更是吸引着当时无数官宦名士介入到茶的主题之中。在中晚唐的近百年间,有40余位刺史在此修贡督茶,无数的贤达名流慕名而至,数百首茶诗此吟彼唱,饮茶爱茶成为时尚,以茶会友更成风雅。茶道初提,茶宴首创,茶山独称,茶礼大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茶文化趋向形成和发祥。

现存叙午岕的古茶山和明月峡等三地九处的摩崖石刻,是茶文化发祥的有力见证。古茶山完好的原生态与《茶经》所载“紫者上、笋者上"、“阳崖阴岭,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等论述浑然相合。而关乎茶事的摩崖石刻则将当年的盛况昭告后人,成为一段无须考证和永远抹不去的历史佐证。尤其是白羊山石刻,刺史袁高为我们留下一个“茶”字的当时写法“荼”。它表明“茶”字的应用始于唐代,“荼”“茶”的转换说明人们对同一物种的理解转换,这种转换也证实了茶文化的形成与发祥。

翻 *** 的茶文化史,其中的贡茶文化,显示出它在整个茶文化中的架构含量和独特篇章。公元766年,在顾渚山考察茶叶的陆羽以“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的精点评价,将紫笋茶推上了唐代贡茶的鼎座,直至唐末近百年间,其之一贡茶的地位始终无人撼动。

由于紫笋茶成为贡茶,就有了公元770年在中华版图上的之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就有了颜真卿、杜牧等40余位刺史的连年修贡,就有了白居易、张志和、刘禹锡、皮日修、陆龟蒙等大批名士到访和雅集联句与境会斗茶。从此,一个以贡茶为线索的茶事活动被演绎成为从地方到 *** 的一种主流文化。

李唐朝廷对紫笋茶的喜爱可谓宠幸有加。皇帝清明祭祀,大宴群臣,必须上有紫笋茶。李郢《茶山贡焙歌》道:“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 *** 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而张文规的《湖州贡焙新茶》则更生动形象:“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 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皇家对某一贡品的急切企盼从未象紫笋茶这般明显,就是史有记载的杨贵妃迎候岭南荔枝也无法比拟此等状态。

为了满足对紫笋茶的需求,公元770年始“分山析造”并建贡茶院。至会昌中(8 4 3年)贡额到更高峰,岁贡达一万八千四百串(斤),其时贡茶院规模“焙百余所,匠千余,役工三万。贡茶已成为地方的重要“中心工作”,“诸乡芽茶置焙于顾渚,以刺史主之,观察使总之。”每年立春后四十五日,湖、常两州刺史奉昭亲自修贡。这一“ *** *** 工作”一直延续到李唐衰亡。

贡茶院的设立,是中国贡茶史上最早由民间土贡改为官贡的转折点。由此而衍生出诸如茶叶的种植、采摘、 *** 、储存、运输以及茶具、饮法等一系列的技术 *** *** ,这无疑大大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贡茶 *** 的确立,形成了地方重大的“中心工作内容”,一个由“ *** ”倡导,地方围绕及社会上流纷纷介入的“大事要事”,成为每年使万众瞻目的焦点,它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相当的引领作用。从一定意义来看,它对中国乃至国际茶文化的构成及传播,是一块酵母,是一种导向,是一架推进器。

作为绿茶的主产区,长兴茶业历来是农民的重要营生。特别是长兴得天独厚的茶自然环境以及历史贡茶的光环,使长兴茶业虽屡经 *** 却长盛不衰。1979年,一度失传的紫笋茶试制恢复学功并连续4年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一类名茶。1982年获省级名茶称号,同年6月评为中国名茶。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颁全国名蔡。 *** *** 复评再获部优产品,并把紫笋名茶列为部优农产品基地开发项目。1999年 *** 首届国际农博会获名牌产品。2005~2007年连续三届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2003~2006年连续四年被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评金奖。2001~2007年连续七次被浙江农业博览会评为金奖。“紫笋"牌商标已连续三次謦评为浙江省着名商标,“紫笋”牌紫笋茶已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2005年,长兴县人民 *** 获茶产业发展 *** 贡献奖。2006年,长兴县人民 *** 被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授“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贡献奖。紫笋茶的历史光环加上当代辉煌,让长兴的茶产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茶产业成为长兴特色优质高效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了做大做强茶产业,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扶持茶产业的发展提升,就发展新茶园、改造老茶园、茶厂优化改造、品牌创建、示范基地建设、产品营销等 *** 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茶叶产业发展迅猛。全县茶叶面积从1979年的2.59万亩发展到目前的8.43万亩,产量由同期的530吨发展到4370吨,产值达4.2亿元。规划到2012年,建成面积l0万亩,产量5200吨,产值7.2亿元的产业规模。

2008年5月2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大会暨首届中国陆羽茶文化节在长兴举行。这是国际茶文化界对长兴的认可与信任,也是长兴多年来致力于茶文化研究挖掘并作出显着贡献的一份回报。

长兴人民以茶为乐、以茶为荣由来已久。走进长兴城市,一股浓浓的茶氛围立马萦绕。2 9平方公里的县城十多万常住人口,茶楼200余家,“吃茶去’’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常见方式。即使到了非产茶区的农村,民众对茶的偏爱也时处可察。可以不夸张地说,每户长兴人的家里,都有特殊的容器存储着够用全年的茶叶,以至客人跑错了人家,都能享受主人家的泡茶款待。在农村许多地方,“三道茶’’的风俗依然保留,即之一道糖茶,第二道烘青豆茶,第三道才是香喷喷的紫笋茶。

茶的精神融入了长兴人民的血液,对当地精神文明的形成和提升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精行俭德’’成为长兴人民的传统道德取向,爱护环境,遵守秩序,宽容待人,和谐和睦成为长兴人民的主流行为方式。近几年来,长兴连续荣赝全国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及省级文明城市和森林城市等桂冠,与长兴人民的素质表现紧密相关,茶的精神内涵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一也可谓功不可没。

茶文化的弘扬与传播,提升了长兴的形象,增加了长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唐贡茶院的复建落成,使外界因茶而了解认识长兴,使长兴打出了除“三古’’、“帝乡佛国’’、“江南小延安’’、“百叶龙’’等以外的又一张最靓丽的地域名片。茶文化作为长兴标志 *** 地域文化符号也获得长兴人民的普遍赞同。弘扬茶文化早已不是出于促进茶产业、推动茶旅游的狭隘功利,而是谋求地域优质品牌并以此影响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施政战略。正是在这一战略的谋划下,长兴近几年的茶产业和茶旅游得以健康快速发展,长兴人民的精神面貌更为积极向上,整个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取得年复一年的可喜变化。近几年长兴加大了研究挖掘弘扬茶文化力度,将规划实施建设一批优质的茶产业和茶旅游项目,以继承“大唐茶都"这一历史遗产,打造当今名副其实的“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

三、湖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湖州不仅富甲天下,且具有极好的人文环境,是酝酿茶文化的沃土。湖州曾被称为是“唐代中国东部茶都”,就算是到了现在的经济时代,湖州的茶文化也是文化气息大于商业气息。我带你一起来了解下湖州文化中,湖州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长兴茶之乡,长兴一壶茶茶楼在哪里-第1张图片-

湖州茶文化的繁荣有四大历史因缘:

一是诗僧皎然介入茶事,成为著名茶僧,并引禅入茶,体悟“茶禅一味”的境界,率先提出“茶道”的概念,打造了中国茶道的之一块奠基石;

二是陆羽移居湖州,更多地从“形而下”方面研究茶文化,与皎然的悟道互为表里。由于陆羽的建树,使唐代茶道在“道”和“器”两方面法相皆具;

三是大历五年(770)唐代宗“命长兴均贡”,置贡茶院于顾渚山;

四是大历年间颜真卿刺湖州,出现了鼎盛一时的湖州“大历茶风”,将湖州茶文化的气象推向极致。——这是中国茶文化史上最为精彩的一笔。

湖州市位于杭嘉湖平原,太湖南岸,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美誉,又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湖州就产贡茶“温山御舛”,唐代由于陆羽《茶经》的问世与流传,加速了茶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促成了世间饮茶之风盛行。同时,也带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唐代也是湖州名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据载:唐代朝廷在顾渚山专设贡茶院,每岁进贡紫笋茶数额达一万八千四百斤。后人赞湖州为中国贡茶之冠,名茶之源。湖州的历史名茶有:温山御舛、湖州紫笋、顾渚贡焙、丹邱仙茗、金字茶、罗茶、洞山茶、太子茶、霞雾茶、碧岘春、梓坊茶、九亩甜茶、莫干山芽茶等。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湖州茶业更加欣欣向荣。

湖州陆羽茶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正在引起茶区各级 *** 的重视,陆羽墓、三癸亭、陆羽故居--青塘别业、顾渚山贡茶院等一批陆羽茶文化景点已经或正在得到恢复和重建。如白茶谷、白茶园区、顾渚山野生茶基地等一批新的茶区生态旅游项目和景点正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开发。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山川隽秀,绿水长流,是中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安吉白茶,为浙江名茶的后起之秀。白茶为六大茶类之一。但安吉白茶,是用绿茶加工工艺制成,属绿茶类,其白色,是因为其加工原料采自一种嫩叶全为白色的茶树。

动植物的白化历来罕见并作灵物瑞兆看待。 *** 中有白雀与白猿听经的故事。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北宋庆历(1041--1048年)年间:”白叶茶,芽叶如纸,民间大重,以为茶瑞。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簿,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北宋皇帝在说了白茶可贵之后又说:“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为常品。”自有这个记载一直到明代的350多年中,没有再发现过白茶。因此,安吉的白茶,填补了历史记载的空白,弥足珍奇。

安吉最早于1930年在孝丰镇的马铃冈发现野生白茶树数十棵,“枝头所抽之嫩叶色白如玉,焙后微黄,为当地金光寺庙产”(《县志》),后不知所终。安吉白茶树为茶树的变种,极为稀有。春季发出的嫩叶纯白,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如此珍奇的茶树品种,孕育出品质超群绝伦、卓而不群的安吉白茶,使中国的茶类百花园更为多姿多彩。

湖州的安吉白茶有龙凤之分,色泽嫩绿鲜活,光亮油润,香气鲜爽馥郁,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白脉翠,可谓形美、香醇、色明、味鲜,其氨基酸含量为5--10.6%,是普通绿茶的3--4倍,具有较高的提高 *** 免疫力和减缓衰老之功效,已故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称赞安吉白茶“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茶中珍品”。

长兴产茶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茶圣陆羽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多次考察研究,发现此茶“芳香甘冽,冠于他境,可荐于上”。“紫笋”一名,也由陆羽《茶经》“紫者上,笋者上”而得名。遂推荐给皇帝,并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正式列为贡茶,同时把金沙泉水也一并列为贡品。为了贡茶,顾渚山脚建造起了我国历史上之一座皇家茶叶加工厂--贡茶院,占地约10多亩,房屋分两厢三进,60余间,紫笋茶是我国历史上生产规模更大、作贡时间最长、茶叶品质更好、贡茶数量最多的名茶。每年谷雨前,皇帝诏命湖长两州刺史到顾渚山督造贡茶,限定清明前将贡茶送到长安。故有诗“十 *** 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和“ *** 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时役工三万,工匠千余,累月方毕。自唐至明,连续作贡八百余年。

莫干黄芽产于德清南路乡,为浙江省之一批省级名茶之一。早在晋代 *** 盛行时,即有僧侣上莫干结庵种茶。清乾隆《武康县志》载:“莫干山有野茶、山茶、地茶,有雨前茶、梅尖,有头茶、二茶,出西北山者为贵。”西北山即为莫干山主峰塔山。清道光《武康县志》载:“茶产塔山者尤佳,寺僧种植其上,茶吸云雾,其芳烈十倍。”

关于长兴茶之乡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长兴 茶楼 哪里 茶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