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中 *** 之乡散文的一些知识点,和关于中 *** 文化的小短文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漫话陇南春茶优美散文
1、诗人梅尧臣把春茶与黄金媲美,他在《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的诗中说道:“春茶研白膏,夜火焙紫饼。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碾为玉色尘,远及芦底井。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地吟诗、赏春、品茶,心中了无牵挂,颇有一番“茶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2、每到清明时节,陇南康县阳坝、文县碧口、武都裕河就到了最忙碌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采摘茶叶的茶农。空山新雨后,茶园翠芽时。曾有人说,清明问茶,自然是苏州、杭州的茶叶更佳,尤其是那苏州西山碧螺姑娘尤为 *** 。然而,在陇南,你也会被清新绮丽的茶乡美景所吸引,一片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茶园,为陇南大地平添了盎然春意,使你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3、四月是陇南春茶上市的时节。漫步于遍布陇南城乡的各类茶庄、茶行、茶楼、茶府、茶苑,以及农特产品专售店,人们的目光同样会被琳琅满目的各类陇南春茶产品吸引,盒装的、袋装的,即便是散装的,都各具特色,纷纷等待着“出阁”,给陇南各地热闹繁华的农贸市场,增添了许多浓重而清新的色彩。
4、山区茶乡,轻雾缭绕,芳香而柔软。微风吹拂,茶叶如绿水浮动。茶园如诗如画,金黄的草帽、小花伞、七彩的罗裙、姑娘们的倩影、丰收的细语、低低的欢笑,如浪花般在茶的绿海中飘荡。清凉如水、温柔如羽,细密、潮湿而柔软的嫩芽被一双双纤手轻柔地采摘,放入篮中,送到作坊,进入 *** 加工的一道道繁杂而细致的工序,变成各式各样的成品。
5、陇南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属 *** 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东邻陕西,南接四川,是甘肃省唯一的全境属长江流域的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 、暖温、高寒气候相互交错,高山、河谷、丘陵、盆地错落相间,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素有西北“西双版纳”之美称;境内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种,天然生长着100多种山珍和食用菌,以及数百种中 *** 材,这是纯自然的、原生态的陇南。由于陇南气候、地理环境的多样 *** 和丰富 *** ,茶叶们便很自然地选择了这里安家落户。现在,陇南的茶叶市场上,龙井、毛尖、翠竹、珍眉、铁观音等各类品种,应有尽有。
6、李子坝龙井:产于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全村范围东西长15千米,仅天然森林面积就达2万余亩,覆盖率80%,日照充足,气候湿润。春夏时节,每当日出,团团薄雾从山顶越过,带着雾珠,使茶树苍翠欲滴。所产茶叶一片叶芽包裹着一个嫩芽,似旗枪。加工 *** 仿照西湖龙井,引进江苏“矛山青峰”的 *** 技术,行成扁形茶,其外形似一弯钉,扁平挺秀,光滑匀齐,翠绿略黄。冲泡后,香馥若兰,持久清高,汤清明亮,味甘鲜美,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
7、龙神翠竹:产于康县南部阳坝镇的梅园沟、龙神沟一带。这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山清水秀,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优美,所产茶叶是 *** 高中档绿茶的上等原料。“龙神翠竹”采用清明前后萌发之嫩芽,用独特的工艺精心 *** 而成,其外形略扁,挺直隐毫似竹叶,色泽翠绿,汤色绿亮,清香持久,带有栗香,口感清新醇爽。龙神翠竹系甘肃名茶,产品畅销兰州、汉中等地。
8、阳坝珍眉:产于康县阳坝镇。珍眉属细茶之类,采用细嫩、叶背多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因形似寿星眉毛,故称珍眉。珍眉茶 *** 清凉,有退热降火功效。珍眉茶叶片的叶缘微卷曲,叶背披满白茸毛,叶面呈银绿色。珍眉冲泡后芽头壮实,银毫密露,色泽鲜亮,香气纯正,味醇甘爽,汤色橙黄。阳坝珍眉曾获甘肃名茶称号,其系列产品行销陇南各县区及兰州等地。
9、裕河毛尖:产于武都区裕河乡。这里青山绿水、气候湿润、温度适中,茶叶生产已成规模。所产茶叶只一个叶芽,细嫩颀长,条索紧实纤细,微卷曲。冲泡后,汤色翠绿、香清高、味鲜浓,叶底绿中透黄。裕河茶经过加工,已形成10多个品系,以盒装方式为主,而彩色绸缎的精美盒装,更使茶叶身价倍增。裕河毛尖曾多次获“甘肃省优质茶”称号,产品行销省内外,声誉很高。
10、陇南春茶被“打扮”成各种模样,出现在各地店铺的柜台上,端庄、典雅、幽香;遍布于陇南城区的茶馆、茶庄、茶楼,布置得典雅宁静,古筝音乐萦绕于耳际,恬静、婉转、优雅的茶艺表演,使人赏心悦目,碧绿的茶水注入磁杯、陶碗,啜饮其香,沁人心脾,闭上眼睛,陇南田园 *** 便于眼前铺陈展开;或于忙碌的生活之余冲泡一杯陇南清茶,那种被称为“茶”的生命在杯中复苏、升腾,在沸水中舞蹈,如沐春风。
11、云雾缭绕的茶乡,四季碧绿的茶园,清明时节的茶叶,万绿丛中的茶姑,玲琅满目的茶品,欢声笑语的茶肆,色清味香的茶水......这一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陇南茶韵。
12、陇南有采茶节。陇南采茶节围绕将陇南打造成为“中国西北茶叶之都”、“中国西部生态旅游胜地”和“中国茶文化之乡”的目标,按照 *** 搭台、企业唱戏、文化传媒、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融旅游、茶叶产业于一体,体现大旅游、大产业的地方特色旅游之路,充分展示了陇南丰富的旅游资源、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南国风情,可谓是促进陇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盛会,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促进文化陇南建设的盛会,推动一方和谐繁荣发展的盛会。
13、陇南还有陇上江南明前茶鉴品会。陇南是甘肃唯一产茶的区域,因其“陇上茶乡”的美誉被人向往,主题为“绿色、健康、鉴品、洽谈”的“明前茶鉴品会”,倡导天然、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集茶艺表演、茶叶加工展示、鲜活茶树展示、来宾鉴品、茶叶拍卖、茶叶精品展销于一体,集中展示了陇南茶文化的全景,四方嘉宾畅游其中,零距离走近文化陇南,被陇南茶文化的浓厚氛围陶醉。
14、从古到今,诗人们对春茶的褒扬多姿多彩,极其丰富。诗人们用春风之笔蘸着鲜艳的茶露,吟唱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发自肺腑的美好感受。
15、僧人齐己,也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他的春茶诗意境深远,读来实感温馨亲切无比。他在《谢中上人寄茶》中写道:“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地远劳相寄,无来又隔年。”齐己极崇春茶,故有许多描写春茶的诗词,诸如《谢湖茶》诗中的“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以及《尝茶》诗中的“春风霅川上,忆傍绿丛行。”抒发了他对春茶的无限恋情。
16、诗人文同认为,能称得上“茶圣”级别的春茶当数四川蒙山茶,他啜之品之,并契合自然、物化于精神高度来赞美。他在《谢人寄蒙顶茶》一诗中这样说道:“蜀上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灵根托高顶,胜地发先春。几树惊初暖,群篮竞摘新”表明了蒙山茶在春天发芽时,采茶人个个挎起了篮子竞相采摘的场面。
17、诗人苏东坡以一代茶人的深情,把春茶描摹成花容月貌,冰雪心肠,兰心蕙质,神韵迷人的绝代佳人,其诗《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说:“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读了这首诗,尤以“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句,人们对苏东坡笔下的春茶,怎能不倾慕?怎能不心醉呢?至今人们把这一佳句,以“欲把西湖比西子”相对。苏东坡极嗜春茶,在春茶采摘的季节里,连睡前睡起都要喝,他常说:“春浓睡足于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
18、一些诗人在以诗赞叹春茶的同时,也不忘采茶女的辛劳。清代诗人陈章,深知采茶女采摘明前茶的疾苦,她们往往是晨起午归不满筐,再加上官府苦苦相逼,对采茶女的命运深加同情。他在《采茶歌》中写道:“凤凰岭头春露香,青裙女儿指爪长。度涧穿云采茶去,日午归来不满筐。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知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比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
19、春茶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淡淡的清香,需要细细地去品味,不像夏茶那样浓郁,秋茶那样苦烈。有的人喜欢夏茶,有的人喜欢秋茶,全在于个人的爱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春寒之中,看到明前茶、谷雨茶,使人感到岁月已新,春天真正来了,正如元好问《茗饮》中写的“一瓯春露香能永, *** 清风意已便”,紧接其后,便是万紫千红的满园 *** 了。人们对待春茶,似有一种归去来兮的感觉,轻轻啜上一口,感觉一种诗意在水中流动,有种豁然开朗的感悟,这流动的液体里,似乎渗透着、弥漫着茶的灵魂。
20、笔者信奉“粗茶淡饭”之说。什么是“粗茶”?笔者理解,就是中低档茶叶吧。精茶取其香,粗茶食其苦。人活在世上,酸甜苦辣咸,都得尝到。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粗茶苦,但它不是“苦中苦”,顶多就是略苦一些,因而饮用粗茶者,不能做“人上人”,就只能做个“人中人”;能做个“人中人”,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何况粗茶淡饭,有益健康。知足常乐,既健康又快活,夫复何求?
二、求找一篇散文,题目是《甘草》
1、贫瘠与干旱的不毛之地,依然不屈不挠地生长着一种植物,就是甘草。
2、女 *** 着泪收拾行李。行李只是几件旧衣裳和路上吃的干粮。男孩蹲在门槛上
3、磨磨蹭蹭系鞋带,脏兮兮的大拇指甲露在胶鞋外面。
4、太阳一出来就有点朝气蓬勃,女人不满地向门外瞪了一眼,她瞪的是这 *** 天气。
5、“走,把书包背上。”女人决然地对孩子说。
6、男孩迅速地背起书包向大门外跑去。女人锁了大门,走了几步,又折回头看了
7、看院子,两串晶莹的泪水忍不住涌出眼眶,掉在地上时,砸起的尘土像两条灰暗的
8、男孩已经跑下了一溜斜坡,身后紧跟着一股黄尘,男孩全然没有一点儿离家出
9、走的悲凉,反倒觉得前面有什么好事等着他们,撒欢儿地蹦。
10、村庄很寂静。早晨 *** 点钟的村庄寂静得连一声鸡鸣狗吠都没有,连一缕幽幽
11、炊烟都没有,仿佛整个村子只有女人和男孩这两个活物。
12、走出村子,女人看见路上有一个黑影在晃动。女人这段时间眼睛有点儿花,看
13、啥都糊咚咚的,她知道这是太阳光给刺的,太阳光是一根根毒针,先把你眼睛刺得
14、发干发痛,接着就模模糊糊,接着就瞎了。女人把它归结为太阳的黑暗。
15、“娃娃,你要浪娘家去吗?”近了,路上晃动的黑影成了会说话的老奶奶。
16、“一家子都走了,我来送送她们。”
17、“我家驴死了,昨晚上死的。”女人说。
18、“我家驴死了,那是一头好驴。”女人说。
19、男孩在不远处大声地喊:“妈,你快走 *** 。”
20、女人走一截路就要回头看看,她只在转身的一瞬间就能准确地把目光落在她家
21、坐落的位置。在零零散散的分布于一面阳坡的几十户人家中,她家丝毫没有什么别
22、于邻居的建筑物做标记。整个村庄一律的依山而掘的窑洞,窑洞前一两间没上瓦的
23、黄泥小屋。女人在一道山梁上停下,女人知道走过这道山梁就再也看不见村庄看不
24、见家了。昨天晚上,女人把那头驴埋在屋后的园子里,坐在绵软的干土上思量:如
25、果明天早晨天上有云了我就不走,我等着下了雨再种点荞麦和小日月糜子。女人抬
26、头看天,天上没一丝儿云,干净得就像抹布擦过的一样。老天爷不留我们了!女人
27、路上行人寂寥,翻一架梁或一道沟很少能碰上一个行色匆匆的人,偶尔碰上的,
28、不是满脸凄惶挖甘草的女人,就是目光茫然的放羊的老汉。老天爷把这片土地交给
29、女人和老人们去经营。男人们都出去打工了,男人们是无望的时候才出门的。天不
30、下雨,男人们不可能把希望的 *** 播进燥热的风中,赖以为生的土地就这样撂荒了。
31、撂荒的土地星星点点长出一些稀疏的甘草苗子,女人们就把它当作救命的稻草连根
32、拔出换些柴草油盐,被拔过的地方,土的颜色呈现褐色,像荒原上的一块块补丁。
33、蒿草迟迟不肯长出来,只有地椒子探出一点小脑袋,羊拱着地皮啃食了它的两片耳
34、朵,尔后溜到沟底喝碱水。甘草的命,地椒子的命,羊的命顽强地在风中招展,其
35、次是稀稀拉拉的柠条绿着生命的旗帜。沟壑纵横的黄土旱塬很寂寞,缺乏红花绿草
36、熏染的大地像家里没有男人的女人的心情,寂寞得六神无主。
37、起初,男孩还不断地追打黄鼠,黄鼠很多,一半百步就能碰见一只,个个瘦骨
38、嶙峋,皱着毛,受惊吓似的钻进洞里。渐渐地,男孩就耗尽了追打黄鼠的热情,步
39、子有点拖拉。一条沟横在他们面前。女人记得这条路曾经是直的,现在却要弯一个
40、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对面。沟年年都在塌,下一场暴雨就塌一次,都快塌到半山腰了。
41、女人失去了弯这条路的信心,叹息一声坐在沟沿上,男孩也坐下了,目光滞滞地望
42、着对面。对面有一个姑娘在挖甘草,一块空地里已挖出了十几块补丁,女人又重重
43、女人隔着一道沟喊话:“哎,女人,找婆家了没有?”
44、“千万不要嫁到山里,天干火着的,没有个生路,造孽死了。”女人继续喊话。
45、挖甘草的姑娘抱着甘草向村子走去,没答一句。
46、大姑娘拉着母驴在村庄周围放牧,小驴驹就围着她转来转去,好像她就是它的
47、亲生母亲,大姑娘像打扮孩子似的打扮小驴驹,给小驴驹头上扎上五彩缤纷的花朵
48、和布条,脖子上戴了十二个小铃铛,小驴驹一撒欢子,就有叮咚咚悠美的音乐在风
49、中荡着。大姑娘一边放驴,一边挖山地里为数不多的甘草,攒够十来斤了,就拿到
50、集市上去卖,换个十头八块钱,大姑娘给自己买一截花布,买一瓶 *** 便宜的润脸
51、油,再给小驴驹买几个铃铛或一幅带花的辔头。
52、小驴驹两岁的时候一身黑毛已光亮得爬不住苍蝇。大姑娘也该出嫁了,姑娘家
53、在甘肃环县的一个小山庄,婆家在宁夏固原的一个小山庄,两省两县两乡都毗邻着,
54、一样的苦焦,一样的贫瘠。姑娘出嫁时向家里提出啥嫁妆也不要,就要带走这头小
55、黑驴,娘家不大同意,最后婆家用一头驴换了过来,当然还有一箱彩布条,布花以
56、女人到婆家已经九年了,结婚第二年就生了男孩,现在孩子八岁了,想想,那
57、头驴已经十一岁了,女人最后悔的是没有记住那头驴的出生日期,只记得是在老历
58、五月的哪一天,不然她会给驴过生日的,就像给孩子过生日一样,哪怕再苦,也要
59、热热闹闹地给驴割一捆青草,盛一盆清水。
60、现在,那头驴已经上路了,它去了另一个世界享福去了,那个世界有广阔的草
61、场,有甘甜的泉水,有香喷喷的麻豌豆,有跟女人一样疼爱着它的主人,到哪里,
62、最差也不比现在这样被活活地渴死、饿死。
63、“妈,我走不动了,缓一阵再走。”
*** 、女人从包袱里摸出干粮,烙得黄黄的玉米面饼子递给男孩,男孩咬了一口,艰
65、男孩很懂事地把干粮放回包袱,目光抬高向远处望,他想看到一条河或看一泓
66、泉水,女人从随身带着一小捆甘草里抽出一根,折断,递给男孩一节, *** 俩就慢
67、慢地嚼着,那苦苦的甜甜的味道使口里生出一点唾液,咽下去,嗓子眼里就不觉冒
68、迎面过来一辆三轮蹦蹦车,载着半车甘草。车在厚厚的尘土里晃着,眼前的山
69、蹦蹦车在 *** 俩面前停下,司机整个儿一个土贼,像刚从老鼠洞里爬出来的,
70、“不卖。”女人嘤嘤地回答,像一头苍蝇在叫。
71、男孩的眼睛盯住了挂在车把上的一个塑料罐,那里盛着多半罐茶水,男孩看看
72、茶水看看母亲。就在蹦蹦车启动的一刹那,女人喊道:“换水吗?”
73、司机不屑地说:“开玩笑。”后面的话就不必说了,你当你的甘草值个牛价还
74、司机脸上的不屑消失在一阵风里,女人看见尘土覆盖的那一张脸露出了同情和
75、“拿去吧。”司机慷慨地把塑料罐递给孩子。
76、一条滚滚的黄龙从 *** 俩眼前腾起。
77、“甘草,甘草”,女人慌忙站起来大声喊叫,蹦蹦车拐了一个弯儿就不见了,
78、纷纷落下的扬尘像热情的祝福。女人顿时被善良感动。
79、太阳真的似一只火炉,烤得女人和孩子浑身是汗,女人头上的汗淌到脸上,就
80、一阵钻心的疼痛,女人曾经漂亮的脸庞现在烂得泛着血丝儿,那是太阳给晒的。女
81、人在家里一边放驴,一边挖甘草,风吹日晒,硬是毁了女人一张漂亮的脸蛋,脸蛋
82、先是变红变黑,接着脱皮,接着就裂干了血红的小口子。更可怜的是那头老驴,为
83、了啃一些草芽儿,嘴紧挨在地上拱,结果嘴唇也磨得脱皮,被热土烫着,嘴肿得跟
84、男孩已喝完了那一塑料罐儿茶水。女人小心翼翼地把空塑料罐儿装进行李袋,
85、一只黄鼠从路的这边跑到那边,眨眨眼看看路上一大一小两个土头土脑的行人,
86、随即钻进一簇柠条中去了。柠条泛着绿黝黝的祥光,在这个旱海里,绿色对任何生
87、他们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庄,走过了一片又一片 *** 的荒原。
88、黄昏时分,他们看见了山坡下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黑色的龙,不知头尾地蜿蜒着,
*** 、男孩没出过远门。确切地说,没有离开过家门,男孩走过最宽敞的路就是今天
90、走过的这条土路,这条路还能走汽车,老家的路连一台手扶拖拉机都过不去。
91、女人现在感到累了,瘫坐在路边一个小土堆上,男孩依着母亲坐下,看山下的
*** 、“妈,我爸就是坐着汽车走的吗?”
93、“是向南走了,还是向北走了?”
94、女人不知道古拉本在北边还是在南边。她记忆中走得最远的一次是未婚夫带着
95、她去固原县城照结婚照,当时,她仍没有搞清楚固原是在南边还是北边。
96、女人的丈夫是四年前就出门打工去的。那一年是1995年,男孩才三岁半,那一
97、年也是百年不遇的大旱,和今年一样的是,天不下雨,泉里的水干了,城里 *** 老
98、远用汽车把水送到山里,山里人沿着那土路提着桶桶罐罐抢水喝, *** 渴死了一层,
99、男人都去外面打工挣钱去了,只留下女人在家里带孩子、挖甘草。不一样的是,那
100、年春天还下过一场雨,田里多少撒下了一些 *** ,尽管庄稼长势不好,但毕竟还有
101、点绿色,有绿色就有希望。而今年,一滴雨也没下,地里一粒 *** 也没撒,五月节
102、过了,土地一派赤贫,只有星星点点的柠条多少湿润着女人的眼睛。
103、女人的丈夫就是那一年出门的,来信说是在银川一家建筑工地干活,天冷了就
104、回家。天冷的时候,丈夫没有回家,同村出外打工的人回来说,娃他爸干了一年活,
105、包工头跑了,没领上钱,没脸回来了。女人知道男人很有志气,她相信男人挣了钱
106、就会回来,他爱自己的女人,爱自己的儿子。第二年天冷的时候,男人还没有回来。
107、有人说男人在古拉本私人煤窖上干活,女人问古拉本在啥地方,那人说古拉本在内
108、蒙。从此,女人就一直想着古拉本。挣不了钱就有个口话么,女人常常自言自语。
109、后来,女人几次听到私人煤窖塌陷压死人的事,她就独自一个 *** 泪:“你活
110、着给我们个口话 *** ,死了你给我托个梦 *** ,你咋就一点音信都没有呢?”
111、沉沉的夜幕像一只巨大的筛子,滤尽了白天的暑气。女人和男孩来到铺着沥青
112、的大路边,路上的车辆往来穿梭,路两边一溜贴着瓷片的建筑物,门口都悬着灯泡,
113、女人带着男孩走进一家门面最小的饭馆,要了一碗烩面,女人要了一碗不要钱
114、的面汤,把干粮泡在面汤碗里边吃。
115、“师傅,有走古拉本的车吗?”女人问。
116、“明天早上有路过的,晚上没有。”饭馆老板回答。
117、“三十块钱差不多,你上车后再跟他们侃价。”老板很精明地教女人。
118、女人心里暗暗一喜,她贴身的衣兜里还有五十一块钱,这都是她挖甘草攒下的,
119、是她用一张漂亮的脸蛋为代价换下的。
120、“今晚走不成了,你就住在饭馆里,我也是干堡子人,我咋没见过你,你叫啥
121、“命贱,爹妈没安名字。”女人答。女人刚嫁过来的时候,村里人见面叫她新
122、媳妇,生了孩子,再没有叫她新媳妇了,叫孩子的名儿,她的名字只有男人高兴的
123、时候才嘟囔几声,男人走后,连女人自己都差点忘了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
124、吃过饭,女人带着孩子来到一个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墙角下,女人取出干粮和塑
125、料罐,让孩子枕着包衣服的行李躺下,自己则枕着那一小捆甘草。水泥做的台阶像
126、炕一样平整,被白天的毒日头晒过的水泥台阶也像炕一样温暖,很快, *** 俩都进
127、女人 *** 她和孩子骑在自家的驴背上,驴就像《 *** 记》中的白龙马一样,在
128、天空中飞翔,她看见古拉本的山上到处都是绿树,树林里挖了一个又一个黑窟窿,
129、山下有一条清亮的小河缠绕在古拉本的膝下,丈夫从一个黑窟窿里钻出来,满脸煤
130、黑而又惊喜地挥着手大喊:“甘草,甘草。”
三、《三月茵陈》刘亚荣散文赏析
1、春风里的桃花还云霞一样灿烂着,树下原本土头土脑的茵陈,一场雨就蹿成了蒿子。
2、三月茵陈四月蒿,只能等着当柴烧。宋医生总是慢条细理地说,仿佛茵陈这东西是个黄花闺女,一不留神就成了赔钱货。
3、河北农村的三月,西北风和东南风总是纠缠不休。宋医生差不多三五天就去蠡县城或者肃宁进一次 *** ,一东一西两边的距离差不多都要30里。我奇怪的是,顺风时老人家高高兴兴的,顶风时,老人家一脸的沙土,张嘴一笑,牙上都沾着沙子,就这他也不气恼,习惯 *** 地将自行车靠在 *** 房门一侧的墙壁上,摘下头上的白羊肚毛巾,“ *** ”地拍打几下子身上的尘土,冲着 *** 房里说,来点 *** 吧。于是,我和同事们就搬 *** 、点 *** 、对账单一起进行。老人在乡医院干了多少年,就风里来雨里去的跑了多少个春秋。
4、不知道为啥那时候的春季风那样大,那样多,一刮就一个春冬,也许是傍着干涸的潴龙河的缘故吧。不管风大风小,宋医生总是来得早早的,低着头,弯着腰,在院子里转悠着挖茵陈,一棵又一棵,晾满了乡医院的窗台。《本草纲目》对茵陈有这样的描述:为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曰茵陈。茵陈气味芳香,能解湿热、黄疸等。我的常识是,茵陈是治疗黄疸型肝炎的良 *** 。一进四月,老人家就不再采了,我们看茵陈长得欢实,采着很方便,就顺手弄来,混到宋医生采来的茵陈中,总是被他发现,一棵一棵的拣出来。老人边拣边嘀咕:“三月茵陈四月蒿啊,这蒿子 *** *** 不行啊。”我们几个就叽叽喳喳地说:“大爹,这差一天 *** *** 还不一样啊?再说,谁知道呢。”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平时都叫宋医生大爹。
5、宋医生依旧慢条细理地说:“医者父母心哪!”
6、初春的茵陈,看起来确实不是讨人喜欢的样子,灰绿色本来就不显眼,还让一层白毛裹着,趴在地上,像个长得不起眼的孩子。清明一过,春雨来了,却像画家精心调制的颜色,嫩嫩的绿,很养眼,但 *** *** 差了。至少宋医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容不得蒿子混在茵陈中。
7、古老的《诗经》流传于我们这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春风中,茵陈茁壮,有群鹿在追逐,嬉戏,在享受天赐的美味……我有时候会想,茵陈和蒿子的作用真的相差很远吗?
8、暑天的时候,只要晴朗的天气,乡医院总弥散着浓重的中 *** 味。这样的天气,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晾晒五颜六色的衣物和粮食,宋医生一味 *** 一味 *** 的晾晒,他眼里的中 *** ,就像庄稼人眼里的粮食一样金贵。 *** 房里,瓶瓶罐罐码放得整整齐齐,各种草 *** 都经宋医生筛筛簸簸的,既干净又干燥,宋医生摆弄这些中 *** ,就像庄稼人侍弄庄稼,像老太太侍候自己的孙子。
9、其实,宋医生原本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听说宋医生自小体弱,天天在坐堂医生那里熏陶,自己也读医书,久病成医,来乡医院当了司 *** 。乡医院里数宋医生岁数大。九十年代,他刚刚转了合同制,年纪少报了很多。当时大概有五十出头了,为了凑够十五年的工龄能拿到养老金,结果一直 *** 近七十岁才退休。
10、论资排辈,宋医生早可以转正的,可是他不知道有走关系这一说,白白耽误了很多年,直到比他工龄短的都转了,有明白人指点,他争取了几次,才勉强成为一名编内人员。
11、一个乡医院,也就十几个人,都是本乡本土的。宋医生是本村的,村名也是乡***的名字——鲍墟,这名字带古呢,鲍叔牙的故地,故名鲍墟。这个村子很大,逢一六有集,一到集日来乡医院看病的人,常常像去寺庙进香的香客一样多,我们常常脱不开身,吃不上午饭。宋医生不停地拿 *** 、结账,还要给专门找他的病人看病。老人家切脉时一脸凝重,提笔开方,像捉着一柄沉甸甸的手术刀。运笔横平竖直,一笔一画的,字很大,竖行,用的还是传统的计量 *** “钱”,方子是小楷字体。不像一些医生为防方子流传出去写得“龙飞凤舞”,让别人认不出来。宋医生的方子,孩子们都读得出来。他不坐堂(现在叫出门诊),但是也给找上门来的乡亲们诊脉看病,只是 *** 量都偏小。有医生说,宋医生到底不是科班出身,胆子小,不敢下 *** 。我想想也觉得有道理。
12、有个冬天,来了一个患风湿腿疼的老太太,下了挂着门帘的大马车,走得很沉重,一条腿却还画着圈一样,趔趄着由孩子搀着走进 *** 房。宋医生开始还是五天的 *** 量,对老太太说,吃完有效就回来,没效就去别的地方看看吧。我心说,这病吃这点 *** ,连丝儿都去不了,要病好等猴年马月吧。没想到,五天后这家人又来了,还带来了老太太亲自蒸的大花糕,说是感谢宋医生呢。第三次,宋医生又给配了蜜丸,我们帮着他弄 *** 丸,四个人整整弄了一下午。这 *** 面,是宋医生晚上加班用 *** 碾子一下子一下子碾出来、过细箩提前备好的。老太太一次比一次轻,最后那次宋医生下了狠 *** ,说拿了这次 *** ,就别来了,慢慢养养吧。这家人拿走了一嘟噜草纸包的 *** 包。我看得目瞪口呆。这 *** 量,我还是之一次看宋医生用,但看 *** 方也不值几个钱。我记得有什么香油炙马钱子、淮牛膝啊,这算贵一点的 *** 。
13、事后有医生说,遇到这样的病号,就要把刀子磨快点儿,狠狠地来几下子,要不然指着什么发奖金。宋医生没说话,眼睛扫描一样盯了那人好一会儿,然后,急切转身,倒背着手,一双布底鞋走得快急了,像躲避突然袭来的瘟疫。
14、有慢 *** 咽炎的人来拿 *** ,宋医生给人家称好 *** ,会告诉人家一个偏方:家常丝瓜碾碎取汁,加白糖服用。吃吧,从丝瓜上市吃到丝瓜拉秧。末儿了,宋医生会笑眯眯地叮嘱一句:“要想去根啊,把烟戒了吧。”
15、乡医院靠东头长着很多金银花,夏季的时候满院子的芳香。此时的茵陈成了小半人高的蒿子秆。这个季节,天气湿热,很多人闹肚子。来找宋医生的人一般不用花钱,宋医生把过脉后,用手指指长满金色银色花朵的青藤,说,去割一节藤子吧,煮水喝就行。有小孩子腹泻,宋医生会推拿,什么足三里、三阴交,手按孩子的肚脐顺时针转二十次,逆时针再转二十圈。这法子灵验得很,我的孩子以前脾胃虚弱,经常呕吐,***使她成为一个吃嘛嘛香的小孩子。
16、夏季本来就是医院的“淡季”,而免费***的人多了,输液 *** 的人自然就少了。几位大夫不高兴了,对院长说,这样下去连工资都要开不出来了。不输液怎么赚钱啊?还有他给那个肝炎的人拿 *** 少算钱……院长人很好,但也忍不住和宋医生谈话了,后来为这事开了一次会。宋医生还是慢悠悠地说:“医者父母心。”少收钱的事,宋医生说, *** 方里用得最多的一味是茵陈,是他春季采来的,没有成本。这人太困难,他就没算茵陈的钱,要扣钱的话,就从他工资里扣吧。大伙谁也没说话。我知道这个患者,天天来 *** ,人很瘦肚子却很大,像被黄水泡过,眼珠子都是黄的,浑身都快掉黄粉了,典型的黄疸型肝炎。轮到我值班给他 *** ,我的手都不愿意碰他的衣服一下,唯恐传染上当时的不治之症。宋医生却每次都给他把脉。
17、对于老人家用 *** 量小的问题,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 *** 了我的偏见。我们乡医院有个常客,是当地一个 *** 。她长得很瘦弱的样子,厚厚的化妆品也掩不住她黄蜡蜡的底色。她来医院其实也没啥大病,就是担心自己活得不够长,万贯家财和 *** 都留给别人,总求着大夫开好 *** ,多下 *** 。给她看病的贾大夫总是炫耀,看咱,没啥病的,咱给上补 *** ,皆大欢喜。逢集日,这个女人就款款地拎着小坤包从小汽车里走下来,拎着五副 *** 扭搭搭地上车。仿佛离了 *** 一天也活不下去。我偶尔在 *** 房帮忙,宋医生常常边抓 *** 边叹气。我说:“大爹!您发什么愁啊?”老人家从瓶子里倒出人参,用 *** 杵子砸几下,说,我抓了一辈子 *** ,称过的人参没这一个人用的多,这样用不是好事,物极必反哪……
18、贾大夫一直为他能揽住病人沾沾自喜,却发生了女患者鼻子出血不止的事件。患者家属打上门来,最后还是宋医生出面才摆平了这事。事后,宋医生意味深长地说,天下万物都是平衡的,没病瞎补,不出问题才怪呢。是 *** 三分毒啊。此时我才明白了宋医生用 *** 量小的一片苦心。
19、称中 *** 的秤叫“戥子”,比寻常的秤小许多,小巧玲珑,按说我的手小更容易摆布,可我抓一副 *** 就手忙脚乱,一味 *** 加来减去,不是秤杆子翘得老高,就是秤砣掉下来,取 *** 的人排着队,大冬天我也会急出一身汗。宋医生抓 *** ,一抓准!一把 *** 上了秤盘子,一丝不用加,一粒不用减。老人家一双大手,硬把那戥子治理得服服帖帖。
20、宋医生当时五十多岁,总喜欢穿一身过时的毛蓝 *** ,身材单薄,一口整齐雪白的假牙,很显老。有一次我们聚餐,宋医生夜班提前不知道,他来了,我们赶紧让他坐下一起吃,他指着瘪下去的两腮笑眯眯地说,吃不了啊,没带牙来。是个很有趣的老头。
21、我来市里快二十年了,宋医生也早退休了。鲍墟乡和东口乡合并成了一个乡,乡医院也搬走了。那满院子的茵陈,不知道还有没有人采。上次回家,在车上遇到鲍墟村的人,听说老人家很健康,还在给一些老人看病,还在开着花不了几个钱的方子。我临下车,那老乡说,宋医生的院子里还长着一架瓜蒌呢,金灿灿的瓜蒌在我眼前摇晃。开春儿了,土头土脑的茵陈,又该费力地从地里钻出来了……
文章分享结束,中 *** 之乡散文和关于中 *** 文化的小短文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