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颛顼文化之乡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颛顼的故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谁知道姓“顼”的起源
1、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
2、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 *** *** 。被黄帝 *** 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 *** 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
3、后人对颛顼大帝的评价是:静渊有谋,疏通知事,养材任地,载时象天,依 *** 神以治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因他生前崇尚玄色,故后人推戴他为玄帝。当然,后人之所以把他尊为“上古五帝”之一,除了他有以上政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还生下了舜的祖父穷蝉和大禹帝的 *** 伯鲧。同时,据《史记》记载,颛顼帝还是秦始皇帝的嫡传始祖。据《史记·秦本纪第五》载:颛顼之孙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娶舜帝女为妻。大费即伯翳,舜赐他姓赢。秦即出于大费赢伯翳。从此看来,颛顼帝还是姚姓、虞姓、姬姓、夏姓、姒姓、任姓、薛姓、禹姓、陈姓、李姓、胡姓、曾姓、沈姓、江姓、辛姓、封姓、颜姓、袁姓、屈姓、白姓、钟姓、丰姓、楚姓、祝姓、陆姓、熊姓、潘姓、董姓、葛姓、费姓、韩姓、彭姓、曹姓、秦姓、赵姓、赢姓、芈姓、楚姓、蒋姓、黄姓、廖姓等氏族的远祖。颛顼帝共传20世,约350年。颛顼去世后葬于“濮阳城外广阳里”,即今河南省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乡三杨庄村西北边。陵墓修筑时间已不可考,现存墓园占地约五万平方米。陵前现存最早的建筑始于唐太和四年(830),后经历代重修,陵墓长165米,宽66米,砖墙上镶有“颛顼陵”、“颛顼帝陵”两块标志碑。清末,黄河故道风沙南移,陵园渐被沙丘 *** 。近年来经清沙除淤,已挖出神道、山门、大殿残垣等建筑遗址及百余块历代帝王御祭碑碣,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整。
4、颛顼,姓姬,号高阳氏。传说活到98岁,在位78年。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外广阳里(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死后又化为半人半鱼的“鱼妇”。他幼年曾去叔父的“少昊之国”游玩,10岁时就帮助治理国政。20岁时当了首领。当时,被黄帝 *** 的九黎族依然敬奉他们的巫教,崇拜 *** 神。颛顼袭位后,下令禁绝巫教,要九黎族遵从黄帝族的教化。他又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
5、----------根据上面的资料,看出顼姓是很古老的姓,是不是颛顼年代就有了,很难说,但是在唐代就有了,应该是很可信的。那么这么古老的一个姓,繁衍几 *** 下来,不应该属于一个极少人认识的姓。但是实际情况是我找来找去所知道的顼姓 *** 的地区只有三个地方,山西怀仁,河北藁城,山东聊城的几个村庄。而且河北和山东的顼姓都说是从山西迁入,历史不很长。所以,我觉得应该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顼姓很古老,具体有多老说不好,但是唐代以前是就有了,但是现在顼姓又这么少,而且看来现在的顼姓是发源于山西,这与历史上说的颛顼一系繁衍于河南一带,起码是中原地带有点不符,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那是什么呢?
6、先不说这个,顼作为汉字其实并无太多实际意义,现在用的也很少,主要是做为姓和名用的,顼其实不仅是姓,也有很多作为名的,光皇帝用这个做名的,我查到的就有三个,我们看他们是谁?
7、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有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避讳,就是皇帝的名或姓别人说都不能说,更别说用了,偏偏有三个皇帝喜欢用顼做名,尤其是北宋的赵顼在位时间长,所以很有可能的是原来河南一带,中原一带是有很多顼姓的,但是由于避皇帝讳的原因,不得不把姓改了,所以那个叫赵顼的北宋皇帝,还有那个西夏的叫李遵顼的皇帝,一上台, *** 之间,原来的顼姓就都改姓了,并且很有可能就永远没再改回来,至于改成了什么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觉的项的可能大些(避讳的 *** 1改字法遇到要避讳的字时使用其他别字代替。2空字法遇到要避讳的字时不填写。 3缺笔法当遇到要避讳的字时,在该字上少写一笔。)但是巧的一点就是燕云十六州那时属于辽国,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继续着他们的姓,他们的子送继续姓顼。而现在的山西怀仁就是燕云十六州之一。顼姓在唐宋时很可能有很多人姓,但是经过这几个皇帝后,姓顼的只剩山西怀仁这一支了。
8、所以我的观点是现在的中国顼姓的发源地就是山西怀仁(准确 *** 在95%以上),更确切的说是山西怀仁跃进村,也是我爷爷在的地方。而现在河北山西的顼姓,根据他们的说法和族谱的方面就是来自山西,很可能是在明朝时迁去。山东方面说是来自山西大槐树,其实大槐树的说法是种象征,形象的说法,那时的山西 *** 其实遍及山西,大同在辽金时是西都,所以周边(怀仁在大同南很近的距离)人口在民初应该算比较稠密的,历史也记载民初在大同地区曾往外 *** ,所以情况应该是明初从怀仁 *** 到现在的河北藁城,山东聊城,这也于当地族谱及相传的,以及繁衍的时间相符。
9、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结论,顼姓很古老,在唐及宋神宗赵顼之前姓顼的可能不算太少,中原一带有不少顼姓,但是经过赵顼,(西夏我估计顼姓本来也不会很多,所以暂忽略),因为避讳,除了属辽国的那块,中原和南方姓顼的都改别姓了,所以现在中国的顼姓的唯一来源就是山西怀仁,明初时有一支迁徙到河北藁城,山东聊城,现在山西太原,大同,包括内蒙地区的顼姓都认可这一点,中国其他地方的顼姓应该都来自山西怀仁,河北藁城,山东聊城这三个地方,是真的五百年前是一家,而在往远溯,则都是来自山西怀仁了,七百年前是一家了。
二、古今濮阳文化历史。
1、濮阳文化底蕴厚重。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2、美誉:1987年出土的距今 *** 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之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濮阳杂技享誉中外,是“中国杂技之乡”。
3、名人:仓颉见鸟兽的足迹是受启发和分类的,收集和使用它们。它在汉字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圣人的创造者”。
4、文物:到2009年底,濮阳市有1279种不可移动文物。有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兀公碑、戚城遗址、颜村铺 *** 旧址、单拐 *** 根据地旧址、京杭大运河台前段)和2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文学: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6、为了取消封建土地所有权,濮阳地区的县根据 *** *** 和何贝璐宇 *** 的部署,于1946年6月开始了土地 *** 运动。到1947年5月,濮阳县基本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实现了平分土地的目标。
7、市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南乐仓颉陵、唐槐、文庙,清丰普照寺大雄宝殿、张清丰孝子碑,濮阳东濮黄河大桥、唐武功碑,范县李桥渡河、闵子墓、九龙铁路桥等。
三、大黄沟乡的历史文化
据史料记载,上古时期,人类始祖伏羲氏、舜、鲧等即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在崇义一带设崇(崇邑)国。今泗水县城东大黄沟乡城子顶村一带就是夏的崇国故址——垞(音察,小土山)城。卞明王的儿子鲧、孙子禹不姓卞,而姓崇,子称崇伯鲧、孙称崇禹,这是因为他们被封在崇国的缘故。崇国在今泗水大黄沟乡,离卞国治所泉林镇卞桥不远。后崇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于夏(在今河南省禹县),崇禹改称夏禹,其子孙、 *** 亦以封国为氏。《连山易》:“鲧封于崇国。”《国语》称禹之父为“崇伯鲧”,禹为“崇禹”。王子襄先生《泗志钩沉》云:“《太平寰宇记》:垞城,古崇国,在泗上,今治东北四十里有崇邑,西有城子顶,既垞城古址。”《泗水县地名志》古国条载:“崇国为古代方国。……崇邑即今大黄沟乡大崇义村,垞城即今城子顶村。”古崇国遗址位于泗水县城东13公里的泗河北岸,与《古本竹书纪年》“颛顼产伯鲧,是维若阳”相符,该遗址距东南方其父卞明国遗址仅25公里。遗址为大黄沟乡城子顶村的高台,残高约11米,四周为平地。高台呈长方形,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占地约6万平方米。据村民老辈相传,明末清初高土台上无人居住,此后由山西省洪洞县徐姓 *** 迁此定居,现土台大部被城子顶村居民建房占用。
《史记·夏本纪》,夏禹为颛顼之孙而鲧之子,《索隐》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又《连山易》云鲧封於崇,故《国语》谓之崇伯。”《汉书·律历志》则云“颛顼五代而生鲧”。按鲧曾佐尧与舜,不应该为颛顼之子,只能说是颛顼之后。《泗志钩沉》载:泗水县古有白马氏之国,“颛顼子骆明生白马、白犬……帝乃封白马于其地,而以一都之地徒封句望于郚”。又载:“泗水县古有崇伯之国:白马之子鲧,唐尧封为崇伯,……《寰宇志》曰:‘坨城,古崇国,在泗上’。今治东北四十里有崇邑,西有城子顶者,即坨城故址。又古史;鲧陻洪水;绩用弗城,得罪后退居於崇。闻舜居摄,有逆志。舜东巡岱,因讨之。鲧率白马之族以拒,败奔羽山,即沮吾。舜遂执而殛之,投羽渊,化为黄熊,渊一名墠渊。鲧殛后,帝封鲧叔父白犬之子卞明于其地,以奉颛顼之祀,历夏及商”。由此可知,夏之族属源头亦在泗水。
演马坡遗址为古卞庄王演练场,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省级文化保护单位。演马坡遗址位于大黄沟乡演马坡村西,遗址北部被村庄占压,南临泗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0.4—1米,遗物以南部最为丰富。暴露遗物有红烧土、灰坑、陶片和石器等。
“华渚晓月”是泗水县十大景观之一。春秋时,华胥山一带曾设华胥国,因山而名,汉置华县。这里还有古华渚,今称大黄沟。华胥山在今泗水县城东北大黄沟乡与新泰交界处,现在多称黄山或黄山寨,华族、华山,黄族、黄山交糅形成中华始祖地。华胥山之阳、小安山之阴的环抱之中,形成一个东西宽五华里、南北长八华里的椭圆形盆地,古称“华胥池”或“华渚”,居中的原始村落为华胥村(简称华村),是为汉代泰山郡华县县城故址。1959年这一盆地(华胥池)建成华村水库,原来的华村随之分为四个村落迁居岸上,拱卫着华渚祖籍之地。黄沟河由北向南穿越华村水库,或者说华村水库就是黄沟河中游的一颗明珠,镶嵌在山环村抱之中。伏羲庙座落在华胥池上的一个小山头上,此庙已毁,仅存遗址,现断壁残垣、瓦砾遍地,唯有两千多年前的汉柏,铮铮不屈,参天傲立,坚守着古老的山川。沿安山向东延伸,即为伏羲山,史载有女娲庙,现仅存遗址,在其 *** 上仍立有元代延祐四年(1317)《重修伏羲庙碑》,主要镌刻捐赠者的名字。泗水源头的两大支流———黄沟河(华祖河)与洙水,所分别形成的华胥池(华村水库)和雷泽湖(贺庄水库)流域,是东夷昊族集团最初的摇篮。其南泉林镇东有雷泽湖,现已涸,但当地百姓仍呼其为雷泽湖,此即为古雷泽。这一带便是原始华族的祖居地,也是华族的发祥地。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今泗水东有黄山、黄山寨或黄粟山,乃华胥山讹变……伏羲发源祖地,证以现存地点、山泽名,殆即泗水一带。”北庄伏羲山古庙遗址、黄山古寨至今留存古瓦断片。黄山古寨始祖溶洞、安山水云观和 *** 古柏增加了古韵,引来诸多慕名学者、专家前来访祖探古寻幽,著书立说。
依山傍水的“月亮湾”位于华村水库溢洪道南,此处山体悬崖峭壁,青石高耸,水流清澈。“月亮湾”东不远处有兴建于70年代、主孔径达80.7米的“愚公渡槽”。“月亮湾”的西面是松柏满山、“ *** 古槐”伫立山顶、硬化路直通山顶、海拔258米的“元宝山”,从山顶俯瞰“月亮湾”东西两面,一道优美的天然峡谷尽收眼底。“月亮湾”的北面便是水域4000亩的“华胥湖”。纯天然的“月亮湾”优美景观,令 *** 连忘返。
愚公渡槽位于泗水县大黄沟乡东陈村于北家汪村之间的河面上,1976年9月兴建。渡槽由一个主孔六个辅孔组成,东西走向,长207米,宽3.5米,高8.7米,为山东省最长的渡槽之一。主孔为石砌券孔建筑,券孔跨径80.7米;券高5.8米;主孔两端肩部各有3个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敞肩型券孔建筑;主孔上面,渡槽中间镌刻着“愚公渡槽”四个遒劲大字,东、西两侧槽墩上,分别镶嵌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书字体,西侧六个由大到小的石券辅孔,与主孔浑然一体。
全乡致力打造“信义华渚、生态荷乡”品牌,注 *** 态环保建设,在乡南部专门成立创业园发展新型工业,为北部发展生态山水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华胥湖区,紧靠安山云水观,东北与黄山古寨和始祖溶洞相连,东南临伏羲山古庙,北与白马寺旅游区相望,南接乡万亩有机浅池藕、绿色大蒜生态农业旅游区,构成了旅游环带,山水相间,错落有致,如诗如画,环境优美,生机盎然,是开发建设旅游观光、避暑休闲度假、水上娱乐项目的更佳之地。
2014年将提升村镇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特色宜居小城镇。大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积极争取实现“撤乡改镇”;高标准推进驻地建设,努力将大黄沟乡塑造成为有历史记忆、有地域特色的重点小城镇。
文章分享结束,颛顼文化之乡和颛顼的故乡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