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鱼米之乡工业强市的问题,以及和 *** 产业之乡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 常州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江苏常州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 湖州和苏州同属江南鱼米之乡,为何经济差距如此悬殊
- 墩头镇为何被誉为“鱼米之乡”和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 四大米市之首芜湖
一、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鱼米之乡”指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不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内稻、麦、棉、麻、丝、油、水产等产量居中国前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1、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之一大经济区, *** *** *** 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2、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为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地跨中国鄂、湘、赣、皖、苏、浙、沪等7省市。
1、长江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2、长江三角洲的地理顶点在江苏省仪征市真州镇附近。在六七 *** 以前,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著。
3、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扬子准地台褶皱断拗带内,燕山运动产生一系列断陷盆地,后经长江切通贯连和冲积后,形成现今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整体。
4、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棉生产基地,亦为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天然水系及纵横交错的人工河渠使该区成为中国河网密度更大地区。同时该区是中国淡水湖群分布最集中地区,著名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鱼米之乡百度百科_长江三角洲
二、常州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江苏常州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1、常州与无锡、苏州一样,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是吴侬软语之地,也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之城。
2、常州有32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为常州府,下辖八县(包括无锡),称为"八邑名都"。辛亥 *** *** 帝制后,为江苏省辖市。从新中国成立到" *** "结束,常州素以"全国工业明星城市"著称,1982年, *** 曾号召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工业发展),同年,被列为全国经济体制 *** 综合试点城市。
3、1983年,江苏全省实行"市代管县"体制,由此,行政决策的人为之举,拉开了苏锡常三市的差距,延续至今(苏州市代管6个经济强县,无锡市代管3个经济强县,常州市代管武进1个经济强县和溧阳、金坛2个经济弱县)。这从经济总量与人口总数上已客观造成了不可比 *** 。
4、 *** *** 以来,常州总体发展还一直比较好的,经济实力基本稳居全省第四(前三名为宁、苏、锡)。尤其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一直不低,尤其是之一、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在全国、全省都位居前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宜居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等,几乎一样都不少。
5、常州未来的发展前景,更是无限宽广。国家对常州的 *** 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先进制造业基地与文化旅游名城。常州水、陆、空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实力较强,文教卫体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全面。常州既是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城市,其下属的溧阳、金坛还与南京都市圈相对接,助力常州整体实力的提升。
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常州自古至今,都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之地。季札、戈裕良、萧统、恽南田; *** 、张太雷、吕思勉、黄仲则、李伯元;华罗庚、刘海粟、谢稚柳、吴青霞等,都是常州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州同时有4人担任两届中国 *** *** ,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三、湖州和苏州同属江南鱼米之乡,为何经济差距如此悬殊
1、湖州和苏州同属江南鱼米之乡,为何经济差距如此悬殊?我们知道过去农业社会,大家拼的就是之一产业,农业经济,他们同属鱼米之乡,当然差不多了,现在是多元化的经济,苏州的科技、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人才政策等方面,使得苏州成为了江苏的之一大经济体,这是非常正常的,就像我们说的,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这样的好处非常明显,东方不亮西方亮,总会有持续产出的地方,所以苏州的经济也是健康的,不会受到某一个行业的萎靡而过度影响。
2、苏州的特点非常明显,知名度要高出湖州几个档次,我们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在很多方面还有优于杭州,几百年前,北京城修建的时候,请的还是苏州的工匠,我们现在的颐和园就是仿建的苏州园林,凡是来南方旅游,有几个人不来这里打卡的,所以苏州的知名度,不仅是国内,而是具有世界影响力,这里打阳澄湖大闸蟹,每年秋季,有多少吃货会因它而来这里旅游,这是吃喝玩乐的天堂,只要有条件估计都会来这里休闲放松。
3、湖州有什么呢,文化吗?湖州笔、茶等虽然有名,毕竟是小众,再加上现在喜欢文化体验游的游客本来就不多,所以从旅游的角度湖州是没有能力跟苏州竞争的,虽然它们都有水乡,但是那些景区同质化还是比较严重的,去过一处,一般就很少再去其他地方,当然湖州自有自己的优势,只是跟苏州相比,显得有些不堪,相比于其它的内地城市,湖州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南方的城市大多要比北方发展的快。
4、再有苏州的工业也是不可小觑的,它是长三角地带,仅次于上海的经济体,连杭州也无法同它媲美,人们已经开始畅想它向上海发出冲击。一争高下的心思非常明显,已经不甘心做它的后花园。
5、湖州与苏州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他们不在一个量级,甚至连杭州也不是它的对手,这个主要得益于人才的政策,苏州目前三星电子能够帮助它吸引全国的优秀人才,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区优势明显,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无数的高新企业,人才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6、我们知道有人才能有需求,人口优势对于苏州也是一个巨大的,人口越多社会分工越细,可提供的就业机会就越多,社会发展的越完善和稳固,目前苏州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长三角,除了上海基本没有对手,而且在新一线城市中,它也是排名靠前,所以拿它和湖州比较,意义不是很大,不具有可比 *** 。
四、墩头镇为何被誉为“鱼米之乡”和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墩头镇,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小镇,其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高达2.67%,全氮含量为1.75%,并且速效磷达到20.5ppm,速效钾含量122ppm,水质纯净无污染,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里被誉为海安县的优质大米生产中心,是"海安县水稻生产科技园区"的 *** 。
在种植业方面,三麦种植面积广阔,达6万亩,而水稻种植面积更是达到6.2万亩,显示出其在粮食作物上的主导地位。桑园面积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也有0.3万亩,展现了多元化的农业结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6万亩的水稻田已获得省级和市级"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的认证,生产的稻米和小麦均通过了无公害产品标准。
在工业方面,南通奇香饼干厂以其强大的生产能力,成为了江苏省更大的饼干生产基地,显示出该镇在食品工业上的实力。作为历史悠久的里下河水乡名镇,墩头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
畜 *** 方面也不容忽视,年饲养家禽数量高达400万羽,同时,这里还养育了5.5万头生猪,体现了其在畜 *** 的规模和效益。总的来说,墩头镇凭借其优质的农业资源和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展现出强大的农业实力和综合发展优势。
墩头镇位于江苏省海安县西北部里下河地区,墩头镇位于海安县西北部里下河地区,东临大公,南接海安县城,北与东台市接壤,西与南莫、白甸毗邻。与海安县城相距16公里,宁启铁路、204国道穿镇而过,与328国道、通扬运河、南通港口和机场等构成纵横交错的大交通 *** ,水陆交通快捷通畅。
五、四大米市之首芜湖
1、 四大米市之首芜湖
2、 近代的芜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更大的米粮集散地,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中国“四大米市”,并且驰名之首。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芜湖,境内河网密布,土地肥沃,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主要的产粮区。每年盛产的稻米除自给自足外,仍有大量剩余外销,于是便形成了与米粮相关的产业。芜湖的老地名,如米市街、大砻坊、笆斗街都是与米业相关。其次,芜湖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南有青弋江、水 *** 、清水河在此汇集入江,北有裕溪河联结巢湖,成为水上交通的枢纽。而在古代,水路运输是最为便捷也是更便宜的运输方式,芜湖优越的水运条件就自然地成为最理想的米粮集散地。
3、 当然,芜湖能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四大米市”之一,除了地理优势之外,还有人为的因素推动。这个人就是清朝末年重量级人物李鸿章,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氏,为官一世造福安徽家乡。
4、 据史料载,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李鸿章奏请清 *** ,将江苏镇江七浩口的米市迁至安徽芜湖,这对芜湖米市的形成具有决定 *** 作用。李鸿章还授意当时驻芜湖道员张荫恒去镇江劝说米商迁芜。在张荫恒的劝说下,广潮帮米商率先迁来芜湖。烟台、宁波两帮米商也紧步后尘,接踵而至。《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碑记》中曾记载: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请准将米粮市场由镇江七浩口移植于此。至清光绪八年(1882年),促成“芜湖米市”正式形成。
5、 据记载,芜湖米市兴盛后,江面上几乎每天都是运米的帆船,首尾相接。大清银行、安徽地方银行、美孚洋行和数不清的钱庄银楼在芜湖展开米金融;世界航运巨头如英国太古、怡和,日本日清等都到芜湖运米。 *** 8年,安徽在芜湖设立米捐局,规定所有运输米粮的船只,出安徽境内必须停靠于芜湖缴纳米捐,这就成为一种强制手段,迫使安徽米粮必须在芜湖集散。
6、 但让人费解的是,芜湖除了有安徽米捐局外,江苏米捐局也设在了这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光绪二 *** (1902年),两江总督张之洞要在江苏境内设置米厘卡,立即遭到芜湖米商的强烈反对,因米船过江苏境内还需要重复缴税,必将导致米商设法逃避芜湖而直接运销江苏,分散芜湖粮源。后经两省协议,决定在芜湖另附设江苏米捐局,预征米船过大胜关等应缴之捐银。并规定从芜湖出口一石米,需要缴纳捐银一钱一分七厘二毫,江苏捐银七分。通过这种强制手段,从而保证了芜湖米市充裕、稳定的粮食来源。
7、 据档案记载,自 *** 8年芜湖设立米捐局,芜湖米市也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芜湖成为了当时我国长江中下游更大的米粮集散地,有米号124家、米行48家、小市行218家、砻坊和碾米厂134家。 *** 《芜湖县志》中记载:米粮输出量多时达500多万石,少时也有三四百万石。直至1919年连续两年大丰收,经芜湖输出的米粮更是突破1000万石。当时曾有“堆则如山,出则如江”的说法,来形容当时芜湖米市的盛况。
8、 当年的 米捐局设立在芜湖中二街,此巷就是米捐局巷,它南起芜湖的中二街,北至镜湖路,全长约100米,宽2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的米捐局巷已难觅旧貌了。
9、 米捐局巷虽然不长也不宽,但却“卧虎藏龙”,这里发生了不少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的大事。例如这里曾是安徽省 *** *** 人组织的大本营——安徽公学的旧址。
10、 安徽公学,是清朝末期由著名教育家李光炯和卢仲农共同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公学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当时安徽省和全国著名的 *** 活动家,一些有名的人物也曾先后来到公学任教。而米捐局巷内右侧大半条巷子的房屋都是安徽公学用房,一色徽式平房,共有房屋三四十间。1912年7月,李光炯和卢仲农鉴于安徽职业教育落后的情况,将安徽公学改为私立甲种实业学堂,并将校址由米捐局巷迁到芜湖东门外校场街,分设农、商两科,卢仲农任校长。后来学校规模逐渐扩大,1914年改为公办的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
11、 而另一件发生在此的历史大事件,则是 *** 曾在米捐局巷逗留休息。
12、 1912年10月30日上午8时许, *** 先生乘坐“联鲸”号兵舰到达芜湖市弋矶山附近的江面。当天上午,芜湖各界人士 *** 在大舞台(今中山路步行街大众影都旧址)欢迎中山先生,场面十分隆重。 *** 先生的演讲受到在场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掌声和口号声接连不断。欢迎大会后, *** 一行乘马车到米捐局稍事休息,后又到广东会馆参加了广东同乡会举办的欢迎宴会。下午3时许乘坐“联鲸”舰回到了上海。
13、 虽然芜湖米捐局巷早已不复存在,但这是芜湖人的记忆,同时这条巷承载着的这段历史,促进了芜湖米市的形成与繁荣,带动了芜湖经济的全面发展,如金融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方面。同时,米粮大批量、长距离的运销,促进了芜湖 *** 业和埠际贸易的发展,芜湖的早期工业也随着米市的兴起逐步形成。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鱼米之乡工业强市和 *** 产业之乡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