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之乡有几个故乡?梁祝故里景区 - 之乡 -

梁祝之乡有几个故乡?梁祝故里景区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梁祝之乡有几个故乡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梁祝故里景区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乡在哪里呢
  2.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居分别在哪里
  3. 梁祝的故乡是哪儿

一、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乡在哪里呢

1、在各地关于梁祝的源流之争中,宁波与汝南之争较为突出

2、中国文联、中 *** 间艺术家协会前不久正式授予河南省汝南县“中国梁祝之乡”称号。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归于平静的梁祝文化源流之争,再度沸沸扬扬。

3、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全国多个省份都有民间传说和历史遗存,全国多个地方都在倾力打造这一文化品牌。因此,关于梁祝源流之争,多年来一直未平息过。尤其是近年来,浙江的宁波、杭州、绍兴;江苏的宜兴;山东济宁、河南驻马店等四省六市先后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报“梁祝”为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源流之争愈演愈烈。

4、2004年4月,在有关部门协调下,四省六市在宁波召开研讨会,达成“宁波 *** ”,四省六市联合申报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至此,这一长达数十年的源流之争才告一段落。

5、2005年,安徽六安舒城县也提出“梁祝申遗”,四省六地变为五省七地。

6、河南汝南成为“中国梁祝之乡”,将稍有平息的梁祝源流之争战火再度点燃。从去年12月5日起,国内多家媒体、各大网站竞相报道各方人士的意见和观点,其中来自浙江宁波等梁祝文化遗存地的声音尤为强烈。

7、“一身江南学子装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怎么成了河南人?”对于梁祝的归属权问题,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 *** 麻承照说,根据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本身就是鄞州人,祝英台是上虞人,两个人的祖籍都已经搞清楚了。2004年,宁波市从华东师大请来专家组进行考察,确定了宁波市为梁祝故事的发源地,“我们有梁祝墓,有梁祝的故居,甚至当初祝英台从上虞坐船到宁波的码头渡口我们也原样保留着。”麻承照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鄞州区梁祝文化就已经成功地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遗产,得到了“梁祝发源地”的称号,“梁山伯庙婚俗 *** 文化空间”国家级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也即将取得成功。

8、宁波市中国梁祝研究会会长周静书直截了当地说:“中 *** 间艺术家协会此次授予汝南‘梁祝之乡’是个比较轻率的行为。”

9、江苏宜兴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 *** 路晓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把“梁祝之乡”的称号授予汝南,似乎不太合适。

10、遭到多方质问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文联副 *** 、梁祝研究会会长刘康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向中 *** 协申请‘梁祝之乡’与共同申遗不矛盾,我们从未说过汝南是发源地。”

11、针对各地的强烈反响,中 *** 间艺术家协会 *** 组 *** 白庚胜解释,“‘中国梁祝之乡’并非判定梁祝文化发源地,授予河南汝南县‘中国梁祝之乡’,授予的是其县域保护权。凡是有梁祝遗存的地方,只要申报,都会授予一个保护权。”

12、记者了解到,在各地关于梁祝的源流之争中,宁波与汝南之争较为突出。

13、从两地故事传说来看,按汝南民间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 *** ,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14、而宁波的故事传说版本是,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了“阴婚”。

15、从文物古迹方面来看,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尽管墓里面早已被盗空,但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在梁山伯家乡梁岗村,至今还留有梁山伯故居和二人学习的学堂。最令汝南人深信不疑的是,无论是故居、墓地、二人经过的草桥遗址以及学堂遗址,其距离与梁祝故事中所描述的完全相同,都是十八里路。

16、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17、从两地民俗风情来看,汝南县马庄乡,姓祝人家的女儿与姓马人家的儿子绝对不通婚,这个风俗已经延续了1000多年;因为梁山伯不能领会祝英台暗示从而酿成悲剧,梁岗村村民们把梁山伯称为梁 *** 。所以,梁祝戏从来不在梁岗村演,这被村民们看作是揭梁姓人的家丑。

18、而宁波有一句老话,“若要夫妇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当地人已经把梁山伯视为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19、记者来到宁波市鄞州区的高桥镇,在梁祝文化主题公园前,一名当地村民得知“中国梁祝之乡”花落河南,很惋惜,他告诉记者:“可惜了!这么好的一块牌子,就这么拱手让给了河南。”公园门前,一商贩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他最为担心的问题是,梁祝文化主题公园周围的商业氛围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他的生意还能不能做下去。

20、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梁祝之乡”之所以引起纷争,表面看是各“梁祝”遗存地保护各自文化品牌的口舌之争,而事实上一些地方成名心切,抢占商机的内在动因非常突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力度很大,但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而是啃食老 *** 留下的文化名牌。

21、据了解,2004年4月,宁波的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召集四省六市召开研讨会,达成共同申遗的“宁波 *** ”,而在随后不久的2004年6月,宜兴的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也召开会议,达成了“宜兴备忘录”,确定六地轮流坐桩研讨梁祝文化,但是时至今日,“共同申遗”并没有什么实质 *** 进展。

22、有知 *** 介绍,各地都在做各自的事,而“申遗”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目前“共同申遗”的申报报告至今尚未进入商讨阶段,而轮流召开的研讨会几乎成了各地竞相进行梁祝文化品牌商业运作的平台。“联合申遗”声势虽造出去了,但徒有其名。

23、杭州市、绍兴市文化局等有关人士提出,如果把具体抢救、传承、保护和弘扬工作束之高阁,一味地去争名夺利,就会显得滑稽可笑,既无颜于先人,又愧对于后人。

24、“梁祝花落河南只是学术派的不同意见而已。”宁波市文化局副局长孟建耀告诉记者,宁波为“申遗”做了很多努力,为此,宁波市在10年间已投入了5000万元人民币。

25、“在自己国家里争来争去,没有什么意义!”江苏宜兴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 *** 路晓农认为,梁祝是全中国人的、也是全世界人民的遗产,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越剧《梁祝》的上演、 *** 的拍摄再到《梁祝》小提琴曲的创作演出,梁祝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品走向世界,上海的艺术家做出了贡献,但是上海从未争过什么“名分”。因此,各梁祝遗存地要以更高的姿态,以实际行动保护、弘扬这份遗产,而不是狭隘地争名分、争利益。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文物保护好,共同做好申遗的准备工作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居分别在哪里

梁山伯的故居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祝英台的故居在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丰惠镇)。

梁山伯是《梁祝》传说中的男主角,历史上考证确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过地方官,历代史书可以寻找到相关记载和资料。传说梁知祝为女人后,提娶不成而终,祝感其挚情,过墓而入,合而为一。是为传说大概,今人多有考证。

祝英台,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丰惠镇)祝家庄人。东晋时期女 *** 历史人物。祖籍山西太原,美丽聪颖,自幼随习诗文,深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后男扮 *** 往杭州访师求学,与梁山伯两情相悦,但有缘无分,在与马文才结婚途中跳入梁山伯坟墓,化作蝴蝶。

越州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 *** 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 *** 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

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

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 *** 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山伯(《梁祝》传说的男主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祝英台(东晋民间传说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古代民间爱情故事)

三、梁祝的故乡是哪儿

1、梁岗,是汝南版梁祝中梁山伯的老家,位于汝南县和孝镇北,在朱董庄西约十八里处。

2、这是一个很巧的现象,梁岗、朱董庄、台子寺村三地之间的距离均为约18里,而梁祝故事中的“十八里相送”中的十八里指的就是书院到祝英台老家的距离,这也为坚持汝南是梁祝故乡的人提供了自信的来源。

3、据村民介绍,梁岗是一个单姓村,但相互之间并不同宗。和朱董庄一样,这里的村民强烈的坚持认为梁山伯是他们村的人,而且都称是从前辈人那里得知这个故事的。

4、我很想知道,这两个村庄的关系是否会因为梁祝之事而变得不一般,比如更亲密。但村民们给我的 *** 是否定的。他们说,与祝英台老家的关系,跟其他村庄一样。

5、让我费解的是,他们称祝英台老家为“祝庄”,而不是朱董庄。他们不知道朱董庄吗?我担心我听错而反复问,得到的回答依然是“祝庄”,似乎他们对朱董庄这个名字从来没听说过。同样的怪事也发生在朱董庄村民身上,他们告诉我,梁山伯的老家在“梁庄”,而不说“梁岗”,我就“梁岗”还是“梁庄”反复问身边的朱董庄村民,得到的回答是“梁庄”。

6、我担心“梁岗”和“梁庄”是通用的,并就此咨询梁岗村民,梁岗村民说只有“梁岗”没有“梁庄”。

7、我也曾经问过朱董庄的村民,他们与“梁庄”的关系是否不同寻常。他们告诉我,没有任何不一般,有人说去过“梁庄”,但并不与那里的人谈论梁祝。

8、仅仅相距十八里,我在这里没有找到“走一洼又一洼”的民歌,也没有找到其他的口头文学形式。于是我有点怀疑朱董庄赖大爷口中民歌的来源了。

9、我是很注重来源问题的,如果赖大爷口中民歌的来源不是来自上辈或者村里其他人,而是地方文人或者电视里教的,那这种民歌就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10、在朱董庄的邻村赖庄的一个小卖部,我也遇到一个来源问题。我问30多岁的男老板,是否知道朱董庄是祝英台的老家,他说当然知道,是听上辈老人讲的。当时店里有两个个老大妈,看样子在60多岁,我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她们的反应与我在马乡镇里遇到的情况一样,直接指向马北村的梁祝墓。店老板则马上责问她们怎么会不知道朱董庄是祝英台的老家,搞得两个老大妈一愣一愣的。

11、他们之间用本地话聊天,但我听的清楚,男老板说一句引起我注意的话:“上学时候老师都给我们讲过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他得知朱董庄是祝英台老家的信息源是老师,而老师接收的一般是书本的知识,书本则由文人编写,而文人是经常杜撰故事的。

12、继续扯回梁岗,说一下村口的石碑。石碑高一米多,上面写着“梁山伯故里”,从材料新旧上看,应该是近几年立的。我的猜测得到了村民的证实:是七八年前立的。但石碑的落款却写着“ *** 三十二年立”。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朱董庄,一样的石碑一样的文字,只是将“梁山伯”三个字换成了“祝英台”。

13、再加上“梁祝墓”和“红罗山书院”处看到的石碑山的时间造假,我对当地 *** 的诚信产生了怀疑,这样的作法对千里迢迢赶到这里的旅游者来说无异于欺骗。

14、在梁岗,我得到的多数是疑问,而不是 *** 。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梁祝之乡有几个故乡?梁祝故里景区-第1张图片-

标签: 梁祝 故里 景区 故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