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六月船歌曲式结构图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六月船歌是什么曲式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六月船歌曲式分析是什么
1、《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曲式结构是:引子+A(a+b+a’)+B(c+d)A’+(al十bl+al’)+尾声。曲式(Form,musical)就是乐曲的结构形式。
2、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 *** ,而找出具有共 *** 的格式便是曲式。乐段的结构及一部曲式: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
3、由两个各有四小节(或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乐段"(专称为"方整 *** 的乐段")在器乐曲中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平衡、均称感强。一首乐曲仅由一个乐段构成的称“一部曲式”。
4、钢琴曲《六月船歌》是由 ***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柴科夫斯基根据诗歌中描写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采用“船歌”体裁,并以之命名。
二、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1、《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六首,是一首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2、曲式结构包括引子、A部分(包含三个小节a、b、a')、B部分(包含两个小节c、d)、A'部分(包含三个小节al、bl、al')以及尾声。
3、A部分以g小调开始,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旋律深情、委婉,略带伤感。B部分转入G大调,节奏更加活跃,表现出一种愉悦的情绪。A'部分回到g小调,是对A部分的再现,但在结尾处有所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最后的尾声部分以g小调结束,为整首曲子画上了句号。
4、整首曲子的旋律优美,音乐素材虽然简单,但结构完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特别是其中的船歌元素,通过三拍子的节奏和强弱交替的旋律,生动地描绘出了 *** 乡村夜晚的宁静和美好。
5、其源于1875年冬,柴科夫斯基被委托为《小说家》 *** 的音乐副刊创作十二首与每个月节令相关的钢琴曲。主编贝纳德寄给柴科夫斯基一些内容与每个月节令相关的诗歌,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柴科夫斯基接受了这项挑战,他决定每个月按节令创作一首钢琴曲,以与诗歌内容相契合。
6、他非常用心地完成这项任务,男仆负责提醒他每个月的创作日期。在创作过程中,柴科夫斯基感受到了 *** 一年中更好的季节——六月的美丽景色,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根据诗歌中描述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采用了“船歌”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曲子。
三、六月船歌曲式图
1、(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
2、〔+〔+〔+〔......(注:图中的数字 *** 小节数)
3、①之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 Andante contabile)
4、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小节形成了一个小 *** ,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之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
5、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小节之后两个1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小节的综合,成为:
6、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 *** 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 *** 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
7、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
8、(二) *** 部(在同名大调G大调上进行。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
9、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 *** 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 *** 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
10、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
11、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 *** ,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 *** 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
12、 *** 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
13、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 *** 的段落。
14、再现部和之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
15、(四)尾声(第83小节——结束)
16、连续的琶音 *** ,“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
17、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
18、其实我也在找这首歌的曲式图,找了半天就找到这个,如果你有那个图的话,分享一下哦~谢谢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