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全国马蹄之乡是哪里,以及马蹄之乡在哪里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中国马蹄之乡在哪里
1、马蹄属莎草科,全球约150种,广布于全世界,以热带和 *** 带地区为多。中国有20余种和一些变种,分布于南北各省区。原产印度,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广西、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低洼地区,河北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2、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原杨柳乡)盛产高品质马蹄,是中国更大的“马蹄之乡”,其中规模更大的的是西城村,年产20000亩。广西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是国家承认的“马蹄之乡”。此外还有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也是马蹄产地,一直远销海外,闻名遐迩。
3、荸荠在我国的产地较多,在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它是临桂、阳朔、灵川、兴安等地方的特产。荸荠主要分为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野生类型的荸荠其叶状茎较细、较矮,且球茎较小;栽培类型的荸荠其叶状茎较粗、较高,其球茎较大。
二、马蹄哪里产的最出名
桂林荔浦青山被誉为中国马蹄之乡,久负盛名,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出名。荔浦马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荔浦马蹄具有质地脆嫩、味甜多汁、鲜食渣少等诸多优点。由于荔浦县生产的马蹄品质优越特殊,为了与其他地区生产的马蹄区分,因此广大消费者习惯将产于荔浦县的马蹄称为荔浦马蹄。荔浦县人民向其他人介绍马蹄时也习惯使用荔浦马蹄这一名称。
1、窖存法:选择地势 *** 燥的地方,挖长、宽各100厘米,深80—100厘米,底略宽的地窖,将种荠或食用荸荠铺入窖内,每放20—25厘米荸荠撒上1—2厘米干细土,如此层层堆积。距窖口20—25厘米时,其上铺干细土封口,每窖贮放400千克—500千克。
2、堆藏法:选择阴凉、清洁、卫生、通气的房屋,先在地上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铺10厘米清洁河沙,在河沙上每堆放20—25厘米厚的荸荠时,再铺河沙2厘米左右,如此层层堆积,堆高不得超过100厘米,四周用草席围住,草席外用河泥涂抹,堆上再覆盖约10厘米厚的泥沙并保持泥沙湿润。
三、全国哪里的荸荠口感更好呢
荸荠,口感清甜,水分多,在我国多个地方均有种植,南方人称之“地下雪梨”,北方人称之为“江南人参”,我过更好的荸荠产地在桂林市平乐县,以皮薄个大、甘甜爽口闻名。荸荠能入 *** ,具有消食除胀、生津润燥等功效。
荸荠可促进 *** 代谢,还有抑菌功效。荸荠中的磷含量非常高,可以促进 *** 发育,还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荸荠中含有抗菌成分荸荠英,对金 ***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均有抑 *** 用。
儿童和发热者宜食用。全身水肿, *** 不利或 *** 短少时宜食用。肺癌和食道癌患者宜食用。发热口溽、咳嗽多痰、咽干喉痛、消化 *** 食用可润喉清嗓。
由于荸荠 *** 寒、女子 *** 期间、脾胃虚寒以及血虚、血淤者应该慎用。小儿遗尿以及糖尿病患者也不宜食用。
荸荠英对多种细菌都有抑 *** 用,也可降低血压。荸荠英能够防治癌肿,因此,细菌感染、便秘、高血压、癌症患者均可多吃荸荠。
荸荠中含有大量的磷物质,能够促进 *** 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对小孩子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并且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
荸荠 *** 甘、寒,能清肺热,能清化痰热,治疗肺热咳嗽,咳吐黄粘浓痰等症。
荸荠含粗蛋白、淀粉,促进大肠 *** ,治疗热邪引起的食积和 *** 燥结;还能利尿排淋,尿道感染患者可以多吃。
宫血患者采用荸荠和荠菜进行 *** 膳食疗,对功能 *** *** 出血有良好效果。
食料:马蹄粉300g,面粉200g,山楂酱、 *** 各150g,鸡蛋2只,发酵粉15g
做法:马蹄粉与面粉混合,加发酵粉、蛋液、 *** 合匀,在35-40摄氏度下待发,然后盛器四周涂上熟猪油,倒入发酵粉糊,约为1/3量,上笼大火蒸15分钟;取出铺山楂酱,再倒1/3糊,蒸15分钟。
食料:荸荠、大米各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荸荠洗净,去皮,切块备用。取大米淘净,加清水煮粥,放入荸荠、白糖,煮至粥熟。
荸荠有两个类型,区别在于脐洼。
一是浅洼型,脐平,淀粉含量高,肉质粗,用于加工淀粉。
二是深洼型,脐凹,淀粉含量少,水份多,肉质甜嫩,渣少,适于炒食,制罐头。
四、中国麒麟之乡是哪里
麒麟自古以来就被当作是“仁兽”或者“神兽”,作为四灵(龙、凤、龟、麒麟)之一,它象征着富贵、吉祥、仁义等多种寓意。麒麟的传说,古书上有为数众多的记载,其中不乏关于麒麟降生地方的论述而且都趋于统一,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对于麒麟之乡的争夺并不像其他文化遗产那般激烈。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麒麟降生于鲁西南。分布在此地的山东省巨野县和山东省嘉祥县都以“麒麟之乡”自居,究竟属于哪个地方值得考量。
据《春秋》载:“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获麟。”《左传》详解为:“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东周列国志》也有同样的记载: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钥商获一兽,鹿身、牛尾、马蹄,头上有一肉角,怪而杀之。孔子叹曰:‘仁兽,麟也,孰为来哉’,使 *** 埋之。从上可以看出《东周列国志》中所描述的动物形象正是麒麟,又有孔子的辨认,可推出鲁哀公在大野这个地方猎获了麒麟。从《尔雅》所载“十薮,鲁有大野”,可见历史上,鲁的确存在着大野这个地方,麒麟曾在这个地方出没。
孔传:“大野,泽名。”历史上,泰山西南方也就是现在的鲁西南,是由黄河冲击泥沙沉淀而形成的广阔平原,因平坦开阔而被称为大野。大野上有许多的河流,它们大多汇入东北的洼地,形成了湖泊或者沼泽,因此又称为大野泽,也可称为巨野泽。大野泽具体出现在什么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但从一些古籍中可以推测出,在夏代以前其已存在,据《尚书·禹贡》记载:“大野既潴,东原厎平”。《礼记》云:“凤凰麒麟,皆在郊薮”。春秋时期的大野,植被繁茂,水源丰富,物种 *** ,麒麟在此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此地能够成为其生息繁衍的地方。因此,麒麟在大野泽降生、出没也就不足为奇。
巨野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氏族部落聚居,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泽“农耕渔猎”,另外巨野县内现存蚩尤墓。巨野在西汉初期建县,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为是大野的入口而取名为巨野,“巨”也就是大的意思。唐高祖武德四年,取西狩获麟意,于巨野置麟州,故巨野又称麟州。孔颖达注释《地理志》说:‘大野泽在山阳钜野县北,钜即大也。”《地理志》中记载的巨野县与汉初建县的史实相吻合,大野泽的位置也可确定。据此可以得出一下结论:巨野地理空间位于大野,大野内有大野泽,大野泽在巨野县北;虽然伴随着历史的变革、朝代的更替与地理空间的缩减或者增加,现今的巨野县也就是古代所说的巨野,鲁哀公获麟的地方也就是巨野县而不是嘉祥县。
相关史料和巨野县境内的现存遗迹,都可以充分的证明巨野是麒麟文化的源头。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钜野泽,在县东五里,即鲁西狩获麟处……获麟堆,在县东十二里。”据载获麟堆又称麒麟 *** 或麒麟台,是孔子 *** 所建。唐翰林学士韦表微作《麟台碑铭》刻石立于麒麟 *** 前。唐宋明时期,在麒麟 *** 西建有“瑞麟寺”,瑞麟寺建造宏伟,规模壮观,由于年代久远,保护不善,现已不在。当地传说,当时整个寺院占地百余亩,有僧侣百余人,佃户数十家。寺院附近有铺店、石碾、菜园、盐畦、车坊等。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以麟为祥瑞,在巨野县治北建麟凤亭。元文宗至顺二年,巨野县主簿樊逊,重修麟凤亭。明嘉靖十四年,济宁州通判张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碑上刻的 *** 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麒麟台现位于麒麟镇陈胡庄村东750米处,史称麒麟 *** ,历经长时间的风吹雨淋,现存台高约4米,东西长48米,南北20米。据1979年普查勘探,测出原遗址东西长73米,南北52米,面积约3800平方米,并发现灰坑,出土许多夹砂红陶残片、汉代陶片以及蚌壳、动物牙齿等。
而现今的嘉祥位于巨野东十公里,从其历史沿革来看,在行政区划上从三国时代到南宋一直是属于巨野的管辖区。1147年(南宋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分割巨野、任城二县设置一个新的县,治所设在山口镇。借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狞获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为嘉祥县。嘉祥单独成县的时间晚于巨野,古代又属巨野的管辖范围,是从巨野分割出去的,从地理位置来看嘉祥并不是获麟地。嘉祥受麒麟文化的影响而得此名,可见当地对麒麟文化的尊崇,但是从现存遗迹和相关记载来看,嘉祥只能算是麒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而不是源头。
在麟州大地上,远古的传说流传至今,古代名人墨客的踪迹有案可查,风俗礼仪渗透在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这些都足以使巨野称之为“麒麟之乡”。
关于麒麟降生的传说在巨野广为流传。春秋时期,巨野泽有位老汉家里养了一头牛,这头牛怀了犊,已经到了临产的时候但是却迟迟不产,由于忙着秋种,老汉只得让其耕地。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这头牛产下了一个犊子,头上有角,身上有鳞,马蹄子,牛尾巴。它一生下来就活蹦乱跳,见风就长,且饥不择食,一转眼竟将宋老汉犁地用的犁铧片吃掉半个。老汉有点害怕就对它说:“我没有办法养你,你还是到其他的地方去吧。”它听了,瞪着大眼睛,点点头离开了。鲁哀公在武城所获麒麟正是上文说的怪兽,武城位于当时的大野,也就是现今的巨野。
麒麟之所以称为仁兽,与儒家鼻祖孔子有密切的关联。据明天启三年《巨野县志》记载,麟山原名樵氏山,状如伏虎。传说在公元前552年(鲁哀襄公二十一年),孔子的母亲从巨野经过的时候到樵氏山祈子,遇见麒麟,怀妊十一月而生孔子,后来樵氏山就更名为麒麟山,或称麟山。颜氏见山如丘陵,凹凸不平,遂为其子取名为丘,也就是孔子。《巨野县志》记载:麒麟山又叫麟山,位于山东省巨野县独山镇 *** 正南四公里。历经岁月的变迁,麒麟山现仅有2-3米高、面积约有3000多平方米,是周围平原上唯一的一座矮山,山上 *** 的石头呈紫红色,在山的北面残存着几株枯枝残叶的古柏树。麟山周围的村民家中保留着相关的文物,有关“麒麟送子”的图案最为常见。20世纪60、70年代,因为字体繁琐和 *** 期间麒麟被当作“四旧”对象,把“麟山”简写为“林山”,“麟山”脚下一个原来叫“麟山店”的小村落,也改写成了“林山”村。
孔子生于见麟,死亦见麟。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春)孔子见麒麟被获死于大野(即今巨野县)后,伤心极致,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并使其 *** 在此建麒麟台,两年后与世长辞。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西狩获麟”发生在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是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从此已不再著书。这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传的大野获麟,孔子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
今天在巨野仍然存有许多与麒麟有关的民俗事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求拜麒麟可生育得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孔母梦麒麟而生孔子传说的影响。直到现在,仍有人到麒麟山祭拜求子。麒麟作为一种图腾崇拜的对象,在不断扩散深化的过程中传承下来。它因象征着吉祥、富贵等美好寓意而广受欢迎,被制成各种装饰物品送给未成年的儿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至今巨野仍保留有给小孩佩戴麒麟锁、穿麒麟兜肚、麒麟帽的风俗。巨野县境内的农民画、刺绣、剪纸、雕刻等艺术形式多以麒麟文化为题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通过以上考证和分析,可以确定巨野就是麒麟降生的地方,并且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麒麟文化始终贯穿于当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巨野县人民从古至今一直忠诚于麒麟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将其宣扬、传承,在国内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麒麟文化生于斯,长于斯,“麒麟之乡”的称号当属巨野所有。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全国马蹄之乡是哪里和马蹄之乡在哪里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